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肆虐!劫掠中原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由此向大明俯首稱臣

熟悉《封神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姜子牙興周滅紂後共封了八部正神,即雷部、瘟部、火部、鬥部、太歲部、財部、痘部、水部。在這八部中,與瘟疫有關的正神獨佔了兩部,即瘟部和痘(天花)部。其中,瘟部更是名列八部第二(有詩為證:<strong>雷瘟火斗分先後,列宿群星次第開

)。

《演義》中,瘟、痘兩部正神展現了驚人的群傷能力,是聖人之下少有的幾個能夠不費吹灰之力輕鬆收割百萬仙凡性命的人物。

其中,瘟部主神瘟篁昊天大帝呂嶽曾將瘟丹播灑於西岐,城內無論凡仙,但凡飲了混有瘟丹的毒水,盡皆命在旦夕,後來多虧楊戩向神農求來丹藥和柴胡草方才逃過此劫。

也難怪呂嶽敢於多次當著闡教眾仙的面自吹“<strong>截教門中我最先”,意思是他才是截教門下第一人,絲毫不把截教八大親傳弟子放在眼裡。

而痘部作為八部中的獨立一部,其群傷能力比之瘟部也不遑多讓。中央主痘正神餘德將五斗毒痘撒播於周營,六十餘萬將士各個發熱長疹,若非楊戩向伏羲求來丹藥和升麻,伐紂大軍將死無噍類。

天花肆虐!劫掠中原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由此向大明俯首稱臣

瘟神和痘神

《演義》中對瘟、痘兩部恐怖殺傷的描述,充分反應了古人對瘟疫的恐懼。

事實上,即使在醫療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瘟疫也仍然是揮之不去的夢魘,更不要說在醫療衛生條件遠不能稱之為達標的古代了,每一次瘟疫的流行,都是人類社會的一次深重災難。

比如發生在公元前430年的雅典大瘟疫(鼠疫),幾乎摧毀了整個雅典,修昔底德描述這場瘟疫時採用了“<strong>人像羊群一樣死去”的話語,充分反應了人們面對瘟疫時的彷徨和無助。而掃蕩整個歐洲的黑死病(鼠疫),則在短時間內就造成了2500w歐洲人的死亡。

相比起鼠疫,天花同樣兇威赫赫。十六世紀,天花隨著歐洲殖民者登陸美洲大陸,短時間內就讓人口鼎盛的印第安人幾近滅絕,這被形容為“<strong>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印第安人之所以在天花面前潰不成軍,是因為印第安人在此之前和天花基本沒有接觸,因此體內的免疫系統缺乏對天花的抵抗力。

難怪有人認為,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對人類殺傷性最大的不是戰爭,而是令人非常恐懼的瘟疫。

天花肆虐!劫掠中原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由此向大明俯首稱臣

肆虐的瘟疫

當天花在美洲大陸肆虐的同時,位於地球另一面的中國正處於大明王朝的統治之下,北疆的蒙古土默特部則在傑出首領俺答汗的帶領下正快速崛起。

俺答汗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元太祖十七世孫,在其帶領下,土默特部逐步控制了東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臨長城的廣袤土地,成為新的草原霸主。野心勃勃的俺答汗不斷寇邊大明邊境,劫掠中原,北疆戰事進行的如火如荼。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之後,野心勃勃的俺答汗突然改變了對大明的劫掠政策,反而極力尋求與明朝的和解,希望建立官方的朝貢關係,甚至不惜圍困京師相威脅。

最終在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俺答汗心甘情願的接受隆慶帝的冊封,成為大明的順義王。此後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大明北疆再也沒有與蒙古各部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這在明朝歷史上是基本未曾有過的情況。

