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鴻:繪畫往往是情緒的一個突破口 很容易反映畫家的真感情

在畫院期間,徐若鴻參加了全國第八、九屆全國美展,以及其他一些全國性、專業性的展覽,也獲得了不俗的成績,一部分是任務驅使,一部分是責任使然。現在轉念之中,徐若鴻認為到了專業的畫院,創作時倒不如業餘時更加隨性、愉快。但這是自己的選擇,況且除了繪畫,徐若鴻認為自己做其他的事情很難如同繪畫一樣,自己也彷彿是為了繪畫而生。

徐若鴻:繪畫往往是情緒的一個突破口 很容易反映畫家的真感情

他也曾經想過尋找其他的興趣愛好,看是否能與繪畫相輔相生,但始終不得。所以即使中間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或產生厭倦,對於繪畫,他終都無法割捨。既然專業,就要運用專業的態度,專業的要求去對待繪畫。

徐若鴻:繪畫往往是情緒的一個突破口 很容易反映畫家的真感情

至於在花鳥畫上的造詣,則與第一位朱老師密不可分。最一開始入手中國畫,就是向朱老師學習花鳥,而後來的朱寶善老師則是山水花鳥兼有之。徐若鴻認為,朱寶善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師,在他同門的眾多師兄弟中,雖畫種沒有太大區別,但畫風各不相同,沒有雷同或相似,各有各的風貌面目,這十分難能可貴。

徐若鴻:繪畫往往是情緒的一個突破口 很容易反映畫家的真感情

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老師帶學生後,學生與老師的畫如出一轍,這是一個過程,就如同開始學畫一樣,最初相像無不可,但美術作品最終一定是要有自己的風格,融入自己的認識與主張,否則如同臨摹,沒有意義。

徐若鴻:繪畫往往是情緒的一個突破口 很容易反映畫家的真感情


隨著在業內專業性的提高,徐若鴻的社會地位與工作也逐步上升,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作品也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和歡迎。但他依然保持著自己的風格和習慣,不會去參加過多的應酬。他認為,社會工作過多,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影響自己的美術創作,因此,只要把握好尺度,達到“剛剛好”,就是最好的呈現。

徐若鴻:繪畫往往是情緒的一個突破口 很容易反映畫家的真感情

有時,孤獨困苦往往能造就出大能力者,當然,這不可一概而論。在徐若鴻看來,這其中一定有個體的差異。而繪畫這一種藝術形式,往往是情緒的一個突破口,很容易能夠反映出畫家的真情實感,若能讓觀者感同身受,這樣的作品,無疑是優秀的。徐若鴻有個圈裡人都知道的口頭禪——“手藝人”,區別於那些所謂的“藝術家”,只要能夠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創作就是最好的狀態。

徐若鴻:繪畫往往是情緒的一個突破口 很容易反映畫家的真感情

在徐若鴻心中,創作是自己的,他從沒有想過要去為誰而創作,去迎合誰去創作,或者是想要特別的構思給哪一類的受眾欣賞。除非是接到工作上的創作任務或主題性展覽,這才會有相關的目的性的主題創作。但在目前的社會市場中,確實是有一部分畫家在動筆之前需要思考上述那些要點,不能否認這樣做不對,每個人的生存方式不同,價值觀也會不一樣。至於徐若鴻本身,則很少考慮除了繪畫以外的事情,更多的精力會放到繪畫本身。

徐若鴻:繪畫往往是情緒的一個突破口 很容易反映畫家的真感情

細心的人會發現,徐若鴻近年來的作品畫風和以前的有些不一樣,許多人在看到他之前的作品與現在對比後會發現,跨度還是比較大的。這是由每個時期徐若鴻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所決定的,在厭倦一種風格之後,就會想辦法變通出一種其他的風格來代替,會重新打動自己。畫風的變化,是自然而然的,並不是刻意為之。當然,也有一些畫家在形成一種成熟的模式之後,會按照這條路一直畫到底不進行任何改變,這本身也是不得了的事。但徐若鴻則還是會在改變中進行下去。當然,這與生活閱歷有關,更多的,是受心性的影響。(來源藝術鏡報,文/陳遠志 未完待續)

徐若鴻:繪畫往往是情緒的一個突破口 很容易反映畫家的真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