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與光緒的死差一天,是巧合還是另有內幕?

柴創6


光緒皇帝的在慈禧前一天死亡,這應該巧合。不過巧合的是慈禧的死。因為後來利用醫學檢驗在光緒的頭髮和衣服上發現了大量的砒霜!由此可以推斷光緒皇帝是被害死的。只不過慈禧的死亡時間讓這巧合事件看起來有些懸機。

*光緒皇帝畫像

慈禧在光緒皇帝去世不到一天的時間也去世了,小編覺得這是巧合!想必慈禧也沒有料到雖然自知大限將至,卻不曾想到來的這麼快!

*慈禧圖

慈禧雖然貴為太后,注重養生,也很懂得養生,但是終究是沒有躲開生死病死這一自然規律。光緒皇帝就不一樣了,他是被人強行加速了這一自然規律。

在戊戌變法失敗被囚禁後,慈禧就打算廢黜光緒帝,甚至是除掉。而且經過後來科學的驗證證明光緒皇帝確實死於中毒。至於光緒死後不到一天慈禧也去世這在時間可以說是巧合,但光緒的死不是巧合。

1908年僅三歲的溥儀應詔進宮立為嗣皇帝,然而在他進宮三天後慈禧就去世了。慈禧死的這麼快,應該是慈禧自己沒料想到的。

首先我們知道光緒死於慈禧的前一天,也就是溥儀進宮的第二天,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推斷出在慈禧決定另立新帝的同時就也決定好了這廢皇帝的命運。畢竟一朝怎能有二帝。

再有在溥儀進宮前其父載灃被慈禧封為攝政王,而後立溥儀為嗣皇帝。當時溥儀年僅三歲,這次另立新君同上次立光緒有著極高的相似程度。立光緒之初的原因就是慈禧想要以輔佐幼帝為名繼續把持朝政。而這一次如此相似的立儲行為是不是慈禧想繼續走相同的路?小編認為是的。

*慈禧畫像

這樣看來慈禧的一系列運作是為了自己繼續理政而做準備。也就是說沒有料到自己的大限於三天以後就到了。

綜上看光緒和慈禧死亡時間相差一天是為巧合。


小房談史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年僅38歲,卻在位長達34年的光緒皇帝駕崩,他去世的地點是中南海瀛臺涵元殿,去世時沒有一位親屬或大臣在身旁,被人發現時已死去多時。第二天下午,掌權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也在中南海儀鸞殿內去世,終年七十四歲。

光緒皇帝

長久以來,關於光緒是不是死於謀殺,這是史學界和民間一直熱議的話題,世界上的事哪有這麼巧呢,兩位重要人物的離世時間相距不到20小時?

其實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樑子從維新變法就結下了,特別是慈禧殺了變法的六君子,更是無可挽回的宣佈了帝黨和後黨的決裂。其實此次變法後,慈禧就想廢立皇帝,當她把光緒囚禁上瀛臺後,把此消息告知了各國駐華使節。

當時西方列強最厲害的當屬英國。英國公使竇納樂曾向總理衙門表示:“我堅信,如果光緒帝在這政局變化之際死去,將在西洋各國之間產生非常不利於中國的後果。”後來竇納樂還推薦了一名洋醫入宮為光緒看病,醫生診斷後認為光緒身體非常健康,史載”血脈皆通,無病也。“

各國駐華使節反映很大,這讓慈禧不敢貿然下手。還有些封疆大吏也覺得不能冒然行事。李鴻章在給慈禧的奏章中表明:”此事若果舉行,危險萬狀。各國駐京使節首先抗議。各省疆臣更有仗義聲討者。無端動天下之兵,為害曷可勝言!“

這些事情已經清楚表明了,世界各國對慈禧太后干政本來就很不滿意了,她還想廢立皇帝,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那言下之意便是,慈禧百年之後,光緒肯定是親政沒問題了。

但背後牽扯的利益是巨大的,假設慈禧走了,那背後的帝黨怎麼辦,就是慈禧同意歸政,帝黨成員也不答應。那光緒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死!

