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EWE羅意威手工藝大獎2020

羅意威手工藝大賞~

ID:RuoguDesign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LOEWE羅意威工藝獎旨在尋找擁有原創藝術概念,並用現代工藝改良傳統技法的手工藝品。希望通過本獎項找到並支持來自世界各地的任何年齡(18歲以上),能夠創造擁有超凡審美價值的藝術家。

大賽由LOEWE羅意威基金會支持,希望找到能重新詮釋現有工藝,反映作者獨特的手工和語言的作品,展現手工藝對當下文化做出的貢獻。

本篇文章共分為三個部分,大賽的基本介紹、2020年的入圍作品欣賞以及歷屆大獎的獲獎作品介紹,有點長,大家慢慢品。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關於羅意威與基金會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LOEWE羅意威是創立於1846年的奢華皮具品牌。創新、現代、歷久彌新的工藝以及對於皮革的卓越理解一直都是品牌的核心價值。

LOEWE羅意威基金會是由Loewe家族第四代成員Enrique Loewe Lynch於1988年創立的私人文化基金會。如今,在他的女兒Sheila Loewe的帶領下,基金會繼續著宣傳文創事業、支持教育項目、保護詩歌、舞蹈、手工藝設計、攝影、建築設計等藝術傳承的使命。基金會於2002年獲得了西班牙政府頒發的最高榮譽——藝術金牌勳章。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關於大賽流程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大賽2020年專家組委會

LOEWE羅意威基金會工藝獎2020的報名截止時間是10月31日午夜。專家組委會將瀏覽所有報名作品,選出他們認為最為出眾、卓越新穎、體現現代手工藝的創新與未來的30件作品提交給評委會。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大賽2020年評委會

  1. Jonathan Anderson LOEWE羅意威創意總監

  2. 深澤直人 設計師、日本民間工藝博物館館長

  3. Olivier Gabet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館長

  4. Genta Ishizuka 第三屆LOEWE羅意威工藝獎得主

  5. 金紅男 韓國國民託管組織主席

  6. Enrique Loewe LOEWE羅意威基金會名譽主席

  7. Wolfgang Lösche 慕尼黑手工業商會展會總監

  8. 王澍 建築師、普利策獎評委會成員

  9. Deyan Sudjic 評論家、倫敦設計博物館館長

  10. Benedetta Tagliabue 建築師和RIBA斯特林獎獲得者

  11. Patricia Urquiola 建築設計師、工業設計師

  12. Anatxu Zabalbeascoa(主席) 西班牙《國家報》建築和設計評論員

包括2019年LOEWE羅意威工藝獎得主Genta Ishizuka在內,來自設計、建築、新聞、評論和博物館策展等領域的12位知名人物將組成評委會,從最終入圍作品中評選出2020年LOEWE工藝獎獲獎者。獲獎者將獲得50,000歐元現金獎,於2020年春季宣佈。

下面是專家組委會選出的30件入圍作品。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30件入圍作品

01 A Little Space to Live

藝術家:Afsaneh Modiramani(伊朗)

類型:紡織品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題目《A Little Space to Live》(小小的生活空間)來自於Ahmad Shamlou的一首詩,這首詩主要探索了和平與避難。而這件作品大部分是由棉花和羊毛編織的黑白縱橫交錯的畫面,在它的上面用了絲稠線零星地繡上了些大樹,藉此闡述了德黑蘭(伊朗首都)為數不多的樹木,緊扣主題。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02 Like water uphill

藝術家:Anthony Marsh(美國)

類型:陶瓷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這個圓柱的陶器擁有不規則的形狀和自然裂開的縫,藝術家Marsh想借此來描繪自然的地理外貌。它是粘土和釉料在高溫下反覆燒製而成的,Marsh利用自己獨特的創作手法,讓其擁有了不可預知的外形。燒製出來的這種藍讓這件作品擁有了崇高而又神秘的色彩。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03 Fence

藝術家:Bodil Manz(丹麥)

