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名木寄鄉愁

閱讀提示

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然而時至今日,一棵樹的價值不僅限於供人乘涼,尤其古樹名木,作為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已成為當今“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重要載體。嶽西縣,森林覆蓋率達76.4%,其中1237棵古樹名木散落在全縣各處,保存下來的綠色資源正在新時代裡發揮著新作用。

百年守護

在嶽西縣冶溪鎮溪河村中心村田畈之上,遠遠便能看見兩棵蒼翠古樹,並排而立,十分醒目。再走近,古樹枝幹虯曲蒼勁,需四五人才能合抱。抬頭仰望,兩樹樹冠相疊,枝葉交錯,濃綠如雲。

樹下一塊豎起的牌子上,標出了兩棵古樹的身份——苦櫧,安徽省一級古樹,樹齡1050年。

記者搜索得知,苦櫧為常綠喬木,樹冠濃密,除具備極高的觀賞價值外,還是很好的防火樹種、建築材料,果實還可加工成粉,製作成多種食材,並止洩藥用。可以說苦櫧渾身是寶。

然而,這兩棵四季常綠、渾身是寶的千年古樹,卻差一點倒在了1958年。

據溪河村黨支部書記胡時和介紹,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裡,嶽西很多大樹被砍掉了,當來到溪河之後,當時的公社書記不忍古樹被砍,一心要把古樹護下。而在他的帶動下,很多村民也加入進來,阻止古樹被砍。

“其實當時這裡共有5棵樹,被砍了3棵,留下來是最大的兩棵。正因為當時公社書記和村民們極力保護,古樹才得以保存,溪河村才有了今天如此寶貴的綠色資源。”胡時和感慨道。

與溪河村不同,在聯慶村,流傳著的是人與樹世代守護的故事。

聯慶村小廣場旁的山腳下,一棵310年的楓香盤根而立,與山頂上另一株楓香遙遙相望。距離此處不遠,正是聯慶村防洪河壩。河壩之上,300餘棵古樹棵棵挺立,綿延2公里,組成一條古樹長廊。

在聯慶村,古樹不是稀罕物,尤其集中在河壩上。究其原因,與聯慶村地理環境息息相關。

聯慶村境內的冶溪長河和聯慶堂小河是當地灌溉的來源,但由於河堤為沙質堤,每到汛期大水,沙堤無法阻擋洪水,常被衝破,影響農田。為防洪水,聯慶村村民們開始在沙堤上種植樹木,以求借根固堤。

“從樹齡來看,古樹長廊樹齡均在百年以上,也就是說,很早之前聯慶村村民便開始植樹護堤,這一習慣一直延續了數百年。”聯慶村黨支部書記方昌志介紹。

種下了樹、護住了壩、守住了良田,也守住了聯慶村村民的安居樂業。不知不覺間,聯慶村便形成了代代種樹,人人護堤的傳統。

記者在嶽西縣林業局瞭解到,目前嶽西縣境內有古樹名木1237株,其中24株為省級古樹名木。為加強保護,在全面推進林長制工作中,嶽西縣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主要內容,境內每棵古樹名木都明確了管護單位或管護責任人。

古樹名木是不可再生的綠色資源。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這種稀缺資源又被時代賦予了新的意義。

疊加效應

溪河村內兩棵千年苦櫧剛好是一公一母,當地人稱其為“情侶樹”。2018年,溪河村中心村開始打造省級美麗鄉村,結合“情侶樹”的特色,在中心村廣場規劃中融入愛情元素,力求打造一個愛情公園,發展鄉村旅遊。

拆除無功能建築物45處,新建村民活動廣場和3A旅遊公廁一座,完成4口塘的清淤整治工程,鋪設草坪和種植各類綠化苗木,溝塘及周邊綠化率達94%,有效改善了溝塘的環境,使中心村面貌煥然一新。

