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当出门成为一种“奢侈”的时候,你会如何安排自己的居家时光,让自己和家人拥有高质量的“宅生活”?

我的选择是欣赏电影,在影像构筑成的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世界中暂时忘却忧愁、减少焦虑,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平和、安定,同时也能够具备深入思考问题的心境。

《82年生的金智英》就是一部让我感触颇深的电影。这部韩国女性电影不但引发了观影热潮,成为了韩国电影票房冠军,还引爆了网络,激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热议。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女性观众对它赞赏有加,认为它从看似寻常的细节着眼,却揭露了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性别歧视问题;男性观众却给它打出了大量“差评”,认为这是一部对男性充满偏见的电影,片中主角金智英和所有对这部电影疯狂着迷的女性都是“被害妄想症”。

在观影之前,各种极端化的评价看过不少,也让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些许好奇。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82年生的金智英》:角色的固化与自我的迷失

看过全片之后,我倒觉得上述两类评价都有些过激。作为一个普通男性观影者,我眼中的《82年的金智英》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冲击力。

主创对于女性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在处理力度上其实是比较温和的,有些地方几乎是点到即止。

再加上智英的家人实在是太过优秀:能够理解和体谅妻子处境的丈夫、真心怜悯和疼爱女儿的母亲、相亲相爱的姐姐和弟弟……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这样的设计也冲淡了大量阴霾,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的境遇可能远比影片中描述得更加让人心疼:

她们承受着社会的固有偏见,默默为家庭付出所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梦想、自由和快乐,却还觉得这就是“好妻子”、“好妈妈”、“好女儿”该做的事情。

<strong>在你我他的身边,从来都少不了这样的“角色固化”现象:

  • 在一个家庭中,“做饭洗碗买菜打扫”天生就应当是女人的事情,男人做同样的事情就是“窝囊没出息”
  • 有孩子后,养育、照顾孩子理所当然是妈妈的责任,爸爸要做的是赚钱养家,而不是“儿女情长”
  • 父母年纪大了,贴身照料、就医陪床都是女儿的任务,儿子安心干事业就好,只要“出人头地”就是最大的孝顺
    ……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strong>当全社会甚至你的家人都在用固有的角色限制你、束缚你的时候,你要做的不是任由他人给自己贴上标签,也不应该给自己戴上各种“人格面具”,而是要找回自己的“真自我”,否则难免会像金智英一样陷入“角色迷失”而难以自拔。

这也是整部影片中最让人心酸的情节设计:

智英为了生育问题不得不放弃自己喜爱的工作,回归家庭,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她每天忙忙碌碌地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几乎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也找不到生活的乐趣。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不知不觉中,曾经活泼鲜润的她日渐憔悴,她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可在面对关爱自己的丈夫和亲人时,她却无法启齿表达自己的痛苦。

<strong>她像戴着一层“面具”,不知痛痒地生活着,日复一日地熬着日子。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直到有一天陪着孩子玩耍的时候,她突然用自己母亲的口吻说起了话……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从那以后,每当心中抑郁难纾的时候,她都会用母亲的口吻表达着内心的委屈和悲哀,她的样子吓坏了丈夫,他甚至开始在网络上查询“鬼上身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叹息连连。

可怜的智英,她在自我角色与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发生冲突的时候,选择了隐藏和牺牲“自我”。

<strong>她为自己戴上了“好妈妈”“好妻子”“好妈妈”的“人格面具”,但却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

她的“真自我”在“人格面具”下苦苦挣扎,希望能够获得解脱,但每一次努力,最终的结果都是失败……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认识“人格面具”,发现你所扮演的角色

在这里,我们提到了“人格面具”这个心理学术语,它最早来源于希腊文,本义是演员为了扮演某一个特殊的角色而戴上了相应的面具,以更好地体现角色的人格。

而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看来,即使在舞台之外,人们也会有意无意地为自己戴上“人格面具”,以便适应不同的场合、对象、活动和角色的需要。

在同一个人身上,“人格面具”往往不会单独存在。

正如人格是复杂多变的,人格面具也会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而形形色色的“面具”,便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那么,在金智英身上,存在哪些“人格面具”呢?

  • 在父母和长辈面前,她是一个十分老实、本分的“乖女儿”,按部就班地上学、工作、嫁人,从来不会做让父母为难的事情;
  • 在上司面前,她是一个踏实认真的“好下属”,哪怕升职机会被刚进公司不久的男同事顶替,也不敢发出多少怨言;
  • 在丈夫面前,她是一个勤劳、温柔、善良的“好妻子”,很少会为自己过多争取什么;
  • 在婆婆面前,她是一个安守本分的“好儿媳”,哪怕婆婆提出了过分的要求,她都不敢直言抗辩,而是借由自己母亲的口吻发泄心中的不满。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可是在午夜梦回时,她内心深处的一面却悄然暴露,丈夫也从她身上发现了更多的“不正常”:她会借用别人的“角色”为母亲受压迫的一生叫屈,也会为自己的苦累哭诉。

<strong>或许智英应当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截然不同的‘面孔’?真实的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人格面具:心理“自适应”的悲歌

在智英身上,“人格面具”的复杂性展露无疑。那么,“人格面具”又是如何生成的呢?

