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瞳銳評|我們要認真對待宗教問題

喜歡我,就關注我唄……

陳方瞳銳評|我們要認真對待宗教問題


縱觀中國歷史,宗教勢力不容小覷,宗教對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更不能等閒視之。宗教問題要提到政治戰略的高度進行考量和分析。

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張角創“太平道”,以宗教為幌子聚集力量,並散佈“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宗教口號,發動全國信徒起義;魏晉南北朝,佛教勢力膨脹,每座寺院財產具足,甚至擁有“僧兵”,與朝廷爭奪人口、稅賦,影響了朝廷的政治權威;元末明初,以朱元璋為首的淮西軍事政治集團脫胎成型於明教這一民間宗教;清朝嘉慶時期,京都發生天理教暴動,教徒殺進皇宮,引發清朝統治者震驚;太平天國起義是以洪秀全所創“拜上帝教”為理論先導的,政教合一是其突出的歷史特徵。西方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更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宗教掠奪戰爭。

近來來,農村基督教信仰迅速擴張,其突出特點是活動組織性強、資金支持力度大、思想控制嚴密,應當引起我們高度注意。原始的宗教教義可能是慈悲濟世、勸人為善的,而一旦摻雜別有用心的個人私貨,後果不堪設想!

馬克思曾說過:“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沒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樣。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宗教問題,究其本質是社會意識形態問題,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顯得尤為重要。基層黨組織應當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積極引導信教者愛黨愛教,引導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提升,更在於鄉村社會精神面貌的煥然一新。精神面貌首在科學思維和健康心理的培育。與其沉迷於宗教虛無縹緲的麻醉,不如奮起直追,用勤勞務實的雙手開拓心中的那個“理想國”,做個緊跟新時代的追夢人。

——陳方瞳 2020年2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