慈禧太后

光緒三十五年五月十四日,外務部右侍郎伍廷芳和日本駐華公使內田康哉作了一次長談。事後,內田康哉向日本外務省作了詳細報告。大意是皇宮中的大臣和太監們都知道,慈禧臨終之時,肯定會謀害光緒。並希望日本能出兵救出光緒皇帝。

後來光緒皇帝的翰林院的侍讀學士,起居注官惲毓鼎寫了一本書叫做《崇陵傳信錄》,也證實慈禧曾經說過,”我不能先爾死“ 爾在這裡,指的就是光緒皇帝。

清宮御醫屈貴庭曾在《逸經》雜誌發表過一篇文章,回憶光緒死前他最後一次為光緒看病,本來就好好的病卻突然惡化,在床上亂滾,大喊肚子疼。三天後就去世了。

也許《啟功口述歷史》一書的記載可作解釋,啟功的曾祖父,禮部尚書溥良曾在太后住所外侍侯,看見一個太監端著蓋碗從樂壽堂出來。溥良問他端的是什麼,太監說:”是老佛爺賞給萬歲爺的酸奶。“送後不久光緒皇帝駕崩了。

2008年11月2日,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得以確證,光緒死因是急性胃腸性砒霜中毒所致。這一結論,是根據光緒帝頭髮中的砷含量確定的,利用”中子活化“、”X射線熒光分析“、”原子熒光光度“等專業技術確定的。僅衣物和頭髮上的砒霜總量就高達二百毫克。


匹諾曹jun


1908年11月15日下午,慈禧太后在儀鸞殿去世,年74歲。而就在她去世的前一日,大清光緒皇帝龍馭賓天,年不過38歲。大清帝國的兩位扛鼎之人,相隔一日先後去世,不免讓人心生疑竇。

1874年,慈禧太后的親兒子,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去世。這樣的年紀,同治皇帝也並未留下子嗣,如此一來咸豐帝一脈絕嗣。縱使身為母親,傷心欲絕,但大清帝國仍舊要有人承祚,於是一場緊急會議迅速召開,誰會成為下一任皇帝呢?

當時有人提出為同治立嗣,以溥侃、溥倫為人選;也有人提議恭親王奕欣的兒子載澄,但最終出於親疏與更加有利於把持朝政上,醇親王奕譞之子,也是慈禧太后的的親外甥,4歲的載湉,成為了新君,號“光緒”。

就光緒帝與慈禧太后之間的關係,可以說經歷了一個從親密無間到疏離有隙、反目的過程。

年少時的光緒帝,對於慈禧太后依賴有加。雖然在我們普遍認知之中,慈禧更多的是以一個善於弄權的角色、狠厲不講情面;但至少在此時,卻是“常臥我寢榻上,時其寒暖,加減衣衿。”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或許也不過是正常之事罷了,但對於皇家則尤其顯得珍貴;更兼之還親自教授光緒皇帝識字——"我日書方紙課皇帝識字,口授讀四書詩經,我愛憐惟恐不至"。

一個實權太后,對於一個黃口稚子能如此無微不至,若說不是親密無間自然難以解釋。而這種關係卻隨著光緒帝的年長、時局的變換開始產生裂痕。

在光緒帝時期,大清王朝步履蹣跚。西方列強,進一步開始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新疆、越南、西藏,英國、法國、俄國環伺。

這期間既有左宗棠領導的收復新疆,又有中法戰爭中的“勝而大敗”,光緒十二年,載湉虛歲16歲,按照傳統已是成年,理應親政。慈禧太后亦是下詔"著欽天監選擇吉期,於明年舉行親政典禮"。但身為一個政治家,慈禧太后自然不會輕易的退出歷史舞臺,就在下詔準允光緒帝親政的幾日後,奕欣便上書請求慈禧太后“訓政”,請先請懿旨,再奏陳皇帝,如此之下慈禧太后自然順水推舟。

光緒十三年,載湉開始親政。但這種親政,事實上還是慈禧太后控制下的“假親政”。雖然在將侄女葉赫那拉氏許配光緒為皇后之後,慈禧太后歸政,但一個政治家的 政治養成,又絕非一朝一夕的,慈禧太后在文武官員的任命上多委於效忠之人,因此擺在年輕的光緒面前的事實上是一條荊棘密佈的親政之路。

