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各種官職,提轄、制使、教頭、知寨、節級、都監、團練、管營等是什麼官?

喻派職言


《水滸傳》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名著,裡面大量涉及宋代的許多中低級官職,這些個官職很多時候並不常見,很難以第一時間讓人明白到底是指的什麼樣職能,比如說提轄、制使、教頭、知寨、節級、都監、團練、管營等這些到底都是什麼官?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

提轄

先看提轄,魯智深在沒有出家之前,就擔任此官職,這個官職看上去似乎來頭很大,可是我們會發現就連賣肉的屠夫在被他逼急的時候也敢出言不遜,並且自始至終這個魯提轄總是獨來獨往,點卯也沒一個親隨什麼的,更沒有看見過他手底下的大頭兵,雖然在小種相公面前很受重視,可換個角度來想,那不正是因為魯達武藝超凡嘛!和他的官職本來就沒有關係呀。

而且書裡面也介紹說,魯達他以前是在老種相公手底下當差,是個西北戰場上的狠角色,絕佳的老兵精銳。因此魯達其實是作為小種相公的“體己人”,是親隨一般的人物,保舉魯達做的這個提轄官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虛職。

說完了魯達魯提轄,再來看歷史裡面正式的提轄官應該是什麼,按照宋代的軍職,提轄官應該是一個簡稱,他的全稱應該是提轄兵甲盜賊公事,換句話來說他的職能範圍差不多和當年劉邦的巡捕求盜類的亭長接近,按照換算到今天差不多也就是應該是個尋常的派出所長官而已。

但是這其實也不算準確,因為提轄兵甲盜賊公事是實打實的州府郡縣的提轄,那就更加類似明清時代的捕頭一類的官職,強行換算到現在,應當屬於當地城管局的長官。

制使

再看什麼是制使,在《水滸傳》裡面有楊志曾經擔任過此官,我們都知道,楊志是楊家後人,先入為主的都會先認定楊志的官位不會低多少,但是從來不會想到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這個官位真的值錢,憑什麼楊志不過是搞差了一回花石綱,就不得不棄官而逃,而跑了之後也沒收到什麼像樣的處罰?

翻開典籍,我們會發現這個叫做“制使”的早在唐代就有記載了,《唐律•釋文》雲“天子所使謂制使”,所以“制使”其實就是個特派員,這麼一想也就煥然大悟了,楊志也就是個押運花石綱的小“特派員”而已。不過是個臨時的差遣罷了,宋徽宗一口氣派出了那麼多的“制使”,哪還記得有楊志這麼一號人物。

教頭

接著看看什麼是教頭,在《水滸傳》裡面林沖做過教頭,還是“八十萬禁軍總教頭”,這名頭也是沒誰了,可是這是個什麼官?都不算官!八十萬還是九十萬,都不能改變林沖就是一個沒品級的教練的事實,什麼是槍棒教頭?不就是個教練對吧!

所謂八十萬禁軍教頭,更多的其實有點像優秀教官一樣,算得上是基層官兵的小頭目,但絕對算不算中級軍官乃至高級軍官的,最多也只是個下級軍官罷了。

知寨

再接著看知寨,在《水滸傳》裡面花榮就做過知寨,花榮可不一般啊!那是按照《水滸傳》記載是“功臣之後”,一般會讓人感覺他的這個知寨可是比較值錢的,可是如果嚴格按照宋朝官制,我們會發現,知寨的寨子是什麼?是山寨嗎,不,是巡檢司寨!

所以“知寨”實為巡檢。清風寨當為設在清風鎮的巡檢司。歸屬於從九品的縣尉司所轄,當屬未入流的官品而已。

節級、都監、團練、管營

而《水滸》中常出現的節級,如戴宗,不過是無品的吏員。至於“都監”,其實也是簡稱,全名應該是“都監押”省稱,這個可是大官——管轄本地就糧禁軍、廂軍,朝大了說可以到正六品的分管一路近萬人,往小了將也到從七品一堡一寨千把人,所以明白為何武松一開始以為自己得到張都監賞識為何那麼開心了吧!

