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你怎麼看?

正覺810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對這樣的問題看法,我以為是人與禍福的關係。用辯證的方法看待這個問題。禍福是人們定議的對事態的感受評論。對事物感受良好,達到享受的程度的過程叫福。而那種感受痛苦,心情不適達到一定程度叫禍。禍福分別是人們對生活兩種截然相反的感覺的定義。對禍福概念達成一定的共識。當然每個的個體對禍福的感受會有差別,但應是概念共識內小範圍的區別。

禍福是人的意識反應.但對禍福在共識達成的概念範圍之內,我們不能單憑個人觀點便能改變事態發展的趨勢。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里,許多時候被潮流裹挾前行,禍福相依,變幻無常,無法人為控制。況且社會不斷髮展變化,處境不斷變幻莫測。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人心無盡的慾望與追求。造成了禍福存在變化不以人的喜好而存在。因此,"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只適應個人對禍福的感受定義。不適於整體對禍福的判別。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社會中,舊的體系平衡被打破,便會出現新的體系平衡,而不是生活在靜止的社會中,禍福完全由我們掌控。舊的禍福退去,新的禍福便會迎來。環環相扣,局局更新。不會停留在自欺其人的幻境裡。有句佛語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只是人的心性的一種幻境定位,一種虛無靜止的狀態。

我們生活在現實的社會里,不是生活在"烏托邦"的想象裡。勇敢迎接風雨,也要樂見彩虹。浴火重生,破繭成蝶,痛並怏樂共存,接受現實世界的挑戰,而不是讓心靈躲在幻想的軀殼裡,無法自拔。

因此,"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我的看法是人一種想象心念的一種狀態,而不符合現實世界對我們要求的生存狀態。積極樂觀而又不肓目自大看待人生。勇往直前,不懼坎坷而不消極悲觀、虛渡時光。

我們每個人生活裡難免會出現性格分裂的症狀。或低沉激昂,或痛不欲生又歡樂無度。或迷茫又信心百倍......。人對現實心情變化影響應該有一定的度。超過限度,無法自拔都將給你造成傷害。像患抑鬱症而自殺的人,因痛苦落入空門的者,無非是逃避現實,無法承擔責任之重。活在自我的世界裡,獲得解脫。依以極端的方式處理世事。

就說到這裡吧!我感覺我文章理論偏多,空無一物,事例偏少。我不喜歡抬出某某名人如何?其實也未必和我們平常人高尚多少,只是在某領域特別而以。

圖片來自網洛。



晴空萬里歲月留痕


“禍福無門,惟人自招”,所說的意思在自然界中、在人們的身邊,“禍”與“福”是與之相隨的,是左右著生活的一個見證。

這個“禍與福”有時是隱形的,要看一個人的見識與審勢去面對、去把持。例如開車子,一路順風到達,與家人團聚了,這就是幸福;若是商業運作,肯定拿到了報酬,這也是幸福。若車子在行駛途中出了故障,或出了事故,那就是“闖禍”了,所以有“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之說。

人生何不如此,這人生也猶如駕車,在未成年時是父母給你駕車,給你加油,給你充氣,你自己是在學技術,父母投入的越多,呵護的時間越長,你在這個階段所掌握的技術就越高,更代表著你後來在人生的征途上游刃有餘的空間更大。

禍與福在對每個人的人生相遇率是平等的,難怪《增廣賢文》裡有“天災橫禍人人有,誰家能掛免字牌”。意思是告誡世人:他人的不辛,別辛災樂禍,要伸手友愛,大家共同幸福。

在人生的前行路上,誰都想“趨古避兇”來寄託理想,由此就顯示出每個人的素養與品質。低品質的人唯利是圖,明知故犯,惹禍上身,禍及他人;高品質的人看淡名利,清心寡慾,化解怨仇,與人示好;這禍與福就在人的掌握之中了。


文都楊稼


人的心靈寂然平靜,是因為道理和慾望還沒有形成,自然無吉凶可言。到了想事作事的時候,善念和惡欲就會出現。如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不會出現別的結果來。禍福降臨,是人自己召來的,本來就沒有什麼門路可求。古人白天再三自省,黑夜不忘慎思熟慮,警戒謹慎,害怕兇禍來臨,在清心寡慾之中,無非是思想著如何迎來福祥,避開兇禍。 