類型:陶瓷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這些圓柱體看似是紙,卻又不是紙。它擁有了如紙般的輕薄,卻是半透明的瓷器。為了讓陶瓷的這種半透明顯現出來,藝術家在其內外兩面繪製了線型的圖形。你能透過瓷器從外側看到內側的線。線型的圖形,簡約時尚,半透明的質感又讓它有點像玻璃,有點魔幻。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04 Habits of the Blindness

藝術家:Carla Garcia Durlan(西班牙)

類型:珠寶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藝術家的這組作品呼應了‘貧窮藝術’的主題,是將廢棄的布料和木材,通過組合搭配而成的珠寶。廢物與珠寶,兩個似乎相差很遠的距離,但通過創作作者將兩個聯繫在了一起,想表述我們日常的‘盲目’。其實生活中有很多被我們遺棄了的美好的事物,只是你看不見。

貧窮藝術:“貧窮藝術”, 觀念藝術的一個流派,由意大利藝術評論家切蘭(Germano Celant)於1967年提出這個概念。“貧窮藝術”主要指藝術家選用廢舊品和日常材料或被忽視的材料作為表現媒介,他們的觀念旨在擺脫和衝破傳統的“高雅”藝術的束縛,並重新界定藝術的語言和觀念。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05 Whole Hole

藝術家:Darshana Raja(肯尼亞)

類型:木藝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這個大膽而又充滿活力的雕塑由木廢料製作,通過精確可控的數學結構組裝而成。大量長而直的木條通過串聯,圍成了一個圈,如同太陽般的存在。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06 Desértico II

藝術家:David Corvalán(智利)

類型:金屬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David用大量短的銅線通過樹脂構建了一個有機的沙漠地貌形態,它是明亮的,但也是脆弱的。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反對濫用工業銅礦的聲明,藝術家想用這件作品明亮與脆弱的對比性來支援這個聲明。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07 Echoes

藝術家:Despo Sophocleous(加拿大)

類型:珠寶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這三個項鍊的材料分別是櫻桃木、核桃木、白蠟木,每個結構由互鎖、中空可移動的元素組成。當它佩帶時會發出聲音,木紋也將記載它的歷史,藝術家想借此來探索記憶與永恆之間的關係。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08 G0

藝術家:Edu Tarin(德國)

類型:珠寶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Tarin將傳統的石雕技術與新的石材切割技術相結合創作了這組G0作品。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吊墜,另一部分是與之相匹配的底座。手工雕刻的吊墜通過3D掃描和雕刻技術完美地嵌入底座之中,有機而又和諧的組合。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09 SHE

藝術家:Fanglu Lin(中國)

類型:紡織品

LOEWE罗意威手工艺大奖2020

這座巨大的牆面裝置作品採用了中國雲南省白族的傳統扎染工藝,將白棉布反覆仔細地打結、縫合、摺疊、打褶,最終形成這個錯綜複雜的圖案,製作共用了三個月的時間。Lin想用這件如雲般的作品來表示對白族婦女的敬意以及這種耗時耗工具有1000年多歷史的傳統手工藝的尊敬。

10 Carpel

藝術家:Hyejeong Kim(韓國)

類型:陶瓷

這個碗和球形配件的創作是從開花植物的生殖系統中獲得的靈感,花在衰敗而種子中蘊含著新生。花瓣狀的碗由手工精緻捏製而成。

11 Guardian Vessel

藝術家:Jack Doherty(愛爾蘭)

類型:陶瓷

這件空靈作品的靈感來源於原型儀式容器。燒製過程中,加入了蘇打水,產生一種如同海洋般的玄幻色彩。表面細膩的紋理,加上其上‘光影’的變化,讓人印象深刻。

12 Greater-Than

藝術家:Jess Tolbert(美國)

類型:珠寶

這個什麼圖書釘做成的胸針是一個對批量生產的反思。這枚圖釘是通過不停的疊加做成的,它的花紋也是重複的,製作的方法也是重複的。這就模擬了批量生產的過程,也反思了那些籍籍無名的製作者。