《水滸傳》裡面的團練其實屬於作者誤用,宋代的團練屬於虛銜而非實缺,屬於從五品的官階,蘇軾被貶後就曾經擔任過這種虛職。

管營書中一般指的是牢城營的頭目,看上去實在是典獄長一類的官職,但實際上屬於牢城指揮,管的都是廂軍,最高長官為正七品的牢城指揮使,也不是一般的小吏了。


戴老師講歷史


提轄:史無,治安大隊小隊長,代表魯智深。

制使:史無,連排長,代表楊志。

教頭:存在,部隊武術教練,代表林沖、徐寧。

知寨:史無,派出所所長,代表花榮。

節級:存在,獄警,代表戴宗。

都監:存在,武警支隊長,代表董平。

團練:存在但為虛職,小說中團練使韓滔、彭玘,相當於團長了。

管營:虛構,獄長,代表施恩父親。


晨原霧野


【你知道嗎?都頭、提轄、教頭、團練使都是啥級別的官員?】

作者:冷清先生,個人史學研究文章,嚴禁抄襲剽竊。

北宋軍制有禁軍、廂軍、鄉兵、蕃兵,禁軍就是中央軍,廂軍就是地方軍,鄉兵就是預備役民兵,蕃兵就是少數民族軍隊。北宋的基本作戰單位是“營”,相當於今天的團級編制,禁軍標準的騎步營有500人;廂軍不標準的步兵營有300人,廂軍不標準的騎兵營150人。根據《宋史•兵四》記載:500人正規營設正副指揮使2名,100人為都、設正副都頭2名,節級四名;每10人設十將1名,5人設軍頭1名。若干個營組成一個軍旅,相當於今天的師級單位。

殿前司禁軍值班十軍(旅),馬軍十軍(旅)、步軍十軍(旅),水軍虎翼一軍,在京增廣勇一軍(旅),共32400人,各軍旅的總管叫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駐紮外省的禁軍,各軍總管設置可以考察的:統制、統領(都統制)、正將、副將、準備將。禁軍、廂軍的統制,相當於今天的正師級,北宋給予的軍銜是準備將,相當大校軍銜。統領(都統制)、副統領(副都統),相當於今天的正副軍級,北宋給予的軍銜是正將、副將,相當於今天的少將軍校。

【節級】北宋軍中的“節級”,是比較低級的軍官,相當於今天的連排長。《宋史•兵四》:“凡軍頭、十將、節級轉補,謂之「排連」,有司按籍閱試,如列校轉員法。”地方官職中的節級,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官,連九品都算不上。像押牢節級楊雄、蔡慶、蔡福,就是監獄裡的劊子手,雖然不算個官,但是是正式的警員編制,平時看管監獄,遇到執行死刑出紅差。江州押牢小節級李逵,就是江州監獄的輔警,還沒有正式的編制,就是個臨時工。

【都頭】都頭在軍隊中管轄100官兵,是正連級或者副營級的軍官。都頭在地方衙門裡,管轄一隊衙役警察,是一個正科級的官職,副都頭就是副科級。武松在陽穀縣當都頭,沒有說是正的還是副的,相當於縣公安局治安大隊長,是一個正科級的官職。朱仝是馬兵都頭,其實就是騎警隊隊長;雷橫是步兵都頭,其實就是巡警隊隊長,也都是正科級的官職。李雲也是一個都頭,沒有說是正的副的,就按正的算也是正科級官職。

【提轄】北宋時期禁軍、廂軍的一個標準滿員的“營”有500人,營的主管軍官稱為正副指揮使,相當於今天的正副團級軍官。北宋軍中不標準滿員的“營”,步兵只有300人,騎兵只有150人,他們的指揮官不能稱為指揮使,提轄小一營官兵的人就是提轄,正營級的軍官。