而這種與慈禧太后之間的矛盾,更是隨著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而變得不可調和。在《馬關條約》簽訂之後,康有為等人領導的公車上書,很快一場意圖改變積貧積弱現狀的戊戌變法展開,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建議之中,所涉獵的內容可謂繁雜,其中既有可取的裁汰冗員、啟用維新人士、鼓勵興辦企業等,但事實上更存在著空想、不切實際,這不僅是光緒帝政治上無能、無知的體現,也是維新派無能的體現。例如:取消旗人特權、裁汰綠營、廢除八股、澄清吏治。這些措施在我們現在看來無疑是正確的,但任何政治措施的實行,又決然是不能夠一蹴而就的,任何忽略現狀的措施所帶來的必然是政局動盪。

此時慈禧太后,在光緒帝大肆委任維新派人士的同時,將敕封一二品大員的權利收歸,可以說是穩定朝局之舉,但這樣的舉措之下是光緒帝對禮部尚書等人的革職以及康有為、梁啟超的無條件信任。

接下來,一場意欲“圍頤和園誅殺慈禧太后”的行動,徹底讓光緒帝與慈禧太后反目。這種反目甚至可以說是光緒挑起的。在袁世凱告密、得罪了全部既得利益者之下,光緒帝被幽禁,維新派如鳥雀散。

如此慈禧太后便有了殺害光緒帝的理由,這就是政治的殘酷性。在被幽禁瀛臺的十餘年間,光緒帝名為君王,實則只是慈禧控制朝局的木偶。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光緒帝生病了,而74歲的慈禧此時是行至水窮處。當李蓮英看到了光緒帝的日記之後,“我病的很重,但老佛爺(慈禧)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光緒帝的命運也已經確定。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七日,緒帝病重之前召見御醫,先是內務府醫生被阻攔,次日方得入見屈桂庭的記錄是:“面黑,舌黃黑” “與前病絕少關係”甚至於屈桂庭連救治都未做,只是命人“以暖水熨敷腹部”。二十一日下午,光緒帝去世。

此時便已經可以確定光緒帝,乃是毒發身亡。敢對皇帝下毒者,也唯有慈禧。2008年11月2日,在通過現代技術甄別之後,光緒帝的死因也被確診為砒霜中毒。歷史有巧合,但更多的人,這個主觀因素下的“巧合”。


花開無田


16年去過一次清西陵,科技進步幫助我們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困擾了我們很久的問題。慈禧太后從垂簾聽政到1908年去世。把持朝政達半個多世紀之久。慈禧太后是大清帝國的實際掌權者。在位其間獨攬大權,窮奢極欲。對內瘋狂鎮壓起義者,血腥屠殺革命義士。對外一味地割地賠款,八旗子弟兵軍隊被打的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因為光緒帝的戊戌變法觸動了很多滿清貴族,保守派的根本利益。所以很短時間就宣告失敗了。甲午海戰失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後來慈溪發動政變再次獲得權利。變法失敗最後被慈禧太后囚禁在中南海瀛臺。相當於軟禁了。一禁就是8年。光緒帝,整日鬱鬱寡歡。慈禧知道自己生前做了很多天理難容的事,所以她決不允許光緒死在自己後面。害怕受到清算估計自己會被安個罪名,不得善終。所以命人在給皇帝的食物裡放了砒霜。08年技術人員通過驗證發現光緒帝頭髮裡面的砒霜含量打到200毫克。結論是慈禧命人用砒霜毒死了光緒。











從韜光養晦到奮發有為


1908年臨近年末,紫禁城傳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續去世,京城朝廷一片混亂,議論紛紛,整個清廷政局開始動亂不安。

