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寄乡愁

阅读提示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然而时至今日,一棵树的价值不仅限于供人乘凉,尤其古树名木,作为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已成为当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岳西县,森林覆盖率达76.4%,其中1237棵古树名木散落在全县各处,保存下来的绿色资源正在新时代里发挥着新作用。

百年守护

在岳西县冶溪镇溪河村中心村田畈之上,远远便能看见两棵苍翠古树,并排而立,十分醒目。再走近,古树枝干虬曲苍劲,需四五人才能合抱。抬头仰望,两树树冠相叠,枝叶交错,浓绿如云。

树下一块竖起的牌子上,标出了两棵古树的身份——苦槠,安徽省一级古树,树龄1050年。

记者搜索得知,苦槠为常绿乔木,树冠浓密,除具备极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是很好的防火树种、建筑材料,果实还可加工成粉,制作成多种食材,并止泄药用。可以说苦槠浑身是宝。

然而,这两棵四季常绿、浑身是宝的千年古树,却差一点倒在了1958年。

据溪河村党支部书记胡时和介绍,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岳西很多大树被砍掉了,当来到溪河之后,当时的公社书记不忍古树被砍,一心要把古树护下。而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村民也加入进来,阻止古树被砍。

“其实当时这里共有5棵树,被砍了3棵,留下来是最大的两棵。正因为当时公社书记和村民们极力保护,古树才得以保存,溪河村才有了今天如此宝贵的绿色资源。”胡时和感慨道。

与溪河村不同,在联庆村,流传着的是人与树世代守护的故事。

联庆村小广场旁的山脚下,一棵310年的枫香盘根而立,与山顶上另一株枫香遥遥相望。距离此处不远,正是联庆村防洪河坝。河坝之上,300余棵古树棵棵挺立,绵延2公里,组成一条古树长廊。

在联庆村,古树不是稀罕物,尤其集中在河坝上。究其原因,与联庆村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联庆村境内的冶溪长河和联庆堂小河是当地灌溉的来源,但由于河堤为沙质堤,每到汛期大水,沙堤无法阻挡洪水,常被冲破,影响农田。为防洪水,联庆村村民们开始在沙堤上种植树木,以求借根固堤。

“从树龄来看,古树长廊树龄均在百年以上,也就是说,很早之前联庆村村民便开始植树护堤,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了数百年。”联庆村党支部书记方昌志介绍。

种下了树、护住了坝、守住了良田,也守住了联庆村村民的安居乐业。不知不觉间,联庆村便形成了代代种树,人人护堤的传统。

记者在岳西县林业局了解到,目前岳西县境内有古树名木1237株,其中24株为省级古树名木。为加强保护,在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中,岳西县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主要内容,境内每棵古树名木都明确了管护单位或管护责任人。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绿色资源。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这种稀缺资源又被时代赋予了新的意义。

叠加效应

溪河村内两棵千年苦槠刚好是一公一母,当地人称其为“情侣树”。2018年,溪河村中心村开始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结合“情侣树”的特色,在中心村广场规划中融入爱情元素,力求打造一个爱情公园,发展乡村旅游。

拆除无功能建筑物45处,新建村民活动广场和3A旅游公厕一座,完成4口塘的清淤整治工程,铺设草坪和种植各类绿化苗木,沟塘及周边绿化率达94%,有效改善了沟塘的环境,使中心村面貌焕然一新。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棵苦槠下围起了仿木栏杆,木质步行栈道环树而建,在苦槠四周,草坪是心形,当家塘是心形,步道上的空中花廊是心形……眼前一片诗意浪漫。

“过去这边是一片荒地,平时很少到情侣树下。现在不一样了,变得这么美,我们没事就来散散步、拍拍照,家门口就有这样的公园,我们特别喜欢。”正在散步的村民胡玉霞说。

古树、主题公园、美丽乡村,刚形成便呈现出叠加效应。今年国庆节,溪河村就迎来全国各地游客,农家乐火红,还有很多游客在此住宿,带动村民增收。

“现在冶溪镇政府有意将东边的慈孝坊、西边的东方红水库开发出来,形成连片效应。明年再来,这一片一定更好。”胡时和告诉记者。

与溪河村相比,联庆村的古树资源更为丰富,当其他村庄还在苦于挖掘绿色资源的时候,联庆村的绿色资源却是现成的。摆在方昌志面前的就是如何开发和利用。

“在联庆村河堤加起来有268棵枫杨、19棵紫柳、46棵香樟和3棵枫香,都在百年以上,我们村古树资源丰富,完全可以开发旅游。”方昌志说。

2018年,联庆村结合古树保护资金以及美丽乡村项目资金,对小河堤进行了第一步打造。对原先土质河堤进行了加固,表面铺上了小方砖,安上了休闲椅,河堤变成林荫小道,在长廊起始处还新建了一个旅游公厕。

“目前打造好的河堤为200多米。”站在古树长廊起点,方昌志很有信心,下一步,计划将河堤改造进一步延伸,将小河堤和大河堤连接起来,还计划建一个人形拱桥,最终目标是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打造以古树长廊为特色的景点,发展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古树赋新

岳西是纯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达76.4%,其中古树名木因年代久远本身具有一定的可看性、可说性,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已成为当地旅游经济的特色亮点。

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里,一棵大别山五针松被列为安徽省名木,也是岳西县唯一一株省级一级名木。不少游客来到鹞落坪,一睹名木风采;

菖蒲镇毛畈村,一棵550年树龄的苦槠在当地家喻户晓,如今,这棵树挂在了毛畈村路口的旅游指引牌上,成为毛畈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

石关乡体训基地到八里的道路两边,金钱松因四季风景不同成为网红景点,国庆节期间,专门来此打卡的游客就达2000余人次;

……

“如果没有世代保护,就没有现在的绿色资源,要想发展绿色经济,我们村就缺少载体。因此,人护树、树再滋养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方昌志深有感触。

为了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岳西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古树名木保护目标责任书》,各乡镇根据树权和属地原则,与管护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并制作统一式样的保护标志牌,明确管护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姓名、联系电话、保护等级、树龄等信息。

记者注意到,对新改扩建项目范围内有古树名木的,在项目规划中要制定保护措施,避让现有古树名木,并在建设施工中落实到位。凡非法砍伐、损毁、移植古树名木的,依法严肃查处。此外,岳西县绿化办还建立了全县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管理平台随时可以及时了解古树名木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实现对古树名木常态化监管。

在岳西县文旅体局副局长徐忠德看来,绿色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最大优势,名木古树在促进文旅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乡村旅游不像旅游景区,它不收门票,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乡土文化就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古树名木及其他绿色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拉动了当地消费,另一方面也是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有效途径,从而共同促进乡村振兴。”徐忠德说。

(记者 常 艳 通讯员 徐进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