《宋史•職官》對提轄是這樣記載的:“總管 鈐轄司 掌總治軍旅屯戍、營防守禦之政令。凡將兵隸屬官訓練、教閱、賞罰之事,皆掌之。守臣帶提舉兵馬巡檢、都監及提轄兵甲者,掌統治軍旅、訓練教閱,以督捕盜賊而肅清治境。凡諸營名籍、賞罰之事,皆掌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掌管一路(省)的軍事機構叫“鈐qian轄司”,長官叫做兵馬大總管。各軍州的守將、兵馬巡檢、都監以及提轄兵甲軍官都歸他管。宋江打完方臘受封楚州安撫使(淮南西路)兼兵馬大總管。這段話也講明白了一件事情,駐守州郡的禁軍將領的官職,比州郡的兵馬巡檢大,州郡的兵馬巡檢的官職,比州府兵馬都監大;兵馬都監的官職比團練、提轄大。州的兵馬都監是師級或副師級,縣的兵馬團練是團級,提轄掌管300人的營,是正營級的軍官。因此大家不要輕視魯智深、孫立等人,他們的提轄官職雖然不高,但卻是正營級的軍官。

【制使】制使的意思就是“制約”,皇帝派遣出去辦事的使者,宋代殿前司下屬的中下級軍官。唐 韓愈 《王公神道碑銘》:“制使出巡,人填道迎,顯公德。”。《水滸傳》第十二回:“﹝ 楊志 ﹞年紀小時,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 道君 因蓋 萬歲山 ,差一般十個制使去 太湖 邊搬運花石綱。”

楊志是武舉科班出身,不知道楊志是武進士還是武舉人,如果是武進士出身,最低的官職不能小於七品,也就是正縣、正團;如果是武舉人,最低的官職也是正科、正營,楊志官做到殿前司制使,起碼也是副團級的軍官。宋徽宗派十個制使去太湖搬運花石綱,假如級別太低,地方官員根本就不尿你,你咋給宋徽宗辦事呀。因此這個制使,絕對不是連排長,起碼也是副團級的軍官。

【知寨】北宋有知府、知州、知縣,再小的官就不叫“知”什麼了。作為軍事單位主官,叫做知寨至少也是副團級的單位。前面講過,標準滿員的“營”有500人,軍事主官叫指揮使,是正團級的軍官。一營300官兵駐紮在某個軍事要道,或者某一個軍事城鎮,軍事指揮官就不能叫指揮使。那麼這個營寨又是比較重要的,那就放個副團級的軍事主官,又要協調和地方的關係,就安排了一個正縣級的文官當一把手,咋辦呢?清風寨的寨主就叫知寨吧,軍事主官花榮就叫副知寨吧,妥妥的。

【管營】北宋在州府一級的地方,設置建立了很多牢城營,牢城營的規模較大,也不是一般的監獄,還有勞改農場的意思。林沖被髮配滄州牢城營,武松被髮配到孟州牢城營,宋江被髮配到江州牢城營,牢城營的總管就叫“管營”。牢城營是半軍事化的監獄勞改農場,管理很多罪犯、勞改犯,駐紮著一定數量的軍警。那麼這個管營的級別絕對不會比都頭低,不能被“營”字迷惑了,至少是個副團級的幹部。

【教頭】北宋的軍隊很特別,練兵的不能帶兵,帶兵的不能練兵,軍隊基層負責練兵的是教師,負責訓練軍中教師、中下級軍官的是禁軍教頭。徐寧是殿前司金槍班的教師,他的工作就是負責訓練金槍班的士兵的(金槍班左右兩班,每班120人)。《宋史•禁軍》記載:“總二十二縣為教場十一所,大保長凡二千八百二十五人,每十人一色事藝,置教頭一。凡禁軍教頭二百七十,都教頭三十,使臣十。”宋史記載:北宋的禁軍教頭大概有三四百人吧?教頭分好幾個檔次,比如林沖的岳父就叫張教頭,王進叫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叫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王進的父親王升叫做八十萬禁軍都教頭,周昂是八十萬禁軍副都教頭,丘嶽是八十萬禁軍都教頭。

禁軍教頭相當於今天軍事院校的教授,今天軍事學院的教授,最起碼是正副團級幹部,有的還是師旅級幹部。張教頭沒有加頭銜,估計是副團級的教授。王進加了頭銜八十萬禁軍教頭,不但是個教授還是棍棒教研組組長,正團級的幹部。林沖是加了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不但是個教授,還是槍棒教研室主任,副師級的幹部大校軍銜,離將軍只有一部之遙了。周昂是八十萬禁軍副都教頭,官帶右義衛指揮使車騎將軍,丘嶽是八十萬禁軍都教頭,管帶左義衛指揮使護駕將軍。

