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認為是什麼原因讓劉邦對項羽如此忌憚?

Domilo


不為其他,實力使然。

相比於劉邦,項羽是起義軍中的領袖級別元老。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豎起反秦大旗時,項梁和項羽也在會稽起兵反抗秦朝。劉邦雖然也是差不多同時起兵,但是實力擴張很慢,在項梁項羽已經成為反秦的中流砥柱之時,劉邦還在豐沛之地徘徊,之後更是在得到項梁資助的五千人馬,劉邦才得以攻陷豐城。

公元前207年,劉邦被楚懷王封為武安侯,正是成為一方諸侯,然而,相比較項羽,劉邦的存在感就很低了。項羽北上救趙之時,劉邦則趁機向關中推進,然而實力不足,一路上很多城池關隘不是打下來的,而是用嘴皮子說下來的。即便是最後進入關中,佔領秦都咸陽城,那也是人家秦王子嬰主動出降的。所以,劉邦得到的,是仁義之名,而非戰場之功。

項羽則不同。自項羽殺宋義,自領上將軍以後,一路北上苦戰,在鉅鹿之戰中,以少擊多,全殲秦將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章邯率領的二十萬秦軍投降,如此之戰功,不僅使得項羽勇冠三軍之名傳於天下,而且項羽軍經過戰爭的洗禮之後,戰鬥力十分強悍,遠非劉邦可比。此時的項羽,早已經是各路諸侯實際上的霸主了。

從劉邦進入關中,從項羽鴻門宴上逃脫,到最後的垓下之圍這一段時間,劉邦從未佔據過上風。劉邦軍每次和項羽軍接觸,幾乎都是一觸即潰,望風披靡,狼狽不堪。甚至時時有性命之憂,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對項羽與其說是忌憚,不如說是恐懼更為恰當。

從三代,至秦漢以下,能征善戰者不知多少,參透軍機者也不在少數,比如戰國時的武安君白起,秦朝時的名將王翦,漢時的衛青霍去病諸將,乃至後世李靖等人,哪個不是戰功赫赫,傲視群雄,但是有史以來被稱為霸王的,也就只有項羽一人。人人說項羽莽夫一個,但是憑藉一己之力,推翻秦朝,稱霸諸侯,如此莽夫,誰人不懼?劉邦雖然也是開國之君,但是在戰場上,他和項羽是不在一個水平上的。

(全文完)


小文章大視野


劉邦對項羽是很忌憚的。

在秦王子嬰投降劉邦後,劉邦想在關中稱王,擔心項羽進關後破壞了他的好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關。在得到張良的提醒後,急忙到鴻門向項羽謝罪。

按約定,劉邦最先入關,就應該作關中王,但項羽封他為漢王,王巴蜀,都南鄭,而把關中封給三個秦降將,以監視劉邦。劉邦只有順從。

從棧道進入巴蜀後,劉邦本打算安心當漢王,但在韓信的勸導下,才暗度陳倉,平定三秦,東向與項羽爭天下。

漢三年,前204年,劉邦軍隊駐紮在滎陽,被項羽軍包圍,多次斷絕劉邦糧道,劉邦心中害怕,就想與項羽講和,在范增的勸諫下,項羽不同意,劉邦被打的大敗。

劉項在廣武相持時,項羽親自披甲持戟出營挑戰,一聲斷喝,嚇得要放暗箭的樓緩扔掉弓箭躲藏起來,劉邦一見到項羽本人,嚇得大驚失色。

在劉項劃定鴻溝為界,平分天下的時候,劉邦也見好就收,準備收兵回關中,這時張良陳平阻止了他。

由此可見,劉邦對項羽是非常忌憚的。分析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點:

一、劉邦起家,靠的是項羽的叔父項梁。

劉邦初起義時,只有兩三千人,還被部下雍齒和豐邑所背叛,多次攻打豐邑不下,氣出了一場大病,只好到薛縣投奔項梁,項梁很慷慨,撥給他5000名經過訓練的精兵,外加十個五大夫級別的將領。劉邦因此實力大增。由於這層關係,劉邦與項羽對陣,心中是有所顧慮的。

