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餐飲行業是否會迎來“報復性”消費?


疫情之後,餐飲行業是否會迎來“報復性”消費?

疫情,隔離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情隨之慢慢變淡。我並不相信,一個十年不聯繫的人,因為曾經關係好,忽然管你借錢,你會慷慨的借給他,除非你是做小額貸款的工作或者另有所圖。我們曾經開玩笑說:“關係不是上不去,而是上去的關係又掉下來了。”

疫情之後,餐飲行業是否會迎來“報復性”消費?

怎麼破?聚一聚啊!

疫情過後,相信大家的消費在一定時間會趨於理性。因為,我們的真金白銀近期有些少,但在餐飲上的消費,會成為“報復性”消費中的必須選項。業務關係趕緊迴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立即拉近,讓曾經掉下來的情感,快速升溫。從聯繫不上到聯繫上,從不怎麼聯繫到常聯繫,從喝茶、喝咖啡談事,到必須來一頓大餐定定人心。

疫情之後,餐飲行業是否會迎來“報復性”消費?

這種“報復性”的消費,將迎來一個餐飲行業小高潮,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聚會,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往來,公司對個人的團建……

大家翻翻近期線上的聊天記錄,有多少條寫著:“疫情之後好好聚聚。”這個事情是我對餐飲行業的一個預判,大家僅供參考。讓大家在每天抑鬱的心情下,也開開心。

開心過後,大家就要面對一個客觀的問題——還能堅持多久?有句話叫:“狹路相逢勇者勝!”我認為在疫情過後會出現一個緩衝期和一個空檔期。

疫情之後,餐飲行業是否會迎來“報復性”消費?

緩衝期是指:大眾開始慢慢恢復去飯館吃飯的習慣,從對食品安全的質疑,到慢慢放心吃吃喝喝。

空檔期是指:這個時間段會有一些餐飲企業起不來了。我今天聯繫到一位,為餐飲供貨的朋友,告訴我年前供的貨,沒有一家餐飲結賬,快把自己拖垮了……一些餐飲倒下,新一茬子的“韭菜”(我說的韭菜就是不懂餐飲的小白,自己不盈利還到處搗亂,最後自己被別人宰割。)還沒時間進入這個行業,就是一種機會。

疫情之後,餐飲行業是否會迎來“報復性”消費?

“報復性”消費的機會如何把握?我建議還是針對商務宴請,我所說的商務宴請是指必須吃飯的飯局,有可能是三五知己,也可能是十幾人的圓桌。發掘一下身邊有需求的商務人士,問問客單價按多少來,出一份餐單,這個餐單可以連著定幾天。記住重點,最後的價格一定要少於客戶要求,別人願意花1000元,一定要定在800,少花錢多辦事就是部分客戶的需求,這部分人群很明白投入產出比。

疫情之後,餐飲行業是否會迎來“報復性”消費?

商務餐最好要體現一些亮點,可以是食材上的選材亮點,烹飪和擺盤上的亮點,把一個菜單分成每個座位上一份的菜單,讓顧客飯前早知道,做這個事兒多花不了幾元錢。臨走的時候再送點伴手禮,可以是甜點,可以是店裡的一些佐料,或是半成品的食品,體驗感爆棚。

這些都是我的親身體驗,例如包頭的香格里拉、上海的梅龍鎮酒家、北京的蜀大俠,這些企業在“禮”的方面做得都很好。商務宴請要了解客戶需求,疫情過後,先操作幾波,“報復性”回回血,明天會更好。我是騫味,懂媒體,懂美食,懂餐飲。有多懂?略懂,略懂,略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