【團練、團練使、兵馬都監】團練的意思是團結訓練,王安石變法以後,特別注重民兵預備役的建設,據宋史記載:保甲法規定10戶為一保,設一個保長,50戶為一大保,設一個大保長,十大保為都保,設都保長。每家每戶有兩個男子以上者,都要出一個男丁,參加團練,這個民兵預備役的團長就叫“團練”,是從大保長、都保長中選出來的有能力的人,有些人本身就是退役軍人。

團練使是州地方軍事長官之一,州一級的軍事長官防禦使、團練使、兵馬都監。防禦使是州一級的最高軍事長官,相當於州軍分區司令,管轄州廂軍、民團預備役,是正五品的官員,宋江詔安後打方臘,忠州防禦使辛興宗做宋江的監軍;團練使是州軍分區副司令,主管各縣民團預備役,是正師級的軍官,正六品或從五品的官員,《水滸傳》裡有個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王文斌,官帶鄭州團練使,想想看,林沖是副師級都有點冤。蘇軾蘇東坡被貶官出京後,曾經任過黃州團練副使。

兵馬都監是州廂軍的主管,廂軍就是地方部隊,相當於今天的武警部隊。兵馬都監排名在防禦使、團練使的後面,參考分析應該是副師級的軍官,防禦使既是軍分區司令,又是州廂軍的司令。《水滸傳》武松刺配滄州後,施恩的父親是牢城營的管營,武松幫助施恩醉打蔣門神奪回快活林酒店,張都監就設計陷害武松,武松把蔣門神、張團練、張都監都給收拾了。

我是冷清先生,為您推送不一樣的歷史真相,如果您喜歡敬請關注冷清先生頭條公眾號,謝謝!








冷清先生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宋代武官的品級問題,對理解《水滸傳》中的各類官職很有幫助。

宋朝重文輕武,武官品級普遍不高,能做到五品,就是已經是三衙最高長官的馬、步軍都指揮使之類了。

宋朝還將一品中分為很多階,武官從太尉到“下班祗應”一共52階。

宋朝軍事改革之前,軍事單位分為軍隊編制為廂、軍、指揮(營)、都,四級。都級副長官以上稱“將校”,以下的軍吏稱“節級”。後宋神宗軍改之後,改為軍、將、部、隊,四級。

下面,我們來依次看一下,題中的幾個官職,到底是個什麼官。

提轄

《宋史•職官志》:“崇寧中,復置提舉兵馬、提轄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練軍旅,督捕盜賊,以清境內。”

許多人因此認為,魯智深就是文中的“提轄兵甲”,但是忽略了後面“皆守臣兼之”一句。宋朝重文抑武,各地方均由文官兼任軍事長官。所以魯智深的“提轄”,絕對不可能是《宋史》中的“提轄兵甲”。

宋代還有一種提轄官,是一種事務官,並非軍職。魯智深應是此類。

而同為提轄的孫立、索超,手中都有五六百人的人馬,大概是八品左右的武官,類似指揮使之類。施耐庵顯然亂用了提轄一詞,對宋朝官制並不瞭解。

制使

楊志的制使,只是一個虛職。《唐律•釋文》雲“天子所使謂制使”,押運生辰綱也算是為皇帝辦事,所以施耐庵給楊志按了一個制使的名頭。

押解生辰綱,肯定不是高級武官的差使。楊志的品級,大概也就在八九品之間。

教頭

教頭就是軍中的武術教練。宋朝軍中的武術教練有四個品階,從大到小分別是訓練官、指使、都教頭、教頭。其中都教頭和教頭都沒有軍職,壓根算不上什麼軍官。

而且宋朝的禁軍並不是指中央軍甚至禁衛軍,而是泛指所有的戰鬥部隊。禁軍中的教頭也很多,元豐年間僅開封一地就有禁軍教頭二百七十人。

可見林沖林教頭混的實在是不怎麼樣。

知寨

其實,清風寨就是設在清風縣的巡檢司。宋朝時縣域的治安由縣尉、巡檢共管,都是從九品的衙門。縣尉負責縣城治安,巡檢則負責鄉間。花榮的清風寨副知寨,還未入品級。

節級

之前說過了,軍官一下的軍吏,統稱節級。未入品級。戴宗戴節級,就是一個事務官。

都監

這個官職比較麻煩,可大可小。都監的意思就是“資深的監押官”。宋朝各路、州,軍事長官分為鈐轄、監押兩種。鈐轄為文職兼任,監押則是武官官職。但是除了路、州之外,下面的縣、鎮、關、堡、寨,只要有屯兵的地方,都有監押官。所以同為監押,職責權利大不相同。

