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幽默杜少陵,最是幽默杜少陵——淺論杜甫詩歌的幽默意識

若問唐朝哪位詩人的作品最深沉,那麼大部分人的答案會是杜甫。可若是問唐朝詩人的作品最有幽默呢?

答案還是杜甫。

毫無爭議,杜甫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是唐代詩人中集大成者,他在文學形式與內容的多方面成就是巨大的。然而歷代的人,除了學習研究杜甫的文學作品外,對他的人格品性也推崇備至。正如王國維在《文學小言》中所說:"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於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杜甫人格高尚偉大在哪裡?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那志在天下的人生信念和推己及人的仁愛精神,以及他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和知本察隱的政治器識、沉重深廣的憂患意識。這些都是正確的,但往往刻畫出來的就是一個極其嚴肅、正派且滿臉愁苦的杜甫形象。

最是幽默杜少陵,最是幽默杜少陵——淺論杜甫詩歌的幽默意識

同時代不乏和杜甫一樣忠君愛國、憂國憂民的文人,可為什麼在當時,唯有杜甫反映天寶年間的亂離最多呢?因為他不會被世間的悲苦壓垮,而那支撐他的力量正是源於他幽默的品性。

說杜甫有幽默品性的依據從何而來,自然是從他的詩歌中體現的幽默意識來。接下來筆者將會從兩個部分來討論杜甫詩歌中展現的幽默意識——杜甫的戲題詩和杜甫的非戲題詩。

1、 杜甫的戲題詩

杜甫的詩歌共有一千四百多首,他的戲題詩共有三十四首,佔了他詩作的百分之二。唐代樊晃在《杜工部小集序》中說道:"《文集》六十卷,行於江漢。常蓄東遊之志,競不就。屬時方用武,斯文將墜,故不為東人所知。江左詞人所傳誦者,皆公之戲題劇論耳,曾不知君有大雅之作,當今一入而已。"可見唐朝時流行的就是杜甫的這種戲題詩歌。

在說杜甫戲題詩之前,我們必須瞭解一下戲題詩發展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明白杜甫的戲題詩為什麼這麼流行。

目前最早的戲題詩是蕭梁時代,梁武帝最早創作戲題詩,共兩首,其中一首名為《戲作詩》,內容如下:

宓妃生洛浦。遊女發漢陽。妖閒逾下蔡。神妙絕高唐。

綿駒且變俗。王豹復移鄉。況茲集靈異。豈得無方將。

長袂必留客。清畦鹹繞樑。燕趙羞容止。西妲慚芬芳。

徒聞殊可弄。定自乏明璫。

唐以前的戲題詩就是以這種以女色豔情為主,還有君臣、友朋之間的笑談,和效仿他人詩體進行創作。這段時期的戲題詩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表現手法都是空洞低級的。然而到了唐代,戲題詩有了巨大的改變,李白、岑參、王維都寫過戲題詩。李白的《戲贈杜甫》現在仍被大家津津樂道: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在這首詩中李白以幽默風趣的手法勾勒出一個瘦弱、為作詩煩惱的杜甫形象。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此時的戲題詩個性鮮明,情感豐富,趣味盎然了。但這樣的詩歌還是太少,不能滿足人們需求,這種背景下,杜甫大量創作的戲題詩,不僅把這種新詩體的表現藝術推向了成熟,還為後人留下了學習的範式。

杜甫的戲題詩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以戲題寫哀情,一種是以戲題寫樂事,還有一種是以戲題寫寓諷。

第一種戲題詩有十二首,代表作品為《官定後戲贈》、《戲簡鄭廣文虔兼呈蘇司業源明》、《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和《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等。在這些詩歌中,杜甫的玩笑其實蘊含著深沉的悲哀。如《官定後戲贈》:

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

耽酒須微祿,狂歌託聖朝。故山歸興盡,回首向風飆。

這首詩寫於天寶十四載,有"致君堯舜"理想的杜甫做了官——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是一個八品的看守兵甲器物、管理門禁鎖鑰的官。理想和現實落差太大了,並且這還是杜甫抗爭後的結果,他之前被任命的是詩中提到的"河西縣尉"。

若當了河西尉,則要奉承侍候上司,杜甫認為這是一件淒涼且有損人格的事情,所以他用"逍遙"二字形式被調到率府後的生活。這是什麼"逍遙"生活呢?靠著微博的俸祿喝酒,託庇於聖明的時代得以狂吟歌。逍遙自在到回鄉的興致都沒了,回頭看狂風烈烈。強烈秉承著儒家"兼濟天下"精神的杜甫,現在過著的是"逍遙"的生活,也是無所事事、空虛寂寞的生活。理想破滅後的悲哀和因小人當朝無法被重用的怨恨在他心中揮之不去,於是他將這種情感訴諸筆端。他沒有以更激烈的方式表達他的失望,而是以自嘲的方式來消解寬慰自己。

傅庚生先生在《評李杜詩》中的一段話可以很好概括這類詩的幽默意識:"由於情感的真摯,加上後天學養接納著中庸與忠恕,他的思想也趨向於平實朴忠, 很容易令乖巧的人兒見出他的迂闊。他並不十分豁達,但卻也理會藉著諧趣來超脫他自己,有時含著兩眼老淚傻笑著,有時笑得流下眼淚來。"即便杜甫常被這充滿著愁苦的生活給打擊得落淚,但他努力用著詼諧幽默的意識,讓自己笑起來,絕不輕易屈服於眼前的生活。

最是幽默杜少陵,最是幽默杜少陵——淺論杜甫詩歌的幽默意識

第二種戲題詩有十一首,代表作品為《戲贈友二首》《戲韋偃為雙松圖歌》和《數陪李梓州泛江有女樂在諸舫戲為豔曲二首贈李》等作品。這些作品或神思飛揚,以戲謔之語讚美友人的山水畫,如《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中的"焉得幷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

