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舸:深刻把握新時代脈搏 大力推動區塊鏈創新

劉連舸:深刻把握新時代脈搏 大力推動區塊鏈創新 | 銀行與信貸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更迭迅猛,創新應用如火如荼,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風口,有望深刻變革諸多傳統領域。隨著“數字時代”到來和金融科技的發展,銀行所面臨的環境也更加複雜,“金融脫媒”的壓力進一步加大。商業銀行經營面臨著數據資產化、服務場景化、架構扁平化等轉型發展課題。本文認為,區塊鏈可以有效促進銀行傳統業務形態的變革、降低損耗、提升信任與效率,幫助銀行建立更扁平的架構、更敏捷的機制,解決傳統銀行經營成本高、運營效率低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近年來,區塊鏈技術更迭迅猛,創新應用如火如荼,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風口,有望深刻變革諸多傳統領域。

發展區塊鏈的時代背景

從技術演進來看,區塊鏈或可推動超線性發展

區塊鏈的雛形由中本聰於2008年提出,其去中心化、透明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性受到廣泛關注。發展初期的區塊鏈更像是一場社會實驗,試圖尋找建立一個去中心化、自主信任世界形態的解決方案。2015年,Vitalik Buterin引入智能合約概念,推動了區塊鏈基礎應用平臺的完善和成熟,擴展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領域。以Ripple、R3、Hyperledger為代表的一批重量級的區塊鏈聯盟受到了全球廣泛關注,催生了眾多的區塊鏈創新。隨著區塊鏈與AI、大數據、5G、物聯網、量子計算、生物醫學、基因編輯等新技術融合創新,可能會帶來超線性的發展軌跡,催生出新業態,引領新模式進一步向縱深方向發展。與此同時,區塊鏈作為技術驅動型應用場景,目標是解決十分複雜、綜合的社會及產業問題,必將促進技術本身在效果、效率方面的提升與發展,推動操作系統、數據庫、基礎網絡設施、人工智能、智能芯片等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發展和自主安全可控。

從世界格局來看,區塊鏈助於全球治理體系完善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分化並趨於新的均衡。區塊鏈產生於美國金融危機爆發、歐洲國家債權危機、全球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下,承載了人們對高效、公正社會的嚮往,體現了對合作共贏的追求。在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之下,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重要推動力量,是世界多極化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推動者。我國大力發展區塊鏈,順應了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契合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深層次需要,有助於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完善。

從國內形勢來看,區塊鏈推動社會經濟轉型發展

當前,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和壓力,是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這不僅是經濟問題,還是涉及政治、社會、安全、生態、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綜合性難題。區塊鏈本質上是基於複合性技術的、面向複雜經濟社會場景的綜合性方案,可廣泛應用於社會治理、安全認證、金融服務、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等領域,不僅可以重構傳統商業形態和利益分配機制,提升經濟社會的運轉效率,更可能激發全新的經濟業態並推動整個社會治理體系和誠信體系的長足發展。

商業銀行應用區塊鏈的探索與思考

應用區塊鏈恰逢其時

隨著“數字時代”到來和金融科技的發展,銀行所面臨的環境也更加複雜,“金融脫媒”的壓力進一步加大。商業銀行經營面臨著數據資產化、服務場景化、架構扁平化等轉型發展課題。區塊鏈可以有效促進銀行傳統業務形態的變革、降低損耗、提升信任與效率,幫助銀行建立更扁平的架構、更敏捷的機制,解決傳統銀行經營成本高、運營效率低的問題。除此之外,區塊鏈可以改變傳統的信任創造方式,消除銀行系統內部以及與外部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推動建立共享共贏的行業生態。

商業銀行在運用區塊鏈時必須洞察其價值本質,理解其所適用的場景。從根本上說,區塊鏈適合多方參與且交互信任成本較高的場景,以及價值層次多、界定複雜的場景。在這些場景中,區塊鏈能夠發揮相對不可替代的優勢。在商業銀行領域,區塊鏈的核心應用場景包括跨境匯款、支付清算、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等多方參與交互的業務場景,為解決數據亂象、建立更廣泛的徵信體系等提供解決方案。