13 Receptor of light IX

藝術家:Jessica Loughlin(澳大利亞)

類型:玻璃

這件作品是受了光學和澳大利亞沙漠、鹽湖空間感的啟發。層狀的玻璃以三維融合的形式捕捉光,它就像是一個平面的光柵,將光線分解成了冷暖的色調。如果你仔細觀察,便能看到它的色調隨著時間光線的變化微妙地變化著。

14 Mitosis

藝術家:Jiyong Lee(美國)

類型:玻璃

這種分段幾何式的結構來自於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啟發。中間深色的部分象徵了生命原子的組成部分,白色透明的部分象徵了細胞的分裂。生命原本就應該是簡單而又透明的,是後來你我都複雜了。

15 The Labyrinth of Passions

藝術家:Joël Andrianomearisoa(馬達加斯加)

類型:紙

這件作品是為了反映奧斯卡・王爾德《自深深處》中愛情與悲苦的主題。整個畫面由一條條黑色絲綢紙黏貼而成。生命的底色是黑暗的,人生是在黑暗中起舞,偶爾反射著光線。

《自深深處》是一篇堪稱千古絕唱的獄中情箋。1897年,王爾德在獄中斷斷續續給同性戀人寫下這封長信,信中他時而哀怨,時而憤怒,時而娓娓敘情,反思了他與戀人的關係,也談到了諸如藝術、人生、宗教的話題,於痛苦中窺見苦難與藝術密不可分的關係。

1895年,王爾德有個同性情人道格拉斯·波西,波西的父親,因為兒子與王爾德之間的不倫交往,憤而起訴王爾德。王爾德在波西的慫恿下,進行反訴,最終被判入獄。

從入獄時幾近窒息的錐心痛苦,到出獄時的寧和平靜。一代才子到人生的最後旅程(出獄三年後,王爾德即病逝)才徹悟生命是以悲苦而非欣悅為底色的。而本書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於藝術家誠實地面對自己命運的苦難,並在苦難中領悟到愛的偉大。

16 Chiral

藝術家:Kevin Grey(英國)

類型:金屬

Chiral 是手性的的意思。手性一詞指一個物體不能與其鏡像相重合 。如我們的雙手,左手與互成鏡像的右手不重合。這件作品通過切割焊接而成,就是為了表現Chiral,科學的美學的不完全對稱的美。

17 Fusion 19-07

藝術家:Kohei Ukai(日本)

類型:漆

這件作品長達兩米,是將漆一層層地倒在一塊乾燥自然的椴木上而成的,漆的光滑與乾燥的木材紋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塗層擁有著豐富的反射表面,流下來的漆液模糊了與木材的邊界。

18 Second Surface

藝術家:Kyeok Kim(韓國)

類型:金屬

這個巨大的像網一樣的雕塑是將銅線用某種紡織技術編織而成的。這件作品以巨大的規模再現了皮膚的重複模式,暗示了皮膚屏障的保護特性。其中加入了金箔,給重疊的線帶來了明亮的光芒。

19 Untitled

藝術家:Marc Ricourt(法國)

類型:木藝

這是一個由當地木材製作的簡單的、承載生命的花器,純淨的顏色和球莖形狀,再加上垂直向上彎曲的山脊,創造出類似花莢的形態。

20 Movement

藝術家:Naama Haneman(以色列)

類型:金屬

這兩個器具的構造反映了Haneman對自然界混沌與秩序共存性的思考。

21 Policast

藝術家:Peter Bauhuis(德國)

類型:金屬

由於對組合和鑄造不同金屬著迷,Peter創造了一系列具有繪畫性質的容器,為古老的金屬工藝注入了新的生命。他將銀和黃銅同時倒進模具中,讓二者以不同的顏色和不規則的形態自由融合和氧化。在某個階段時,它們的這種動態會被定格下來,形成了現在流動的繪畫形態。

22 For: Ottchil Wooden Bowl

藝術家:Sukkeun Kang(韓國)

