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飛行的毒庫?然而,將蝙蝠滅絕科學嗎?

人類馴化犬隻幫助自己看家護院,後來更是成為寵物的一種,全然忘了它們身上流淌著狼的血液;飼養蜜蜂採集花蜜、傳播花粉,全然不顧蜂群可發動致命攻擊;冒著生命危險養殖包括眼鏡王蛇在內的各種毒蟲,只因蛇毒價值連城。

受到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只要價值呈現在面前,人類就會死心塌地追逐。而蝙蝠對這個世界的價值並沒有完完全全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因此大多數人對它們心懷恐懼,哪怕未曾謀面。

或許這種懼怕來源於人的本能,畢竟我們的祖先沒有進化出善於夜間活動的能力。對早期人類來說,每日最佳活動時間只限於陽光照射、視野更清晰的白天,待到太陽落山後,夜間捕食者在暗處覬覦,因此在各種照明方法發明之前,漆黑一片的夜晚對人類來說充滿無盡危險,誰也不能保證明天的太陽與死亡到底是哪一個先來。

蝙蝠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種群數量最多、進化最成功的哺乳動物類群之一,它們在維護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蝙蝠在生態系統中佔據了獨特的生存空間

2.蝙蝠是許多農、林及衛生害蟲的天敵

3.蝙蝠是種子的傳播者和花粉的傳授者

4.在一定生態系統中蝙蝠可能起到關鍵種的作用

5.食蟲蝙蝠糞便和酮體均是我國傳統中藥中的主要藥材之一

研究和保護蝙蝠在維護生態環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蝙蝠是極為有益的動物,為全世界的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經濟提供寶貴的服務。

然而,它們也是最容易被誤解的動物之一。除了在中國蝙蝠一直被認為象徵吉祥和幸福,世界很多地區的傳統中它被認為是邪惡和恐懼的。


蝙蝠是飛行的毒庫?然而,將蝙蝠滅絕科學嗎?


最近充斥著關於蝙蝠的諸多負面報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必要了解下蝙蝠。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的通稱,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存大約1390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各種生態系統都有它的存在。


蝙蝠是飛行的毒庫?然而,將蝙蝠滅絕科學嗎?

1生態意義

蝙蝠物種中大多以昆蟲為食,其中包括一些危害極大的農業害蟲。其他則以果實、花朵、花蜜等為食,它們的活動間接給植物進行授粉,以確保植物正常生長供應人類和各種動物。


蝙蝠是飛行的毒庫?然而,將蝙蝠滅絕科學嗎?


蝙蝠在地球的整個生態系統中具有十分關鍵的積極作用:控制蚊子和農業節肢動物害蟲,植物的授粉和種子傳播,以及維護人類健康和繁榮等。但大多數人往往傾向於提供對蝙蝠的扭曲的觀點,僅將蝙蝠視為致命病毒的危險的宿主。對蝙蝠的偏見可能致使數十年來對保護蝙蝠所作的努力前功盡棄。

當我們想到花朵授粉時,通常會想到蜜蜂和鳥類等。大多數人不知道蝙蝠在授粉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蝙蝠是熱帶氣候中非常重要的傳粉者,大多數訪花蝙蝠主要分佈於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有些地區的植物更依賴蝙蝠的授粉,沒有蝙蝠的授粉,當地的生態系統可能會逐漸崩潰,因為植物無法正常生長為動物提供食物和庇護。


蝙蝠是飛行的毒庫?然而,將蝙蝠滅絕科學嗎?

在植物傳粉中可以說鳥和蜂類是上白班的,蝙蝠是上夜班的。我們都知道勤勞的小蜜蜂所做的事,但晚上蝙蝠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每年有67科和約528種熱帶植物通過蝙蝠授粉,而其中300多種是水果植物。


蝙蝠是飛行的毒庫?然而,將蝙蝠滅絕科學嗎?