行業應用已百花齊放

區塊鏈技術不是靜態、一成不變的,其內涵及形態必然會隨著技術、業態的發展不斷演進升級。2015年以太坊引入智能合約,使得區塊鏈支持更廣泛的金融應用成為可能。除各國央行積極探索數字貨幣外,目前全球範圍內已超過100家的主流銀行在區塊鏈應用領域有所佈局,主要探索領域包括數字票據、跨境匯款、跨境支付、發債、貿易融資、供應鏈管理、KYC管理、抵押貸款等。在眾多創新中,多為小範圍試點應用,並未大規模推廣,暫未對傳統銀行經營模式帶來顛覆式改變。

中國銀行的試水探索

近年來,中國銀行積極投身於區塊鏈技術的創新及應用,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經驗與成效。

一是加強基礎研究儲備。中國銀行積極儲備區塊鏈技術基礎研究,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數十項區塊鏈專利,聚焦於基礎技術研究和應用場景使用等方面。

二是加快應用項目試點。目前中行正在並行推進數十個區塊鏈試點項目,應用集中在跨境匯款、貿易結算、電子錢包、數字票據、押品估值、公益扶貧、數字雄安等領域,一些項目已經顯現出良好的業務效果與前景。比如,在押品估值領域,中國銀行於2016年11月在香港地區建立區塊鏈物業估值系統,創建了銀行和物業評估機構的網絡,解決了傳統模式下紙質報告存儲成本高、“一房多評”等問題,系統只需要幾秒鐘就可以列出、驗證和共享最新的估值。目前85%業務都在該聯盟鏈上完成,業務辦理耗時平均壓減兩個工作日,大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處理效率。在貿易結算領域,2018年9月,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聯合研發推出區塊鏈福費廷交易平臺。該平臺基於區塊鏈技術,為福費廷業務量身打造預詢價、資產發佈後詢價、資金報價多場景業務併發、跨機構協同的應用服務流程。目前,該平臺已經吸引平安銀行、光大銀行及多家城商行加入,支持福費廷交易與國內信用證,累計交易額已近200億元。

三是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中國銀行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引入完成了企業級區塊鏈平臺第一階段建設,該平臺作為中國銀行區塊鏈業務的統一接入入口,目的是實現“一次搭建、多種協作”,可以為不同的業務協作建立各自邏輯獨立的區塊鏈,在不同的業務夥伴生態圈開展業務協同。

四是積極參與行業規範制定。中國銀行積極配合監管參加《金融分佈式賬本技術安全規範》《分佈式賬本貿易金融規範》《金融分佈式賬本技術應用-技術參考架構》《金融分佈式賬本技術應用-評價指標》相關規範編寫工作。

面臨問題與挑戰思考

當前,銀行業都在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實踐探索,但大多數尚未進行大規模推廣,部分銀行在區塊鏈底層平臺技術研發上有所突破,但客觀上商業銀行在開展區塊鏈技術應用時依然面臨著一些挑戰:

一是性能安全等仍存在瓶頸。目前學術界、產業界圍繞區塊鏈的性能延展、交易效率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尚未出現解決“不可能三角”問題的通用解決方案,即無法同時很好的滿足“去中心化”“安全性”及“高性能”。2018年,多個小型數字加密貨幣遭遇黑客攻擊,損失慘重,為金融區塊鏈的安全性拉響了警報。如何進一步提升金融區塊鏈的安全性成為當前需要關注的重點。