一、光緒死亡之謎

1908年11月14日晚,已經進入冬天的北京,顯得格外寒冷,光緒帝在大清宮中突然去世,臨死前無一人陪伴他,等到太監發現他時,他已死去多時。15日下午,隨著夕陽西下,74歲的慈禧也離開了人間。兩位大清的掌舵人相續離世,不免讓人產生懷疑。很多人認為慈禧在離世之前,不甘心死在光緒的前面,所以才對光緒下了毒手。但根據宮中太醫的記載,光緒常年受肺結核、肝臟、心臟、風溼等疾病長期的折磨,致使身體免疫力嚴重下降,最終導致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1980年,考古學家在清理清西陵的地宮時,發現了光緒的遺體,體長1.64米,無任何刃器傷痕。通過儀器驗證光緒的頸椎和頭髮,也沒有任何中毒的現象,這與與清史的檔案完全吻合,也就是光緒屬正常的死亡。但是,近年來另一項檢測結果證明光緒是中毒而亡。但很難證明慈禧是否是主謀,很有可能主謀是袁世凱和李蓮英。

二、慈禧逼迫光緒讀立憲書

根據清宮檔案記載,光緒在宮中如同木偶一樣,但其並未完全放棄對政治的追求,而慈禧太后對光緒也是很隨和。但相反的是,1906年光緒宣佈預備立憲之後,慈禧在1907年11月下令讓孫家鼐、張英麟、唐景崇等人輪番為光緒授學,其中孫家鼐為光緒講授四書五經,張英麟講授歷代通鑑輯覽,唐景崇講授國朝掌故及各國政略。

根據歷史記載,講授的各國政略包括《柏林條約》、《法英之謀埃及》、《各國之分非洲》、《英國殖民地之制度》、《英國憲政之沿革》、《美國政策之變遷》等。重點是厚今薄古,特別是對各國的政治改革格外的關注。

上述講述了晚年的慈禧與光緒的關係,慈禧對光緒還是比較隨和的,否則她為何要費心費力的安排高學識的人幫助光緒學書,讓他了解西方各國的政治變革。光緒和慈禧的突然離世,給大清留下了權力真空,一時間很難有人替補,日趨絕境的清朝政府更失去了控制局勢的能力。


公元前


現代醫學證實,光緒帝是死於急性胃腸性砒霜中毒。

光緒帝姓名是愛新覺羅·載湉,出生於1871年8月14日,祖父是道光帝,父親是醇親王,母親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光緒帝在位34年。

1874年冬,同治帝病逝,愛新覺羅載湉被兩宮太后立為皇帝,改1875年為光緒元年,此時光緒帝只有四歲。在宮中的嚴格禮儀的管教下,光緒帝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童真,也失去了親生父母的呵護,有時,光緒帝還要受到慈禧太后的訓斥,在恐懼中漸漸長大。1889年,19歲的光緒舉行大婚,本來光緒帝想立珍妃為皇后。慈禧太后卻硬把自己的侄女葉赫那拉氏立為皇后,葉赫那拉氏長得醜陋,背還有點駝。由於光緒帝喜歡珍妃,葉赫娜拉氏經常與光緒帝爭吵,並且跑到慈禧太后那裡告狀,惹得慈禧大怒,光緒帝也產生了逆反心理。

1894年到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喪失大量權益。此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關頭。

在這種背景下,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為代表的資產積極維新派,積極奔走呼號,大力宣傳維新變法,組織報館學會,聯絡南北人士,商討變法對策,光緒帝也不甘心做亡國之君,決心變法圖強。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詔書,宣佈變法。政治上,允許官民上書言是,裁汰冗員,澄清吏治。經濟上,設立礦物鐵路局和農工商總局,保護和獎勵農工商業的發展。軍事上,才太綠營,改習洋操,編練新式陸軍。文化上,普遍設立中小學堂,在北京設立京師大學堂,廢除八股,改試策論,設立報館學會,獎勵科學著作與發明。

戊戌變法的措施,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利於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開明紳士參與政權,有利於挽救民族危亡,因此受到普遍的歡迎。

但是,戊戌變法的有些措施過激,打擊面兒太大。比如取消旗人特權,也就是每年給每位其人分發一兩到四兩不等的白銀待遇沒有了,這就把全中國300萬人口的滿州民族給得罪了。裁汰冗員,澄清吏治,把近萬名官員攆回家去了,他們自然就成了變法的對立面,他們跑到慈禧太后那裡去哭訴。更深層的原因是光緒帝對官員的升降,觸犯了大官僚大貴族的利益,威脅了慈禧太后的權利和地位,因此慈禧太后採取了防範措施:一、任命親信榮祿為署理直隸總督,掌管京師一帶的軍隊,二、規定新任的二品以上大員必須到慈禧太后那裡謝恩。這樣,光緒帝就面臨著各種壓力,而且社會上謠言不斷。

