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為什麼不儲存?

熊學濤


長江水為什麼不儲存?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長江的水是有儲存的,但是這種儲存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攔河築壩,而且河流的意義在於流動,是一條完整的水域生態系統,過多的人為干預會造成生態環境的失衡。

宋代理學家朱熹曾留下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佳句,而母親河長江之所以世代奔流不息哺育著沿岸各族兒女,其根本原因就是總長達6300餘公里的長江有著眾多大大小小支流的匯入和180萬平方公里的匯水面積,如最長的支流漢江1577公里(雅礱江上源標準不一,一說總長1670公里)、平均徑流量最大的支流岷江900多億立方米、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嘉陵江16萬平方公里等等。

大家都知道,長江發源於青海省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各拉丹冬峰(冰川)西南側,幹流蜿蜒曲折先後流經了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共11個省級行政區,最終注入東海,從干支流流經區域氣候來看,除了青藏高原部分為高山高原氣候外,主體部分均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具有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等特點。

從長江流域內的氣候類型可以得出,長江的源頭以春末夏初的冰雪融水補給為主,而其餘絕大部分主要靠大氣雨水補給,而結合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的特點也可以得出,長江流域河川徑流也存在年內分配不均和年際變化大的特點。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河流的補給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除了各主要的補給類型外,還存在地下水補給以及湖泊調節河川徑流的作用。

長江流域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較好的區域之一和我國湖泊較為集中的區域之一,一方面森林面積廣闊、植被覆蓋率較高,森林植被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局部氣候等效果明顯,其直接表現為河流豐水期時土壤涵養水源達到飽和狀態,而到了枯水期時則通過地下徑流補給河流。另一方面,洞庭湖、鄱陽湖等湖泊具有天然的調節長江徑流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削減洪水和枯水期補充河流徑流的作用。

以上,將的是自然條件下長江“水”是如何被儲存的。當然,除了自然環境以外,還有人為因素的影響,那些建在長江干流上的各種大壩(水利樞紐、水電站)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從上游到下游依次主要有二灘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三峽水利樞紐、葛洲壩水利樞紐等,其中三峽水利樞紐是集防洪、發電、航運、供水灌溉、旅遊等於一體的巨大水利水電工程,而蓄水高程達175米的大壩所形成的人工湖泊三峽水庫,總面積達1084平方公里、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雖然面積均比鄱陽湖、洞庭湖要小得多,但總庫容分別是鄱陽湖和洞庭湖最大庫容的1.51倍和1.79倍。

總之,長江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之一,從雪山走來,向東海奔去,這是大自然賦予她的使命,這條“共飲的長江水”也是沿岸各地區、各民族的寶貴財富,因此我們要統籌流域綠色發展,切實保護好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地理那些事


儲存是需要有足夠的地方,長江口平均流量約為33,980立方米/秒(1,200,000立方英尺/秒),年平均入海水量約9600多億立方米。而我國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洞庭湖的容積是188.0億立方立米。

長江一年的流量就能填滿51個洞庭湖,而洞庭湖的面積大約2740平方公里,51個洞庭湖的總面積就是13.97萬平方公里。洞庭湖所在地的湖南省的總面積是21.18萬平方公里。兩年不到,就把整個湖南省灌滿了。

有足夠的地方去挖足夠大的蓄水池,還真不如南水北調工程,直接挖運河將水引流到北方要好,而且有助於長江汛期的分流,減輕長江下游的防洪壓力。再說南方基本就不缺水,每年的降水量就已經很高了,所以用不著將長江水儲存起來。


米立子菌


長江水存儲呀,怎麼不存儲?不然三峽工程是幹嘛的?

如下圖所示,就是我國近代史上最大的工程之一,長江三峽工程。

三峽工程最大的意義就在於“蓄水”。

三峽工程實際上就是建起來一個大壩,把長江上游的水全部都“蓄”起來。如下圖所示,原本水深145米,現在因為有了大壩攔著,水面可以提高到高達175米的位置,因為這增高的30米的水面高度,整個長江上游地區可以多積聚將近400億立方米的水。

通過蓄水,可以讓長江下游的抗洪壓力大大降低,畢竟長江上游開始下大雨的時候,長江三峽工程的洩洪閥可以一點點地朝下游放水,讓洪水不至於影響到下游地區。

同時,這些聚集起來的水,一方面可以讓整個長江上游地區的水深大大增加,從而增加長江上游地區的航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水流產生的重力驅動電動機轉動,產生電力。

當然了,長江是一條“活水”,不能只蓄不放。

由於長江流域有著豐富的水源,所以如果一味“蓄水”,最後水流不出去,整個長江就會變成一段巨大的“堰塞湖”,遲早會造成大麻煩。

因此,長江水可以儲存,但是要有存有放,一邊要通過長江水產生的巨大能量發電、另一方面要保證整個流域的防洪安全。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現在是長江水已經儲存了,可又把它放丟了,沒有發揮它的偉大作用!

把三峽工程和金沙江,每年攔截下來的上千億方洪水(聯合調度),通過巫山大寧河穿越大巴山,連通丹江口水庫,調往大華北去,新增五億畝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

第一是取代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全線自流,降低調水成本價!

