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該怎麼恢復生豬生產?“一號文件”這樣說

穩定生豬生產,對於保障豬肉市場有效供給,防止價格大幅波動,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生豬生產的恢復本來就形式嚴峻,如今再加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響,無疑更是雪上加霜。那麼疫情期間,該怎麼恢復生豬生產?我們一起來看看“一號文件”怎麼說吧。

疫情期間,該怎麼恢復生豬生產?“一號文件”這樣說

1、督促政策落實

(1)按照“全國各地都要發展養豬”的要求,按年度細化分解到各省,壓實“省負總責”要求,督促省區市將任務分解到縣。

(2)根據國辦要求,2020年第一季度,農業農村部將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赴各省(區、市)開展生豬穩產保供工作和政策落實情況督查,有關情況將及時報告國務院,並通報各地。

(3)配合自然資源部門落實生豬養殖用地按農用地管理政策,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簡化用地程序,提高用地取得效率。

(4)用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支持生豬生產發展、動物疫病防控和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5)配合銀保監部門進一步落實生豬政策性保險,擴大能繁母豬和育肥豬保險覆蓋面,降低養殖風險。

疫情期間,該怎麼恢復生豬生產?“一號文件”這樣說

2、加快擴充生豬產能

抓規模養殖擴量提質,落實規模化豬場建設補助,督促項目抓緊開工投產,儘快形成產能。

抓中小養殖場戶補欄增養,重點落實好龍頭企業帶萬戶生豬產業扶貧項目,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9省(市)16個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地級市,通過項目資金、技術服務等方式,推動大型生豬養殖企業與地方對接,依託“公司+農戶”、託管租賃、入股加盟等成功模式和經驗,對中小養殖場戶實行包片幫扶,帶動有能力有意願的中小養殖場戶增養補欄。

疫情期間,該怎麼恢復生豬生產?“一號文件”這樣說

3、不合理禁養限養清理

(1)針對排查出的全國10.01萬個禁養區,督促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配合生態環境部門,堅決抓好清理整治,儘快糾正禁養區擴大化問題。凡是超越法律法規範圍劃定的禁養區,特別是打著環保等名義搞“無豬縣”“無豬鄉”的,必須徹底整改。

(2)推進養殖項目環評“放管服”改革,對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建設,開展環評告知承諾制試點,建設單位提交承諾書和環評報告的,可以不經過開工前的評估審查,直接作出審批決定,加快形成產能。

4、加強非洲豬瘟防控

規範處置新發疫情,及時兌付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完善疫情舉報獎勵機制,加大對群眾反映的瞞報疫情等情況核查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查實瞞報疫情的,堅決追責問責。加大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力度,加快疫苗評審進程。多措並舉,確保非洲豬瘟疫情不反彈。

同時,也要避免生豬飼養期間接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人員,降低新肺炎的進一步傳播。

在農村老家做什麼賺錢?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