在這種情況下,光緒帝想緩和與慈禧太后的矛盾,於是給康有為下詔,要求維新派幾個主要人物到上海去躲一躲。但是,事態的複雜性戲劇性展開了,康有為銷燬了光緒帝的詔書,又偽造了一份光緒帝的詔書,詔書中有“朕位幾不保”的字樣,要求康有為等人救駕,康有為的這一矯詔使戊戌變法處於驚濤駭浪之中,假詔書讓幾個維新派人士掩面痛哭,束手無策。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經過商量,決定派譚嗣同,拜訪袁世凱,讓袁世凱在天津閱兵時解救光緒帝,袁世凱也慷慨的答應了。

更加離奇的一幕接下來上演了,“大刀王五”是天津黑社會的頭子,武藝超群,行俠仗義。與譚嗣同關係密切,戊戌變法期間,“大刀王五”早已搬到北京居住,並且建立了自己的武館,“大刀王五”派出四個武藝高強的殺手潛入皇宮,準備暗殺慈禧太后。四個殺手已經摸到慈禧太后的樓房,但沒有進入到慈禧的房間,因為慈禧入睡時身邊有四個武功絕倫的神槍手,挫敗了這一暗殺陰謀。這樣,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的矛盾已發展到你死我活的程度。一般人也會領悟到,社會上的殺手怎麼能夠知道慈禧太后住在哪個房間呢?一定是皇宮內的人透漏了消息,這樣我們就清楚了,一定是康有為出的主意,要幹掉慈禧太后,讓譚嗣同去聯絡“大刀王五”佈置殺手,然後向光緒帝探明慈禧太后的房間。

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於中南海瀛臺,大肆捕殺維新派,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被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這裡要說明一個問題,就是袁世凱並沒有告密。傳統說法是9月20日袁世凱向榮祿告密,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實際上,袁世凱是9月20日中午從北京坐火車前往天津,下午五點半到達天津,而天津發往北京的火車每天只有兩次。上午九點和下午五點,袁世凱到達天津後,已經錯過了發往北京的最後一個班車。袁世凱即使騎馬或坐馬車也無法在半夜趕到北京,因為天津到北京的公路沒有路燈,馬車或者戰馬走不快,在天津的袁世凱和北京的榮祿也沒有電報聯繫,所以袁世凱不可能告密。真實情況是慈禧太后有自己的一套間諜系統,對於維新派的活動基本瞭解,在時機到來時痛下殺手。

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就想廢掉光緒帝另立新帝。但是,由於各國駐華使節的強烈反對,朝中許多大臣也不同意,慈禧一時沒有實行,但他的決心已經是不可動搖的了。慈禧喜歡看京劇,當看到劇中兒子殺媽的情節時,便要教訓一番身邊的光緒帝。1900年,當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之後,10月25日晚,清政府的巡捕包圍了武館,殺害了“大刀王五”等人。不久,慈禧又秘密下令,支持維新變法的原湖南巡撫陳寶箴自殺。1904年陰曆八月十五,維新派的著名人士文廷式到小賣店去買一塊月餅,回家吃完後就死了,這顯然是慈禧太后派人乾的,這些事實綜合起來,表明慈禧太后絕不會放過光緒帝。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病危,讓太監送給光緒帝一碗酸奶,光緒帝喝完後腹部疼痛,三天就去世了,時間是11月14日下午五時33分。太醫發現光緒帝面色發黑,舌頭髮黃,這恰恰是中毒的症狀。

光緒帝被慈禧太后殺害,有著深刻的原因:

第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賦予皇帝絕對的權力,皇帝千方百計要維護鞏固自己的權利。當出現太后垂簾聽政的局面後,隨著皇帝年齡的增長,必然出現激烈的奪權鬥爭。

