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世道都很艱難,人心都很叵測

讀書是我快樂,大家好我是喜歡讀書的小雨。

今天開始我將與大家一起分享一本書,作者是梁冬。

我很喜歡梁冬,記得是七年前我學習中醫時偶爾的一次機緣我聽到了梁冬與徐文兵在廣播電臺的講座,當時講的是《黃帝內經》,至此之後我更愛中醫的同時也關注了梁老師。關於梁冬梁老師的簡介可以自行百度。

任何世道都很艱難,人心都很叵測

我只想在看到好書和令人稱讚的段落時與大家分享,在這碎片化的網絡時代裡給我們增添一些精神食糧,我只想做好書的搬運工。

時空對於我們來說,體現的是人和人的互動,而我們很難真正理解時空對我們的影響。所以,我們常常說,最大的快樂莫過於旁邊的人讓你舒服,最大的痛苦也莫過於旁邊的人讓你痛苦。 你與人溝通的模式,決定了你生存的環境 在人間世裡,當我們一次次被扔進不同的時空之後,如果心智模式和溝通模式沒有改變的話,你會發現自己正一遍一遍地落入同一個族群——小時空當中。你以為去了一個新團體,結果卻總是到了一箇舊朋友圈。很快你就會發現,曾經在別的朋友圈裡折磨過你的人,在新的朋友圈裡面又會有一個差不多的人以類似的方式折磨你;你在別的朋友圈裡喜歡的人,在新的群裡還是找這樣的人去喜歡——老出現這種事就怪不得別人了。 這其實就是,你的心智模式、你與人溝通的模式,決定了你生存的環境。我們以為環境影響著我們,其實環境都差不多,我們一直都是在創造一個自己所看到的環境。 在同一個環境、同一個群落裡面,總有一些人活得很快樂,總有一些人活得很鬱悶。這隻能說明,外在環境好像是變化的,其實是虛幻的,只有我們內在的那一顆與別人相處的心,才決定了外在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現在,大家都在講陽明心學,陽明心學的核心就是,世界因你而變,這句話展開來講就是,世界因你的心智模式而呈現出不同的樣子。 一個人情商的高低,本質上就是他能否隨時切換自己看世界的角度。而這種能力是可以經由覺察和訓練來獲得的——我們為什麼不能像訓練我們的肌肉那樣,訓練我們以不同視角看世界的能力呢?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在心裡都有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人、妒忌的人和羨慕的人。然後,你還會發現,為什麼自己在內心裡覺得如果還有一些人活得不那麼好,或者他們的身上突然出問題的時候,會隱隱地產生連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認的小幸福感? 你不需要告訴任何人上述想法,只需要問自己是否承認。如果你承認自己有一些陰暗的心理,那麼別人為什麼不能有? 你再捫心自問第二個問題:“自己還算是個好人嗎?” 於是,這兩個問題就形成很有趣的邏輯,大部分人覺得自己是好人而“橫行於世”的時候,為什麼都覺得自己屢屢受挫?因為我們對自己不誠實,我們有意無意活在了自我的暗示中——“我還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人”“我是個好人”。 認為自己“我還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人”“我是個好人”,這其實是我慢。但是,關起門來想一想,我們又不得不承認自己還是有很多陰暗的心理,甚至還有很多對自己的不滿,只是我們不願意去討論、不願意去面對、不願意去思考、不願意去承認。 所以,生活中大部分問題的本質都是對自己“我是個好人,但我很多時候也不是好人”這個矛盾心理的不接受。 一個不願意承認自己存在我慢的人,後果一定是比較嚴重的。而一旦開始接受“我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時,你就能夠瞬間理解別人也是這樣的,心裡就好受多了,慢慢也就活得比較海闊天空。 