類型:木藝

這個精緻的木碗只有3毫米的厚度,其形狀不對稱,而這種不對稱的形狀來自於它樹年輪線的形狀。為了克服木材的侷限性,作者將傳統的“漆熱固化法”應用於這個碗中。

23 Transition of Traces

藝術家:Sungho Cho(韓國)

類型:金屬

這一系列精緻的容器展示了鑄造金屬的新可能性。薄薄的銀片在蜂蠟內襯的模具中鑄造並焊接在一起。而刻在蜂蠟上覆雜的圖形,則直接複製在了金屬的表面上。

24 inborn

藝術家:Sungyoul Park(韓國)

類型:漆

這個碗的材料只有一種,那就是ottchil漆。將五彩繽紛的漆拉成細條然後組合成一個碗。具有五顏六色、稻草狀、獨特的紋理、鋸齒的邊沿的這個碗是作者對傳統材料的一次巧妙地重新詮釋。

25 Chōtō: Listening to the Waves

藝術家:Takayuki Sakiyama(日本)

類型:陶瓷/石器

Sakiyama總是生活在海邊,這給了他無盡的創作靈感。這件雕刻的石器作品,其波紋的圖形完美地演繹了海洋的潮起潮落。動態水的形態,讓其變得輕盈的同時注入了無盡的活力,彷彿在永恆的運動中。

26 Black Twill Collection

藝術家:Tobias Møhl(丹麥)

類型:玻璃

這是一系列透明的黑褐色玻璃器皿。Møhl將當代的斯堪的納維亞語言注入到了17世紀威尼斯玻璃吹制方法(細絲法)中。這些容器的圖案類似於葉子或羽毛,當放在燈箱裡時,它們又會讓人想起植物或生物標本。

27 Blackness

藝術家:Veronika Beckh(德國)

類型:玻璃

這件作品完美地展示了黑玻璃的獨特品質。它存在的形式是觀者與空間之間的相互作用,當以某種方式觀察時,物體會反映它的整個環境,而漏斗狀的內部會將影像不停地往內收,直至虛無。

28 The Library Has No Letters II

藝術家:Waqas Khan(巴基斯坦)

類型:紙藝

這件作品的創作是受到了蘇菲詩歌哲學的啟發,用鋼筆繪製而成。這幅網狀圖形意在表達伊斯蘭藝術中的書法傳統。

29 Cabeza Bicho and Cloud with Handles

藝術家:Xavier Toubes(西班牙)

類型:陶瓷

這一系列有力的、戲劇化的作品體現了Toubes對陶瓷創作的極大熱情和對錶現力的不斷探索。他大膽地利用原始顏料打造了具有動態感的形態,它們看似肉質、荒誕的存在。

30 Dandelion

藝術家:Yang Gao(中國)

類型:傢俱/竹

這件傢俱是用竹子製作的。Gao將竹竿的末端敲打劈開,形成了一個個蒲公英的形態,每根竹竿精心分層,形成一個寬大的奧斯曼式結構。Gao用竹這種材料創造了一種柔軟的外觀。

以上就是這次大賽的30件入圍作品,他們都將參與巴黎的“2020年LOEWE羅意威工藝獎”展覽(5.21~6.12)。而再過段時間將由12位評委評選出這次大賽的獲獎者,他將獲得50,000歐元現金獎。

下面將為你介紹的是歷屆(2019年,2018年,2017年)大賽的大獎獲獎作品。

2019年大獎獲獎作品

2019年6月26日至7月22日期間,Genta Ishizuka的獲獎作品及所有決賽入圍作品在野口勇位於東京草月會館內的“天堂” 室內石庭免費展覽。

從陶瓷、傢俱和玻璃器皿,到草編織品、珠寶和鐵器,這次展覽了展示藝術家們在調和古代手工技藝與前衛設計上的追求。

而2019年度LOEWE 羅意威基金會工藝獎得主是……

《Surface Tactility #11》。這件作品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一袋橘子。Ishizuka以這個簡單的形態為介,用了漆來表現。其光澤和色彩的變換給人強烈的感官吸引力。

