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思一刻•安徽(2月10日):疫情“寒冬”,卻無法阻擋“雲端”的暖陽

睿思一刻•安徽(2月10日):疫情“寒冬”,卻無法阻擋“雲端”的暖陽

教師秒變網絡“主播”、網上招聘、網上診療……隨著疫情形勢的發展,安徽各地有序做好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加強學校線上教學力度,讓各式各樣的“雲辦公”火了! 工作上“雲端”、 學習靠“網課”,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新選擇。

睿思一刻•安徽(2月10日):疫情“寒冬”,却无法阻挡“云端”的暖阳

截至2月9日24時,安徽省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30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73例,累計死亡病例3例,累計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17384人。疫情發生以來,人們用“宅”家為疫情防控做貢獻,推動了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在線醫療等新型“宅經濟”保持火熱的發展勢頭。

睿思一刻•安徽(2月10日):疫情“寒冬”,却无法阻挡“云端”的暖阳

據新華睿思大數據平臺統計,相關輿情信息共26391條,其中微博平臺佔比最大。“#當老師變成主播後#”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5000萬 次,討論達1.8萬次,“#兩億人在線辦公#”“#上班族防疫指南#”“#復工防疫守則#”等話題也成為很多網民熱議的焦點。

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據《安徽日報》報道,疫情防控期間,安徽省中小學加強師生線上教學管理工作,分級分類開展線上教學。安徽教育廳要求,各地各校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教育”形式,通過在線教育教學平臺,發揮網絡平臺、數字電視、移動終端等作用,建立網上教學和師生互動通道。

同時,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教材版本差異、教學進度快慢等實際情況,制定線上教育教學工作方案,對學校進行分類指導。在市縣教育部門統籌下,初三和高三年級,可在正常寒假結束至正式開學之前,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組織開展教育教學和複習迎考工作。各級教研部門要組織精幹力量,針對高三年級有針對性地錄製專題講座,通過網絡平臺或電視頻道播出。

各大媒體也紛紛推出了線上教學資源。新華網客戶端優選數十家知名學校、在線教育機構、MCN機構,推出“新華雲上學”在線課堂。首批上線的課程將為全國大中小學生提供上萬節免費課程,通過直播授課、錄播回看等形式,為廣大用戶提供海量的學習資源。在不能回到教室的日子裡,近距離的課堂互動、名師在線、專業指導,最大程度幫助用戶獲得高效的學習體驗。

據新華睿思大數據分析顯示,各地學校開設的“網課”,在網絡上掀起了一陣歡樂風,“有趣”“主播”“可愛”“開心”“最棒”等成為社交平臺較多提到的詞彙。在留言互動中,“愛心”“笑哭”“點贊”“鮮花”是網民使用頻率最高的“表情”。有網友表示,“這樣的課堂估計不會有打瞌睡的了”,“上課永遠不會遲到”。還有網友還總結了“主播式教學”常見句式:“同學們,老師開播咯!”“這道題很重要,背它背它!”“聽懂了扣1,聽不懂扣2”……

除了“雲”上學,“互聯網+醫療”還助力遠程診斷。據新華網報道,安徽省影像雲遠程醫療平臺通過遠程會診和診斷業務提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斷效率,對患者進行分流,避免赴醫過程交叉感染,減輕門診壓力,降低疫情傳播的潛在風險。

安徽省宿松縣地處鄂皖兩省交界,距離武漢僅190公里,當地有大量人員在武漢務工,老百姓平時的衣食住行與武漢密切相關。自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來,宿松縣啟動了疫情應急預案,要求影像中心將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關的疑難病例,全部上傳到安徽省影像雲遠程醫療平臺申請遠程影像會診,以確保診斷的準確性。

疫情發生後,安徽省影像雲遠程醫療平臺累計開展遠程影像診斷/會診84000餘例,覆蓋安徽省1200多家醫院,參與遠程影像診斷/會診工作的影像專家達1500多位。

疫情之下,不少企業遭遇人才招聘難。據新華社報道,為了緩解安徽復工企業的用工荒,安徽省將現場招聘改為線上招聘,把“面對面”招聘變成“鍵對鍵”對接,通過手機、鐵路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精準掌握企業用工需求、摸清求職者需求、開展線上對接,推廣視頻招聘、遠程面試,為企業戰“疫”提供充足人力。目前,安徽省有1.37萬戶企業提供近50萬個崗位。

全國上下共同戰“疫”期間,“宅經濟”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據新華社報道,當前,“宅經濟”至少在兩個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一方面,‘宅經濟’為‘宅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後勤保障。”泰山學者、山東省社科院二級研究員張衛國說,沒有這些便捷的網上服務,如何滿足疫情防控期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將是個難解之題。

另一方面,此次全國人民多天的“宅生活”,共同培養了新型“宅經濟”的消費習慣,相關行業或將迎來新的發展“風口”,為培育明日“經濟之星”帶來新希望。另外,此次全國戰“疫”或許也能為助推新型“宅經濟”等領域的新企業、新行業破繭化蝶、涅槃重生帶來新動力。

睿思一刻•安徽(2月10日):疫情“寒冬”,却无法阻挡“云端”的暖阳

(數據統計時間:2020年2月10日00:00-2月10日16: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