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道口街打臉祭火神,紅為忠勇白為奸,黑為剛直青勇敢


河南省滑縣,道口街打臉祭火神,紅為忠勇白為奸,黑為剛直青勇敢。外行看花俏,內行看臉竅。

河南省安陽市滑縣道口鎮,這個位於隋唐大運河永濟渠畔的小縣城因道口燒雞而聞名於世,每年的農曆正月27、28、29三天,這裡都要舉辦“火神廟會”。據說,道口“火神廟會”源於宋末元初,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火神廟會”期間,全鎮的男女老少全員盛裝上陣,從臉譜到服裝,無不體現了濃郁的傳統文化色彩。

社火沒有唱、念、做、打等表演方式,角色的身份全靠化妝來辨識。由於很多臉譜的紋飾、色彩相近,容易引起誤解,於是就在臉譜的額、頰等部位勾畫一些圖案,輔助顯示角色身份,這就是社火臉譜的圖符標誌。


裝社火,必須先繪製臉譜,人們習慣叫“打臉”。常見的角色臉譜標誌口訣有:紅為忠勇白為奸,黑為剛直青勇敢;黃色猛烈草莽藍,綠是俠野粉老年;金銀二色色氣亮,專畫神判與妖魔。阮小七額繪青蛙,寓其善水戰;小夥嘴上繪鯨魚,是不是想表現小夥很海吃?

社火一亮相,最吸引人的就是花臉,這是最能體現社火藝術魅力的地方。按社火藝人的說法:“內行看臉竅,外行看花俏”。包拯黑臉日月畫,張飛鬢邊點梅花;黃帝鼻花雲託日,神農畫的是靈芝;遂人鑽木來取火,真武額中畫寶珠;夏禹七星乾三連,伏羲八卦太極圖。

社火臉譜的起源,與原始時代的狩獵及巫術假面有關,它是面具與臉譜的共有源頭。原始人在狩獵活動中為易於接近和獵獲該動物,將獵獲的動物皮毛或角披掛在身上,產生了最早的原始偽裝,這就是面具和臉譜的共同起源。


明清時期,戲曲的化妝形式和表演內容對社火產生很大影響,戲曲臉譜也進入了社火中,最終形成了社火臉譜。隨著社火臉譜的發展和成熟,逐漸與戲曲臉譜分為兩途,形成了社火臉譜獨有的技法與風格,從而與戲曲臉譜拉開了距離。

目前常見社火臉譜來看,分為三大種類:一是民間神話宗教中的人物,如《黑虎靈官開道》、《青龍白虎開道》、《伏羲畫卦》等。二是歷代歷史演義小說中的人物,如《封神演義》類的臉譜,由於《封神演義》人物形象威猛、花哨,兵器、法寶變化多樣,因此成為社火劇目、人物臉譜的重要來源。三是地方戲曲劇目中的人物。

如果臉譜為整色,則一般搭配與其色彩互補的服裝,形成對比關係。如關公、黃飛虎為紅整色臉,就穿綠袍或綠靠;神農氏為金或黃整色臉,則穿紫袍;金兀朮為藍整色臉,就穿紅袍或紅靠。如果臉譜為粉紅色,則一般要搭配白袍或白靠。如果是花臉,則一般搭配與臉譜主色相同或相近的服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