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村”第十五天,在鄉下過了一個正宗的元宵節


“封村”第十五天,在鄉下過了一個正宗的元宵節

蒸好放冷的糯粑粑

今天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封村”的第十五天,也是元宵節。以往這個時候,大家早已各奔西東,上班的上班,打工的打工,下地的下地,元宵節也只是名義上的節日了,就我們這樣的農家來說,已經好多年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元宵節了。今年,因為新冠肺炎防控封路封村,我們被封在鄉下父母家,不能出門,不出村,不能串門,不能聚會,正好趁機過一個團圓的元宵節。父親決定:今年過一個正宗的元宵節吃正宗的元宵美食:火炕燒粑粑。

“封村”第十五天,在鄉下過了一個正宗的元宵節

土灶劈材蒸的粑粑才香

我們家鄉傳統的元宵美食叫元宵粑粑,跟那種丸子一樣包著各種甜餡料的湯圓不一樣,我們這裡的元宵是用各種肉菜做餡料,包成一個個像拳頭大小的粑粑,上籠蒸熟後再用火烤著吃的。因為用料比較多,元宵粑粑也是從臘月就開始準備的。首先要準備磨漿,選用自家種的優質糯米,粒粒圓潤飽滿,並且是不用農藥無任何汙染的,磨漿也要用石磨,而且磨漿也有講究和技巧,要磨得不粗不細,粗了影響糯性,細了又太粘減少韌性。漿磨的好壞直接影響元宵的口感,漿磨好後要用紗布吊著瀝乾水份,三四天後再把瀝乾水的漿用釉面罈子裝上密封。

“封村”第十五天,在鄉下過了一個正宗的元宵節

包餡料做粑粑

磨漿一定要在臘月,如果是過了大年磨漿,那做成的元宵粑粑不但不糯軟而且還容易發酸。其次就是準備元宵粑粑的餡,餡的主料大多數是用豆腐乾和豬肉,而這豆腐乾和臘肉也是要在臘月就準備好的,先把豆腐和豬肉用各種農家的香料醃製,然後經過半個月或更長的時間曬制,曬成黃色就成功了,這樣做出來的餡豬肉香豆腐乾脆,與元宵粑粑的外皮軟糯形成絕佳的口感。

“封村”第十五天,在鄉下過了一個正宗的元宵節

蒸元宵粑粑還預示一年的農事

到了正月十四,家家戶戶就開始蒸元宵粑粑了,先把在壇裡發好的漿拿出來揉揉,做成拳頭大小的劑子,再把事先準備好的豆腐乾和臘肉切成丁和各種農家野菜和香料相拌做成餡,再把餡放到劑子裡搓好進蒸籠蒸,一蒸籠放13個元宵粑粑,代表著全年月月圓滿順利,多做一個表示年年有餘,然後在12元宵粑粑按上一個小窩,每個元宵粑粑代表一個月,蒸好出籠後一般都要看看小窩裡聚積的水汽氣,如果小窩裡的水多則代表那個月的雨水多,如果少則代表那個月份會是乾旱,家鄉的元宵粑粑不僅寄託人們對這一年生活的美好願望,更是預示著一年的農事。

“封村”第十五天,在鄉下過了一個正宗的元宵節

火炕裡燒得焦黃的粑粑

而元宵粑粑最講究的就是怎麼吃了,家鄉的元宵粑粑一般都是在火塘裡燒著吃,一家人圍著火塘烤火,火塘架著劈材,火勢控制到伸手不糊手為好,將元宵粑粑圍放在燒得正旺的材火周圍半米左右,恆火慢慢燒烤,直到兩面焦黃、有油從裡滲出就可以吃了,這時滿屋裡透著肉香、菜香、糯香幾里之外都能聞到。元宵節也在這火燒粑粑的香氣中延綿整個春天。

疫情之下,特殊時期,封村之後的我們在鄉下過了一個真正團圓的元宵節,而且還能享用這火炕裡燒得橙黃噴香的元宵粑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