天花肆虐!劫掠中原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由此向大明俯首稱臣

崛起的土默特部

很多學者將俺答汗向大明稱臣的原因歸結於明朝實行的關閉馬市的政策:貿易的中斷對蒙古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不僅普通人缺少生活必需品,貴族也沒了奢侈品。而對中原的劫掠雖然能獲取部分資源,但也會引起明朝的進一步封鎖,俺答汗慢慢地意識到“<strong>入掠有得失,不如貢也”,由此開始嚮明朝請求建立朝貢關係。

貿易的封鎖乍看起來確實是一個無可否認的因素。然而,本人注意到,其實早在“土木堡之變”時,明朝就已經關閉了與蒙古貿易的大同馬市,到嘉靖二十年,馬市已經關閉了長達接近一個世紀,蒙古人應當早已習慣貿易中斷後的困頓生活,而且正是在此期間,俺答汗快速崛起,並活躍於大明北疆。

因此,將俺答汗向大明俯首稱臣的原因歸結於馬市的關閉有些勉強,應當還有其它重要因素促使俺答汗做出這樣的決定。

那麼,嘉靖二十年左右究竟發生了什麼,竟會使心高氣傲的俺答汗在對待大明的態度上出現了360度的急轉彎呢?

讓我們來看如下一條記錄,也許可以發現些許端倪。

北虜俺答阿不孩遣夷使石天爵、肯切款大同、陽和塞求貢。言其父諰阿郎在先朝常入貢,蒙賞賚,且許市易,漢達兩利。近以貢道不通,每歲入掠,因人畜多災疾,卜之神官,謂入貢吉。——《世宗實錄》

這是嘉靖二十年,俺答汗派使者石天爵第一次正式向大明提出通貢請求的記錄,其中明確說出了要求通貢的緣由是,蒙古部族中出現了大規模的人畜災疫,俺答汗讓薩滿占卜尋求解決之道,薩滿給出的建議是建立與明朝的朝貢關係。

天花肆虐!劫掠中原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由此向大明俯首稱臣

朝貢

根據《世宗實錄》的上述記載,本人以為,相比於關閉馬市所造成的生活困頓,“人畜多災疾”以及薩滿的卜辭可能才是促使俺答汗做出與大明建立官方朝貢關係的決定性因素。

究竟是什麼樣的災疫會使薩滿發出這樣的神諭,使高傲的黃金家族後裔低下頭顱向大明俯首稱臣呢?本人認為,應當是天花!

可能有熟悉明史的朋友要發出疑問:不對吧,史學界中通常認為《明史》中記載的“<strong>朔漠素無痘症,自嘉靖庚戌深入石州,染此症,犯者輒死”是天花最早在蒙古人中傳播的記載。在此之前,沒有證據顯示蒙古部族中爆發過大規模的天花疫病。

誠然,史書上確實沒有蒙古人在嘉靖庚戌年之前爆發過天花疫病的文字記載。但是,明朝岷峨山人的《譯語》和《萬曆武功錄》均表明在嘉靖二十一年左右確實有瘟疫在蒙古大規模的流行,俺答汗甚至承認有高達20%~30%的牧民死於傳染病(岷峨山人記載高達50%)。

根據歷史數據,在北方流行的瘟疫主要是鼠疫和天花病,而南方則是霍亂、瘧疾、血吸蟲病、登革熱比較流行。因此嘉靖二十年左右的瘟疫有很大概率是鼠疫或天花。

但是,蒙古人對鼠疫並不陌生,其在歷史上已經多次流行,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如果真是鼠疫流行,俺答汗斷不會驚慌失措至如此,薩滿也不會給出“<strong>入貢吉”這麼虛無縹緲的神諭,死亡率也不應如此之高。因此基本上可以排除是鼠疫流行的可能性。

而對於天花,雖然其曾長期肆虐於華夏大地,甚至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東晉時期,著名煉丹家葛洪就在《肘後備急方》中記載了典型症狀。並且,在與天花的長期抗爭中,中醫探索出各種預防和減輕病症的方法(明隆慶年間,漢地已經開始流行種痘之術來預防天花)。

