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王忠勇談書法(下)


書法家王忠勇談書法(下)

南藝強調書寫性,我也認為老祖宗都做了這麼多年了,不應該背叛。 ——王忠勇

書法家王忠勇談書法(下)

你寫行草書,稍微向隸書上偏一點,你的手性就能偏到隸書。稍微向楷書上偏一點,立馬就變成楷書。所以說我的藝術人生最好是能把五體打通。這是我今後的一個方向、一個追求。 ——王忠勇

書法家王忠勇談書法(下)

我現在沒法不關注漢代的草簡,沒法不關注樓蘭殘紙,隸書發展到後來,手寫體越寫越快,變成符號化,一加快,就成了草書的源頭。寫隸書不能失去古味、失去自然狀態下的質樸。當代隸書寫得好的,老一輩的有沙曼翁,中青年一輩徐利明、鮑賢倫。你再怎麼說人家思路高遠,人家的想法就是按照一種自然規律去寫,而不是做隸書。現在你再囉囉唆唆的去做隸書那真是太落後了。隸書在明清的輝煌已經過去了,快、光、古,現在是一個方向。 ——王忠勇

書法家王忠勇談書法(下)

我們可以在漢代民間書手那裡錘鍊筆法的那種簡、準、狠!你要是忽略了那些,你的眼睛就只盯著一個王鐸或者張瑞圖等等,那麼越寫就越快真正的變成野狐禪了。 ——王忠勇

書法家王忠勇談書法(下)

隸書的氣格,多參漢碑;隸書的書寫狀態,多參漢簡。你在漢人上面有加有減是知己知彼,你在明清人上面有加有減那是越走越遠。不能再沿著鄧石如、吳昌碩那條路走下去了。否則那可能是當代隸書的一個誤區。應該把一切的東西都拋開,然後站在一個點上、源頭上去深入。 ——王忠勇

書法家王忠勇談書法(下)

我現在教學生更直觀,比如第一節課教他們拉線條,我就叫他們先把筆像排筆一樣拉是什麼感覺,然後再用像剛才那樣壓重一下再逆行的方法是什麼感覺。 ——王忠勇

書法家王忠勇談書法(下)

我最反對以楷書加快速度的方式去寫行草,那是已經錯得不能原諒了。因為從古人的字體、筆法演變來說,是先篆後隸。從隸書變到其他書體,許多人的概念比較模糊,老是想著楷行草隸篆,不知道倒過來是篆隸草行真。隸書分支時,是先生草,生草的同時,楷書和行書是互相之間都在萌芽,然後基本上同時產生,加上草書這麼一攪和,隸書發展到那個階段就基本上生出了三種字體:草書在頭,行書楷書次之。所以說如果不懂隸書,寫草書是沒有根據的。 ——王忠勇

書法家王忠勇談書法(下)

包括林散之先生也只提供了線條的感覺,你拆開了,單個字很多結體比較俗氣,比如山字拖個長長的尾巴,這樣並不美。因為草書有一個篆隸演變的痕跡,最好不要把那一筆拖下來,拖下來就是流弊,是沿著明清人寫草書的做法。王鐸、徐渭偶爾有一、兩筆可以允許,你把它強化成一種個性符號始終是不高明的。 ——王忠勇

書法家王忠勇談書法(下)

所以說你現在寫王能夠得到那麼一點不離譜的套路就已經不錯了。但寫二王一路,也不是我的將來。一個沒有風格建樹的藝術家他的藝術人生始終是非常遺憾的。 ——王忠勇

書法家王忠勇談書法(下)

我把毛筆後邊的一端削了,就拿著這麼長的一個筆頭,上課時在前面摞這麼高的一桌書,把大衣往頭一包,就在那裡臨《蘭亭敘》。而我父親呢也很喜歡看我寫字,他在家是一邊看一邊喝彩,搞得我真是神魂顛倒! ——王忠勇

書法家王忠勇談書法(下)

徐利明老師真正算是我的恩師。我現在的學書理念皆來源於他。他正直的人品,嚴謹的治學,灑脫的書風至今影響著我,也許會影響我一輩子。 ——王忠勇

書法家王忠勇談書法(下)

南藝對筆法的教學很實用,學生一般拿起筆來就可以創作、入展。國美教20個學生,有18個到畢業時可能還糊里糊塗,甚至以後越寫越差,偏偏就是有那麼幾個能成大材。 ——王忠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