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蒙古国矿业的挑战

蒙古国地处亚洲大陆中部,北与俄罗斯为邻,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双方有长达4670 公里的边界线。蒙古国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 80 多种,6000 多个矿床,蕴藏量约 500 亿吨以上,有 10 多个矿种约 500 个矿床已被评价,约 150 个矿床正被开采。现已探明主要矿物有煤、金、银、铜、铁、钼、钨、锡、镁、铝、铅、锌、铂、铀、硅、磷、萤石、石油和石膏等。其中煤、铜、磷、萤石、石膏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金刚石矿床和伴生矿的储量和质量可与南非媲美。据蒙古国地质学家预测,蒙古国的矿物资源仅次于中国、俄罗斯和美国,这也吸引力很多的企业去蒙古国投资矿业,那么去蒙古国投资矿业会有哪些风险与挑战呢?

企业投资蒙古国矿业的挑战

(1)国际政治博弈风险

近年来,随着蒙古国“矿业兴国战略”的稳步实施,蒙古政府积极吸引外资,大力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合作,由此,世界各国大型企业在此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但是,由于蒙古国政府寻求“第三邻国”的“多支点”平衡外交政策,努力在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间寻找平衡,这使得中国与蒙古的投资合作在某些情况下受到大国关系的影响。此外,中国的崛起使得部分蒙古官员产生“威胁”、“疑惧”、“危机”等心理,蒙古项目实施对不同的国家有区别对待,对中国企业有排斥警觉的复杂心理,常采 用国际投资保护主义的“手段”阻碍中国企业参与矿业项目,如2012年中铝收购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加拿大南戈壁公司56%~60% 的股权,此时由于蒙古矿产资源局以国家安全考虑为由暂停了南戈壁公司的勘探及开采许可权,以及蒙古政府监管限制外资的政策阻碍,最终收购失败。

(2) 中蒙社会文化冲突

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有着天然的联系, 从理论上说这一地理和经济文化联系将减少中国企业的进入障碍。虽然蒙古国与中国内蒙古地区有着文化语言上的天然的联系,但是历史上蒙古族内部长期存在一些矛盾以及政治因素的干扰,两国蒙古族同胞之间存在着沟通与交流的障碍。并且蒙古国曾经“一边倒”的亲苏、亲俄政策,使蒙古放弃了自己的文字,而使用了新蒙语,因此我国内蒙古的居民如果不学习新蒙语就很难与蒙古国民进行书面上的沟通与交流,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阻碍了中蒙深层的沟通与了解。蒙古国内还有极个别人排华、仇华甚至是有些媒体对中国态度不够友善,扭曲中国国家形象,塑造负面舆论。这种放弃紧邻、寻求远邦的 外交政策,充分说明蒙古对过去历史的疑虑心态和对现状与未来发展的不安心理。目前,中蒙两国经济关系与相互间社会信任度成反比增长。据民意调 查显示,蒙古人眼中最好的合作者依次为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这种状况令人堪忧。

(3) 蒙古政策不稳定风险

中国企业除了要面对其他国家的竞争和排挤, 以及面对蒙古对中国的设障,还要面对蒙古政策不稳定、不连续的风险。蒙古国的政治制度为宪政共和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为一院制民主体制国家,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行使立法权,可提议讨论 内外政策的任何问题。国家大呼拉尔主席、副主席、总理和总统任期均为4 年,政府成员由国家大呼拉尔任命。由于一届政府只有四年,政策和人员都不 连续,每届政府上台之后都换换一届新人,对上一届 政府未实施的重大决议要重新审议,而且政府是在 议会战略文件框架下运作,规范政府职责,授予政府 权限是有限的,在双边谈判的时候,政府只能做推 介、建议等工作,很多国国内大型项目必须经过政府 上报大呼拉尔审议通过方可有效。

从总体来看,各 项政策、法律、法规、大的项目等方面都是各主要政 党力量和利益集团博弈、平衡的结果。除相关法律、政策善变外,其还存在法制松懈风险,如法律规定与 政府行为、官员行为的脱节,官僚主义及腐败问题泛 滥,直接危及投资开展。同时,国家的立法、执法过 程普遍缺乏透明度,这给外国企业理解、适应法律法 规带来困难。此外,蒙古国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的“灵 活性”太大,政府对企业非法行为的约束不利、对外 承诺和协议常常朝令夕改,都直接造成了在蒙古国 的投资环境不甚理想。

(4) 基础设施落后

尽管蒙古国近几年经济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其工业化水平较低,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与生产技术条件落后,电力、交通、通讯、口岸基础设施、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等都较差,特别是其自然条件限制,如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基础设施差,多数城镇尚未形成水、电、路系统。目前,蒙古国全国公路总里程中柏油路占22%,砂石路占30%,自然路占48%,只有一条铁路贯穿南北。中央电网只覆盖乌兰巴托等3个城市6 个省,北部省份均从俄罗斯进口电。大部分矿产地带远离交通干线、中心电网,投 资成本较大。

