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裡毒雞湯

清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佔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將官司打到當地縣衙。縣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張家人一氣之下寫封加急信送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張英看了信後,認為應該謙讓鄰里,他在給家裡的回信中寫了四句話: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閱罷,明白其中含義,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至今,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還有長100米、寬2米的六尺巷,經修復後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六尺巷裡毒雞湯

另有說法,六尺巷在安徽合肥三孝口西南側。

當年這裡曾居住著兩戶相鄰的人家。一家姓龔,家主為朝廷重臣,人稱“龔大司馬”;另一家姓萬,家主為地方權貴,人稱“萬大老爺”。

一年,龔、萬兩家同時大興土木,兩戶人家均欲將各自山牆向外延伸,直吵到縣衙老爺那裡。

龔、萬兩家都是有權有勢的人家,縣衙老爺不敢輕易判決,以致官司遲遲沒有結果。

龔家派家人持書往京城求龔大司馬出面干預,以振族威,出掉這口怨氣。

京城的龔大司馬接到家書後也很氣惱,好在 其婦知書明理,笑而勸道:“相鄰相爭,只為一牆,何值如此。汝乃朝廷要臣,官居高位,對此區區小事,當大度才是,讓人幾尺何妨?”

龔大人聞妻言之有理,隨即付書一封。龔家人接到龔大人來書,拆開一看,見書僅詩一首。詞曰:“千里來信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還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龔家人見言,悄悄將與萬家相鄰的山牆拆除退後三尺。

萬家也仿效龔家做法,主動退建三尺。這樣一來,使得龔、萬兩家宅居間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

六尺巷裡毒雞湯

還有說法,清朝康熙年間的大易學家、理學家胡煦在京為官時,收到家信,老家河南信陽光山縣,家人與鄰居為房屋地界發生糾紛,以至中間巷道狹窄幾乎不能走人。胡煦當即寫下那段詩句,託人帶回家中。於是胡家在原來爭辯的基礎上朝裡讓了三尺,鄰居非常感動,也朝裡讓了三尺,過道多了六尺,為此陡然開闊,行人不再感到狹窄,於是時人稱此巷為“仁義巷”。此故事在光山縣幾乎家喻戶曉,已被載入《光山縣誌》。

六尺巷裡毒雞湯

又有說法,鄭板橋的弟弟為了蓋房子與鄰居爭地,彼此互不退讓,鄭板橋回信做詩:“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雙方遂各自退讓三尺,這就成了六尺巷。

傳說五: 明朝郭樸說。吏部尚書郭樸曾寫勸弟詩---

傳說六: 明朝舒芬說。明正德年間的狀元舒芬家書---

傳說七: 明朝林翰說。林翰《誡子弟》詩---

傳說八: 清朝張廷玉說。張廷玉是前述張英之子。雍正年間曾寫家書---

傳說九:清朝曾國藩說。曾國藩給弟曾國潢家書---

傳說十:清朝何紹基說。道州人何紹基家書---

那幾句詩,最多改動幾個字,安到了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物身上,演繹出了不同而又相似的六尺巷故事。

六尺巷裡毒雞湯

"六尺巷"究竟在哪兒,哪個版本才是真的,這並不重要。也許是很多人都聽說了這個故事,於是紛紛效仿,搞出了很多個六尺巷。作為一個文化的載體,其典故所包含的謙和禮讓精神實際上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它的"寬"不是寬在"六尺"上,而是"寬"在人們的心靈境界與和諧禮讓精神上。

六尺巷文化意蘊生髮的根源,雖然侷限在兩家人的個人道德層面上,但它凸顯的是官方怎麼對民眾的態度,和利益之爭的立場,以及解決矛盾的方式,是一個時代處理官民關係的範本。

我們不得不感嘆清朝時候的官員覺悟很高,懂得在利益面前讓步,懂得禮讓百姓。

六尺巷裡毒雞湯

值得注意的是,六尺巷所代表的寬容退讓精神,只能夠針對君子,不能夠面對小人。面對君子,你退三尺,他也退三尺;遇到小人,你退三尺,它進三丈。

宋朝時期,就是一味的退讓求和,最終搞得被滅了國。

六尺巷裡毒雞湯

我家對面有一戶人,老頭子在解放前是土匪棒客,因為懂點醫術,沒有被槍斃,後來就橫行村裡。誰家土地山林跟它們交界那可就遭了殃,你要是跟它退讓三尺,它立刻就要欺過來三百丈。反正它們一家就是那樣潑皮無賴。

對於這種賴皮,用“六尺巷”的方法,只能是自討苦吃。

其實再回頭看看六尺巷故事:兩家都想要佔路,爭執不下,“縣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斷案不問是非曲直,只看雙方家業,雙方都是名門望族就不敢斷案,這難道不是問題嗎?如果一方家境差一點,是不是就欺軟怕硬徇私枉法?

兩家建房為一牆,針鋒相對上公堂。

笑嘆官家難判斷,不因是非因門望。

那個六尺巷,是雙方各讓三尺形成的。那麼有兩種可能:一,此地原本沒有巷道,雙方各讓三尺成了六尺巷。這是雙方在官方王法管不了的情況下各自退讓的結果。二,此地原本就有六尺巷道,各自都想多佔三尺,官方不敢管,最後各自都不好意思了,雙方寬容退讓。

六尺巷裡毒雞湯

你跟他講法治,他跟你講道德,官家王法都管不了的事情,靠當事人自覺,自己退讓三尺,這不是規則的沒落和悲哀嗎?

人人講法治不問道德,社會就秩序井然;人人講道德不問法治,社會還有秩序可言嗎?

該寬就寬,該窄就窄,但求規則,別講道德。

別拿道德來作為規則的遮羞布,沒有原則的寬容退讓,只會帶來毀滅。

六尺巷,就是法紀淪喪苛求道德漠視規則的毒雞湯。

感謝您的關注,請理性辯論,文明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