二是短期內難以確定效益回報。商業銀行需要客觀認識現有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階段,對能給業務發展帶來的價值提升要有合理預期。堅持以業務適用性為原則,以解決業務痛點為切入點,體現區塊鏈技術的實際價值與效用;迴歸本源,思考如何運用新技術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改進流程、提升效率,如何運用新技術支持中小微與“三農”客群,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三是防範新技術帶來的新風險。區塊鏈技術給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帶來了極大的改善,同時也可能帶來風險。隨著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深入,既需要建立統一的標準和規範,也需要加強在法律法規、政策方面的考慮,確定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安全邊界。商業銀行應遵循新技術應用創新的客觀規律,建立試錯容錯機制,從試點入手,通過迭代交付,根據市場反饋逐步展開,讓區塊鏈技術更好更安全地融入金融創新。

關於商業銀行區塊鏈發展的建議

區塊鏈技術對商業銀行業的改變正從概念認識走向廣泛應用。在開展區塊鏈技術應用創新的同時,商業銀行也要夯實基礎技術研究,在區塊鏈技術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尋求突破;堅持自主可控,在風險可控的環境下選取適當應用場景逐步擴大應用規模。此外,也應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激勵員工創新。

一是推動區塊鏈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當前,區塊鏈技術複合型、專業性人才十分緊缺。建議建立完善區塊鏈技術人才培養體系,加強產學研合作,打造多種形式的區塊鏈技術人才培養平臺,加大高端人才吸引力度,培養一批領軍人物和高水平區塊鏈技術創新團隊。

二是加強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究。當前市面上有許多開源的區塊鏈平臺及協議。從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三種組鏈方式上來看,聯盟鏈適合於機構間的交易、供應鏈金融、資產管理等B2B場景。商業銀行應加大對聯盟鏈底層技術研究的投入,基於聯盟鏈底層邏輯、技術、算法、機制創新各類產品,將之應用於各種“區塊鏈+金融”場景。

三是推進區塊鏈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融合。A(人工智能)、B(區塊鏈)、C(雲計算)、D(大數據)四大技術相輔相成,可以相互解決技術難點、降低成本。雲計算能夠快速低成本地完成區塊鏈開發部署,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雲計算服務,將使區塊鏈即服務(BaaS,Block as a Service)有望成為公共信任基礎設施,成為激發數字經濟的關鍵組件;大數據能大幅提升區塊鏈的數據價值和使用空間,區塊鏈去中心化、加密共享、分佈式賬本技術特性為解決數據流通和價值共享方面也提供解決方案;人工智能可幫助區塊鏈降低達成共識所需成本、提高鏈條可伸縮性、提高區塊鏈計算效率等,區塊鏈可以幫助人工智能提高數據質量,進一步提高模型可信度。

四是進一步探索區塊鏈的金融場景應用。雖然業界在金融區塊鏈領域進行了廣泛的應用探索,然而尚未形成通用性的金融區塊鏈方案,也未找到金融區塊鏈技術唯一性適用的業務場景,金融區塊鏈的應用探索仍需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還需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演進帶來的長遠影響,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選取適當的金融場景逐步擴大應用規模,並積極對接外部聯盟鏈,擴展客戶體系,打造新型業務形態。

五是政策引導需要強化和細化。各級政府積極擁抱區塊鏈技術為區塊鏈企業發展提供政策便利。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強化政策扶持力度,實現政策精準化,將政策真正落實到實處,讓更多具有技術優勢、發展勢頭好的企業真正享受到優惠政策。

商業銀行大力推動區塊鏈創新應用,順應了世界之勢、社會之勢、技術之勢、銀行之勢。我們必須積極推動區塊鏈的創新發展,深刻理解區塊鏈技術創新所承載的歷史使命,瞄準其背後所折射的時代之需、國家之需,推動核心技術的創新發展,推動相關法律、制度、規範的建立完善,大力培養區塊鏈及相關領域的複合型人才隊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貢獻應有的力量。

文刊發於《清華金融評論》2020年1月刊,2020年1月5日出刊,編輯:王曄君

刘连舸:深刻把握新时代脉搏 大力推动区块链创新 | 银行与信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