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背誦《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真的好嗎?

酸湯小肥肥


全文背誦?真的很好。這是極好的大腦體操啊,哈哈!

言歸正傳。

《弟子規》《三字經》和《千字文》都是傳統的蒙學讀物,就是相當於幼兒園到小學中低段年齡的孩子讀的書。其中流傳最久的是《千字文》,南朝周興嗣編寫的,一千個字基本不重複,四字一句,內容包羅萬象,字字珠璣。

《三字經》是唯一被尊為“經”的一部蒙學教材。作者是南宋的大儒王應麟(曾任禮部尚書)在宋朝滅亡之後隱居老家開館教學編寫出來的。《三字經》介紹了漢文化的概念、禮俗,之後列舉儒家經典,讀書次第等,可以說就是一部教做中國人,傳承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

《弟子規》是清代的落第秀才李毓秀編寫了一本蒙童讀物,主要是教導孩子們日常生活規範,內容很豐富,行住坐臥衣食行都有涉及。

它們的形式,都是以四字、三字為一句的韻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感,便於識記,是古代習以為常的蒙學讀物(古人的教材穩定性超強啊!)雖然各有時代印記,總體還是有益於兒童識字讀書,認識生活,修養道德的。


其實古人讀書,讀過就要背過的。那些應試的舉子,哪隻四書五經,十三經包註疏幾十萬字都是要背過的。我們現在不需要背那麼多了,但是經典的古詩文還是要背誦的,這是最起碼的文化輸入。


像這幾本蒙學讀物,如果能夠全文背誦,當然是極好的。根據腦科學研究發現,兒童3~6歲的時候,是機械記憶的黃金時期,哪怕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只要重複誦讀,就能背下來。能夠一鼓作氣全文背誦,專注力,記憶力和表達能力,都是不含糊的硬功夫。以後理解力增加,慢慢能夠悟出很多道理,正所謂“早歲讀書無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若是想著等理解了再背,恐怕也沒有這個背誦能力了。


我們現在一說到背誦就貼上“死記硬背”的標籤,其實,那麼豐富的文字材料,靠死記哪裡背得下來?古人講的都是“熟讀成誦”,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背誦。更氣人的是,他們才不像我們這樣一板一眼地讀書,都是抑揚頓挫、搖頭晃腦或者活蹦亂跳、敲桌打手地讀書——是那種像唱歌一樣的讀,有旋律的,沒錯,吟誦!


想一下,我們學流行歌曲,會唱的都是“全曲背下”,一點障礙都沒有。據說,有人研究過,青少年唱流行歌曲大概有十幾萬的歌詞背誦量:唱著背,哪裡會苦呢?不知不覺都背了好多了,關鍵的關鍵,是沒有考試。


綜上,全文背誦《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真的,很好。


慧瀟美音


我家孩子5歲讓他背三字經,小學必背75首古詩,先教他熟讀,背誦,複習的時候就讓他拿著書看著字認真讀,發現他很喜歡背這些,還主動了解其中的意思,生活中也經常引用起來,意外的收穫是認識了好多字,開始喜歡翻著故事書讀起來。總體來說背背經典的還是不錯的!


琪姐祺弟


我女兒兩歲時會讀《孟子》大半部丶《笠翁對韻》幾章,自己可以看中文繪本,能算二位數和一位數組合的加減。三歲時獨自閱讀了小學課本。

之後學的《大學》丶《中庸》丶《論語》丶《易經》等都是全文背誦。

四歲可完整背誦《木偶奇遇記》全劇英文臺詞,五歲時是《功夫熊貓》一丶二部全劇英文臺詞,六歲時整部背誦BBC《美麗中國》中四部解說詞並完成《新概念》一、二、三的背誦。。五、六歲時可以自己可以看英文繪本,九歲看原版《哈利波特》,以後又看了《納尼亞傳奇》,《福爾摩斯探案集》。

六歲學習《易經》,七歲可以起卦預測。

八歲學習中醫,主攻針灸。

九歲時做家教,教中學生《新概念》英語,現滿二年。

她極愛看書,不愛看電視,課間經常是捧著書渡過。

這些是從胎教打下的基礎。我女兒以天眼觀察,回溯自己做胎寶寶的時候,就跟我學習了,她說她會把我教給她的字或圖形,用手在臍帶上學著寫寫畫畫。我每天會為她唸書,她也都聽著,後來跟她說話,她也能聽懂許多。

出生後,每天都會聽音樂,錄音。我們會抱著她,陪她看書。幾個月大的時候有一次嚇到,我一背誦她熟悉的書,她就立即不哭了,非常專心的聽。

十七個月時,就可以讓我們抽背整部《老子》,那時候每次只能說二丶三個字,但無論在哪裡斷開,她都可以接下去。

她現在記憶力很好,讀文言文章輕鬆理解,看傳統中醫理論沒有障礙,這些都是全本背誦帶來的好處。

曾經有人質疑只背誦或孩子那麼早背誦會不理解,所以覺得沒有意義。——當然會理解,一方面我們會講解,另一方面書背多了,前後貫通,那種頓悟是孩子自己非常開心的事。

早早開始陪伴孩子閱讀,其中好處說不盡。對孩子付出時間與耐心,孩子會回報你以驚喜。


慧眼觀實相


讓孩子學國學是好事,但是要學點真正有價值的, 不要隨便什麼古代的東西都覺得好, 都讓孩子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為了趕上所謂“國學熱”的潮流,我們不少人喜歡上了這樣一套說辭——“國學經典是民族瑰寶,有些內容我們讀不懂也沒有關係,在年輕的時候把他背下來,隨著時間的增長,你會慢慢發現這些經典的意義。”