二、劉邦曾與項羽共同出兵攻打過秦軍,知道項羽的兇狠。

其後,劉邦在項梁手下,項梁命項羽、劉邦共同帶兵攻打城陽,佔領後,兵屠城陽;又在濮陽大敗秦軍,一直向西攻佔土地,在雍城下,大敗秦軍,斬殺李斯之子三川郡郡守李由。所以,劉邦應該知道項羽的英勇善戰、兇狠老辣。

三、鉅鹿之戰,打出了楚軍的威風,諸侯懾服,劉邦必有耳聞。

救援鉅鹿之戰,諸侯軍皆作壁上觀,項羽殺卿子冠軍宋義,率領楚軍殺向秦軍,戰士們無不以一當十,殺聲震天,九戰九勝,消滅了二三十萬秦軍主力。諸侯將面見項羽時,無不匍匐膝行,膽戰心驚,從此眾諸候軍全都歸服項羽。項羽的威名,劉邦必有所耳聞,自然心存忌憚。

四、劉邦的軍隊戰力較弱,進關大多靠智取。

劉邦的軍隊打硬仗的時候少,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大多依靠部下的智慧,或勸降、或分化、或迂迴、或詐取。所以,儘管最早打進關中,但軍事實力並不強。

五、雙方軍隊兵力懸殊。

在會兵關中時,項羽的總兵力是四十萬,十六七個諸侯王都是項羽所封。而劉邦的兵力只有十萬,跟從他的諸侯王只有兩三個。這種軍事實力的懸殊,必然使劉邦對項羽忌憚加劇。

六、劉邦的軍事才能不如項羽,基本依賴文武大臣。

劉邦自己曾經說過:“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劉邦自己能力不夠,必須依賴別人的幫助才能取勝。而項羽自己有傑出的軍事才幹,這無論如何,都不會使劉邦充滿信心。事實上,在彭城之戰、滎陽之戰、成皋之戰、廣武之戰、固陵之戰,劉邦都被打的幾乎全軍覆沒,每次都帶極少數人逃命,甚或三兩個人逃命,也算是九死一生。

七、劉邦不信賴文武臣下,故心中發虛。

劉邦取天下依靠眾文武,但因為有項羽的影響存在,劉邦對他們是非常不信任的。如對韓信就極不信任,多次奪他的兵,項羽一死,就奪了他的兵權,改封楚王,不久貶為淮陰侯。對彭越也不信任;對蕭何也不信任,曾嚇得蕭何把本家子弟都送上佔場;在徵彭越時,三番五次來信詢問蕭何在幹什麼,回來後就把蕭何下了大獄。

在劉項相爭時,劉邦把這種不信任壓在心底,他要利用諸將戰勝項羽,所以,他百般容忍。在這種情況下,劉邦也是心虛的,非常擔心他們背叛自己,事實上也確實有不少諸侯王和將領曾背叛過他。所以,一旦戰勝了項羽,劉邦就不再容忍,把怒火發洩了出來,先後把異姓諸侯王除掉了。


南宮外史


我是千河,我來回答。

為什麼劉邦會忌憚項羽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項羽的生平。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鉅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項羽身長八尺有餘(《漢書》中記載為八尺二寸),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項羽的勇武天下無敵(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他是中國數千年來最為勇猛的將領,“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項羽勇猛,生平事蹟就不一一復敘,大家可自行查閱。挑幾件對劉邦影響很大的事情。

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公元前206年項羽向關中進軍,但劉邦已經搶先一步佔領秦都咸陽,劉邦的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說“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當時項羽統率四十萬軍隊,而劉邦只得十萬人。范增遊說項羽剷除劉邦,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但席間沒有殺他,劉邦平安離去,後世稱此宴為“鴻門宴”。假設項羽聽從范增殺了劉邦,那麼我們的大漢王朝就不復存在!

