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元代書法家20歲做了道士,他的書法飄飄然有一種仙氣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書家叫張雨,他的人生經歷奇特,多才多藝。他的詩文、書法、繪畫,清新流麗。字伯雨,號貞居之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20歲時,棄家為道士,居茅山,道名嗣真,道號貞真子等。

這位元代書法家20歲做了道士,他的書法飄飄然有一種仙氣

張雨行書詩卷《獨游龍井方圓庵卷》局部 下同

身為道士的張雨卻是博學多聞。居杭州開元宮,與當時文如楊維楨等均有唱和往來。據記載,張雨之父張肖孫家富收藏,給張雨博聞卓識提供了有力條件。有《臨》等書跡,他曾兩次《跋》等,他還與當時的書畫名士一起欣賞《祭侄文稿》,這些為張雨直接取法魏晉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這位元代書法家20歲做了道士,他的書法飄飄然有一種仙氣

張雨書法早年學趙松雪,又深受李北海《雲麾將軍碑》雄邁勁利之勢,書法日益雄邁。後學懷素、米芾。得李邕豪挺之氣,比之趙孟頫的溫潤平和,張雨的書法更多了幾分清俊遒勁。他平時仰慕米南宮之為人,所以他的言論和胸襟和米芾比較類似。張雨對米芾有一定的見解: “南宮米老書無敵” 。他的字體楷草結合,俊爽清灑自成一格。承襲晉唐“二王”法脈,風格清虛雅逸,有晉、唐遺意。流露出隱逸文人孤傲不群的氣息。

這位元代書法家20歲做了道士,他的書法飄飄然有一種仙氣

張雨早期書風清麗,晚期則恣肆跌宕。其書風變化與楊維楨的交往有密切關係。楊維楨是具有強烈藝術風格的書法家,其詩書有“亂世氣”,張雨是第一個肯定並受其"鐵崖體"影響的人,也能看出張雨的求奇的心理。二人相互影響,張雨的道教思想對楊維楨的隱逸觀念產生了影響,楊維楨狂放不羈也影響了張雨。張雨書風突變,實現了從早期的順應時流到晚期注重藝術的個性發揮的“蛻變”,走的是“叛逆”之路。60多歲時,張雨的生活和思想發生了劇烈變化,人生態度由平淡轉向玩世不恭,葬冠劍、去道還儒身,縱情聲色,飲酒賦詩,或坐密室、焚香終日。

這位元代書法家20歲做了道士,他的書法飄飄然有一種仙氣

張雨早期書風清麗,晚期則恣肆跌宕,展現個性,難能可貴。有人將張雨書法分為三個時期:40歲前,受趙孟頫影響頗深;40-60歲,融合自立,有獨立面貌;60歲後,隨心應手,收放自由,充分表露其性靈抒發。

這位元代書法家20歲做了道士,他的書法飄飄然有一種仙氣

張雨與趙孟頫關係密切,情誼深厚。張雨跋過很多趙孟頫的作品。張雨題跋書法的嚴謹作風似乎有受到趙氏直接影響。張雨貫徹了趙氏提出的“復古”主張,向晉唐學習,張雨書法之格調不俗與此取法有很大關係。

這位元代書法家20歲做了道士,他的書法飄飄然有一種仙氣


人們對於他的書法評價很高:

倪瓚稱“貞居真人詩,人,字,畫,皆為本朝道品第一”。

李日華說:“書性極高”

何良俊評:“雖非正脈,自有一種風氣”。

高啟論張雨書:“字畫清遒,有唐人風格”。

袁華評謂:“貞居先生清詩妙墨,飄飄自然有一種仙氣,信非沉俗中人也。”

這位元代書法家20歲做了道士,他的書法飄飄然有一種仙氣

張雨行書詩卷《獨游龍井方圓庵卷》

人生頗具傳奇色彩的張雨,在元代文人中比較典型。他在書法史、詩歌史上都佔有一席之地,書法、詩文自成一家,作為大書法家,他的強健品位和獨特經歷,展現出他不拘一格的獨特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