企業投資蒙古國礦業的挑戰

蒙古國地處亞洲大陸中部,北與俄羅斯為鄰,東、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雙方有長達4670 公里的邊界線。蒙古國境內已探明礦產資源 80 多種,6000 多個礦床,蘊藏量約 500 億噸以上,有 10 多個礦種約 500 個礦床已被評價,約 150 個礦床正被開採。現已探明主要礦物有煤、金、銀、銅、鐵、鉬、鎢、錫、鎂、鋁、鉛、鋅、鉑、鈾、硅、磷、螢石、石油和石膏等。其中煤、銅、磷、螢石、石膏的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金剛石礦床和伴生礦的儲量和質量可與南非媲美。據蒙古國地質學家預測,蒙古國的礦物資源僅次於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這也吸引力很多的企業去蒙古國投資礦業,那麼去蒙古國投資礦業會有哪些風險與挑戰呢?

企業投資蒙古國礦業的挑戰

(1)國際政治博弈風險

近年來,隨著蒙古國“礦業興國戰略”的穩步實施,蒙古政府積極吸引外資,大力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合作,由此,世界各國大型企業在此領域的競爭十分激烈。但是,由於蒙古國政府尋求“第三鄰國”的“多支點”平衡外交政策,努力在中國、俄羅斯、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間尋找平衡,這使得中國與蒙古的投資合作在某些情況下受到大國關係的影響。此外,中國的崛起使得部分蒙古官員產生“威脅”、“疑懼”、“危機”等心理,蒙古項目實施對不同的國家有區別對待,對中國企業有排斥警覺的複雜心理,常採 用國際投資保護主義的“手段”阻礙中國企業參與礦業項目,如2012年中鋁收購擁有豐富煤炭資源的加拿大南戈壁公司56%~60% 的股權,此時由於蒙古礦產資源局以國家安全考慮為由暫停了南戈壁公司的勘探及開採許可權,以及蒙古政府監管限制外資的政策阻礙,最終收購失敗。

(2) 中蒙社會文化衝突

蒙古國和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有著天然的聯繫, 從理論上說這一地理和經濟文化聯繫將減少中國企業的進入障礙。雖然蒙古國與中國內蒙古地區有著文化語言上的天然的聯繫,但是歷史上蒙古族內部長期存在一些矛盾以及政治因素的干擾,兩國蒙古族同胞之間存在著溝通與交流的障礙。並且蒙古國曾經“一邊倒”的親蘇、親俄政策,使蒙古放棄了自己的文字,而使用了新蒙語,因此我國內蒙古的居民如果不學習新蒙語就很難與蒙古國民進行書面上的溝通與交流,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阻礙了中蒙深層的溝通與瞭解。蒙古國內還有極個別人排華、仇華甚至是有些媒體對中國態度不夠友善,扭曲中國國家形象,塑造負面輿論。這種放棄緊鄰、尋求遠邦的 外交政策,充分說明蒙古對過去歷史的疑慮心態和對現狀與未來發展的不安心理。目前,中蒙兩國經濟關係與相互間社會信任度成反比增長。據民意調 查顯示,蒙古人眼中最好的合作者依次為俄羅斯、美國、日本、中國,這種狀況令人堪憂。

(3) 蒙古政策不穩定風險

中國企業除了要面對其他國家的競爭和排擠, 以及面對蒙古對中國的設障,還要面對蒙古政策不穩定、不連續的風險。蒙古國的政治制度為憲政共和國。國家大呼拉爾(議會)為一院制民主體制國家,是國家最高權利機關,行使立法權,可提議討論 內外政策的任何問題。國家大呼拉爾主席、副主席、總理和總統任期均為4 年,政府成員由國家大呼拉爾任命。由於一屆政府只有四年,政策和人員都不 連續,每屆政府上臺之後都換換一屆新人,對上一屆 政府未實施的重大決議要重新審議,而且政府是在 議會戰略文件框架下運作,規範政府職責,授予政府 權限是有限的,在雙邊談判的時候,政府只能做推 介、建議等工作,很多國國內大型項目必須經過政府 上報大呼拉爾審議通過方可有效。

從總體來看,各 項政策、法律、法規、大的項目等方面都是各主要政 黨力量和利益集團博弈、平衡的結果。除相關法律、政策善變外,其還存在法制鬆懈風險,如法律規定與 政府行為、官員行為的脫節,官僚主義及腐敗問題泛 濫,直接危及投資開展。同時,國家的立法、執法過 程普遍缺乏透明度,這給外國企業理解、適應法律法 規帶來困難。此外,蒙古國地方政府執行政策的“靈 活性”太大,政府對企業非法行為的約束不利、對外 承諾和協議常常朝令夕改,都直接造成了在蒙古國 的投資環境不甚理想。

(4) 基礎設施落後

儘管蒙古國近幾年經濟有了一定改善,但由於其工業化水平較低,長期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與生產技術條件落後,電力、交通、通訊、口岸基礎設施、礦產資源開發條件等都較差,特別是其自然條件限制,如人口稀少、勞動力缺乏、基礎設施差,多數城鎮尚未形成水、電、路系統。目前,蒙古國全國公路總里程中柏油路佔22%,砂石路佔30%,自然路佔48%,只有一條鐵路貫穿南北。中央電網只覆蓋烏蘭巴托等3個城市6 個省,北部省份均從俄羅斯進口電。大部分礦產地帶遠離交通幹線、中心電網,投 資成本較大。

