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告別疫情恐慌了……

截至2月10日10時,陝西新增5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西安2例。

朋友圈裡、微信群裡,一片上網課雞飛狗跳的急躁和抱怨。

早上出門,被認真的家屬院防疫同志攔住要“出門證”。

2月10日,已經是被第三次延期的上班的日子,街道上依然空空蕩蕩。

某些區縣發佈了極其嚴厲的隔離令,“非哪兒哪兒的人不得進入哪兒哪兒……”,限制舉措之嚴形同“割據自治”。朋友申同學開了一輛京牌車,昨天抓耳撓腮到處諮詢去哪兒能開證明讓自己開車上班,得到的答覆卻是,“別開了,出門會被扣車。”

前天專家說新冠肺炎會通過氣溶膠傳染,昨天專家說除非醫院等高濃度高密閉環境,一般環境下不可能實現氣溶膠傳染。昨天有院士說病毒是SARS,過一會兒又被各種闢謠,“是口誤。是與SARS高相似的冠狀病毒。”

有朋友說,好緊張,好恐慌。

在西安,被陌生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是多少?

西安常住人口1000萬,目前確診人數是98人。這樣計算,目前西安的發病概率是10萬分之一。

該告別疫情恐慌了……

西安確診的98例中其中有42例是有武漢接觸、旅行史或從其他城市返回。然後,患者家人19例,聚餐5例,接觸性14例。不是確診患者家屬,1月24號之後沒有參與過聚餐,自己也不是醫務人員的,這三種感染渠道基本可以排除。

剩下的,在商場感染和未明確暴露史的總計18例。也就是說,一個西安人,被陌生人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目前是十萬分之0.18(18/1000萬)。

可能很多人會說,不管是百萬分之一,還是千萬分之一,落到我是身上就是百分之百,我怎麼能不緊張?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坐在自己車上沒動,很無辜的被一輛廂式貨車撞過來,人和車都受了傷。

有機構根據中國註冊機動車車輛、每個人平均每天出行時間、保險公司理賠情況、醫院治療病例、中國人口、城市道路規劃、平均壽命及大數法則等,綜合得出每個人每年出交通事故的概率是1.15%,每天出交通事故的概率約為0.003%,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出門可能遇到交通事故的概率是十萬分之三。

交通事故是現代人生活中的“第一殺手”。“2006至2016年,疾病監測點系統顯示,中國共有115255例交通事故死亡。2016年,粗的道路交通死亡率為11.0/10萬。年齡標化的道路交通死亡率從2006年的12.6/10萬增長到2011年的15.5/10萬,2016年下降到10.4/10萬。”(摘自《柳葉刀子刊:中國交通事故死亡率有多高?哪些省份最高?》)

注意,交通事故致死的概率是10萬分之10左右,遠遠高於在西安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但是,你會因為擔心遇到交通事故就從此不出門麼?

而且,被病毒感染並不等於死亡。據報道,在湖北,新冠狀病毒感染的死亡率是 2.8%;在中國其他地方,死亡率是0.2%。

換句話說,一個人在西安極為悲催的被陌生人感染新冠肺炎,而且在西安強大醫療條件下還未能康復,不幸離世的幾率是多大呢?0.18/10萬 X 0.2%=0.036/10萬,就是千萬分之3.6。


目前,很多人恐慌是因為反覆看到來自武漢的一些悲劇故事,然後一邊自我感動著呼喊“武漢加油!”一邊對身邊和武漢有關的人和車如臨大敵。

武漢確因前期防控不力造成大面積感染,但是不是來自武漢的人就有很大概率是病毒感染者呢?

寶雞有一組數字,“疫情發生後,寶雞市共投入9.34萬人,重點對湖北來寶、返寶人員實施地毯式排查,目前共排查出1月25日以來湖北籍來寶返寶人員12222人,其中武漢來寶返寶人員7113人。”

注意,這是1月25日之後的數字,也就是說,如果把排查日期提前到1月20日,或1月10日,這個數字應該更大。

寶雞出現的新冠疫情多少例呢?截至目前,13例。其中,3例從武漢返回,3例從其他地方返回。也就是說,從武漢到寶雞的人中,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應該低於萬分之4.2(3/7113)。

西安市的數據也基本相當。98例確診患者中有35例有湖北居住或旅行史,從湖北到西安的人大約6萬左右,感染概率在萬分之5左右。

透過這些數據,我們的恐慌是不是有點太不真實了呢?

如果你不會因為出門可能遇到交通事故就從此不出門,不會因為吃含糖量太高的食品可能誘發多種疾病就從此“斷糖”,不會因為過度使用手機可能造成身體不可逆的損傷就拋棄手機,你對新冠疫情的恐懼,就純屬自己嚇自己。


恐慌會讓我們變蠢

人為什麼恐慌?應該知道的,知道的不夠多;可以不知道的,卻知道的太多。

該告別疫情恐慌了……

之前我們就專門發過文章,《少看點新聞,少受點傷》。

多數人常犯一種錯誤,把不同權重的信息放在一起去比較。

在關於氣溶膠的爭論中,就看到有朋友拿著“物理學者關於氣溶膠形成機制”的描述,和“醫學家關於氣溶膠可能產生的傳染影響”去比較。或拿著某些媒體對專家的提煉轉述,去和專家本人的完整觀點去比較。

