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要捨得給員工工資,曹德旺:給員工工資不能打破行業規則,誰對誰錯?

行走中的錦鯉


開公司不是做慈善,給的錢多不是說明老闆心好,員工也不傻,拿到的錢少不辭職,工資都是企業和員工博弈的過程,所以兩個老闆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說話,沒有對錯,適合自己企業就好。作為員工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而做牛做馬,或者感覺不爽直接辭職。

1)對於華為來說,給員工高工資符合華為的發展模式

華為做電信設備起家,後來做了芯片,手機,都是高科技產品,而高新技術的產品就是需要高端人才,知識型人才。

知識型人才有個特點,你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很簡單的衡量一個知識工作者的工作。

德魯克說過,知識工作者唯有從事“對”的工作,才能使工作有效,而這一點,卻是無法用衡量體力工作的方法來衡量的。

我們無法對知識工作者進行嚴密和細緻的督導,我們只能協助他們。知識工作者本人必須自己管理自己,自覺地完成任務,自覺地做出貢獻,自覺地追求工作效益。

《紐約客》( The New Yorker)雜誌某期曾刊載一幅漫畫。畫中一間辦公室玻璃門上寫著“愛潔肥皂公司銷售總經理史密斯”。辦公室內牆壁上只有一塊單字標語:“思考”。畫中的經理大人,雙腳高擱在辦公桌上,面孔朝天,正向著天花板吐菸圈。門外剛好有兩位較年長的人走過,一人問另一人說:“天知道史密斯是不是在思考我們的肥皂問題!”


要知識工作者自覺自願的為公司做貢獻,需要激勵員工,其中工資是一個簡單粗暴的好辦法。所以任正非說出了:“要捨得給員工工資”。

這一點,華為也做的很好,對於畢業生,用高工資吸引清華北大等一流高校的畢業生。

6月20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EMT一次會議中透露說,今年華為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

華為總裁辦簽發的最新電子郵件顯示,華為對部分 2019 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管理,年薪為 100 萬~200 萬元不等。

郵件表示,華為要用頂級的挑戰和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今年將從全世界招進 20-30 名天才“少年”,今後逐漸增加,調整隊伍作戰能力結構。

2)對於福耀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於員工要求不高,所以跟同行業看齊就好

福耀玻璃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屬於體力勞動者,體力工作的成果,通常可以用數量和質量來衡量,例如製成了多少雙鞋子及其質量如何。

近一百年來,對如何衡量體力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我們已有相當的研究,現在我們已經能夠運用測定體力工作效率的方法,來促使工作者的產出大為增加。

在《美國工廠》裡面,可以看到,員工對於企業來說,沒有那麼重要,福特還說過,我只要僱傭一雙手而已。

所以工資只要和同行業看齊,通過福耀的民企光環就能吸引到很多人了,這些省下的錢都是利潤。

3)對於員工來說,應該怎麼聽這句話

作為員工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而做牛做馬,或者感覺不爽直接辭職。

對於員工來說,你付出了勞動,獲得了工資,這是天經地義的,不要自己感動。

歡迎關注【阿布的分享】,跨界理工男,每天分享職場乾貨,HR知識,認知成長。

阿布的分享


至於曹德旺,和任正非這兩個說法我覺得都在理,但是工資給多給少每個月能到位就好,因為他們就靠這點工資養著一家老小,我是幹工程的所以我特別瞭解工人的難處,比如我的工人進來幹活沒幾天孩子要錢,工人還不好意思借,我從事工程快二十年了,尤其孩子快開學那個間斷,自然就能看出來他們缺錢的那個難處又不好意思張口借錢,所以開學前三天就開會決定,不管來幹幾天的都可以借錢,甚至於可以多借幾千,不能小看受苦人其實他們內心很感激你的,只不過他們不會花言巧語表達只是每天默默無聞的給你在賣力的幹活!!受苦人真的很難,我們靠智力吃飯他們靠苦力吃飯,說白了靠智力吃飯總比靠苦力吃飯的要好點,別克扣工人,他們雖然說是弱勢群體,但是他們的內心很實在!!!


