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寫黃鶴樓,有兩首名篇.

第一,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第二,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崔顥寫鄉愁,李白寫離愁,情境不一,但愁情無兩.

千年之後,黃鶴樓又被愁雲所籠罩,斯人已去,空城悠悠.和詩人心緒有所不同的是,除了愁之外,暗湧流動,恐懼,傷痛,崩潰,悲憤......

崔李二詩,都寫在春天,其愁卻無力刻畫剛剛到來的新春.

何故呢?

也許他們生逢繁唐盛世,愁不過離情別緒,躲過了後世的那種悽悲.晚唐的杜牧就不一樣了,杜牧說: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江啊,黃鶴樓就矗立在江邊,日夜看著江水滾滾東逝,一代代過客,在江邊歡歌起舞.今年也許不一樣,黃鶴樓看不見人群了,只有江那邊的一塊屏幕,大屏幕裡勁歌熱舞,反襯著她的沉寂與孤獨.

商女,即歌女,古時屬於三教九流之下九流,身份卑微,形體單薄,這樣的女子,哪擔得住國是呢.是商女要唱嗎?是有人要聽啊.可憐商女被人罵了一千多年.杜牧的指代手法,實在高明.

在文學與藝術中,指代是一項絕技,婉轉蜿蜒,曲徑通幽,營造出一種妙不可言的層次感.宋朝的藝術家皇帝趙佶(宋徽宗)曾出畫題--深山藏古寺.

第一次,那畫師畫了一座高山,山頂一座古廟,取李白之意境: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徽宗嫌突兀,不滿意.

畫師二改,把那廟移到了山腰,這下廟就不那麼突出了.但徽宗仍不滿意.

畫師靈機一動,想到一個好辦法,畫出深山老林,然後密林中露出廟的飛簷.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露出飛簷(大概是這個意思)]

可稱為藏了.

徽宗略作沉吟,還是覺得不夠,達不到他的藝術標準.

這下畫師就為難了,連飛簷都不能出現,我怎麼表現廟呢?

畫師冥思苦想了個把星期,終於頓悟.

沒有廟,只有山,畫一個和尚在山下溪邊汲水.徽宗一看,拍案讚歎,就是這樣的!

指代!

廟不能在光禿禿的山頂;也不能在樹木叢生的山腰;甚至連局部的飛簷都不能出現--畫個和尚嘛,這不就婉轉了,曲折了,藏住了嘛.

關於這幅畫,歷來爭議不斷.

有人說:廟?哪有廟,只有和尚啊.

有人說:廟不是在那裡嗎?廟裡還有一群的和尚,等著喝水呢!

幸好畫題流傳了下來,叫深山藏古寺.

深山藏古寺.白衣的長老,願那生命的小溪,速速奔流起來,就像--我對你的敬仰--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願救死護生的你們,時刻受到佛祖菩薩的保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