它傳播的種子比鳥類要多得多,許多蝙蝠傳播的是先鋒植物種子,是最早在惡劣環境中生長的種子。隨著這些植物的生長,其他對環境要求較高的植物才能生長。龍舌蘭酒是非常受歡迎的酒類,它來自龍舌蘭植物,蝙蝠負責了大多數種子的傳播。無花果、腰果等也仰仗蝙蝠傳播種子。

僅在美國,吃昆蟲的蝙蝠每年就為農民挽回大約230億美元的年度農業損失。德克薩斯州布拉肯(Bracken)洞穴的數百萬只無尾蝙蝠每晚吃掉100多噸昆蟲,在產卵前攔截數十億的外來害蟲,為農民節省了大量資金。只需一隻蝙蝠就能在一小時內捕獲1000只蚊子,有助於減少西尼羅河病毒等疾病的傳播。

一個只有150只大棕蝠(big brown bats)的群落可以在一個夏天吃足夠的黃瓜甲蟲(cucumber beetles),以防止它們產下3300萬個可孵化成根蟲(rootworms)的卵,根蟲是一種毀滅性的農作物害蟲。印度尼西亞的蝙蝠害蟲防治項目每年為可可種植者節省約7.8億美元。


2人類對蝙蝠的誤解

1.蝙蝠是吸血鬼?

1390種蝙蝠中只有3種食血,其中只有一個針對哺乳動物。所有食血蝙蝠都限於拉丁美洲,其他地方沒有的。為什麼不叫它吸血蝙蝠?因為它們根本不吸血,而是像小貓一樣舔食血液。“不是吸血,而是舔血!”它唾液中含有的抗凝劑阻止血液凝結,能使其能順利地吃個飽。這種東西現已被開發成藥物,用於預防中風。


蝙蝠是飛行的毒庫?然而,將蝙蝠滅絕科學嗎?

我愛吃素


2.傳播狂犬病

蝙蝠攜帶也傳染狂犬病,但比起其他動物可差遠了。蝙蝠本身攜帶狂犬病毒的比例就非常低,大約只有千分之一,你有多大幾率被蝙蝠咬?


3.蝙蝠是會飛的老鼠

人家是翼手目,不是齧齒目。這是一個長期的認知錯誤,因為在許多語言中“蝙蝠”一詞和“老鼠”相似,例如在德語中蝙蝠“ Fledermaus”意為“顫抖”和“老鼠”。蝙蝠與老鼠沒有密切關係,實際上在哺乳動物的分子系統樹上,人類和齧齒目動物之間的關係比蝙蝠更緊密!


4.蝙蝠醜陋還擁有夜視眼

算了吧,蝙蝠不僅很酷,也能與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可愛。它僅使用回聲定位,就可以感知除顏色以外的所有東西,並可以識別與人類頭髮一樣細小的障礙物。但有些蝙蝠確實可不使用回聲定位,僅靠視力,有的連回聲定位都沒有。極個別狐蝠科的可以使用回聲定位,但一般發出的頻率也不高。蝙蝠也有晝行者,薩摩亞狐蝠Pteropus samoensis幾乎只在白天覓食。


蝙蝠是飛行的毒庫?然而,將蝙蝠滅絕科學嗎?

我醜嗎

5.它們數量太多了

從整個生物量來講,蝙蝠跟其他動物相比數量並不算多。從種類來講其實很多是非常瀕危的,在野外很難見到。很少有真正的成大群出現的蝙蝠,有些甚至是獨居的。所以他的群體數量並不大。


蝙蝠是飛行的毒庫?然而,將蝙蝠滅絕科學嗎?