但總體而言,都監算是實職的官員了。

團練

團練在宋朝只是虛職,但是官職很高,從五品。在重文抑武的宋朝,五品的武官已經算是很高了,馬、步二司的都指揮使不過正五品。但在《水滸傳》中,團練卻成了韓滔、彭玘這種管著幾百人的小軍官,施耐庵又搞混了。

管營

宋朝並無管營一職,《水滸傳》中的管營大概相當於現在的監獄長之類。


所以,施耐庵這個明朝人,並沒有搞明白宋朝武官的官職序列,前後自相矛盾、子虛烏有的地方很多。題主問到的這幾種官職,除了團練是品級很高的虛職,都監有一定實權之外,其他都是不入流的低級小吏。


文眼豆子


《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背景皆錯綜複雜,在介紹諸位好漢故事的同時,書中亦涉及到了各種官職,如提轄、制使、教頭、知寨、節級、都監、團練、管營等,那麼它們都是什麼類型的官職呢?接下來娜娜為您解答:

1、提轄

在《水滸傳》中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好漢,名為“花和尚”魯智深,原著中就曾經專門提到他有一個官職,叫“魯提轄”,全稱叫做“渭州經略府提轄”。在宋朝,對於“提轄”有很多種說法。

(1)專門管轄軍隊,訓練教閱、督捕盜賊、軍隊訓練

根據《宋史·職官志七》中的記載:“崇寧中,復置提舉兵馬、提轄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練軍旅,督捕盜賊,以清境內”。

(2)事務官

主要負責朝廷事務,如茶鹽專賣、宮廷採辦、製造金銀器物及綱運等。

2、制使

《水滸傳》中的好漢楊志便曾經為“制使”之一,“制使”這是宋朝殿前司下屬的一個低級軍職。

依宋制,殿前司與侍衛司分統禁軍,侍衛司職責以宮廷護衛為主,殿前司則兼著皇室外部的事務。《水滸傳》中,宋徽宗要造園子,命殿前司的十位制使去太湖邊搬運花石綱,楊志就是十制使之一。

3、教頭

《水滸傳》中一旦有人提到“教頭”,那麼就難免要提到林沖,看過書的很多人都對他的官職印象深刻,名為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的確聽起來著實是很有噱頭。起初很多人認為林沖可能手下統領八十萬軍隊,但是事實其實並不是這樣。

教頭一職其實就是在軍隊中訓練軍隊傳授武藝的教練員,其實並沒有什麼統領軍隊的權力,只是個職業不能算是官職。至於所提到的八十萬也只是個虛數,真實人數不可能有那麼多,而且教頭也有很多位。

4、知寨

《水滸傳》中花榮就曾經做過知寨,其實宋代的知寨分文知寨和武知寨,文知寨為正武知寨為副,只因宋代重文輕武。除此之外,“寨”不是集鎮的意思,所以“知寨”不是鎮長,應該為巡檢。巡檢類似於縣派駐鄉鎮關卡要地的公安機關。

5、節級

宋代的“節級”本來是軍隊中的軍官名。

《宋史·兵志》上說:“五百人為指揮使,百人為都,置正副都頭二人,節級四人。”

可是宋代監獄裡看守長的級別與節級接近,所以人們又把監獄看守長尊稱為“節級”。“節級”亦不是正式官名,其正式官名叫做“押獄”。

《水滸傳》第四十四回寫病關索楊雄長街遇石秀一段時,介紹楊雄為“兩院押獄,兼充市曹行刑劊子”。楊雄行刑歸來,路上遇到潑皮踢殺羊張保,張保道:“節級拜揖!”,所以常常稱押獄為“節級”。