但遠在朔漠的蒙古卻少有天花流行,《明史》中記載的“<strong>朔漠素無痘症”並不是一句虛言,明朝簫大享的《夷俗記》的如下記載同樣對此有所印證。

夷人原不知祈祥之說,其所最忌者無過於痘瘡。無論父母、兄弟、妻子,俱一切避匿不相見。……,然其地寒, 患痘者少,視內地若火宅,不肯久留,慮患痘也。——《夷俗記》

與天花的較少接觸直接導致蒙古人如同地球另一面的印第安人一樣,缺乏對天花病毒應有的免疫力和防護知識。當天花來臨時,蒙古人猶如割麥子一般紛紛倒下。這也與史書上記載的高死亡率相印證。

那麼嘉靖二十年的這場天花瘟疫究竟是如何爆發的呢?

原來,嘉靖二十年,俺答汗部曾經進犯太原縣。這次寇邊雖然在《明史》中沒有記錄,但《太原縣誌》卻詳細記載了這次進犯:

二十年秋八月,北虜擁眾十七萬,搶殺本縣鄉村人口二萬,生畜無算。二十一年秋七月,北虜眾號十七八萬,復由汾河東南下,搶掠沁、潞,回至姚村,焚殺千餘人,溫氏一門盡死。——《太原縣誌》

恐怕氣焰囂張的俺答汗部未能料到,正是這次寇邊將恐怖的天花帶回了蒙古部落,在牧民中引起大規模的傳染,奪走了近一半人的性命。

天花肆虐!劫掠中原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由此向大明俯首稱臣

北虜寇邊

眾所周知,天花發病時非常恐怖,會全身遍生膿包,而且死亡率很高,這無疑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對信仰產生懷疑。也難怪俺答汗只能手足無措的通過薩滿向神靈進行祈求。

這個薩滿無疑是睿智的,既然天花來自於大明,自然也應向大明尋求解決之道,於是他發出了向大明朝貢的神諭。應當說薩滿的神諭可能與俺答汗自身的想法一拍即合。

牧民生活的困頓,貴族奢侈品的缺乏可能早已使俺答汗產生了與明朝通貢互市的想法, 他在通貢互市這件事上表現的非常積極,多次遣使要求開放朝貢貿易。然而嘉靖並沒有理睬,甚至殺掉了使者石天爵。

一怒之下的俺答汗於嘉靖二十九年在投靠的白蓮教徒的協助下悍然兵臨京師(即庚戌之變)。當時的京師僅有羸弱士兵防守,幸好俺答汗只是為了逼迫嘉靖皇帝同意他的互市請求,並不想攻破京城與大明撕破臉面,否則歷史可能會被改寫。

不過俺答汗的這次進犯也付出了不菲的代價,士兵再次染上天花,奪走了近半牧民的性命。

嘉靖迫於武力開放的馬市很快又予以關閉。遇到這麼個強硬的皇帝,俺答汗也很無奈。既然合議不成,那就再開戰吧,雙方你來我往一直僵持到隆慶帝,機遇終於來了。

俺答汗的孫子把漢那吉因為未婚妻被許配給他人,一氣之下投奔明朝了。在張居正等的策劃下,明朝與俺答汗進行和談,用把漢那吉交換了投靠韃靼十餘年的白蓮教首領趙全,這就是著名的“隆慶和議”。

天花肆虐!劫掠中原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由此向大明俯首稱臣

隆慶和議

通過和談,俺答汗果斷的把投靠自己的白蓮教給賣了,首領趙全被綁至明朝處以“磔刑”,明朝則冊封俺答汗為順義王,雙方進入了明朝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時期,而種痘術也隨之進入蒙古,這極大的緩解了蒙古部族中天花瘟疫的發生。

參考文獻:《天花、商賈和白蓮教——嘉靖年間明朝和蒙古的關係》

《古代蒙古地區疫病史考》


<code>[作者“過期大還丹”為您深度剖析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和事件,敬請斧正!感謝您的關注、點贊和交流!]/<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