於是乎,很多地方都開始鼓勵讀誦經典,尤其是教小孩子背書。很多培訓班喜歡教孩子背點《論語》、《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笠翁對韻》等等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幾篇是什麼等級的“國學文化”。文化也是有精華有糟粕的。其實,《三字經》和《弟子規》就算是在古代,更多的是童蒙書, 也就是主要為了教小孩識字和啟蒙學習而已。

問題中這三篇要分開來比較。


1. 比較作者

1.《弟子規》是康熙年間的李毓秀作的。李為晚清秀才,作品中涉及價值觀的東西更多,一般被認為是傳統糟粕。

2. 《三字經》作者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宋代進士王應麟所做,後面有增補。作為兒童蒙學基本讀物,被使用了上千年。一般被認為是傳統文化精華。

3. 《千字文》南朝梁武帝指令給事郎周興嗣所做。梁武帝、昭明太子及身邊的文臣,算是中國歷史上文學才華最高的一幫君臣了,著述頗豐。所以,千字文不論視野氣勢,還是文學水平,都是蒙學讀物裡面最高的。

4.《笠翁對韻》作者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全書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

圖片說明:武漢大學大的櫻頂宿舍(即老齋舍)命名用的是千字文: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天字齋, 地字齋,玄字齋,黃字齋


總結: 從作者上能看出:

《弟子規》, 是清朝秀才李毓秀。 古代的學歷與今天簡單對應一下:童生-中學,秀才-大學,舉人-碩士,進士-博士及以上。

換言之,其他蒙學作品,都是頂級學歷水平的學者寫的讀物,流傳幾百上千年,稱其文化精華自然不為過。但《弟子規》作為一個大學畢業生寫的日常行為規範,似乎不能稱之為“傳統精華”。


2. 比較內容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啟蒙讀物內容比較:

1. 《三字經》:不論是文字水平,還是關於教育的道理,水平都不低。人性, 人倫, 案例,都濃縮成三字一句, 朗朗上口,案例的解釋也富有教育意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2. 《千字文》:開篇幾句,視野宏大。全文更是包括萬象。其實全篇重複了一個字,用了999個字,四字韻律,從自然到生活到人倫,背完就認識999個字,是非常傑出的文章。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3. 《弟子規》: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全篇在講述讓孩子聽話,聽從父母的教誨,好好學習, 規定了每天早起到晚上睡覺的行為規範。而教育最大的忌諱就是:要小孩聽話,只告訴小孩要如何如何,卻從來不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不是教育,這是馴化。


3. 最後,說一下哪些“國學”可學。

1. 不建議學習《弟子規》, 《弟子規》能流行,不是因為他有多經典,而是因為,弟子規對於一般成人來講,比較容易.....

玄黃、宇宙、盈昃,不看註釋把這幾個字解釋清楚,沒那麼容易。甚至昃不知道怎麼讀,宿也會讀錯。前四句就這麼不友好,越讀下去越顯得大人無知。

三尺劍,六鈞弓,馮婦虎,葉公龍,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這都是有典故的。講不清楚這個典故,就沒辦法讀下去。另外,嶺北江東、冀北遼東、三國六朝、彭澤縣武陵溪,這些涉及大量歷史地理文化知識,很容易被小朋友問倒的。

即使三字經算比較易讀了,還是有孟母擇鄰這些典故,四瀆五嶽這些常識,很多大人恐怕也都就不知道。

相比較之下,弟子規都是一些教條的東西,知識性非常弱,沒有文化的成年人,單純講一遍你要這樣這樣就結束了,完全不用擔心被小朋友反問兩句然後啞口無言。

2. 《千字文》、《笠翁對韻》、是比較有文采的啟蒙讀物,可以適當的讓孩子背一下, 家長也要給孩子一定的解讀, 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三字經》《千字文》有很多自然和歷史知識,還有很多的例子和典故。

3. 如果一定覺得非要背什麼的話, 《唐詩三百首》、還有一些古文名篇, 意境更好, 思想性更強,對孩子的文化體驗更有幫助。


七月楊梅


我今年60多歲了,從不鼓勵和支持我的晚輩背古文,因為與現代化格格不入,特別是古詩文,那都是古代文人墨客無所事事,互相欣賞娛樂而已,寫幾句詩文出來字字句句要釋義,不釋義就像天書一樣,沒有一點實用價值。袁隆平不用一句古詩,稻穀畝產兩千多斤,如今我國的航天技術如此發達也與所有古詩不沾邊。所以那些古文只能說是閒來無事玩玩而已。


悟空254136756


孩子小的時候能背下來是最好不過的了。只管背,隨著年齡的曾長,他逐步的就懂了。


村夫90791091


其實這些都算古文,能相傳至今,應該是有他可傳之處,文章裡有著許多精華之句,也是給人的一生起著警示作用,我們這輩人都是靠父母的口傳然後才去找文章看,確實受益非淺。




子初80812756


2019年開始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老師已經要求在這個暑假背誦千字文了。這是文化趨勢。老祖宗的東西還是很有用的。


噓悄悄說51645113264


我想給孩子培養國學的興趣,孩子的幼兒園走的是國學教育路線,我覺得就挺好的。


請給生命留尊嚴


不好,很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