現在,關於疫情的信息對於普通人來說過於多了,這些信息有很多會自相矛盾,甚至是謠言,多數人識別、理解這些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會像電腦一樣“死機”。而巨大的壓力下,因為恐慌、焦慮、抑鬱、憤怒等情緒,會出現認知狹窄,對危險和負面信息過於敏感,光看到問題和危險,看不到解決的資源,看不到積極解決問題的可能。(摘自《疫情當前,要破病毒,也要破“心毒”》)


建 議

少看新聞,每天不要超過1小時,可以分兩次,可以分四次。沒有那麼多大事,等著您批閱。

少看社會新聞。很多社會新聞會翻車、會反轉。這會兒熱烈表達的情緒,說不定過會兒會被打臉。

少看點網帖,尤其是感嘆號太多的帖子。如果標題裡出現兩個感嘆號,說明這個人寫作的時候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一個連情緒都控制不住的人,寫出的內容怎麼可能有理有據、理性客觀。

盯準一個專家,只聽他的。在病毒這個領域,我們普通人不可能比他們鑽研深入,也不可能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和更全面的數據,我們沒有能力判斷專家的對錯,不如選準一個,認認真真聽他的就好。推薦關注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華山醫院感染科有個公號“華山感染”。估計你所關心的問題,裡面都有提到。

盯準幾個專業公號,比如果殼、知識分子、科學大院,都是科技宅們做的。這些人比你專業,也比你更認真。聽他們的,可以少被不靠譜信息折騰。當然,還有inKr和益讀社,因為,我們可能比你愛學習那麼一點點。


放下恐慌,迴歸正常

更重要的,我們該放下對疫情的恐慌和擔憂,多想想,疫情之後的工作該怎麼做。

“醫院再不開工,死於其他疾病的人很快就要超過新冠狀病毒肺炎了。企業再不開工,可能要面臨倒閉了。工人再不開工,家裡就揭不開鍋了;學生再無限期推遲開學,就完不成學業了。”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認為,武漢以外的城市和地區,應藉助政府的強大意願和行政命令,迅速建立一整套快速診斷和收治體系。“快速診斷是核心!”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近日撰文指出:“在對重點城市和地區進行加強防範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疫情並不嚴重的城市,盲目參照疫情嚴重地區,採取封城和停業等防控措施。有些城市確診病例僅僅是個位數,但是防控措施堪比疫情災區。”

“這種盲目恐慌和攀比的心理,原因是一些幹部沒有底數,沒有使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反而過分放大疫情影響,帶來對經濟的嚴重損害。”

李鐵認為,現在處於疫情防控形勢的轉化期,應該未雨綢繆,把一部分關注重點放在預期的經濟社會風險中。

“地方政府領導在科學實施疫情防控的過程中,還是需要加以引導,防止在防控手段上盲目照搬疫情重點地區。”

“地方官員的恐慌和不擔責心理,在疫情防控的過程中不計後果,將嚴重放大疫情帶來的預期風險,終會給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損失。畢竟各種防控措施的全面實施,將影響到無數個不同類型和規模的企業,影響到各個產業和行業的發展,同時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當下,全國除了集中精力防疫之外,社會的很多方面都陷入了全面停擺之中。”

“通過疫情的防控,可以感受到醫學專家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採取全民嚴防的基礎上,更多地通過醫學專業知識影響城鄉居民加強自我防範意識,進而實現全社會總動員。但是醫學專家並不是經濟專家和社會專家。他們的重要性在醫學方面,而在防範經濟社會風險方面,更需要其他學科的專家和政府共同提出方法和解決方案,才有可能防範預期發生的其他經濟和社會風險。

“建議各級政府的主官們要有敢於承擔風險的意識,最大化的提高科學防控的方法和手段。”

“只有幹部的恐懼心理降低了,社會的過度恐慌才有可能被緩解。”

“希望在疫情並不嚴重並已經達到了充分防控效果的城市,在提高防控能力和手段的同時,自主及時復工、開業,恢復正常經濟和社會生活。”


陝西、西安不是疫情嚴重區域。從目前數據來看,陝西和西安的防控工作效果顯著。當下,全國的精銳醫療力量在向湖北集結,打疫情防控的攻堅戰,此舉的目的也是儘可能減小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暫停鍵已經按了太久,需要重新點擊播放鍵了。

要解除城市的恐慌,首先需要解決幹部的恐慌。

該告別疫情恐慌了……

昨天,浙江發佈《疫情防控責任令(2號)》,要求:

“原則上不得限制普通居民正常出行,不得隨意對銷售蔬菜、糧油、肉蛋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連鎖門店、便利店等經營網點一關了之,不得隨意限制快遞、外賣等關係群眾日常生活行業復工及送達服務。在妥善採取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各地要儘可能減少疫情防控對群眾生活帶來的不便影響。”

浙江確診病例1092例。其中溫州464例,杭州155例,寧波149例,台州141例,都比西安高。

該告別疫情恐慌了……

藍田縣發佈《實施臨時交通管制的通告》:

“從2020年2月9日零時起,只允許陝A牌照車輛且車上人員須是藍田戶籍或在藍田工作的人員進入藍田境內。其他車輛和人員一律不得進入藍田境內。”

藍田確診病例1例。

在疫情得到控制後不顧經濟風險的過度防控,和疫情起初發生時的不以為然、漠然視之,有什麼差別?

“只有真正地站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出發,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這次新冠肺炎抗疫之戰的即期風險和預期風險問題,把損失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