另外,蒙古国是无出海口的内陆国家, 海上运输通道不畅,产品销路狭窄。据相关资料显 示,蒙古国绝大多数矿点无法通车、通电、通水,没有 通讯设施。尤其是蒙古国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严重 影响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蒙古与中国之间只有一条1956年修建的从俄罗斯穿过乌兰巴托到中国二连浩特的单向铁路,总长 1110km。由于蒙古国铁路系统不完善,采取汽运导致开采的煤炭 运输时间长、运输量低、运输成本高、开采和出口不 协调等问题。

(5) 矿区水资源严重匮乏

蒙古国属于贫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只占世界的十万分之四,人均水资源只有1~3立方米,约相当于世界水量人均值的 1/9。其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为200mm,地下水资源量为120亿 m3。从总体来看,蒙古国的幅员内呈现降雨量少、气候干旱、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又分布不均的基本特征。尤其是蒙古国的中南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而中南部恰是矿产资源富集地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蒙古国矿山开采业的不断发展,造成河流污染和干涸的情况日益严重,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开矿与缺水这一矛盾日渐突显,严重阻碍了蒙古国矿产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所以水资源的匮乏必然极大制约矿产资源的正常开采和深度开发。

根据蒙古国相关法律规定,工业用水是不能直接取用地表水和河流水,但是可以取用地下水,因此,为着力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一些中国企业不得不在几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以外水源地铺设地下管路,将水引到矿区,这大大增加了开发成本,甚至也将面临管路沿线民众以破坏牧区环境为由反对铺管导致矿区停产的风险。

(6) 关联运输收费过高

蒙古国关联运输收费项目过多,收费标准过高, 导致以公路为主要运输渠道的企业加大物流成本, 以至于蒙古国煤炭价格在中国进口煤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被削弱(表2)。


企业投资蒙古国矿业的挑战

注:汇率按1元=200图格里克,司机月工资按3000人民币。资料来源:额济纳旗居延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数

以上蒙古国关联运输收费中不包括一些临时性收费,一旦产生临时性收费,关联运输收费将会达到

5万元,如果再加上中国境内产生的运输费用,可想而知,采用汽车运输矿产品成本大大提高。

(7) 有效工作时间短

根据中国企业测算显示,以铅锌矿为例,按照国内工业品位达到3% 左右就可以开采盈利了,但加上各种费用,需保证每年生产300天才可以保本。蒙古因气候寒冷、风沙大等原因,一年中开工的时间只有大概不到半年,基本也就是每年5~11月适合开工。此外,蒙古地方政府持有的特权,导致企业即使通过国家合法获得勘探、开采许可证,也不一定能 够顺利进行勘探开发,而且地方政府、矿区周边民众 经常以环境保护、宗教信仰等理由阻碍投资的实施, 并时常提出各种赞助要求。这些都会变相增加企业 的投资成本。

(8) 熟练劳动力供给不足。

2014年蒙古国统计数据显示 人口年龄结构,15~64 岁的是属于劳动年龄,占总人口的67.2%,其中45.5%的为30 岁以下的年轻人,劳动力参与率只64.2% 左右。从劳动力就业的构成来看矿业部门就业仅占4.3%。造成这个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青壮年就业者难以满足矿业对劳动力的技术需 求。蒙古国矿产业的不断发展,将必然需要大量的 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因为蒙古国本土失业率较高, 为保护本国劳工利益和限制外国劳务在蒙古工作, 蒙古国实行严格的劳务许可制度并规定企业雇佣外国技术和劳务人员需要交纳高额的管理费,目前每月每人需要缴纳500美元的相关费用。蒙古国法律规定,外籍劳务岗位费是蒙古国最低工资的2倍,目前为约合1500元人民币,矿业领域外籍劳务岗位费为蒙古国最低工资的10倍,即约合5300元人民币。

2012年蒙古国政府又作出了 2013年输入外国劳务配额的决定,除政府特许部门之外,其它部门接受外,国劳务不得超过本部门员工总数的5%。2013年开始,蒙古国将严格限制外国劳务输入,并规定蒙古卫生部门对来蒙外国劳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

矿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和投资环境要求高,全 面、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对及时抓住市场机 遇、科学决策和降低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应把握蒙古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地质信息,搜集 蒙古国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基础数据资料,对具 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进行投资可行性研究,形成 完整的投资、合作方案;其次,要深刻把握蒙古国政 治、经济形势和走向,充分了解蒙古国的投资政策、市场环境、法律法规和合作伙伴资信等情况,熟悉掌握矿业开发全周期实施程序、相关费用、市场调查和营销等诸多环节;最后,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这就要求境外运营公司要密切关注自身项目的风险情况,对项目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进行即时评价和监测,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密切跟踪,建立风险预警应急方案,尽己所能做好项目的风险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王世鹏《中国企业参与蒙古国矿业投资的机遇与风险》;李靖宇、雷杨《蒙古国矿产资源分布与中蒙两国合作开发前景论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