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精彩的商业故事,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

2010年,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盗梦空间》全球上映后,票房与口碑双收。2011年,电影《盗梦空间》在第83届奥斯卡上斩获4项重要技术奖项。

作为好莱坞生产的顶级资源电影,人们很容易流连于电影中的令人目眩的技术特效上。也许《盗梦空间》表面就是一部充满着激情,虚拟,商业谍战,大制作,全明星阵容,依托好莱坞前卫的工业技术的科幻类商业电影。

《盗梦空间》:精彩的商业故事,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

如果你仔细研究《盗梦空间》又会发现,在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这个内核包括复杂的<strong>叙事逻辑,弗洛伊德的梦境理论,精神分析法,虚拟现实,建筑艺术等等。叙事内核的出现,使得原本简单的商业流水线故事,变得更加的内敛与深沉。

尽管距离电影上映已经过了十年的时间,但是依旧对华语电影有着巨大的指导与借鉴的意义。本篇文章试图从“梦与弗洛伊德” ,“叙事与悬念”,“空间与建筑”3个版块分析这部电影的重要之处,或许也能够对揭开你对这部电影的困惑与不解。

《盗梦空间》:精彩的商业故事,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

梦与佛洛依德

梦是人类最为普遍的精神现象之一,它通常被认为是现实的反应物,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著名学者欣西、坎贝尔在 《精神病学词典》中对梦解释道:

“梦,睡眠中发生的一种精神现象,思想、意象、情感等在其中向梦者出现,且通常带有明显的现实的感觉。梦并不是随意的精神产品,因为梦在精神系统中满足一个极其重要的目的。梦保卫睡眠; 梦在想象中促进对某些需要和冲突的解决,而在现实生活中,解决这些需要和冲突太危险; 梦提供释放本能造成的紧张的渠道; 梦允许人们处理破坏性的创伤经验,这些经验是清醒状态下人们的能力所难以应付的。——欣西、坎贝尔

克里斯托弗·诺兰所执导的《盗梦空间》正是“梦”的产物,是欣西、坎贝尔“梦解释的”影像化解读。但事实上,<strong>《盗梦空间》并不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关于梦的电影。

《盗梦空间》:精彩的商业故事,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

1957年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博格曼曾执导的《野草莓》和《第七封印》就涉及到了梦境,尽管没有深入,但是这种梦境的形式却被电影人接受。随后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在1990年推出了《梦》,这部电影以其特有的哲学理念与超凡的艺术与电影语言,给观众们展示了七个不同的梦,不同的哲学思考,这部电影至今为止也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盗梦空间》:精彩的商业故事,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

除了博格曼与黑泽明之外,布努埃尔,费里尼等现实与现代主义的著名电影大师也度曾拍摄过“梦幻”般的电影,但是碍于当时电影工业的技术水准,这使得他们的“梦境”电影并没有得到最完美的呈现。《盗梦空间》是幸运的,它是伟大的学者电影理论的集大成者,享有好莱坞电影工业质的飞跃的之后的“首批技术”成果,在诺兰的执导下完成了多层的叙述与前所未有的视觉特效。

《盗梦空间》:精彩的商业故事,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

《盗梦空间》中对多重梦境的创造的理论是来源于弗洛伊德有关梦的理论。弗洛伊德曾在《精神分析法》中指出,我们可以把人的意识为三个层次:<strong>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这三个层次分别对应超我、自我和本我。超我遵循至善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我们可以把“超我”,“自我”,“本我”看成是一座冰山,浮在冰山上面的是“超我”,而“本我”而是在水平面下面的,是平时“看不到”的,也就是人类的潜意识。

《盗梦空间》:精彩的商业故事,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

劳累一天的人们在进入梦境之后,意识也开始渐入放松的状态,但是冰山下的“潜意识”并不受到大脑的控制。那些白天所受到的道德规范意识与心理情绪,就会脱去束缚,浮出水面。“梦是以一种幻觉的方式来使人的愿望得到满足的”,这也以《夏洛特烦恼》为代表的黄粱一梦是电影能够成功的重要地步,是因为那些“潜意识”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盗梦空间》:精彩的商业故事,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

回到《盗梦空间》来,为何明明是造梦,却还是会出现男主柯布的妻子。这是因为柯布在现实生活中始终受到“自我”的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混乱的梦境让他一直对妻子心有愧疚,当进入梦境的时候,这种“本我”所带来的潜意识就会使得妻子出现在他的梦境中,最终想要妻子的消失就必须弥补对妻子的愧疚,这需要"超我”的意识起到主要作用,他必须遵守“至善”的原则。

同样我们也可以把佛洛依德的心理状态放置到韩国电影《寄生虫》,我们可以得到社长一家是“超我”的原则,他们要追求更多的“和平与爱”,因为他们在物质与精神上已经达到“自我”与‘“本我”的原则,而居住在地下室那家人却始终是“自我”心理层次,遵循着世俗与现实的规则。

《盗梦空间》:精彩的商业故事,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

叙事与悬念

人类无意识领域变幻莫测,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给无数的电影建构了合理性。这也使得电影在意识的领域下能够引发观众极大的兴趣,尤其像是在《盗梦空间》这种梦中梦的套层的叙事结构,给观众们留下更大的悬念,柯布到底有没有回到现实世界,什么是梦什么是现实,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周庄?