Genta Ishizuka於2018年創作的作品Surface Tactility #11榮獲2019年度LOEWE羅意威基金會國際工藝獎。

LOEWE羅意威創意總監Jonathan Anderson對今年的大獎得主評價道:“Ishizuka的作品體現了手工藝的開放性和創作的自由性。他將古老的漆藝技法與現代藝術形式相結合,在打破傳統的同時也為我們開拓了全新的雕塑工藝視野。”

評審團亦一致特別提名以下兩位藝術家:

《無題》。Morgan的這件作品顛覆了重力定律,創造了完全違反直覺的物體。一塊密實的混凝土坐落在玻璃之上,似乎正在撕裂它。創作者將這兩種材性差別很大的材料結合在了一起,是一次非常大膽的嘗試。

‘無題’是Harry Morgan於2018年創作的分裂系列中的作品之一,評審團對此的評價是:“Harry Morgan的作品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材料(水泥和塑料)結合到一起,碰撞出另類的美感。他將工藝精神融入到了普通材料之中。”

《KADO》。Takadoi以自然生長的樹枝、草和蘆葦為原材料,對它們進行了編織,打造出了一個‘空殼’的有機KADO。

KADO(天使)是Kazuhito Takadoi於2018年創作的作品,評審團對此讚賞有加,稱其為‘無名的藝術’,並稱贊Takadoi,無論是其作品的概念,還是在自家花園裡種植所需的材料這樣親力親為的精神,都為他的作品賦予了更多力量。

2018年度LOEWE羅意威工藝獎的大獎得主Jennifer Lee是今年大獎賽的觀察員,她表示:“今年的入圍作品向我們證明了古老的傳統在源源不斷地帶給我們驚喜,它也可以是狂熱的、現代的。工藝獎能讓人們保持好奇心,並在材料的選擇以及作品的創作上提供新思路。”

關於2019年大獎入圍作品的介紹,可點擊下面鏈接查看:

LOEWE羅意威手工藝大獎2019

2018年大獎獲獎作品

2018年度LOEWE 羅意威基金會工藝獎得主是……

《Pale, Shadowed Speckled Traces, Fading Ellipse, Bronze Specks, Tilted Shelf》

Jennifer Lee青睞傳統手工技藝,通過將金屬氧化物融合到粘土中,形成自己的著色方法。這個用手盤繞形成的容器利用氧化顏料構成“行星帶”(早於此作品數十年形成的顏色),以微妙的平衡比例,捕捉時間的凝滯之感。

利用古老的擠壓和盤繞技術,一種探索之感與表面交織在一起,令人沉浸在環繞容器的矚目“行星帶”、光環和橢圓軌跡中。Lee希望提醒我們大自然紛繁複雜的變化,通過在此窯器中保留這種特殊顏色和粘土混合物,創造出一個流逝時光的永恆形象。

LOEWE羅意威創意總監Jonathan Anderson表示:“Jennifer Lee對我來說如同里程碑一般充滿意義”。評委會亦讚揚其作品具有貫穿整個展覽的古典美感,同時也充滿現代感。

《Croissance XL》。這件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塑作品採用回收Vosges汽車輪胎中的密實棉條,將不起眼的棉布變成了類似史前地質的古物。

Pheulpin使用未漂白的薄紗條,通過均勻構造、緊密堆疊,將材料完美凝固成大自然力量的代表。這幅緊湊巨幅作品仿造了岩石的裂縫與日積月累的沉積物,所傳達出的理念展露了地球過去所經歷的災難,促使人類思考自身存在的脆弱性。

除此之外,評委會對另外兩位入圍者也印象深刻。其一為法國紡織藝術家Simone Pheulpin與其作品Croissance XL(XL Growth)(2017)。評委會評價說:“Simone重新定義了我們所理解的紡織品。她將最簡單的回收材料巧手製作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茶碗》。激進派陶藝家桑田卓郎以不斷挖掘材料潛力而進行各種嘗試而著稱。他擅長運用飽和、濃郁的色彩組合,而對先輩們的尊重則體現在其對傳統形式和功能的借鑑中。