6、都監

《水滸傳》中陷害武松並被"血濺鴛鴦樓"的孟州兵馬都監張蒙方司此職,另外,雙槍將董平、鎮三山黃信也為兵馬都監,主要掌管州府的軍事司務,大多是武官從八品以上擔任,與總管鈐轄同為領州郡兵將帥官,但比其地位要低一些。

7、團練

團練是屬於軍隊上的職務。宋代中央軍是禁軍,地方是廂兵,團練可以算廂兵裡的最高級別了。另外,北宋的團練使,當時有都和州之分,手下的士兵都是地方武裝,旗下人數相當於團級。

8、管營

《水滸傳》中所謂的“管營”為各地州府牢城營的主管頭頭。由於水滸傳中不少梁山好漢都有過被刺配的經歷,作為刺配的目的地——牢城營的主管,管營們也作為故事情節的重要參與者,頻頻在水滸傳中露臉。


娜娜聊古今


《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有很多人都看過根據《水滸傳》所拍出來的影視劇作品,在這些影視作品中有很多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官職,有些官職真實存在,但是有些根本找不到相應的史料記載,更像是作者自己編撰的。

那麼在小說中這些官員分別是什麼樣的職位,在真正的歷史中是否能夠找到對硬的官職呢?若是找不到的話,按照這些官職手中所掌握的權利來說,劃分到現在相當於是哪一階級的官呢?

提轄

小說中的有一張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在宋朝歷史中並沒有這樣的一個官職。

聽起來這個名字很大氣,但是從頭到尾他手裡的權利並不是很高,甚至一個賣肉的小販在被逼的情況下還敢罵他的名字,由此可見的官職一般。

而且他出門的時候從來沒有帶過任何的隨從,當年他所做的工作就是保護財產安全抓捕小偷,換做現在的官職來推算的話,應該是公安民警或者說是保安隊隊長。

制使

這個官職在真正的歷史中也並沒有存在,小說中楊志好像擔任這樣的一個官職。小說中的定義為皇上派出去辦事的一個使臣,而且是軍官出身,並非是一個文臣。

相當於能夠在皇帝身邊拋頭露臉的一個武將,因此從一定定義上來說,應該和現在的警衛營或者護衛營相似。

因此制使應該是一個營長或者說連長官職。

教頭

代表人物為林沖。這個稱呼在歷史中也是存在的,雖然說他是80萬進軍總教頭,看起來非常的高端,但是手中實際上沒有任何的權利,可以理解成現在軍隊中的教官。

雖然說它曾訓練過的兵馬很多,但是不代表他能夠指揮得動這些兵。

知寨

這個在宋朝歷史中不存在,如果在小說之中的存在感也不是很高,代表人物為花榮。

很多人對這個官職的第一理解可能也就是一個山寨大王,按照當時的稱呼來說,有知府,知縣,所以這也類似於一個地方官員之類的。

因此可能指的是能夠統領一個營寨的官員,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營長。

節節級

這個在歷史中存在的,是一個非常低級的官員,以類似於現在的軍營中的小隊長。

準確說就是帶領著別人直接去執行任務的一個小官兒。

在真正的軍隊中並沒有什麼存在感,而且一般來說也不屬於正規編制的,可能隨時會被撤銷。

都監

這個在歷史中也是存在的,其代表人物為董平。其實這個就是相當於一個監督員,古代在押送犯人時候的領隊小領導,這個官職就是這樣的一個任務就是統領押送犯人的隊伍。

本身的地位並沒有什麼重要性,而且非常容易出現仇人,很多想要劫獄的人一般都先殺他。

團練

有這樣的一個名號,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官職。團練就相當於現在的一些名譽主席名譽會長一樣。聽起來名號上很高,但是手裡面並沒有什麼實權,既沒有政治上的權力,也沒有軍事上的,最多也就是想要一個光榮的名號罷了。

管營

在民間或許有這一種說法,而且也只是部分地方性的稱呼,歷史中並不存在。

第一具體的任務就是看管住監獄,相當於現在的監獄長。


夏目歷史君


水滸成書於明朝初年,距離故事的背景年代已經過去近300年,所以,在《水滸傳》中所提到的一些官名,一些確實是宋代所有的,但也有一些是北宋時期沒有的,是施耐庵參照元朝或者明朝官制所寫的。

