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達中很少使用阪野馬戲?浮游炮算馬戲的一種分支嗎?

shcho


你的問題由我來守護

“為什麼高達中很少使用板野馬戲?”,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板野馬戲,它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技術。

板野馬戲的誕生

“板野馬戲”是由板野一郎創作出來的一種動作場景。沒錯,板野一郎就是下面這個人。就是他給我們帶來了緊張刺激的動漫導彈追逐場景。

說起板野馬戲的誕生,還是非常有趣的。話說板野一郎為了更好地在動畫中表現出“導彈追逐”的場景,正在策劃著一次導彈齊射的體驗。於是,板野一郎為了達到目的,首先是考取了機車駕照,然後在機車尾綁上50支沖天炮煙花,沿著河堤狂飆,體驗了一次“導彈齊射”。

後來板野一郎又想著如果是敵人向我方發射導彈又是怎樣的體驗呢?於是他拉上他最討厭的學弟,以同樣的方法,來了一次河岸兩邊對射“導彈”的壯舉。最後,板野一郎帶著滿身煙塵在辦公室裡,開始了“板野馬戲”傳奇之路。所以,板野馬戲是由板野一郎創作出來的,非常具有個人特色的一種動漫場景表現方法。而這種描寫手法首次出現,應該是《傳說巨神伊丁》中,那時板田一郎是該作品製作團隊的一員。

而將“板野馬戲”這種手法發揚光大的就是《超時空要塞》系列,相信看過這個系列動漫的小夥伴們,應該都記得裡面有大量板野馬戲式的機體躲避導彈場景。

高達的鏡頭處理手法是不一樣的

好了,大家知道板野馬戲的起源後,就知道板野馬戲其實並不存在什麼分支了。高達的浮游炮表達手法和板野馬戲的表現手法相去甚遠,所以小編認為“浮游炮不是板野馬戲。”

板野一郎與高達之間的情緣還是挺深的,因為他早期出道時曾經為《機動戰士高達》擔任原畫師,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板野馬戲”的出現。既然“板野馬戲”讓動漫畫面更好看,那與《超時空要塞》同為機器人動漫的《機動戰士高達》為什麼不使用“板野馬戲”增加畫面的可觀性呢?原因有二:

其一,沒有板野一郎真傳的板野馬戲式缺乏靈魂的。導彈尾炎拖出長長的幾何形狀煙霧,是板野一郎賦予這些幾何形狀靈魂,讓他們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了行雲流水般的高速動作場面了。所以,沒有板野一郎的加持,也很難把這種場景做好,還不如用高達動作凹出幾個好看的名場景更好。

其二,高達作為一部商業動漫,很早之前,它已經變為膠廠的賣膠宣傳廣告了。前兩年還出了《高達創戰者》等系列動漫,堂堂正正地坑你買高達模型。

所以,為了讓模型賣得更好,正如上面所說的,做“板野馬戲”,還不如用高達的機體動作凹出幾個好看的名場景鏡頭,把更多心思花在帥氣的機體上。而從雜魚到主角的機體造型大致上相同的《超時空要塞》就不一樣了,機體外形上過得去就行,更多的精力放在“板野馬戲”上。為了證實,下圖可以讓我們來對比一下《超時空要塞》和《機動戰士高達》的機設。

因為以上兩點,所以高達中很少有“板野馬戲”,歸根結底是因為各部動漫有各部動漫的風格和目的,高達是從帥氣的造型去吸引粉絲,而“板野馬戲”則是用帥氣的動作去刺激粉絲的興奮點和製造情懷。既然風格不同、目的不同,那又何必強行加入“板野馬戲”呢?畢竟現在是商業化時代,能省一事是一事啊。

最後,小編再補充一下,“板野馬戲”對動漫行業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硬是說高達系列動漫中完全沒有這種手法是說不過去的,但準確來說應該是:高達中隱含著板野馬戲的影子。

以上是小編的個人見解,歡迎討論、補充和關注。

我是漫話盒子,我們下次再見!


漫話盒子


對於一部賣膠廣告,萬代日升才不管你做畫好不好看呢,只要動畫對它們的收入沒有負面影響,湊湊合合就交差了。

先來科普一下什麼是坂野馬戲,簡單說,機體發射出導彈(群)(導彈沒有光束快)然後攝像機開始跟隨導彈做跟拍,運動軌跡是精髓。

在高達中,馬戲使用的次數絕對不算少,只不過是大家都忽略了而已,另外,如果要使用這種拍攝手法,勢必要有對應的機體,對於近戰格鬥為主的機體,想使用馬戲也沒機會啊。

對於浮游炮,全彈齊發的浮游炮可以勉強算做,不過你是不是隻關注實體導彈而忘記了光束武器……在番裡可是有大量的全彈發射動畫啊……

另外在gto最新的赤色彗星誕生中,夏亞紅有三穿越於戰場,也是有部分鏡頭利用了馬戲的原理,對於營造人物形象是非常有幫助的。不過對於高達來說,大部分還是光束的戲份比較多。


高達


從世界觀講就是鎖定能力不足,初代高達中已經給了明確的解釋,米洛夫斯基離子會干擾大部分偵測手短,也就是說0079中的“導彈”實際上更接近火箭彈,或者說只能在近距離具有一定鎖定功能,而且還是一種視距內的短兵武器,在動畫表現中扎古火箭的目測射程很少超過1km😂,而戰艦的大根導彈的表現更像魚雷。

到了SEED時代,則是從米洛夫斯基變成了中子干擾,“導彈”也仍然因為干擾變成了一種定向低鎖定能力近距離武器,從動畫表現上看發射後只確定方向,鎖定能力依然很低,射程依然是視距內,在大西洋攻打奧布的導彈覆蓋中,在最終決戰中兩艘大天使對決的艦載導彈的使用過程可以看出,仍然是火箭彈或者魚雷。

出現過類似板野馬戲的高達系列印章中有W和X中的重裝細節高達,其導彈在動畫中對移動目標的攻擊表現任然是一種“齊射糊臉”的方式,被打中的永遠只有雜兵,更多的還是以“樁”的形式領盒😂。

也就是說從精確性和追蹤能力來說,板野馬戲在高達系列中就無法實現。

或者說板野馬戲如果可以實現,MS的設定本身就無法成立,在高達系列的遊戲中“導彈”的命中率一直遠遠低於射擊武器,這也是“MS”得以實戰的主要依據,因為高達的MS戰本質上是一場近距離戰鬥,遠程武器也以手動瞄準的定向能武器為主,超視距作戰都是以手動的“狙擊”武器的形式描述,如果制導武器性能良好,大型人形作戰載具就是一個特大號的靶子。

再有就是認知、傳統和表現力的問題,在70年代最初高達誕生的年代,導彈的追蹤能力仍然堪憂,彈道導彈仍然是以機械制導說白了就是一個大號投石機,麻雀格鬥彈的實戰命中率不足20%有效射程也只有10公里左右,到了《超時空要塞》的年代,三代機已經成型,F14有了命中率極高的近距格鬥彈響尾蛇和射程極高的不死鳥,空戰的意識形態發生了鉅變,所以認知基礎不同,動漫的表現力自然也不同。

就像之前說的,人形作戰兵器之所以成立就是因為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的弱化,所以高達中導彈就是火箭彈和魚雷的“傳統”也就延續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