此容器在瓷器、鉑和鋼的處理中構思和形成想法,充滿了各種可能性。桑田卓郎偏愛各種嘗試,常將石頭或針等元素融入到窯器或粘土中,以刺穿或穿透他製作的容器。覆於此茶碗上、呈熔化狀的金屬給人一種龜裂的初步印象,而這只是桑田卓郎頗以為傲的創造手法之一。在俏皮的銅綠光澤之下,包裹著一個源自雋永傳統的優雅容器。

另一作品則為日本陶藝家Takuro Kuwata的Tea Bowl(2017)。評委會讚賞其作品所展示的能量及自我表達:“他超越傳統陶藝的製作方式給陶藝創作開闢了全新的道路。”

2017年大獎獲獎作品

2017年度LOEWE 羅意威基金會工藝獎得主是……

《生命之樹2》。在細木工藝學徒期滿後,Gamperl逐漸成為了一位木藝大師,並在德國和意大利都成立了工作室。他用對木材獨到的鑑賞力雕刻出的獨特作品遍佈歐洲、亞洲及美洲。這件巨大的木質容器取材於一 棵在暴風雨中被連根拔起的樹齡超過300年的橡樹,根據設計理念,繼承了樹木原本的形態、裂紋和斷面。

評委會主席Anatxu Zabalbeascoa 闡述了Ernst Gamperl創作的《生命之樹2》的獲獎原因, “這件作品探索了形而上的價值觀和社會信息的交匯點。它既美麗,又讓我們瞭解了資源回收的價值。作者用高超的技巧表達了搶救倒下的樹木並令大自然恢復生機的主旨。作者是一位天賦過人的工藝大師,他擁有特殊的能力,形成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個人觀點,而不僅僅是一種風格或一個簽名。”

《Structural Blue》。在家鄉日本千葉學完建築學後,Yoshiaki Kojiro前往東京玻璃藝術學院磨鍊自己的手工技藝。他製作玻璃的嚴格方法融合了他的本土文化與探究精神。這隻玻璃碗是對人與材料的關係的沉思,它成為了對實踐探索的嘉獎。

燒製過程混合了玻璃粉與氧化銅,融化的玻璃與高溫礦物釋放的氣體產生了獨特的相互作用。其結果是短暫的光芒在持久的表面創造了枯萎的紋理。這隻色彩飽和的藍碗傳遞出精美的玻璃所製成的陶器的力量,代表著新意、深邃與威嚴。

評委會還一致同意頒發兩項特殊大獎。其中一項特殊大獎頒給Yoshiaki Kojiro:“將各種材料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完全是實驗性的結構,評委會認為這項研究極具冒險精神和創新精神。”

《Tata Curiata》。作為來自墨西哥米曲阿肯州地區的土生土長的佈雷佩查少數民族後代,這個家庭工作室將祖先的工藝和神話編織進了每一件創作中。在耕作和打漁之間,Antonio Cornelio卻攜手他的妻子Verónica和兩個女兒Gabriela、Bertha,更進一步發展了遠遠超越其家族的傳統事業。

幾百股小麥纖維纏織在一起,形成了表示戰爭和烈火的太陽神的佈雷佩查象徵。再以星星和蜂鳥的雙重圖案點綴修飾,更是點亮了工藝和古代農耕技術之間的聯繫。精心設計的作品見證了知識和技能的代代相傳;這種技術保留了古代生產的綿延不斷。

另一項特殊大獎頒給了Artesanías Panikua。評委會在聲明中表示:“第二項特殊大獎要頒給一件能讓人在意識到之前就喚起人們情感的作品。除了它在情感方面的影響力,作品還表現出了一種文化傳統,展示了富有藝術野心的工藝品不應在材料方面受到限制,稻草也可以和金子一樣重要。”

羅意威工藝獎官網 : http://craftprize.loewe.com/

編者語:

藝術創作就像是在修煉。通過這些作品,你能看到其中的靈魂,跟詩歌作品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