下面,我們將小說中所涉及到的幾個官職,簡要介紹如下:

1、提轄

典型人物是魯智深,在北宋時期,卻有提轄一職。在《三朝北盟會編》就有記載:“提轄官以骨朵擊其口,血流,不能作聲,斬於堠下。”

提轄官雖然是一個官職,但具體負責什麼事情,卻不能確定,需要具體分析。

“提轄”是一個動詞,意為管理某事,所以職權範圍比較寬泛。它的前面一般還要加一些前綴,如掌管茶場管理專賣,掌管“政府採購”,掌管打造器物,掌管金庫銀庫等等。

2、制使

典型人物是楊志。制使是北宋殿前司所屬下級武官,而殿前司是宋代禁軍官司,也就是八十萬禁軍的最高指揮機構。殿前司早在後周時期就有之,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殿前司都點檢。

但楊志的制使卻不屬於這一種。

出了低級武官,“制使”還有皇帝使者之意。楊志曾經負責押運“花石綱”,而這是皇帝本人授予的任務。因此,楊志也屬於皇帝特使,所以也被稱為“楊制使”。

3、教頭

典型人物,林沖。教頭,就是北宋禁軍中的專職武術教練,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事,如北宋宋神宗年間,就有“開封府界、京東、西將下兵,每十人取一人,令所差去教頭習馬射。”

不過,這裡的教頭,只是教練10個人學習騎馬射箭而已。

因此,“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槍棒”的名頭雖然聽起來很響亮,但林沖並不是給80萬人上課,而是隻給十幾或幾十人上課的武術教官。

4、知寨

典型人物,花榮。水滸中的清風寨,其最高長官就是兩位知寨,一文一武,其中花榮就是武知寨。按照宋朝規定,顯然文知寨的地位要高一點。

而知寨的作用,類似於現在的派出所,主要是緝捕匪盜。

宋代縣級治安分隸縣尉、巡檢。兩者平級,縣尉從九品,主要負責縣城內的治安,而知寨主要負責鄉下治安。

5、節級

典型人物,康節級,在牢城營裡受賄後開始照顧武松。節級這個官職,在書中的牢城營中經常出現。按照《宋史兵志》記載:“五百人為指揮使, 百人為都, 置正 副都頭二人, 節級四人。” 由此可知,節級只是軍隊中的低級軍官。

6、都監

典型人物,董平。《宋史兵志》記載:“兵馬都監有路分, 掌各路禁旅、屯戍、邊防、訓練之政令。”

都監是宋代兵馬都監的簡稱,地方州府兵馬都監為地方軍事主官之一 ,一般由知州、知縣兼任,算是含金量比較高的軍職。

7、團練

典型人物,張團練,蔣門神的幕後靠山。團練是我國古代的民兵制度,相當於今天的各級武裝部。而團練使,也就相當於今天的武裝部長。大詞人蘇東坡在黃州時,就曾任團練副使。

8、管營

典型人物,施恩之父。管營,其中的“營”字,指的就是牢城營,也就是小說中林沖、武松等人犯被髮配去的地方。

管營相當於今天的監獄長。因此,施恩才能利用這個權勢,好吃好喝招待武松,為其所用。


深夜聊齋


我們都知道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中,很多英雄好漢在上梁山之前都在官府中任職,比如花和尚魯智深之前在渭州擔任提轄,武松在陽穀縣是都頭,林沖也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等。那他們的官職到底都是幹什麼的?放在現在,相當於什麼官職呢?

