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一则

人生感悟

一、上山的和下山的

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上山的和下山的擦肩而过。上山的虽汗流浃背,但却兴致勃勃,并主动地和下山地打招呼:“山上好玩吗”?下山的疲惫不堪,连连摇头:“一座破庙,几尊菩萨,没意思”。上山的不以为然:“噢,是吗,上去看看再说。”说完擦一把汗,继续向上攀登。过了一段时间,这拨上山的下来了,又碰上兴致勃勃向上爬的人:“山上好玩吗?”“一座破庙,几尊菩萨,没意思”。但上山的仍不以为然:“噢,是吗,上去看看再说”。

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山”上,不断地有人上去,也不断地有人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山的和下山的,就这样络绎不绝,接连不断。

说婚姻是个“城堡”的人,都是结过婚的人;说上山“没意思”的人,都是从山上下来的人。其实,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有意思”还是“没意思”,不在于看到什么,得到了什么,而在于追求过什么,征服过什么。因为快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所以,认准的山,就无论如何都要爬上去,不管路有多么险,也不管别人怎么说。

二、车上的和车下的

一个人慢悠悠地走在马路上,任凭身后地汽车喇叭叫个不停,他却仍然不慌不忙,一副很不情愿让路地样子,嘴里还嘟嘟囔囔:“你着急,谁不着急?有种就开上来吧!“

后来,这个人坐到了汽车上,又非常愤恨那些不及时让路地步行者和骑车人,甚至动不动就出言不逊:“怎么?找死啊!“

一个人在站牌下等车的时候,引颈翘首,望眼欲穿,恨不得让每一辆过来的公交车都在此立即停下。

后来,这个人终于挤到了车上,但他立刻就会关上车门,并怒目而视那些仍然往上挤的人,盼望这辆汽车加快速度,永不再停。

同是一个人,在车下是一种态度,在车上又是一种态度。在车下的时候,看着车上的人有毛病;等到自己上了车,又反过来看着车下的人有毛病。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车下的”人多,“车上的”人少。所以,当“车下的”挡路、挤车或者出怨气、发牢骚的时候,“车上的”一定要忍耐一些、宽容一些。想当初,自己不也是这样心急火燎、忿忿不平么?

三、把信送给加西亚

正要从经理办公室出来的时候,他突然叫住了我,刷刷写了两行字,笑笑说让我回去再看。到办公室后,我很奇怪地拆开字条:“建议办公室读读《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

我们办公室里几个科员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平白无故,读《把信送给加西亚》干嘛?

下班后,我给朋友打电话,让他在图书城给我找找这本书。几经周折后,这本书总算躺在了我的书桌上。“你最近是不是在很被动地工作,比如敷衍了事?而你的领导对你意见也很大?”朋友问我。我问他何以见得。他说:“否则他叫你读《把信送给加西亚》做什么?”

人生感悟一则

人生路漫漫,只求不后悔


我开始忐忑不安了。该书作者阿儿伯特·哈伯德在《序》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尽快与西班牙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当时加西亚在古巴广阔的山脉里——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他在哪里,也没有任何邮件或电报能够送到他手上.有人对麦金莱总统说:“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罗文。”于是总统把罗文叫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叫罗文的人如何将信用油纸袋包装好,打封,放在胸口藏好:如何经过四天船行到达古巴,再经过三个星期,徒步走过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

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麦金莱把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读到这里,脊背里不由透出一股寒意:我和罗文的距离究竟有多远?雷同的工作内容周而复始地运转,整天除了吃饭睡觉应酬以外,就是面对八个小时乏味的工作,懒散和马虎的工作姿态逐渐成为每天都必须温习的功课。这种潜意识里被动工作的人,你说离“下岗分流”的距离还有多远?我得承认,如果现在有一样东西要我送给“加西亚将军”,倘没有确切的地址,真的很难办到.而这难道不会成为老板炒我鱿鱼的理由?

人生感悟一则


应该看到,我们很多人都缺少一种罗文这样的精神,这是危险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如果你不能主动而有创造性地做事,终将被淘汰出局,没有谁会为你的失败埋单。而来捧走你饭碗的,将是第二个罗文。

经过一番思考,我马上回去写了一份述职报告和读书心得,交给部门主管。她似乎也对罗文很感兴趣,叫我立即起草一份《关于推荐阅读的通知》下发,在公司范围内展开有关“主动而有创造性地做事”的讨论。不久后,同事们的工作能力竟然都有所提高。

上周例会,经理突然问:“是谁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小王?”我说是罗文。经理笑了,说,你又错了,我希望是你。


人生感悟一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