搞笑王三石


原文,禍福無門,唯人所招。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禍福無門,唯人所召。”

意思是:災禍和幸福不是註定,是人造成的。

大白話意思是:古語有句話很對“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所有的事源自於生活當中,就看你去如何對待生命中的每件事,是福是禍均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萬事皆有因果,沒有平白無故的愛沒有平白無故的恨,對於福禍也是如此,今天你的一切都是你昨天造成的,但昨天就是昨天,你為失去星星而哭泣時,你也快失去月亮了。

災禍和幸福都不是註定的,都是人們自己造成的。“

禍和福都不是人能求得的,只是人們自己做了相關福禍的事才會招來福禍的報應。


經商哲學88


中國人都希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句話。但現實中也不盡然。因為,禍福一些不是因為人的努力能夠左右的,幾率使然。比如一些人突然遭到雷暴電擊等自然災害等,禍從天降。“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也許說明了一些問題。當然,不作不死,一些禍福也確實是自己招惹的。現實生活中要辯證看待這一問題。


金山玉月8668





嚴富123



王警濱


"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其實意思很明確。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倆面性,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句話也帶有哲理意味,可以分開理解。禍福無門,不管是福還是禍,是禍躲不過!這也是人們常說的話,福禍總相依,有時候感覺說的都有道理。

福是我們每個人都在天天期盼的東西,可具體到事物上也難考究,可是禍每個人都不希望看到,可是具體到事物上我們都能看的到,福禍無門就是這樣,老人們常說,人活著只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吃不了的苦,其實挺有真理性。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裡,人生歲月蹉跎,每時每刻都是在矛盾中生存,在這禍福相依的歲月裡生活,那福到底是什麼呢?

人們常說:人如果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過完一生,那就是享福啦。簡單而又通俗的道理,說的是實話,也是現實中每個人都想擁有的東西,福就是這樣平常,我們一生平安,沒有病痛的折磨,平平淡淡從從容容的隨遇而安直至老去,那就是福氣,也是一生的追求。當你病痛來臨的時候,當你躺在病床上呻吟的時候,你就會羨慕那些健康的人,哪怕他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窮人。可是你雖然家財萬貫,但是恨不得用盡你所有的積蓄去換回自己的健康!經過了生死你才會懂得健康的重要性,經歷過折磨你才會感悟到幸福是什麼!福就是這樣平常,看不到可它無處不在,它就在你我身邊!

那麼禍呢?禍是我們人生中可看得到的東西,有時候禍事都能預料,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給我們遺留下不少的財富,自古就有《周易八卦》《周公解夢》等等古書流傳至今,所有禍事皆可用它來預料,這也是先天可判斷的依據,禍兮福所倚 福兮禍所伏,每一句流傳下來的句子都有它的哲理意味,禍福無門,禍有時候就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也是人生中每個人最不願意看到和經歷的東西,可是它每時每刻都在你我身邊,人們常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簡單明瞭的八個字全釋了生死。自古禍從口出的例子舉不勝舉。

擴展資料:禍從口出的故事,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常被武則天壓制,早就心有不滿,總想著把她廢為庶人,他找到上官婉兒的爺爺上官儀商議。

上官儀說:皇后專橫,海內失望,應廢黜以順民心。唐高宗就讓他起草廢后詔書。武則天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向高宗申辨,唐高宗李治心軟了,又怕武則天怨恨,就說:這全是上官儀教我的。

