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的他們,一夜長大……

在滁州的戰疫一線,前方是一群衝鋒陷陣的戰士,後方有一群讓人心疼的孩子。他們是咿呀學語的寶寶,是撒嬌賣萌的兒童,是懵懂叛逆的青少年,在爸媽奔赴一線之後,好像一夜長大。他們把“父母陪伴”這個最好的禮物送給千萬家,他們把自己的爸媽“借給”了生病的人。他們不捨著父母,擔心著父母,也理解著父母,他們選擇了“留守”,選擇了為愛奉獻,成為戰役後方一股特殊的力量!

媽媽,我等您凱旋歸來

遠在湖北的媽媽

聽到孩子的心聲了嗎

在滁州市琅琊區,就有這麼一個少先隊員,他的媽媽主動請戰,作為滁州支援湖北第二批醫護人員奔赴前線,他是滁州市第三中學八(1)中隊顧博宇,儘管有擔心與不捨,顧博宇選擇了理解和支持媽媽。他希望:“媽媽加油!武漢加油!”

我的爸爸是一名jǐng chá

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

在這裡

有“警察爸爸”來守護

10歲的他

還沒學會寫很多的字

但是他已經理解了“警察爸爸”的不容易

戰“疫”面孔 |懵懂的他們,一夜長大……

戰“疫”面孔 |懵懂的他們,一夜長大……

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來安舜山派出所所長邵彬在抗擊疫情的一線,連續工作10天沒有回家,因思念父親,10歲的兒子寫下了《我想我的爸爸》的作文,稚嫩的筆觸記錄下一個孩子對爸爸的思念和擔心!

我把爸爸借給你了

奮戰一線

無怨無悔

在這裡

有“醫生爸爸”來守護

12歲的她

面對疫情,她要把醫生爸爸“借給”病人

願所有的人都堅定信心

戰“疫”面孔 |懵懂的他們,一夜長大……

天長市12歲的小姑娘湯璦,寫了一封信給自己的爸爸,她的爸爸湯松兵在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就主動申請去往新冠病毒臨床治療組工作,如今湯爸爸又遠赴湖北馳援。湯璦思念爸爸,但更以自己的爸爸為傲,她在信中寫道:肺炎確診的這位病人,我把我爸爸借給你了,你一定都要好起來啊!

媽媽,你要注意安全啊!

衝鋒戰疫一線

守住家園安寧

在這裡

有“社區媽媽”來守護

10歲的她

每天的電話時間

已經成了她最幸福的時光

戰“疫”面孔 |懵懂的他們,一夜長大……

戰“疫”面孔 |懵懂的他們,一夜長大……

“媽媽,我實在是太想你了。媽媽,你要注意安全啊!媽媽,你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接我回家呀?”打電話的是清流街道白雲社區黨委副書記杜敏的女兒李雨嶢。時間是2月9日晚10點,杜敏已經連續奮戰在社區防控半月有餘,10歲的女兒李雨嶢一直十分懂事,理解媽媽,但每晚這樣一個電話是她最幸福的時間,早點回家見媽媽成了她心裡最大的期盼。

媽媽去跟病毒打仗了

抗擊疫情

戰鬥有我

在這裡

有“護士媽媽”來守護

7歲的他

知道“護士媽媽”去跟病毒打仗了

要為媽媽加油

他們是夫妻,也是孩子的父母,媽媽叫董德芹,是天長一名堅守在醫院的疫情防控一線的護士。爸爸叫李長亮,是天長的一名輔警。疫情當前,非常時期,他們都衝在了前面,7歲的兒子不太懂,總在問:“媽媽怎麼到現在都不回來?”爸爸回答:“媽媽去跟病毒打仗了,等打贏了就回家……”

總是失約的媽媽

好心的人們

謝謝你們的愛心

在這裡

有“工作員媽媽”來守護

那個一歲多的小娃

今天,她的媽媽又該失約了吧……

戰“疫”面孔 |懵懂的他們,一夜長大……

夜深了,這裡的燈還亮著,鳳陽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陳宗娜正在忙著核對統計今天的捐贈情況。突然,手機響起視頻通話鈴聲,“哇……”電話那頭,一週多的女兒看見媽媽的臉,哭個不停。“寶貝呢,不哭啊,媽媽一會就回家抱你。”4天了,陳宗娜只能用這句話來安撫寶寶。從早晨8點到晚上6點,現金、口罩、酒精、消毒水、蔬菜、方便麵等等,一筆又一筆的捐贈不斷匯入。

陳宗娜忙著接收愛心,卻忘記了與孩子的約定。

我要把媽媽“倒出來”

堅守一線崗位

守住一城愛人

在這裡

有“醫護媽媽”來守護

22個月大的他

以為媽媽住在手機裡

就這麼一倒,媽媽就該回來了

賈曉敏是明光市疾控中心檢驗科長,從大年初二開始,就在明光市人民醫院感染病房一直指導並參與疑似病例樣本採集工作。因為工作原因,她連續多日不能回家。賈曉敏有一個年僅22個月大的兒子,長時間不能回去,孩子想媽媽就只能通過手機視頻和媽媽相見、撒嬌,不停地親吻手機裡的媽媽,並要把媽媽從手機裡“倒”出來。

在疫情一線

這群孩子的爸媽

是醫生、是護士、是警察、是軍人

是公交司機、是環衛工人

是社區工作者

是基層幹部

……

但此刻

他們更是英勇的戰士!

用自己的奉獻

擔當與堅守

在孩子們心底灑下了溫暖的光亮

為他們上好了人生第一課

夜以繼日 戰“疫”不止

脫下“戰袍'

他們是孩子的爸爸和媽媽

此時你待膩的家

是他們回不去的港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