前206年,漢王劉邦出兵佔領關中,項羽因在齊地用兵,沒有全力攻擊劉邦。前205年,漢軍趁此機會聯合五國諸侯軍隊共五十六萬人攻楚,佔領彭城,項羽聞訊自齊地率三萬精兵回救,在彭城之戰大敗漢軍,漢軍損失數十萬人,睢水中的屍體甚至堵住了江流,劉邦僥倖逃脫。

三萬精兵就殺的劉邦數十萬人屁股尿流。恐懼之心早已有之。

隨後項羽率兵向西追擊,漢軍堅守滎陽,令楚軍無法再向西前進。前204年,滎陽危急,漢將紀信扮成劉邦出城投降,劉邦趁機西逃,項羽知道中計後大怒,燒死紀信,楚軍不久攻佔滎陽。

此後楚漢兩軍在今河南省地區成拉鋸局面,然而韓信所率漢軍在黃河以北地區屢勝,彭越也率領部眾侵擾楚軍後方,形勢開始對項羽不利。

前203年,楚漢議和,平分天下,以鴻溝為界,西歸漢,東歸楚。項羽率軍東歸,劉邦不久背約,出兵攻楚。劉邦約定韓信及彭越合擊項羽,可是二人卻按兵不動,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得大敗。劉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以事成後裂土封王利誘韓信及彭越出兵,終於使他們帶兵會合劉邦。

究其原因就是,項羽只想著固守他的江東故地,對已打下的其他地盤都還給原來的封王,出力不討好。而劉邦則是打下來的地盤都為己用,越打地盤越大,實力越強,掌控力越大。而且策略得當,取得戰略上的勝利。先易後難,由北向南佔領燕趙齊,由西向東攻打韓趙魏,兩面合圍江東,最終項羽戰略空間大大縮小,不得不敗。

而原本佔據大勢,本來很多人才五與資源都集中在自己這邊,卻因為自己的自大,而導致很多人才因為無施展才華與抱負,紛紛另投他門。比如韓信,陳平。最後西楚霸王只剩下孤家寡人、眾叛親離的下場。與其說是個英雄,不如說是個失敗的政治家,時代大勢把他推到的峰口上。因自身的侷限性只能黯然收場。

項羽太過於注重個人武力,剛愎自用,企圖以一己之力對抗以劉邦為首的整個集體智慧的力量。個人之力有限,而集體的力量卻是無窮的。

楚漢之爭正處於中國奴隸制貴族階級與封建制地主階級之間的關鍵定型期,秦始皇只是初步確立的封建帝制國家的雛形,而這關鍵性的一戰,是決定中國命運與歷史進程的里程碑是的定鼎之戰。

不幸的是項羽的出身決定了其不可能背叛本階級的利益,導致代表著封建帝制大一統的劉邦集團最終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並把中國帶到了一個新的巔峰。



小主千河


我覺得主要是三件事情讓劉邦非常忌憚項羽。

一,鴻門宴

鴻門宴幾乎是赴死之宴,劉邦還是硬著頭皮去了。在宴席中,項羽有好幾次快要處死劉邦,都被劉邦隨機應變躲過去了。最可怕的是項莊舞劍,劉邦可以說是九死一生,還好有項伯的出現,挽救了局面。雖然這次劉邦成功脫逃,但這件事情給他留下的陰影面積是巨大的。


二,彭城之戰

這場戰爭的背景對劉邦是非常有利的,當時,劉邦擁有五十六萬大軍,以逸待勞,項羽只有三萬騎兵。並且那時的劉邦是受各路諸侯擁戴的,天下局勢來說,項羽是被孤立的。但就是這樣的背景下,劉邦還是被項羽打得落荒而逃,劉邦逃到下邑後,心情幾乎是絕望的。

三,滎陽中箭

在滎陽和劉邦對峙時,項羽糧草不濟,兵心渙散,於是項羽在城樓下要求和劉邦單挑。劉邦不肯,後來還列了項羽的十大罪狀出來,喊給項羽聽。項羽一氣之下,瞬間拉出一支箭,射中了劉邦胸膛。這一箭給劉邦日後落下了很多毛病,以至於後來劉邦的死也和這一箭有關係。



所以說劉邦對項羽總是耿耿於懷。除了這三件事以外,那就是劉邦處處打敗仗了,劉邦只要做統帥跟項羽打,肯定一碰就輸,這也是劉邦非常忌憚項羽的原因。


如史如畫


關於劉邦忌憚項羽,通過鴻門宴就可以看得出來。

有人說在鴻門宴中,劉邦是故意隱藏自己的實力,就像劉備在與曹操喝酒時聽到理雷響而驚掉筷子一樣,是對自我實力的一種掩飾、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其實不然,劉邦忌憚項羽不僅是在打敗項羽之前,在劉邦取得了勝利之後,對項羽依然十分忌憚。

影視劇照:鴻門宴

那麼為什麼劉邦這麼忌憚項羽呢?