做好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他不甘心僅僅做個好人。他很想獲得那些“壞人”得到的東西,但他又不能接受自己用壞人的方法獲得這一切。然後,一旦別人用這個方法對他,他又心生不解,甚至怨恨。 從表面上看是好壞的問題,其實是能力的問題。本質上,所有哭泣、悲傷、憤怒或者其他簡單的情緒表達,都是對自己能力不足的遺憾和怨恨,對自己無能的痛苦,但又不能表現出來自己無能,也不能告訴別人自己無能,這幾種情緒往往一交雜,就以一種很粗暴的形式表達出來。 “沒看到人間險惡的一面”“看到人間險惡的一面”“根本不知道人間有沒有險惡” 讀完《人間世》,我有一個直接的感觸:這個人間有三種人。 第一種人,沒看到人間險惡的一面; 你每次表現好,都是被人捅刀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漂亮女孩總是命運多舛、風言風語比較多的原因。莊子教導我們,只知道世界有漂亮而不知道別人覺得你漂亮是一件罪惡的事情,就是在讓自己漂亮的同時,播下了仇恨的種子,你用你的好來襯托別人的壞,就是做了一個惡,這種惡其實就是造業。當然,這個好或漂亮是一種指代,包括你的智商、錢財、美麗、善良、好的口碑等一切成功。 我覺得,那些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逃跑的人,其實是善良的,因為他們沒有讓你有時間、有機會對他們作惡。也就是說,他們用自己的智慧避免了你可能多增添一層罪惡。 禪宗有一個公案:一個和尚知道有人要殺他,但是,殺和尚是一個很深很深的罪孽,於是和尚為了避免別人再多添一層惡,就搬塊石頭,“啪”的一聲把自己砸死了。活在人世間,我們不需要那麼壯烈,儘自己所能不要給別人留下作惡的機會即可。 一些人不僅僅自己被捅,還給別人留下作惡的機會,這其實也是不道德的,害人害己。 歸根到底,在人世間不管怎麼折騰,僅僅做個好人很危險,僅僅做個有心機的人也很危險,僅僅做個沒有覺察的人,還很危險。 於是問題就來了,如何才能不顯得那麼好?其實這可能是個偽命題。 真正顯得不那麼聰明的人,不是裝出來的,而是他見過比自己聰明太多倍的人。他已知的“海岸線”越長,對無知的“海洋”的瞭解就越深,所以他會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一種謙卑感。以我自己為例,我特別喜歡做室內空間設計,正安的很多室內設計都是我做的。但是自從我認識了兩位設計大師之後,就再也不敢在他們面前展示我的設計了。 我看到的那些比較接近得道的人,他們總是表現出不那麼好的樣子,體現出他們和光同塵的一面,甚至有意地體現出自己的缺點。記得第一次見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時候,我有一點兒不自然——雖然我也見過很多智者。然後,他就跟我分享了他頭疼的經歷,還問我中醫有什麼辦法處理這件事情。後來我才明白,他是有多麼大的慈悲啊!他什麼樣醫術高明的醫生沒見過?他的弟子裡面就有很多頂級的醫療專家,但他為什麼要和我談這個話題呢?實際上,他只是要讓我在那一剎那間感受到他並沒有那麼高高在上,他用這種方式來證明他也是一個凡人。 成熟懂事的大人都知道蹲下來和孩子聊天。孩子在用各種方法騙你的時候,你還配合他讓他來騙你,這就是慈悲,這就是智慧。所以,慈悲跟智慧永遠都是並行的,真正的慈悲一定是有智慧的。真正的智慧也一定自然長著慈悲的心,這就是“智悲雙蘊”。 在人世間,我願我們每個人都活成一個慈悲跟智慧永遠並行的凡人。 從本質上來說,《人間世》講了三種情況:好人該如何入世,壞人該如何入世,以及不知道自己好壞的人該如何入世,與這個世界優雅相處。

這是這套書梁老師為自己寫的序,下一篇分享的是此套書開卷部分。如果喜歡可以關注我,也可以關注梁老師這套私房筆記。謝謝各位關注,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