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火了,線上買菜、看病、雲辦公等會成為未來趨勢嗎?

大家好,我是勇談。因為此次疫情可以說“宅文化”不自覺的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的選擇,在線買菜看病、雲辦公、雲教育等開始發揮自己的特色。可以說此次疫情使得一些互聯網平臺得到了充足的發揮,那麼對於此次“宅經濟”如何看?線上消費能夠取代線下?“宅經濟”是否會成為主流?我看未必,起碼說對於一大批在家快要憋瘋的人來說“宅經濟”並不可持續。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人類是群居動物,需要與更多的人進行交流,“宅經濟”有市場不假,但絕對不會是主流

開始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有誰在家憋了14天后還能跟平常一樣的?”無論從心理學角度還是經濟學角度來看,憋在家裡怎麼都是不划算的,為何這樣說?幾點觀察:

“宅經濟”火了,線上買菜、看病、雲辦公等會成為未來趨勢嗎?

線上購物已經成為習慣

第一、在線買菜看病、雲辦公、雲教育等“宅經濟”並不一定是經濟的。尤其是在線買菜、看病等其花費往往是線下的幾倍,因為他們中間多了一個“平臺服務費”,這部分費用是需要消費者承擔的。雲辦公、雲教育等如今看似價格低廉,但是不要忘記互聯網企業的套路“習慣養成”,一旦有部分群體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那麼就需要為這項服務買單了,現在的雲辦公、雲教育等看似便宜(甚至免費)不代表永遠便宜。

第二、連續在家待半個月不讓出門後,不知道大家心裡感覺怎麼樣,反正我是要逼瘋了。這種類似於“囚禁”的經歷是很多人難以接受的,跟家人視頻後大家都透露出一種無奈和厭煩。能夠出門走走,去趟小公園,逛下商場成為很多人的願望。這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動,畢竟從動物的本質來說人類也需要參與社會活動。

“宅經濟”火了,線上買菜、看病、雲辦公等會成為未來趨勢嗎?

線上教育似乎也開始成為趨勢

此次疫情給予了“宅經濟”機會,但是線下消費未必不會出現“累計式增長”,“宅經濟”只會是市場經濟的補充形勢,不會成為主流

關注市場經濟這麼久,一直有一種感覺在線下消費被壓抑了1個月後(甚至更久),一旦放開不少城市或許會出現“累計式消費增長”,人們解決壓抑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消費”。把原本應該在春節期間的消費給“找補”回來,那麼這樣的經濟活動會有多大?會不會超過1.7萬億?我看值得期待。幾點觀察:第一、疫情何時結束?是個關鍵點,過久的壓抑會影響經濟,1個月左右或許會帶來不錯的效果。這幾天總是有一些專家學者跳出來說因為此次疫情或許會導致一大批的中小企業面臨經營危機等這樣的言論,不可否認這樣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是遠遠沒有達到那麼嚴峻的地步。唯一受到較大沖擊的行業就是“資金密集型行業”比如:房地產等。不過換句話來說,如果一個行業連一個月的市場衝擊都扛不住的話,那麼這個行業存在的問題也就太大了。

各位覺得呢?

“宅經濟”火了,線上買菜、看病、雲辦公等會成為未來趨勢嗎?

雲計算為北京的線上消費會取代線下嗎?

第二、“宅經濟”只會是市場經濟的補充形勢,不會成為主流,這是由市場主體決定的。說到底還是一個互聯網行業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的問題,在我看來互聯網始終都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工具,兩者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但是互聯網想要取代實體是不現實的,如今的所謂雲教育、雲辦公只不過是當初電商剛興起的樣子,會有一定的市場增長空間,但是到一定階段後也會引起大家的反感。就好像如今很多辦公人員已經開始厭煩“微信聲”一樣,畢竟有些事情還是需要面對面進行溝通、交流的。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綜上,“宅經濟”或許藉助此次機會迎來了一個不錯的業績增長點,雲辦公、雲教育、線上買菜等,但是這僅僅是特殊情況下的一種替代選擇。一旦市場秩序恢復正常,這些替代工具就未必會成為一種選擇,換句話說“雲辦公、雲教育、線上買菜等”有其存在的市場意義,但是絕對不會成為主流或壟斷。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喜歡房產問題的朋友可以訂購勇談的專欄,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