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民間傳說,蒼巖山的名字是這麼來的

蒼巖山,當地上年紀的老百姓卻叫它“倉眼山”。千百年來父傳子,子傳孫,一輩傳一輩,他們都這樣叫。然而,能夠說得上到底為啥給這座山起這樣一個山名的人,卻為數不多了。

井陘民間傳說,蒼巖山的名字是這麼來的

在老早老早以前,這座山生得就和前後左右的山不一樣,給人一種個別勁兒。人們都說這是一座寶山,究竟寶在哪兒,誰也說不上來。

山下不遠的地方,有個山莊,山莊裡住著一個叫張小三的放羊小兒。這放羊小兒也曾是吃飯有人給端,穿衣有人給做,出門騎馬坐轎,享過清福的人。只因為張小三在外不學好,與人賭錢,一夜之間,老婆輸給了人家,他爹留給他的萬貫家財也改了名,換了姓,只落得身無片瓦之地,日風日沿街乞討。後來,多虧了他爹的一個相好收留了他,才給他找了這個放物羊的差事兒。

井陘民間傳說,蒼巖山的名字是這麼來的

一天,張小三懶洋洋地把羊趕上了這座山。他尋了個陽坡坡,躺在青草上,不多一會兒就打起了呼嚕。山上有吃不完的青草,自然羊也不亂跑,用不著他多操心。

張小三躺在那裡正做著夢。忽然,不知一股啥兒鑽進了他的脖子裡,涼乎乎的象一條長蟲。他“嗖”地立了起來。長蟲卻一下子纏住了他的腰。這下他慌了,臉上剎時結出幾顆汗豆豆。他胡亂地解開自己的破衣裳,只聽著那條長蟲“啪啦啦”掉在地上。他定睛一看,卻是一粒粒金黃黃的穀子,匯成一條條金黃黃的小河往下流個不停,所有的羊都在岸邊“咩咩”地叫著,貪婪地吃著。他捧起河裡的穀子,心裡不由地樂開了花,暗暗地打起了小九九:誰家的糧食能流成河!我有了這麼多糧食,又能蓋起一片大瓦房,過我的好日子了。

井陘民間傳說,蒼巖山的名字是這麼來的

他抬頭望了望山頂,只覺得隨著糧食的流出緩緩下降。河再長也源頭,樹再高也有根有梢。這下他急了,他飛快地逆流而上,終於找到源頭。原來糧食是從山中一個小眼眼裡流出來的。他顧不得想啥,忙從地上揪了一把草,堵住了它。他覺得還不牢靠,在眼外又加了石塞。

羊也不要了,他一口氣跑回了村。他告訴人們他家的糧倉破了,求大家幫忙往家拉一拉,並說誰要是幫了他的忙,他白送給誰一擔糧。大夥聽了有的真的跟著他出了村。

井陘民間傳說,蒼巖山的名字是這麼來的

來到山上,大家望望那被羊攤得滿山皆是的糧食,為之而嘆惜。各個不由自己地曲身一粒一粒地揀了起來。

“別費那個勁了,咱不在乎這點。大家攢足勁,到倉眼裡接糧食。張小三催促道。

來到做記號的地方,他不禁叫起了苦,看看這兒,瞧瞧那兒,處處是小石塊周圍長著綠生生的小草,處處象他堵的倉眼,做的記號。

他拼命地用力去揪石塞,一塊塊都象生了根一樣,動也不動。“倉眼,我的倉眼。”他象死了親孃老子一樣哭了起來。

井陘民間傳說,蒼巖山的名字是這麼來的

從這兒以後,附近的村民就把這座山起名為“倉眼山”。後來,三皇姑在這兒出了家。這座山也成了名山。修寺蓋廟的人要刻碑立傳。他們聽說這座山叫“倉眼山”,到底“倉眼”是倆啥字兒,他們也弄不清。他見這座山一片蒼翠,就連山上吐出來的雲彩都是綠的,自以為是“蒼巖二字,就把它刻在碑上了。後人自然就跟著叫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