另外,蒙古國是無出海口的內陸國家, 海上運輸通道不暢,產品銷路狹窄。據相關資料顯 示,蒙古國絕大多數礦點無法通車、通電、通水,沒有 通訊設施。尤其是蒙古國交通基礎設施落後,嚴重 影響了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目前蒙古與中國之間只有一條1956年修建的從俄羅斯穿過烏蘭巴托到中國二連浩特的單向鐵路,總長 1110km。由於蒙古國鐵路系統不完善,採取汽運導致開採的煤炭 運輸時間長、運輸量低、運輸成本高、開採和出口不 協調等問題。

(5) 礦區水資源嚴重匱乏

蒙古國屬於貧水的國家之一,水資源只佔世界的十萬分之四,人均水資源只有1~3立方米,約相當於世界水量人均值的 1/9。其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約為200mm,地下水資源量為120億 m3。從總體來看,蒙古國的幅員內呈現降雨量少、氣候乾旱、水資源嚴重短缺、且又分佈不均的基本特徵。尤其是蒙古國的中南部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而中南部恰是礦產資源富集地區,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蒙古國礦山開採業的不斷髮展,造成河流汙染和乾涸的情況日益嚴重,自然環境進一步惡化,開礦與缺水這一矛盾日漸突顯,嚴重阻礙了蒙古國礦產資源開發和區域經濟發展,所以水資源的匱乏必然極大制約礦產資源的正常開採和深度開發。

根據蒙古國相關法律規定,工業用水是不能直接取用地表水和河流水,但是可以取用地下水,因此,為著力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一些中國企業不得不在幾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以外水源地鋪設地下管路,將水引到礦區,這大大增加了開發成本,甚至也將面臨管路沿線民眾以破壞牧區環境為由反對鋪管導致礦區停產的風險。

(6) 關聯運輸收費過高

蒙古國關聯運輸收費項目過多,收費標準過高, 導致以公路為主要運輸渠道的企業加大物流成本, 以至於蒙古國煤炭價格在中國進口煤市場上的競爭優勢被削弱(表2)。


企業投資蒙古國礦業的挑戰

注:匯率按1元=200圖格里克,司機月工資按3000人民幣。資料來源:額濟納旗居延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數

以上蒙古國關聯運輸收費中不包括一些臨時性收費,一旦產生臨時性收費,關聯運輸收費將會達到

5萬元,如果再加上中國境內產生的運輸費用,可想而知,採用汽車運輸礦產品成本大大提高。

(7) 有效工作時間短

根據中國企業測算顯示,以鉛鋅礦為例,按照國內工業品位達到3% 左右就可以開採盈利了,但加上各種費用,需保證每年生產300天才可以保本。蒙古因氣候寒冷、風沙大等原因,一年中開工的時間只有大概不到半年,基本也就是每年5~11月適合開工。此外,蒙古地方政府持有的特權,導致企業即使通過國家合法獲得勘探、開採許可證,也不一定能 夠順利進行勘探開發,而且地方政府、礦區周邊民眾 經常以環境保護、宗教信仰等理由阻礙投資的實施, 並時常提出各種贊助要求。這些都會變相增加企業 的投資成本。

(8) 熟練勞動力供給不足。

2014年蒙古國統計數據顯示 人口年齡結構,15~64 歲的是屬於勞動年齡,佔總人口的67.2%,其中45.5%的為30 歲以下的年輕人,勞動力參與率只64.2% 左右。從勞動力就業的構成來看礦業部門就業僅佔4.3%。造成這個的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青壯年就業者難以滿足礦業對勞動力的技術需 求。蒙古國礦產業的不斷髮展,將必然需要大量的 技術人員和勞動力。因為蒙古國本土失業率較高, 為保護本國勞工利益和限制外國勞務在蒙古工作, 蒙古國實行嚴格的勞務許可制度並規定企業僱傭外國技術和勞務人員需要交納高額的管理費,目前每月每人需要繳納500美元的相關費用。蒙古國法律規定,外籍勞務崗位費是蒙古國最低工資的2倍,目前為約合1500元人民幣,礦業領域外籍勞務崗位費為蒙古國最低工資的10倍,即約合5300元人民幣。

2012年蒙古國政府又作出了 2013年輸入外國勞務配額的決定,除政府特許部門之外,其它部門接受外,國勞務不得超過本部門員工總數的5%。2013年開始,蒙古國將嚴格限制外國勞務輸入,並規定蒙古衛生部門對來蒙外國勞務人員進行健康體檢。

礦業投資週期長、風險大和投資環境要求高,全 面、及時、準確地獲取相關信息對及時抓住市場機 遇、科學決策和降低投資風險具有重要意義。首先 應把握蒙古國礦產資源開發的基礎地質信息,蒐集 蒙古國礦產資源勘探和開發的基礎數據資料,對具 有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進行投資可行性研究,形成 完整的投資、合作方案;其次,要深刻把握蒙古國政 治、經濟形勢和走向,充分了解蒙古國的投資政策、市場環境、法律法規和合作夥伴資信等情況,熟悉掌握礦業開發全週期實施程序、相關費用、市場調查和營銷等諸多環節;最後,企業必須建立一整套的風險管理和控制系統。這就要求境外運營公司要密切關注自身項目的風險情況,對項目運行中可能存在的市場風險、法律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進行即時評價和監測,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進行密切跟蹤,建立風險預警應急方案,盡己所能做好項目的風險防範工作。

參考文獻:王世鵬《中國企業參與蒙古國礦業投資的機遇與風險》;李靖宇、雷楊《蒙古國礦產資源分佈與中蒙兩國合作開發前景論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