上官儀卒,被武則天抄家。

從古至今因為自己的嘴惹禍上身的人太多了,所以說禍事大部分是自身的原因所導致的,惟人自召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禍事雖然我們都不想經歷,但是它就在我們不經意中出現,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人傳人的話就會變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深受其害的人為數不少。禍事也有我們難以預料的故事,生活中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工具越來越多,發生交通事故出事之人也為數不少,酒駕、醉駕等等造成的傷害不在少數,這是現實中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所以說禍不單行。我們在人生的路上就要時刻保持清醒,不管說話還是做事,都要儘量避免去惹禍事上身!禍真的很難接受,可是它真真切切地讓每個人感受,雖然未知的禍我們不清楚它會不會發生!可是我們聽到或者看到的故事那是天天都有,舉不勝舉。對於我們來說,只能從哪些已經發生的禍事中我們不斷去吸取經驗教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減少禍事的發生!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在我看來我們只能隨緣,隨心、隨性,懷一顆感恩的心,一顆平常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人多處守嘴,人少出守心!日出而作,日暮而棲,簡單而平凡。人生無常,福禍相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古訓如此,只要我們身體健康,心靈健康,禍事終歸少一點。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只希望我們都能平安健康度過一生,無病無災享福一生!


小雨彩繪


福禍不長眼,天下處處存。唯有人自省(醒)。才能少禍根!

不講太上不太上。單把此意釋出。人能自懂,即算懂道了。

人之禍福,皆為自造。好也是自造,呆也是自造。福在於修身,禍在於不儉點。禍福皆為人積作!

福是善化的體現。人要修德善身,立品行正。尊上愛下。孝老親民。勤字當頭,謙虛當心。吃苦在前,見利退後。忠君於事,聽上所言。行要主信,為要講義。以人度己別以己度人。修橋補路眼中活,敬畏自然順上心,吃虧不虧,正直做人。

禍者多為惡生。害人如害己。破天地之規,違民事之願,背國憲民法,壞惡之事盡藏於胸中,坑國害民者禍患多生。

在民間,奸詐惡行之人,不務正業之人,說三道四之人,口舌是非之人。見利忘義之人。昧心黑肝之人,無中生有,造謠侮陷之人等多會招禍上身。

出言無忌,行事任意,路不抬頭(如走路不看前後左右),諸事不慎。大意麻木。交友不真等都會招攬禍事上身的。一朝一夕福之有,一分一秒禍之臨!福禍皆在人之一念之別之中。

福禍不長眼,皆因人而為!


福自福地來wjf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出自道教的《太上感應篇》。

這開篇的兩句貫穿這個文章的中心思想。

講的是人的禍福沒有門路,完全由自己招來的。

所謂大道至簡,人生亦簡。

一.先來詳解“禍福無門”。

禍端不會無緣無故到來的。

有因必有果。

這原因,有善因,必有福果。

有貪念,有惡因,必有大禍。

不管還是善因惡因,只是早晚到來而已。

二.再來詳解“惟人自召”。

修身先修心,糾正別人的錯誤前,先來修正自己的德行。

能讓別人有空子鑽,一定是自己有了漏洞。

才有了渡人先渡己之說。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比如學業失利,先要考慮是自己不夠努力,及時止損的方法就是,另闢途徑,不努力,仍然會失利。

比如愛情失意,一定是兩個人不適合,或在一起的時間不對,及時止損的方法就是,不要憎恨,自己反省後再重新投入生活。

比如工作不順,一定是自己能力有限,方法不對,及時止損的方法就是,隨時充電,虛心請教。

比如夫妻不順,父母不睦,兒女不遂心,一定是自己忽略了什麼,及時止損的方法就是,耐心補救,愛心疏解。

這一切的因果都是自己,想要杜絕禍福無常,先要強大自己,端正自己的態度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後面還有兩句:“善惡之報,如影隨行。”

這四句湊到一起就完整了:沒有無緣無故的禍福,都是自己招惹的。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如影隨形,隨時隨地侯在那裡等著。

人們也常說,人生無常,也有一些外在原因引起的,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這句話來自一個故事:塞翁失馬。

講的是一個老人家裡無故跑來一匹馬,大家都來給他祝賀。

老人說,好事也未必是好事。

不久,老人的兒子騎馬摔斷了腿,鄰人都來安慰老人。

老人卻說,禍事也未必是禍事。

不久,皇帝徵兵,老人的兒子因為腿斷了,免除了兵役,保住了性命。

老人就說出了上面的那句話。

有時候,看著是壞事,也許會演變成好事。

所以,人不能在遇到糟糕的事情時,就一蹶不振,更不該,在成功的時候,得意忘形。

一切事物都存在著很多變數。

而唯一能改變這一切的就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