第二,清朝是一個特殊的封建王朝,他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把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道路給堵死了。這樣,年輕的皇帝在朝廷中找不到可以依靠的力量來反制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在奪權鬥爭中處處被動。

第三,光緒帝四歲登基,遠離父母的呵護,遠離兄弟姐妹的陪伴,缺少家庭的溫暖,造成心理不健全,人格不健全,長大成人後思想不成熟,性格不穩定,政治意志不堅定。這就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第四,康有為對光緒帝的死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本來光緒帝是要進行政治改革,康有為的矯詔使戊戌變法走向軍事政變。康有為大大高估了維新派的力量,幻想依靠光緒帝的詔令就能完成一切,在慈禧太后的反撲下迅速瓦解,一敗塗地。反映了康有為的幼稚,輕跳,短視和愚蠢,反映了維新派的軟弱無能。

第五,譚嗣同的做法,徹底放鬆了光緒帝,自己也追悔莫及,決心以死報銷光緒帝,為戊戌變法譜寫了悲壯的輓歌。

光緒帝死後三年,爆發了辛亥革命,幾個月後清王朝覆滅了。光緒帝之死,也使清王朝在推行新政和預備立憲的問題上,失去了迴光返照的最後機會。


谷老師


這件事情官方以現代醫學檢驗出了真相,這並不是所謂的巧合,而是有人故意謀殺光緒的。考古學家們在清西陵(光緒陵墓)中發現了一撮珍貴的光緒頭髮,經過科學的分析,這縷頭髮中含有砒霜,這下坐實了被謀殺的傳言。

根據證據推斷光緒有極大的可能是被李蓮英謀害的,而李蓮英是慈禧身邊的大紅人。慈禧的御前衛官裕德齡寫的《瀛臺泣血記》,他在裡邊寫著,慈禧太后指使李公公毒死光緒。最後來自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話更是一錘定音,溥儀曾經說,以前光緒身邊的太監跟他講過,光緒在死前多加了一副藥,吃完之後沒多久就翻來覆去的,臉更是變成了黑色。

居我分析當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都病重,但光緒皇帝感覺到慈禧一定會死在他前面,並在日記中寫道慈禧死後一定要先殺了袁世凱和李蓮英。這段日記被李蓮英報告給慈禧,慈禧明白叛逆的光緒一定會秋後算賬,不但會將她死後的待遇降低,說不定還會開棺鞭屍,於是對光緒痛下殺手。





鈿車寶馬


光緒簡歷:\t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清宣宗道光帝之孫,醇親王奕譞之子,在位三十四年。

1875年1月,載湉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1889年親政,之後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失敗。後極力支持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保守派的反對,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1908年駕崩,廟號德宗,諡“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簡稱景皇帝。1913年葬入河北易縣清西陵中的崇陵。

在清朝光緒帝即位後有兩個時刻讓人感到驚心動魄。

一: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時二刻三分,換成現代時間就是1908年11月1日下午5點33分,光緒帝駕崩終年37歲。

二: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時也就是1908年下午1點到3點,慈禧太后在議鸞殿去世。

這兩個關鍵時刻如果細心的朋友已經看出來兩人的死亡時間只有22小時,這是巧合?還是計謀?光緒的死是病逝還是被其他人謀殺?如果是病逝,那麼是什麼病?如果是謀殺,那麼誰是膽大包天敢謀殺光緒皇帝。

我們先來看看病逝說,光緒皇帝本來身體就不好,他的病史上清清楚楚非常明白的記載著成為了專家們推斷光緒死因的基礎,根據記載光緒有著比較嚴重的肺結核,脈案上光緒二十五年正月初二太醫記載:

“口渴思飲,喉癢嗆咳,心煩而悸,不耐事擾,目中紅絲未淨,視物不清,胸中發堵,丹田氣覺不足,整夜無眠。

此外光緒帝腎上有著比較嚴重的腎病,其長期遺精幾近二十多年。在記載脈案《病原略訴》裡清楚記載有:遺精之病前後以有二十餘年,前數年每月至少必發十數次近數年每月降至數次冬天較甚。近數年次數減少並非較愈而是腎經虧損太甚,無力發洩之故!