最小的蝙蝠豬鼻蝠(亦稱凹臉蝠),是最小的哺乳動物之一

蝙蝠壽命可長達40年,分佈很廣,但也極易滅絕。而隨著人類干擾,殺蟲劑和農藥的使用,蝙蝠數量一直在下降。很多時候它也是其他動物的食物。蝙蝠是地球上繁殖最慢的哺乳動物之一。大多數蝙蝠都是獨生子女,偶爾有些雙胞胎,比如灰蓬毛蝠Lasiurus cinereus。


3蝙蝠與人類疾病的關係

現在新出現的人類傳染病中有75%起源於動物,其中包括蝙蝠。隨著人口迅速擴張,原本在自然區域物種開始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與人類接觸不斷增加。研究表明,超過60%的新出現的傳染病是人畜共患病。蝙蝠也是潛在來源,它能傳播的病毒包括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等。

1994年亨德拉病毒導致兩人死亡致死概率最低達到百分之三十。2018年五月尼帕病毒造成18人死亡最低致死概率百分之四十。2004年-2005年馬爾堡病毒導致三百人死亡致死率高達百分之百2012年-2019年mers病毒導致827人死亡致死率達到百分之三十2002發生的非典sasi造成919人死亡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十七

2003年可怕的埃博拉爆發致死人數1萬多人在特殊環境下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九十


蝙蝠是飛行的毒庫?然而,將蝙蝠滅絕科學嗎?

蝙蝠和大多數野生動物一樣,也儘量在避免與人類接觸。只要放任其身,它不僅沒有壞處且非常有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是各自安好互不打擾,應避免夜間開窗,及時清理蝙蝠糞便和殘留物,減少與蝙蝠的接觸,重中之重是不能食用蝙蝠。


蝙蝠是世界上最迷人又最不可理解的生物之一,即使我們知道蝙蝠在生物鏈中扮演的角色,它們起著非常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事實是我們對它仍知之甚少,因為它們大多隻在夜間活動。


蝙蝠是飛行的毒庫?然而,將蝙蝠滅絕科學嗎?


捕殺蝙蝠更有可能增加疾病傳播風險。我們要做的是創造一個蝙蝠與人類共存的世界。

目前來看,儘管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意識到蝙蝠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並嘗試通過立法手段予以保護,但整體來說蝙蝠的處境非常不容樂觀。熱帶雨林上空一直響徹隆隆機械砍伐聲。

伴隨成片樹木倒下,樹棲蝙蝠喪失了棲息之地;巖棲蝙蝠處境也好不到哪兒去,要是有誰惡作劇地扔進幾個燃燒瓶,就足以將整整一巖洞的蝙蝠團滅;能夠在城市中生活的蝙蝠更是少的可憐,試想一下,已經多久沒有在水泥磚瓦壘砌的高樓間尋得哪怕一絲蝙蝠飛過蹤跡;對於東南亞和許多生活在太平洋島嶼上的原住民來說,每捕獲一隻蝙蝠就意味著可飽餐一頓或增加一筆收入,因為許多地方將烤蝙蝠翅或燉蝙蝠湯視為一道風味,這不僅是當地人的日常飲食,也是許多遊客聞名而來的佳餚。

與許多被重點保護的動物不同,蝙蝠保護工作一直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一部分原因出於資金問題。同樣一筆資助,人們更傾向於選擇保護那些被大眾認可和喜愛的動物,

比如大熊貓,儘管基本吃素卻也是戰力兇悍的“熊”,結果愣是被養成了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圓滾滾。我並不否認保護大熊貓之類受人喜愛程度高的珍稀動物的意義,作為“旗艦物種”,在保護它們的同時,可以輻射帶動保護一大批與之同樣珍稀甚至更有價值的動植物。

有一點殘酷但客觀的是,目前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正越來越多的被破壞或瀕臨消失,所造成的惡果是越來越多動植物瀕臨滅絕,而我們所做努力或許只能緩解一時卻無法徹底挽救,情況已是非常糟糕但還有太多問題亟待解決。

現在的大多數動物保護工作,還可看作是受大眾的喜好而定,我們人為將它們分為好的、壞的、美的、醜的、可愛的、兇猛的,很多時候忽略了它們對生態平衡以及為人類創造價值所做出的貢獻,原因僅在於我們覺得它們長得不好看,實際上是有失偏頗,因為許多時候我們壓根不知道它們在背後的付出。

所以動物保護不應看作某些組織的工作,而應成為社會共識,人與其他生靈的共同生活應建立在共同獲益的基礎上,摘了有色眼鏡的世界才能更加五彩斑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