花和尚魯智深原名魯達,在去五臺山之前是渭州經略的提轄。在北宋,這個提轄的職責就是:掌軍旅訓練教閱,督捕盜賊,鎮壓民眾反抗。提轄比知州級別要低,一般為六品或七品,放在現在相當於正處級的幹部,或是軍隊、武警中中下級軍官,正團級幹部。而魯達的上級經略相公,一般是駐紮在邊境掌管各州邊防軍馬,級別還是比較高的,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員。

很多人認為林沖的官職比較厲害——八十萬禁軍教頭,手下帶著八十萬禁軍教頭呢!其實並不是這樣,宋朝本來就重文輕武,而教頭這種官職也並不是什麼重要角色。教頭說白了就是在軍隊中教授武藝的教練,並沒有什麼實權,而八十萬這只是個虛數,怎麼可能真有那麼多人。這也就是為什麼林沖會對高俅如此畏懼,高俅可是太尉是軍隊的二把手。教頭放現在也就是正營級或副團級軍官幹部。

武松打虎的故事無人不曉,他打完虎就回到陽穀縣並在那裡擔任都頭。都頭這一職務在水滸中出現的次數比較多,除了武松,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橫等都是都頭。可以說一個縣中都會有一兩個都頭,其實在當時只有軍隊中才會有都頭這種職務,而武松、雷橫他們其實就是相當於衙役、班頭,叫他們都頭只是表示尊敬。他們的職責就是抓賊平匪,維護當地治安,放到現在相當於刑警隊長或治安隊長,副科級幹部。

當時百勝將韓滔曾擔任陳州團練使,團練使在當時可以分為團練使和周團練使,手下領導的是地方武裝,當時宋朝在軍隊採取強幹弱枝政策,所以團練使僅僅是個虛職。水滸中,團練使能管著兩千到三千軍士,在現代相當於軍隊中團級幹部了。


夢溪筆壇


這裡面涉及北宋的官僚職稱體系

宋朝和前代王朝不太一樣,簡單的說,他們個人官職大約有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官,一個是差遣。而官和差遣是分開的,官只表示自己能在朝廷拿俸祿,幾品官就拿幾品俸祿。在大宋當官,重要的是差遣或者叫職務,差遣才表示權力。官和差遣之間,其實並無太大牽連

舉個例子對比,比如說縣長放大宋叫知縣,就屬於差遣,今天他對應官級應該是處或者副廳,但在大宋他的官級可能是七品,也可能是三品二品等,用今天的稱呼叫部級縣長、廳級縣長、科級縣長……

而且差遣有穩定的,也有臨時的,像縣長這樣穩定的好說,這臨時的,很難辦,比如說,你去到倒杯水來,這倒水也能算差遣。官和差遣雖然沒什麼牽連,但沒了官只看差遣,也很難說他們的官職有多大,尤其是一些臨時的差遣

如此以來,判斷《水滸》中各種官職,其實很繁瑣,也很無趣,裡頭很多差遣有的是大宋的臨時玩意,有的是施耐庵編出的臨時玩意……

比方說,林沖是教頭,八十萬禁軍教頭,聽著很牛,實際也牛,但從拿錢角度來說,誰知道他是三品教頭還是九品教頭啊……


靈石蘊珠寶


《水滸傳》並不是宋代官場指南,它的官職並不對應宋朝武官。簡單的例子就是80萬禁軍教頭林沖的職位,教頭這個官職在禁軍中屬於不入流,地位遠遠低於陸遷的虞侯。但在水滸傳故事中,林沖不但和高太尉認識,還經常出入高太尉的府邸,這就相當於中高級軍官了。而且王進也需要高俅親自出手來對付,這說明他的職位並不低。《水滸傳》中的管營並不等於營長,而是心裡流放犯人的管教頭目、副所長。提轄相當於現代的中低級軍官,魯智深出家前在小種經略相公那裡擔任這個職務,它還可以兼管地方治安(主要在邊境地區),陝西當時高考是和西夏對峙的前線,所以魯智深當提轄時在地方上說話很管用。知寨是北宋廂軍也就是當部隊的指揮官一般負責一個區域,北宋末年有上百萬軍隊,八十萬禁軍主要分佈在河北、陝西等戰區附近,地方上治安要靠廂軍幫忙維護,等於現在的武警部隊團級軍官。制使算是皇帝派出的宦官外,主要是北宋禁衛軍的中低級軍官,屬於來說很大的那種人。都監,也是廂軍軍官,由於北宋廂軍負責很多雜務,也負責監獄管理,所以也很有話語權。團練,只是榮譽職位,不是實際職位,從五品,蘇東坡在下放時也當過團練。節級就是看守監獄的工作人員,無編制,也就是小公務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