敲黑板了哈,以上這一句很重要,翻譯成白話就是現在每月遺精不像以前一樣每月遺精十幾次而變成了每月數次並非是病再變好而是病情加重,遺精已經沒有可以遺的精子了。

以上是病逝說,現在我來談談謀殺說,有種說法是慈禧知道自己身體不好隨時可能死亡,慈禧忌憚自己死後被記恨自己的光緒皇帝所報復所以派人毒死了光緒。證明這個說法的來源是給光緒看病的名醫屈桂庭,其在回憶錄裡寫道”光緒死前三天在床上不停的翻滾,並且不停大叫肚子疼得不得了“。其面色發暗舌頭又黃又黑明顯是中毒症狀。根據這些說法,慈禧就成為最有可能毒殺光緒的人,因為她既有殺光緒的理由,又有殺光緒的條件這種說法的依據與記錄有《清室外記》《崇林傳信錄》等!

除了慈禧毒死說之外還有袁世凱毒殺說,其中記載的是袁世凱眼見慈禧一病不起怕慈禧死後被光緒追責問罪,報復自己在戊戌變法時出賣光緒的事情,於是袁世凱買通宮中太監用劇毒殺了光緒,這個說法來源是末代皇帝溥儀,溥儀說他親耳聽到一個伺候光緒的老太監說光緒死前一天,只用了一劑藥光緒就去世了,而這劑藥是袁世凱送來的。

此外還有慈禧與李蓮英兩人下毒光緒一說,光緒的死是因為李蓮英得悉光緒帝的日記本里記載有西太后死後將誅袁世凱與李蓮英,所以李蓮英與慈禧一起將毒藥投到光緒帝的食物中使光緒死亡。

以上是關於光緒帝死亡幾大原因,究竟是哪一種才是真實的?還是都不是真實的!對於以上的原因經過專家們的努力,於是近現代對於光緒死因最大的科考開始了,首先是採集光緒的頭髮送到中國原子能研究院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所與北京市公安局法醫鑑定中心運用核分析方法檢測光緒頭髮裡的元素含量。

以上兩個單位用最科學的方法最嚴謹的實驗,終於將光緒死於什麼東西檢測出來了,其結果就是光緒死於砒霜中毒,其含量比普通人高了近千倍,有了這個科學答案,於是這樁歷史公案得到了澄清。在得到了光緒是被毒死之後問題又來了,這就是慈禧為什麼要毒死光緒呢?

首先是兩人積怨太深,慈禧與光緒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在中法戰爭時期,一個主戰一個主和分期極大,然後又經過光緒親政,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失敗,珍妃被逼投井等等事件他們兩個可以說到了仇深似海你死我亡地步,慈禧極其害怕自己死後會被光緒報復讓她死不瞑目不得安寧,所以在自己死前毒死光緒就成為理所當然了。

就這樣,近代清朝第一個願意主動去擁抱世界,開放國門,廣納言路的光緒在他最為當打之年因為慈禧的私人心思而毒殺於中南海瀛臺那軟禁的冷宮之中,隨著光緒,慈禧的死,溥儀這個兩歲孩子坐上了象徵大清皇權的龍椅,望著頭頂的皇冠,不知道當年的小小孩童溥儀會不會預計大清將亡在自己的手裡,隨著歷史的車輪緩緩向前,大清的記憶只存在少數人的記憶裡,畢竟龍旗不在飄揚!

參考資料《清室外記》《崇林傳信錄》《清史稿》《病原略訴》


公子小可


答:現代技術已查明:光緒死於慈禧前一天不是巧合。方法是,通過對光緒遺體的頭髮進行化驗,結果發現了大量的致命元素砷。這證明光緒死前被人下了毒。而且毒不是一次下的,應是通過飲食。但死前的量應是最後致命的。又清宮檔案表明,慈禧此前一直在垂死線上掙扎,直到接報光緒死訊後才嚥下了最後一口氣。說明她就是光緒殞命的行兇主使人。


陳若V06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民眾傾向於光緒是被被慈禧下毒身亡。慈禧後期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怕死後光緒找後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命令太監送飯時摻上毒藥,毒死了胸有大志的光緒皇帝!確實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