老賴看新聞


兩個成功者別說是評論家就是經濟強國的政治家也要謹慎說詞,唯獨中國的自稱自媒人敢不要事實加評論佩服佩服。


何安華168


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主要特徵,跟老闆有關係。

任正非與曹德旺都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任正非處在主要生產通訊設備的高科技產業之中,曹德旺則處在汽車玻璃這個具有歷史的傳統制造業之內。他們分別創造及成就了各自行業的龍頭企業,都用人之道的理解應當都是非常實用,非常接地氣的。

任正非曾說過:要捨得給員工工資,給夠了錢,普通員工也會變成人才。工資的激勵,能不能成為員工成長的催化劑?這當然是符合邏輯的 ,重賞之下三軍用命啊。

2018年,當華為的營收數據公佈時,有一個數據驚到了企業界:華為18萬員工平均工資達到了110萬元。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應當還沒有其他企業能達到這個薪資均值高度。而在2019世界500強的名錄中,華為一如既往的成為民企的領頭羊。企業夠優秀,企業薪資夠靚眼,這就是華為。

當然,華為有這麼高的平均工資,也是員工拼命努力而來的。這符合老道理:努力越多,收穫更多。

捨得給員工工資的任正非,打造了一個具有強大內生力與外部競爭力的華為,他的工資觀在發展中得到了驗證。

曹德旺是閩商的領軍人物,其創業史與改變開放史同頻,由小而大的草根創業令他更加註重穩健發展與同業平衡。注重不與同業的薪資水平拉開距離,這符合曹德旺樸素的唯物觀。

曹德旺是閩商首善,其慈善之舉廣為人知,近期又在疫情發生時捐出1個億。以前就有員工說,捐了超過百億的錢,怎麼不加工資啊。曹德旺回答則是,“我給你加工資,還要考慮到其他企業能不能承受,因為其它企業不能承受,就我一家企業這樣做,會打破企業的行業規則。”

從個人來講,還是更讚賞任正非的工資觀。以前馬雲也說過,人才走了,一般只有兩個原因:錢沒給夠,以及心裡受了委屈。這說明給夠錢,對企業發展還是很重要的。


波士財經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工資收入是推動企業創新第一生產力。

華為與福耀公司性質決定了兩位老闆的風格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是任正非和曹德旺都不吝嗇。


華為公司是一家技術公司,我們日常所用的華為手機只不過是其小小的版塊之一,但從華為手機的發展速度可以看出,華為捨得投入研發資金。據網上曬出的華為工資表和華為招聘條件,華為對人才的要求相當高,但回報也相當高。

前幾年華為招聘985.211還有機會錄用,現在211已經很難敲開華為大門,華為更多選擇國內頂尖大學專業人才和國際知名高校專業人才,而且對於有在蘋果等國際公司任職經歷的另眼相看。高技術人才除了對腦中技術的成就感,還有對收入的要求,華為在此方面相當大方。



而福耀玻璃則不同,作為一家對國際市場壟斷的大型玻璃製造商,它也有足夠的科研技術支撐,但整體對比來看,一線工人佔據了主體,曹德旺在美國收購儀式上表示,福耀拯救了一批美國下崗工人。福耀在生產線和設備上佔據了極大的技術優勢,而工人用哪裡的都可以。


面對大量可替代的工人群體,曹德旺更尊重市場規則是對的,而且他曾公開表示,福耀集團的工人工資肯定是排在行業前面的。

對於核心技術研發領域,無論是任正非還是曹德旺,都不會降低標準和減少投入,科學技術的核心是人,而驅動人的關鍵是收入。


深讀晚安


似對罵似較量實搶人!拉籠人才古今都有勁!做領頭羊有超班人才!財德仁義拉人才條件!(題;古今勝出都需籠人才)


永動機一


站在老闆的角度兩個都對,因為兩個行業沒有可比性。任正非那是科技企業,科技企業的工作不是什麼人都能幹,人才相對緊缺。而玻璃行業相對技術要求低也用不了那麼多高技術人才,普通工人遍地都是!你這基本等於拿錢學森和一個農民工作此較,這能比嗎?缺一個農民工對囯家社會沒什麼影響,但國家要缺了像錢學森那樣的人才將會是民族的災難!


通惠河畔806


同樣是資本家,有的資本家依靠壓榨剩餘價值賺取超額利潤,有的是靠先進的生產技術來賺取超額利潤。曹德旺就是前者,任正非是後者。他們都是正確的,可是在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上,他們就有了天壤之別。所以在紀錄片《美國工廠》中,曹德旺派往美國的管理人員,技術骨幹,與美國當地人員互相講話都聽不懂,造成管理困難。同樣的情況沒有一點可能發生在華為的海外業務中。所以,華為能和美國政府硬懟。因為我就是最好的,美國若是“寧要資本主義的草,不要社會主義的苗”,結果只能是在通信領域落後於朝流。曹德旺只能選擇到美國辦廠,有朝一日,美國政府不要曹德旺了,他也只打道回府,別無他法。總之,他們的境界天差地別。


吳國安世界第三


都沒錯,都是大能。蛇🐍有🐍道,鳥有鳥巢。


破譯國學密碼


世界是物質的!企業發展的紅利當然要由企業員工來分享,從這點看,任總和曹總說的不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