第一,劉邦出身卑微,缺乏自信

劉邦本身就是一個市井的小流氓,因為為人講義氣、重情義才網羅了很多附近鄉黨的子弟,。後來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帶領弟兄攻佔了沛縣,才被人們稱呼為沛公。

而項羽出身名門貴族,勇猛無敵,早早的就被人們稱呼為西楚霸王。一個不明經傳的小縣城的頭目,遇上了一個鼎鼎大名的西楚霸王,心裡當然十分忌憚。

影視劇照:劉邦

第二,劉邦文武不雙全

劉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其實從劉邦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劉邦對自己的認識十分的清晰,文不如子房,吾不如韓信,可謂文武不雙全。

而反觀項羽,不僅武力超群,而且機智過人。在著名的鉅鹿之戰中,項羽一戰成名,威震楚國,聞名諸侯。有史學家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對於一個像神一般的英雄人物來說,劉邦忌憚也再所難免。

影視劇照:項羽

第三,劉邦目光短淺,而項羽胸懷天下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劉邦出身卑微,一開始從來都沒有想過幹多大事,當多大官。他在當了小亭長之後,兄弟越來越多,名氣也越來越大,在弟兄們的慫恿之下才決定起兵攻打沛縣。

而項羽一開始就志向遠大,胸懷天下,項羽的目的就是橫掃諸侯,統一全國。只不過後來項羽剛愎自用,出現很多差錯,才讓劉邦趁機會坐上了皇帝寶座。

對於項羽這樣厲害的一個英雄人物來說,劉邦能不忌憚嗎?


說是談非


1、出身方面。項羽西楚霸王的名號可不是白給的,雖說殺人多,性情變化無常,但是出身於貴族名門的項羽對劉邦來說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點。劉邦只是一個市井無賴似的人物。

2、帶兵打仗方面。項羽作為百年不遇的力能扛鼎似的統帥,在打擊秦軍方面佔盡優勢,而劉邦只是一味地緩稱王,況且劉邦的王位都是項羽冊封的。當年鴻門宴中,要不是別人的暗中相救,劉邦早已命喪黃泉。

3、個人戰鬥力方面。項羽天生神力,而且又十分精通兵法,在打仗的時候常常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愛戴,這就導致項羽率領的楚軍擁有十分強大的戰鬥力,在彭城之戰中,項羽只用3萬兵馬就擊敗了劉邦的60萬大軍。幾乎使劉邦軍遭遇滅頂之災。

劉邦不如項羽的地方還有很多,先回答這麼多。





上善似水


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家中世代都是名將。所以項羽從小便驍勇善戰。而且項羽的力氣非常大。他的力氣大到什麼程度呢?秦朝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那個時候的項羽只有24歲,他隨叔父項梁在江南起兵。為了擴大自己的實力,他們想和桓楚一起反秦。項羽去找桓楚,桓楚卻趾高氣揚地說:"你若能敵萬人,我們就服你。這院中有一大鼎重千斤,你能舉得起嗎?"項羽撩起他的衣袖,大喊了一聲“起”,一個人就的舉起了千斤重的大鼎。這是桓楚才答應起義。項羽不僅是一個力氣大之人,而且他還有雄心壯志,想取而代之秦始皇。可將當時的項羽頗有雄心壯志。


孤獨往生


佔的地盤,實力,那個誰說的,項羽是中國最後一個貴族,提個醒哥哥我是窮人,三天可以出一個暴發戶,三年出不了一個貴族!沒有高低接合!


龍王1372


項羽一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劉邦當然忌憚。

不過,最後一戰卻敗給了劉邦。


歷史一般般


讓項羽的戰績給嚇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