又或以友人禍事為素材,把這些禍事變得風趣逗人起來,如《戲贈友二首》中,他的一位朋友被馬踢了,導致嘴唇破裂,杜甫這樣調侃友人:"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書。自誇足膂力,能騎生馬駒。一朝被馬踏,唇裂版齒無。壯心不肯已,欲得東擒胡。"這樣的話語讀來親切,彷彿我們在和朋友交流時開的無傷大雅的玩笑。

此種類型中的豔詩也值得我們品味,如《春日戲題惱郝使君兄》,杜甫寫道:"使君意氣凌青霄,憶昨歡娛常見招。細馬時鳴金騕褭,佳人屢出董嬌饒。願攜王趙兩紅顏,再騁肌膚如素練。通泉百里近梓州,請公一來開我愁。舞處重看花滿面,尊前還有錦纏頭。"這幾句中哪有什麼瘦弱的詩人,只看到風流的才子,他寫下了過往宴會時快樂的心情,寫下了願能與佳人再會的期望,故戲題此詩佯惱主人公郝使君。

這些詩歌是杜甫作品乃至生活中珍貴的片刻輕鬆,也讓我們在勾勒杜甫形象時,除了愁苦和嚴肅外,也加入了幾許的風流瀟灑和愜意。

第三種戲題詩則有《戲為六絕句》和《戲作花卿歌》,《戲為六絕句》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組詩,杜甫以絕句的形式來談論詩歌的創作和評論。在這組詩裡,有不少句子帶著諷刺色彩,如"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等,正如仇兆鰲在《杜詩詳註》中的評論:"此為後生譏誚前賢而作,語多跌宕諷刺,故云戲也。"杜甫直接以犀利的筆調諷刺當今後生輕薄無知的思想和態度,雖以幽默手法,但態度嚴肅。

《戲作花卿歌》也是杜甫以幽默的技巧表達他嚴肅的勸誡態度的作品,全詩如下:"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用如快鶻風火生,見賊唯多身始輕。綿州副使著柘黃,我卿掃除即日平。子章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李侯重有此節度,人道我卿絕世無。既稱絕世無,天子何不喚取守京都。"

此詩主人公花敬定攻下綿州,斬殺段子璋。可他也居功自傲,驕恣枉法,所以杜甫前半部分誇他勇猛,而後半部分特別是最後一句,諷刺他的所作所為。此詩可以和《贈花卿》聯合來看,"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也是杜甫因花敬定用天子樂,而用誇大幽默的手法來嘲諷他這一悖理越法的行為。

除了這三種外,還有《愁》、《戲作徘諧體遣悶二首》、《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這幾首詩,這些詩歌的語言有趣,是作者嘗試俗體寫作的產物,蔡居厚就如此說:"文章變態,固亡窮盡;然高下工拙,亦各系其人才。子美以'盤渦鷺浴底心性,獨樹花發自分明'為吳體,以'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為俳諧體,以'江上誰家桃樹枝,春寒細雨出疏籬'為新句,雖若為戲,然不害其格力。"由此可見,即便是單純的戲題作,杜甫仍未落於俗套。

最是幽默杜少陵,最是幽默杜少陵——淺論杜甫詩歌的幽默意識

2、 杜甫的其他詩歌

除了在上面提到的戲題詩作中,杜甫流露出他以幽默風趣的態度看待人生的一面外,他這種優秀的品性也反映在其它題材的詩歌中,如我們所熟知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圍繞著"窮年憂黎元",杜甫感嘆自己受挫的人生志向、擔憂動盪的社會時局,然而這五百字中也有小小且沉重的幽默——"沉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杜甫借酒自己與自己消遣,唱歌以破除愁思。可這畢竟是苦中作樂,所以是沉重的幽默,之後的情感便更加沉痛悲憤了。

《北征》此詩中也體現了這幽默與悲痛的交織,開頭所見皆是"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的瘡痍乾坤,可杜甫筆鋒一轉,又記錄"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車轍血"的可悅幽事。歸家看見"垢膩腳不襪"和"補綴才過膝"的兒女,杜甫心覺愧疚淒涼,可後又寫下痴女"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的天真行為。

這些詩句的存在,正表明了杜甫人格之偉大健全——能於苦難中發現歡悅,於歡悅中汲取力量,從而繼續面對苦難。

在研究杜甫這部分詩歌的時候,我們往往討論的是詩歌中杜甫憂國憂民的意識和深沉蘊藉的哀痛,極少注意到這珍貴的幽默意識。

學者葉嘉瑩從與多個詩人比較的角度評價杜甫的這種珍貴幽默意識:"我嘗以為每一位詩人,對於其所面臨的悲哀與艱苦,都各有其不同之反應態度,如淵明之任化,太白之騰越,摩詰之禪解,子厚之抑斂,東坡之曠觀,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氣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別之,不過為對悲苦之消融與逃避。其不然者,則如靈均之懷沙自沉,乃完全為悲苦所擊敗而毀命喪生。然而杜甫卻獨能以其健全之才性,表現為面對悲苦的正視與擔荷。所以天寶的亂離,在當時一般詩人中,惟杜甫反映者為獨多,這正因杜甫獨具一份擔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時代的血淚,都成為了他天才培育的澆灌,而使其有如此強大的擔荷之力量的,則端賴他所有的一份幽默與欣賞的餘裕。"

筆者想,我們該如何理解杜甫,該如何面對人生,瞭解杜甫詩歌中的幽默意識後,或許有些新的別的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