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瞳銳評|我們需要治一治“八股病”!

喜歡我,就關注我唄……

陳方瞳銳評|我們需要治一治“八股病”!


我們有熱愛寫八股文的民族傳統。在明清兩朝,很多讀書人痴迷於寫八股文。痴迷的原因,不是這種文章裡藏有什麼窮究天人的大學問,而是它太符合世俗的功利法則,承載著太多的功名富貴。

寫好了八股文,你才有更多機會金榜題名,你讀的書才有價值,你的才華才會被社會肯定、受人人尊重,要不然整天“之乎者也”,孔乙己一個,就算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幾種寫法,也只能淪為街頭笑談了。

當然,八股文作為應試選拔的文章,肯定不好寫的。它首先得確定一種基本語境,即孔孟思想。在這種語境的前提下,你還必須嚴格遵守行文的格式,從破題開始,一直到最後的束股,多一塊少一塊都不行。還要講究對仗、平仄,絲毫馬虎不得。而且,最為重要的,你還必須在這些條條框框裡寫出富有創見的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這不得不說是難上加難了。

既然有這樣的文章,必然會有這方面的寫作高手。他們就像當下公務員考試培訓機構的“名師”那樣,總結出諸多“萬能金句”或者“黃金套路”之類的東西,供大家拜讀。為了能出人頭地,讀書人背啊背,背得滾瓜爛熟,以期能在考場中勝人一籌、嶄露頭角。

三年哭又三年笑,一場夢又一場夢。太多的讀書人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八股文下了畢生的賭注,用全部的年華和精力去追逐登科及第的人生理想。他們根本沒有餘地去探索自然世界的美妙,去感知人倫世界的精彩。久而久之,整個知識分子群體忙碌於官樣文章的雕琢,逐漸遠離了以數學、物理學科為根基的現代文明。最後,乾脆關起國門,陶醉於唯我獨尊的文化優越感。

等到西方列強以船堅炮利打開那道自認為牢不可破的國防,我們才發現,那篇金燦燦的八股文竟然抵擋不住任何一顆炮彈,而且還被飛來的炮彈炸得支離破碎、狼狽不堪。

其實,八股文也非一無是處。關鍵是它太空洞、太不務實,而且束縛了人自由的思想以及探索世界的那顆好奇心,這是它對文化形成的最深的流毒。這也是一次空談誤國的深刻教訓。

八股文的流毒在時下仍有不少的殘渣餘孽。有的人寫文章依然喜歡裝腔作勢、故作高深,把一句簡單的話有意說得玄之又玄,彷彿只有這樣才顯得有水平。實際上,擠去無用的套話,有用的乾貨少得可憐。

文以載道,文之本也。樸實的文風才能帶動擔當實幹的作風。倡導樸實簡約的文風,是一個時代文化人應盡的責任。文章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和困惑的,如果寫文章偏離了實際,那它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最終價值。

——陳方瞳 2020年2月1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