第二是取代漢江水,支援漢江流域的全部耕地旱澇保收!並支持漢水調渭工程的需求!

第三是取代黃河水,支持根治黃河的方案順利實施!(一是黃河水全部留在西北,二是支持大西線四百億方水沖刷泥沙)

第四把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標準從一百年一遇提高到一千年一遇!


綜改1


這是航海人羅羅第 403 篇原創問答。


前幾天剛和小夥伴們一起猜想了一篇長江水乾涸了怎麼辦,這系統馬上又推送了存水的問答來,真懂人啊,手動點贊一次了。長江水不僅會存,而且存的時間還不短呢。在這炎炎夏目,何不動身前往一探那雄壯的“存水器”,解一夏清涼呢!


航海人羅羅,一名從事水上工作十餘年的操船手,我們一起來聊聊長江存水的那些事。



一、長江存水,自有利器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泛舟長江,你會更加懂得自然的力量。感嘆之餘,俯手捧起一捧江水,清涼又清沏。一江水,一江“油”。


從源頭,到長江出海口,6397公里的水路不復還。就這樣一路飛奔而去,多可惜。對,不只我們,早有先人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為我所用的江水,更是充滿了期待。那用什麼樣的方式才留下這一汪春水流呢?


關門。沒看錯,就是用這樣看似簡單卻有成效的方法將水留存,服務於廣大的兩岸人民乃至全國各地。鐵門,七道大鐵門,而且是大到讓你震撼的鐵門將這個金點子變成了現實。現在,它們就妥妥地矗立在湖北宜昌境內。


葛洲壩水電站、三峽水電站,兩座宏偉的水上建築跨立在長江之上,用它寬闊的鐵門,將一江水留存,為我們的生活服務著。夏遊三峽,一起去見識下它的壯闊吧。



二、一江活水,雀躍一江人


一江水,養育一江人。


人的智慧是無窮的。雖然大自然的破壞力有時大得驚人,但人類的不斷進步,用智慧的力量將這頭猛獸馴服。長江,風平浪靜的時候多麼讓人愜意;可它要是翻臉,那也讓人心驚膽顫。洪水、風暴、大浪,甚至還有百年難遇的龍捲風都會來江上湊熱鬧。哦,我們還是更盼望它陽光的一面吧。


三峽、葛洲壩兩座水電站,是最大的江上水利工程設施。目前不只用於蓄水發電,還設有船閘用於通航。通過對江水的科學調節,不僅可以為日常服務,還能減少洪峰的威脅。通俗的說就是科學的調節水資源。當洪峰來臨之前,就將庫區(想象成一個大水壇)裡的水先放空一部分,洪峰來了,我把你裝在罈子裡,下游的居民不就減少了威脅嗎;當枯水季來臨,下游航道缺水,那我就將“罈子”裡的水放一些出來補水。一裝一放,對自然江水的調節,保障了一江兩岸居民的安全,還促進了航運和兩岸的經濟。


庫區的存水,也就是船閘的運用,對於船舶的航運更是起著顛覆性的改觀。老川江人,特別是以前乘船出門遠行的人大多深有感觸。客輪是當時最發達的交通工具,可面對滾滾的江水惡魔,那張開的口子讓人心驚。水流、浪大、槽口礁石多,有的威險航段都不能滿足夜航。一上船,生死兩茫茫。民間有一個段子就講當年小日本侵略時都打到現在的船閘南津關水域了,面對兇惡的江水,連折了幾隻船隻,後來再也不敢試了。可見其厲害程度非一般啊。


可當水電站修成以後,特別是船閘的啟用。對於三峽庫區,長江中游航段的改善可以說是翻天覆地。庫區裡的淺灘窄槽統統消失,曾經的湍流航段早已被壅水所覆蓋。坐船遊三峽,大大小小的船隻飛奔而去,一派繁榮。遊走在客輪上,兩岸的美景讓人傾倒。大三峽、小三峽,九畹溪、白帝城、張飛廟、石寶寨、豐都鬼城、涪陵白鶴梁,從宜昌溯流而上到重慶。美景、美食、美人,美不勝收。



存水,體現了人的智慧;存水,變“廢”為寶;存水,一改以前的窘境;存水,存下了新機遇。長江人,長江事,長江新篇正翻頁。


我是航海人羅羅,分享行業內更多有趣有料的故事;傳播行業正能量,有我在行動。


航海人羅羅


雨量預估,要好好加強,,,夏季雨季結束前,要提早儲水,,不要讓珍貴水,白白流向大海..


ho2525


因為長江源頭一直有冰雪融化,而冰雪堆積的量是巨大的。長江上中下游無法儲存大容量水,而且長江兩岸還有大量雨水。


黃希細胞健康血管通暢


長江上的三峽水庫就有儲水防洪、發電等功能。


跪射俑


鄱陽湖,洞庭湖,太湖都存有長江水。


王祖蔭1


長江水日夜奔流,匯入大海,現在人們修建了三峽水庫可以蓄水,防洪抗旱,發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