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病房裡的臨時“爸媽”


隔離病房裡的臨時“爸媽”

2月8日,當班的臨時“媽媽”陳欣月為孩子輸液。

隔離病房裡的臨時“爸媽”

二月八日,從隔離病房出院的小女孩小婷(化名)用一張自己畫的畫作為特殊的元宵禮物,感謝臨時“爸媽”對她的照顧。“爸媽”們也為她加油點贊。

隔離病房裡的臨時“爸媽”

2月8日,上夜班的臨時“媽媽”廖海群讓同事給自己的防護服寫上“武漢加油”,底下還畫上笑臉,這樣可以吸引孩子們的注意,讓他們開心一下。

隔離病房裡的臨時“爸媽”

二月八日,當班的臨時“媽媽”林方換為小婷(化名)送早餐,和她聊天。

隔離病房裡的臨時“爸媽”

二月八日,當班的臨時“媽媽”韋佳欣在採集小華(化名)的標本。

2月8日元宵節,海口市骨科與糖尿病醫院內,9歲女孩小婷(化名)排除新冠肺炎疑似情況出院。臨別前,她給病房裡的臨時“爸媽”們送上了一幅自己手繪的畫,讓醫護人員們感動不已。

  由於小婷的父親確診新冠肺炎被隔離治療,母親也是疑似患者,住進了留觀病房。2月5日,小婷孤身一人,住進了兒童疑似患者收治點的隔離病房,在那裡足足待了96個小時。這兒輪值的27名醫護工作者,就成了悉心照顧和陪伴她的臨時“爸媽”,除了日常診療外,還照顧她的飲食起居,陪她聊天、逗她開心。讓隔離病房成為孤單孩子們溫暖的家。

  “孩子很乖,我問她一個人會不會怕,她都勇敢地說不怕!”護士鍾丹霞笑著說。像小婷這樣的孩子不止一人。9歲男孩小華(化名)在臨時“爸媽”的激勵和指導下,學會了認認真真地洗手。擔心小華感到孤單,臨時“爸媽”們每隔一個小時都要去房間看看他。“小華性格開朗而且很懂事。”護士王肖說,小華很快適應了每天換好幾個“爸媽”的日子,見到身穿藍色隔離服的“爸媽”,他都毫不認生。這個病房成了小華當時溫暖的家。

  醫護人員還專門為孩子們建了一個群,當值的“爸媽”都會在群內分享每個孩子的生活點滴,還會有人在群內指導當班人員如何照護孩子。

  目前,我省將兒童疑似患者定點醫院暫設在海口市骨科與糖尿病醫院,由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派出27名醫務人員負責疑似患兒的篩查、救治工作,包括9名醫生和18名護理人員。他們輪流值班,24小時守護著疑似患兒。

  同時,該中心的PCR實驗室承接疑似患兒的標本採樣及核酸檢測工作,如果篩查結果為陰性,視病情輕重,轉為居家隔離,門診隨訪,大大縮短了疑似患兒的住院時間。

  2月8日,夜已深,幾位醫護工作者在彼此的隔離服上寫下“海南加油,武漢加油”的字樣,相互加油打氣。自1月22日以來,他們就堅守在抗擊疫情的一線,像父母守護自己孩子一樣,守護患兒的健康。每當有一名患兒出院,就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刻。(海南日報 記者 袁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