記者在現場看到,兩棵苦櫧下圍起了仿木欄杆,木質步行棧道環樹而建,在苦櫧四周,草坪是心形,當家塘是心形,步道上的空中花廊是心形……眼前一片詩意浪漫。

“過去這邊是一片荒地,平時很少到情侶樹下。現在不一樣了,變得這麼美,我們沒事就來散散步、拍拍照,家門口就有這樣的公園,我們特別喜歡。”正在散步的村民胡玉霞說。

古樹、主題公園、美麗鄉村,剛形成便呈現出疊加效應。今年國慶節,溪河村就迎來全國各地遊客,農家樂火紅,還有很多遊客在此住宿,帶動村民增收。

“現在冶溪鎮政府有意將東邊的慈孝坊、西邊的東方紅水庫開發出來,形成連片效應。明年再來,這一片一定更好。”胡時和告訴記者。

與溪河村相比,聯慶村的古樹資源更為豐富,當其他村莊還在苦於挖掘綠色資源的時候,聯慶村的綠色資源卻是現成的。擺在方昌志面前的就是如何開發和利用。

“在聯慶村河堤加起來有268棵楓楊、19棵紫柳、46棵香樟和3棵楓香,都在百年以上,我們村古樹資源豐富,完全可以開發旅遊。”方昌志說。

2018年,聯慶村結合古樹保護資金以及美麗鄉村項目資金,對小河堤進行了第一步打造。對原先土質河堤進行了加固,表面鋪上了小方磚,安上了休閒椅,河堤變成林蔭小道,在長廊起始處還新建了一個旅遊公廁。

“目前打造好的河堤為200多米。”站在古樹長廊起點,方昌志很有信心,下一步,計劃將河堤改造進一步延伸,將小河堤和大河堤連接起來,還計劃建一個人形拱橋,最終目標是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打造以古樹長廊為特色的景點,發展旅遊,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古樹賦新

嶽西是純山區縣,森林覆蓋率達76.4%,其中古樹名木因年代久遠本身具有一定的可看性、可說性,在發展鄉村旅遊中,已成為當地旅遊經濟的特色亮點。

鷂落坪國家自然保護區裡,一棵大別山五針松被列為安徽省名木,也是嶽西縣唯一一株省級一級名木。不少遊客來到鷂落坪,一睹名木風采;

菖蒲鎮毛畈村,一棵550年樹齡的苦櫧在當地家喻戶曉,如今,這棵樹掛在了毛畈村路口的旅遊指引牌上,成為毛畈村發展鄉村旅遊的主要景點之一;

石關鄉體訓基地到八里的道路兩邊,金錢松因四季風景不同成為網紅景點,國慶節期間,專門來此打卡的遊客就達2000餘人次;

……

“如果沒有世代保護,就沒有現在的綠色資源,要想發展綠色經濟,我們村就缺少載體。因此,人護樹、樹再滋養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方昌志深有感觸。

為了落實古樹名木管護責任,嶽西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古樹名木保護目標責任書》,各鄉鎮根據樹權和屬地原則,與管護責任人簽訂責任書,並製作統一式樣的保護標誌牌,明確管護責任單位及責任人姓名、聯繫電話、保護等級、樹齡等信息。

記者注意到,對新改擴建項目範圍內有古樹名木的,在項目規劃中要制定保護措施,避讓現有古樹名木,並在建設施工中落實到位。凡非法砍伐、損毀、移植古樹名木的,依法嚴肅查處。此外,嶽西縣綠化辦還建立了全縣古樹名木信息化管理平臺,通過管理平臺隨時可以及時瞭解古樹名木現狀,有針對性地採取保護措施,實現對古樹名木常態化監管。

在嶽西縣文旅體局副局長徐忠德看來,綠色資源是發展鄉村旅遊最大優勢,名木古樹在促進文旅融合過程中,發揮著一定作用。

“鄉村旅遊不像旅遊景區,它不收門票,優美的自然環境、獨特的鄉土文化就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通過對古樹名木及其他綠色資源的開發,一方面拉動了當地消費,另一方面也是實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有效途徑,從而共同促進鄉村振興。”徐忠德說。

(記者 常 豔 通訊員 徐進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