尽管在电影所呈现的6层时空中,诺兰的复调结构,使得几层梦境独立成章,但是由交互叙事,使得每一层梦境之中都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盗梦空间》:精彩的商业故事,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

我们想要了解这层梦境并不困难,布雷蒙曾在《叙事可能之逻辑》指出:故事的基本单位是故事原子,即功能,功能有三个,三个功能一经组合便产生基本序列。这三个功能是:目的、行动、结果。

在电影中柯布要完成之梦的任务,目的就是试图家庭团聚(A),而这个行动的过程就是之梦的过程(B),结果是最终完成植入梦境。所以影片的基本序列其实就是A-B-C,但是在这个主序列之下,又可以诞生新的衍生次要序列,进行组合交叉,产生复合系列,诞生新的情节与故事。

《盗梦空间》:精彩的商业故事,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

推动者故事情节发展的正是悬念。希区柯克曾如此解释设置“悬念”:一桌人在台面上打着斗地主,这是一个普通的场景,但如果你在他们打牌之前,先给观众们展示下桌子下面的一颗定时炸弹,那么观众就会把注意力放到这个随时都会被引爆的炸弹上,随之而来的变成产生紧张和悬疑的气氛。

在《盗梦空间》中,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药剂师在飞机上喝了太多的香槟,导致了第一层梦境下着大雨,而柯布的妻子更是会时不时出现破坏计划,这些都行成了悬念。并且在影片的开始,导演也并没有上来告诉观众这是梦境,而是齐藤带领观众识破的。

《盗梦空间》:精彩的商业故事,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

外面街道的人在暴动,齐藤和柯布从昏睡中醒来,两人产生了对峙,对峙之中,齐藤倒地,却意外的发现了这个地毯的材质上的破产,又一次识破他任然处于梦中。这个套餐的悬念设定,引发了观众的迷航与好奇,也为后来齐藤邀请柯布成为商业间谍的重要动机与理由。

故事结束的陀螺宣传不同又是一个大悬念。因为陀螺是区分梦境与现实的参照物,它不停的旋转,说明自己还身处于梦境之中,倒下则说明这是在现实之中。但是故事的结尾的又理由给观众们无限的回想,这使得构成了套层叙事的开放式结局,给观众们留下猜测与想象的无限空间。

《盗梦空间》:精彩的商业故事,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

空间与建筑

一个建筑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它存在于世界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会死亡、不会随建筑本体的坍塌而消散的是建筑的精神。——张艳玲

在《盗梦空间》之中,它的造梦师与建筑师达成了一个默契的共通性。这使得原本只是三维空间内的物理量度的建筑被加入了“时间”的元素,引入了建筑的时空艺术概念,赋予了建筑生命力。建筑也从单一的外物,变成塑造特殊场景氛围,给出心理暗示的建筑时空艺术。

《盗梦空间》:精彩的商业故事,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

所谓“建筑时空艺术”,是近代建筑学领域引进时间概念之后的“四维空间”诞生的名词,它把建筑归类为具体的物质,使得它可以被感知,赋予它生命。在电影学中“建筑时空艺术”则被融合到了“暗喻与象征”的意义之上,把建筑的外在状态象征成人物的内心状态或是某种具体的人类意志。

在《盗梦空间》之中,电影与建筑的碰撞与融合交流,是试图在让我们跳出那些已经老旧的被视为常规的束缚,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重新了解电影与建筑。这也是诺兰在电影种所设计的建筑美学的真实意图。

《盗梦空间》:精彩的商业故事,隐藏着巨大的叙事内核

结语

时至今日,还有人认为《盗梦空间》仅是一时消遣的文化快餐,但是在我们梳理电影的中的3项符号表达的主题之后,我们能够立刻找出创作者在影片中暗含的深意。

在商业浪潮与个人中心主义的影响下,电影已经是当代最为盛行的大众传播和娱乐方式,我们也必须对“娱乐”的本质重新定义与思考。

娱乐产业学家 Harold L. Vogel曾说:娱乐不仅仅是消遣 它是如此普遍地令人关注和引人入胜,你会为之激动不已。娱乐的真正含义是这个词的拉丁词根 ‘抓取’,它触动你的灵魂。克里斯托弗·诺兰所执导的《盗梦空间》显然已经触动了观众们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