<strong>其实,它们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须,就像智英的诸多人格面具,它们在本质上是心理自适应机制的外在体现。

当智英出现在不同的场合中,面对不同的对象时,会出现不同的心理自适应机制,也就会戴上不同的人格面具。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人格面具能够让智英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可以让她与其他人甚至是那些她不喜欢的人和谐相处;

人格面具还能够体现出她的某种性格,但这种性格往往与她的固有天性相违背,有时甚至会和固有天性截然相反,但却是当时当地最受身边“观众”欢迎的性格

拥有了人格面具后,智英便可以更加容易地得到家人、朋友、上司及社会公众的承认,也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这也是她倾向于用人格面具来取代“真自我”的原因所在。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strong>然而,“人格面具”并不是应对和解决人生问题的灵丹妙药。

相反,如果你已经习惯了自己当前的“人格面具”,就会在内心深处误以为这就是自己的固有天性。

与此同时,你人格的其它侧面就会受到排斥,久而久之,你更是会对真实的自我产生强烈的怀疑。

就像智英会在不自知的时候陷入母亲、外婆的角色,为自己发声呐喊,这说明人格面具对她内心的压制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以致于让她快要丢失“真自我”了。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指出,“真自我”是一种对于自我的自发、真诚的体验,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自己的“真自我”,不能按照自己原本的样子去生活,就会失去“现实感”。

也就是说,你的各种行为会是基于对别人的感受的揣测做出的,而不是从自我感受出发而做出的。

如果这种情况已经十分严重的话,你就会完全丧失“自发性”和“自觉性”,你无法感知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无法从现有的关系中获得幸福感。

失去“真自我”,会让你的内心变得非常空虚,还有可能引发焦虑、易怒、忧郁、孤独等心理健康问题。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撕掉过度膨胀的“人格面具”,掌控自己的人生

<strong>没有谁真心愿意戴着“面具”生活,不仅智英需要做出改变,我们每一个迷失了“真自我”的人都需要及时醒悟,并要学会自由掌控自己的人生。

而这,至少需要我们做到以下两点:

1.避免人格面具的过度膨胀

如果你对自己当前的“人格面具”过于投入,在意识中将自身视同于人格面具所扮演的“角色”,这种情况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人格面具过度膨胀”,它对心理健康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你必须注意分清“人格面具”和“真自我”,而这往往不容易做到。

因为这需要你充分地认同自己的内心,也不会受到他人评价的干扰,这样你才能够自信地找到自己的真自我,并能够将它和你迎合他人产生的假自我——“人格面具”区分开来。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以下这三个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辨识“真自我”:

  • 问题一:你的社会身份是什么,需要匹配那些能力?(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帮你认识到那些为了赢得他人称赞、满足他人期望而产生的“人格面具”)
  • 问题二:你曾经因为自己的性格遭受过什么样的指责?(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帮你找到那些被你刻意掩藏的人格特质)
  • 问题三:在受到赞美或遭到指责前后你认为自己发生过哪些改变?(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帮你发现“假自我”是怎么慢慢形成的)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2.建立积极的心理自适应机制

不成熟的心理自适应机制会损害心理健康,更会让你在保持内心安宁和与他人交往方面都会遇到重重障碍。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免遭伤害,你会戴上各种各样扭曲的人格面具,这无疑会让你感到非常痛苦,也会破坏心理平衡。

所以你应当学着建立积极的心理自适应机制,比如你可以用以下这三步走的办法来建立自己的自适应机制:

  • 调节认知:你应当学会“自省”,以便了解内心的真实感受,看清自己的价值观、心态和理想;另一方面,你还可以跳出自我眼光的局限,试着从陌生人的角度审视自己,这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思想行为、观念态度、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 转变态度:认知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你的情绪体验,会让困扰你的自卑、紧张、苦恼、焦虑、烦闷等消极情绪有所减轻,也会让你对人、对事的态度从消极转向为积极
  • 选择行为:态度的转变会让你的行为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更改,你会倾向于选择适应环境的积极行为,而且这种选择与你的“真自我”不会产生严重的违和感。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经过了以上三步自我心理调节后,今后你在与不喜欢的人交往时,在遭受不期然的挫折时,在经历某些应激事件时,都可以很自然地从心理上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适应,而不会再用“人格面具”来掩盖情绪和进行自我逃避。


《82年生的金智英》:两步摆脱角色固化,寻回迷失的“真自我”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当你辗转于各个人格面具之间,感觉疲惫和迷失的时候,不妨在适当的环境中,放下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和过于强烈的目的。

你要学着把人格面具“撕”下来,做回那个“真自我”,这会让你有一种自我解脱的感觉,也有助于避免沉溺于某个人格面具中无法自拔。

我是【亲子育儿堂】,长期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给我留言。敬请关注我,获取更多实用的育儿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