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將進行全面改革,你怎樣看?

洪爺33344611


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建議教育不要通過考試來決定每個孩子的前途。。。


華夏99999


改革可以,先調查論證,不要請一些專家,舉個手投個票就通過了,現在的專家大部分不接地氣,不食人家煙火,聽聽一線高中老師的聲音比專家的要更真實。舉個現實的例子,高中選課,很多不選物理,上了大學考上理工科咋辦?大學裡,理科佔大多數啊。再說素質教育,現在大都是家長培養,在社會上培訓,學校裡只佔少部分。本來好好的教育,非要搞素質教育,只是換個名,活動評比多了,跟以前也沒啥大區別,真正的道德教育,人生觀教育,心理教育,卻忽略了。教育這個學西方,那個學西方,美國如果父母都不是大學生,孩子可以上怎麼不學(意思是這樣,話語可能不住準確),每個地方都有孝敬父母,獨立自強等方面的什麼十大優秀好少年,這樣的孩子,國家免費讓他們上大學多好。


曉輝71


教育新政

6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強調,到2022年,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進一步完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進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全面實施,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選課走班教學管理機制基本完善,科學的教育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師資和辦學條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政策解讀

普通高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辦好普通高中教育,對於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成果、增強高等教育發展後勁、進一步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需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圍繞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標,深化育人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堅決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切實提高育人水平,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來職業發展打好基礎,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政的核心在於,積極努力轉變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堅決糾正和克服“考什麼,就教什麼和學什麼”的應試教育傾向模式。6月20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在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製定考試大綱,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和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都要以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促進教考有效銜接,防止簡單的、片面的考什麼就教什麼學什麼,堅決克服這種傾向”。


新政的關鍵在於,要求高中教育教學,必須堅決貫徹落實全面綜合素質教育。這是新世紀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第一個關於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綱領性文件!根據《指導意見》,2022年前高中將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指出,育人模式改革不僅是簡單地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更主要的還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機制和途徑;因而,這次新課程修訂以後,特別強調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新的課程進一步強化了對於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課成為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必修課,並且學分佔比最好。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高中教育將進行全面改革,實質上是進一步在高中教育教學中深入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從根本上徹底扭轉高中教育教學中,大量存在的片面看中成績和分數的應試教育傾向!


自在人生wub


孩子正在經歷新高考,說說我們的感受。

1、孩子壓力增大,特別是高一,初中也要做響應調整,不然新高考高一年級學習壓力增加太多,門門科要學。

2、專業為主有點早,孩子並不能很明白。只能淺顯告訴他,由原來的文理兩個賽道,變成了3+1+2的12個賽道。能選自己喜歡的課程最好,專業為主錄取,對事業發展相對好,可能進入不錯的學校。

3 、黑馬不易出現。日常表現賦分,雖然分不多,影響會不小的。上走班,自律強的學生永遠在前面。



津昔


只有高考改革,各個大學寬進嚴出,把考大學變成選大學,高中畢業生可以根據自己情況挑選大學,只要學生滿足基本文化和德育素質要求即可入讀大學,無不良記錄等,但大學畢業很嚴格,讀了不一定能畢業,在大學混是不能領到畢業證的,把學習重點放在大學裡,而不是中學階段,自然解決目前只要考上大學,就可以在大學混畢業證,各種抄襲論文,同時解決目前中小學階段擇校熱,學區高價房和五花八門校外培訓機構等問題,讓孩子有個真正的童年,才能真正起到給家長和學生減負的作用


站在月亮之上看地球


高考改革其實只要正本清源就可以了。高考現在是中國社會最為公平的一項社會活動,但是近些年的“創新”使得高考已經不如以前那麼公平了。所謂正本清源就是:1.恢復全國統考,地區差異可以通過分數線和名額來調節,這一點過去解決的很好啊!2.取消保送,這是腐敗和不公平的溫床,儘管比例很小。3.取消一切名目的加分。4.取消大學自主招生。總之,全國一份卷,全國一把尺。簡單明瞭!


acme56


高中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千家萬戶,將影響一代人的教育發展,全體家長都應關注,瞭解。

2019年6月11曰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新時代推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對高中教育的改革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安排佈署。

主要亮點,任務之一:

堅持育人方向,一一立德樹人。把學生的品行教育放在首位,貫穿在全部的教學活動中。思想品德教育加入所有新教材之中。高中啟用新編教材,到2022年全部高中使用統編新教材。

亮點任務之二:

優化高中課程設置,創新教學組織管理。按新教材設置新課程標準,逐步推行"選課走班“管理方式。滿足學生不同發展需要,培養激發學生特長潛力。積極探索基於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體驗式教學方式,認真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開齊相關實驗課程。

亮點任務之三:

加強學生髮展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客觀的人生髮展奮鬥目標。高中階段是承上啟下的重要關鍵階段,是人生髮展定位奮鬥目標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家長,學生指導商定發展目標。

亮點任務之四:

完善考試和改革高校招生制度。

高中實行學業水平合格考試,由各省統一組織實施。高中所學科目全部實行學業水平合格考試。安排在每個學期末,學完即考。高一合格性考試不超過4科。

高等學校招生由全國統一考試命題。錄取所需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實行選擇性考試,考試內各為必修和選修課程,由省統一組織實施。

全國高考命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亮點任務之五:

強化師資和經費保障。加強高中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教師培訓,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完善增設教學所需,給予經費投入和保障。

高中教育的改革適應了高考改革,適應國家人才發現和培養,適應科技創新發展需要。有利於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推行素質教育。





洪爺3334461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改革開放,恢復高考,給國家培育了現代化建設的傑出人才,也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40年後的今天,教育體制已出現嚴重問題,學區房,補習班,教師盲目的職稱化,導致好多老師只看重一紙證書而忘記為師之責,為師之德,為師之道。專家,大家,碩士,博士多為沙粒,真正成為會發光的真金則少之又少。任何時候的教育改革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慎之又慎。教育事業,國之利器,牽一髮而動全身。該丟的不想丟,該學的學不到,該得的得不到,都是很麻煩很複雜的事情。40年來產生的知識要比華夏族4000年得到的經驗多的多,但是40年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丟棄是非常嚴重的,對人文環境建設的智慧思維模式的損壞是巨大的。"新城董事長事件”、"西安幼兒園園長教育理念事件”、"米脂4.27事件"等等都是刻骨銘心,令人深思的問題。 對於"核武器",5000年後我們的後人該如何來評說?礦產資源過度開採,5000年後我們的後人還有評論的機會嗎? 教育改革責任重大!


谿潤


實事求是地說:喜憂參半!

先說喜:

1.高中教育的全面改革,明確了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樹人,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2.高中教育的全面改革,首先改革的是教育方式,逐步推行"選課走班”,強調張揚學生的愛好特長,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實行因“才”施教。

3.凸顯德育和美育功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為國家民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4.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倡互動式、體驗式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嘴的實踐中,學習增長知識。

5.改變“一考定終身”的考核模式,合格性考試、選拔性考試、選擇性考試相結合,使學生有更多的可能彰顯自己的學識才能。

憂的是:

1.高考依然是衡量一所學校的層次高低的唯一標準,高考的指揮棒不變,教育方向的改革是否能落到實處。

2.“選課走班”制的可操作性受到質疑。班額增多,固定班級管理制被打破,班級人數極度不均等,老師的配備,課程的安排,都是實實在在難以解決的問題。

3.打破了“一考定終身”的考試模式,理論上可行,但是,加上通用技術等學科的考試,學生要進行合格性考試、選拔性考試、選擇性考試大約23次,這到底是減負,還是增負?

4.新的高考模式在幾個實驗省的試行已經引起極大的爭議,比如,物理學科被棄,未來理工科人才的培養面臨著極大的危機等問題凸顯,部分省市暫緩實行新的高考模式,就是明證。目前開始實施新的高考模式的也在“打折扣”,把原來的任意選擇式變式為“3+1+2”,新的高考模式並不成熟和完善。

5.關於學科知識的增減也頗有爭議。比如語文學科,強調“大語文觀”,強調大閱讀量,強調語文素養,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在教材的設置上,按照溫儒敏教授說法,要大量增加古詩文數量,目前的必修與選修教材,完成起來時間上已經是很緊迫的,再大量增加,能完成嗎?是不是與減負的大環境背道而馳呢?溫儒敏教授所說的高考要讓15%的考生做不完真的很科學嗎?高考的區分度是要靠“量”還是要靠“質”來考察呢?

6.改革的實施與新的部編教材不同步。改革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部編教材卻還在編輯之中,比如廣東省現在的高二,2021年就要參加新高考了,目前實用的還是原來的教材,這是多麼尷尬的現象啊。

一家之言,不喜勿噴!拒絕外行妄評!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其實說實話,教育方面的改革一直都在進行中,說是瞎折騰有點過火,但給我的感覺還是很盲目多動。大家都覺得以前的搞法不對,但又找不到合適的搞法,於是就今天學這國,明天學那國,最後發現又都不適合自己,就只好又回到起點。

將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對立起來是不對的,只有二者合理結合才行。因材施教不應該是一句空話,但我們在這方面一直做得不好,應試教育似乎佔據了上風。

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素質教育難落實處的根源有兩點:一是物質基礎決定的,人多資源少;二是心理基礎決定的,底層焦慮深。這就絕不僅僅是教育自己就能改變的,更不可能短期內改變。

我不反對改革,也不希望改得太勤,因為絕對的公平合理根本就不存在,任何時代的教育都能培養和選拔當時國家必要的人才,我們要給改革以足夠的緩衝時間。

我們的教育科技目前相對於歐美雖然還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已經在縮小之中。把教育當做重點焦慮本身就是浮躁不智的,冷靜下來想想什麼才是我們需要的很有必要。畢竟找準問題原因不是最難,找準解決方案辦法才最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