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急於“復工”利與弊,市場離恢復還有多遠?

首日迎來複工“潮”,企業能不能正常復工?離經濟恢復還有多遠?

這個春節假期不一般,全國人民體驗了最“宅”生活,不用去應酬、不用去走親、唯有房門之內的安靜。之前很多人認為只要有水有電,有吃有喝,有電腦有網,就能在家待到天荒地老,但是這種“坐月子”的模式,一連十多天出不了家門,已經開始無比的慌了。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確保了絕大部分打工者的工資,帶薪“宅”家。

反觀一些企業老闆,確實有點坐不住了,一天不上班,一天就沒有生意。房租、人員工資、債務壓力、貨物損耗等巨大的壓力讓老闆徹夜難眠。終於熬到了2月10日,如果再不開工就真的崩潰了,但是當下企業能否正式開工呢?

企業急於“復工”利與弊,市場離恢復還有多遠?

圖片源自於網絡

截止到2月9日24時,累積確診病例40261人,累積疑似病例23589人,累積死亡人數909人,累積治癒人數3286人。2月9日新增確診病例3072人,新增疑似病例4008人,死亡97人,治癒632人。

從這些數字上看,疫情依然很嚴峻,疑似病例人數還在增長。這讓大家依然很擔心。

同時全國各地區都紛紛出臺了企業復工時間表,和復工的審批手續。從網上我們也看到了各地市也紛紛在最近幾天加強了社區的防控措施,很多的中小企業復工可能還需要等待。

同時很多的人也擔心,如果一旦開工,大家都擠在一個密閉的辦公室裡,後果會怎麼樣?會不會呈現幾何級增長和傳染?這都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因為我不是醫生,無法提供防護方面的建議。

但是從經濟的角度,給企業和個人做一些分析,我們應該如何安排復工?

首先,我也是一名企業經營者,非常理解各位老闆的心情,但是也需要對疫情有個全新的認識,這時候命比錢重要,而且更何況,即便復工了你也未必賺得到錢。


企業急於“復工”利與弊,市場離恢復還有多遠?

例如說餐館開門並不一定有生意的,很可能依舊很冷清:

一是當下開工的企業數量並不是很多,上班人員數量也就不多。

二,受疫情影響,很多人出於自我保護意識,更會選擇方便食品,或自帶食品解決工作餐,所以堂食客戶應該不會太多。

對於很多公司即使開門,你也未必能賣出東西去,產生銷量。

一、我們公司上班,但是上下游的企業未必上班,

二、市場需求端的消費回暖還需要一定時間週期,

三對於零售型的企業,除生活必需品外,人們當下店面消費的可能性還是較小。三,銷售型企業可能甲方公司連門都不讓他進。

所以企業主這塊還是要儘量綜合權衡,非保證疫情防控類的企業,能不開工儘量不要急於開工,如果能夠遠程辦公是最好的。例如互聯網公司,或者一些文職崗位,遠程辦公並沒什麼障礙。因為對於很多企業而言,開工就意味著更大的開支,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風險性。

企業急於“復工”利與弊,市場離恢復還有多遠?

​其次,員工並非只有在企業裡處於危險當中,上下班的路途中,已經外出就餐,電梯,都會讓風險暴露,這些都是交叉傳染的點,一旦有人接觸了病毒,很可能會給你的公司帶來團滅的效果。

同時各地區防疫物品依然處於短缺狀態,從身邊的實體企業老闆處瞭解到,很多地區口罩還是買不到,同時我們看到網上也都處於斷貨狀態。企業如果沒有辦法解決防疫物品問題,建議慎重考慮開工,畢竟員工個人更難解決例如口罩等防疫用品。甚至很多的家庭口罩僅夠維持一人外出使用。畢竟需要及時更換。

第三,如果非得聚集到一起,企業一定要做好排查工作,嚴格按照國家對復工企業的指導措施嚴格做好防控工作。

總之,企業老闆必須慎重思考,權衡利弊,把所有的風險點都要考慮到位,這次危機,對我們管理者的水平是一次嚴格的檢驗。希望很多的老闆,不要急於一時,不要弄巧成拙,著急復工最後反而惹來了大麻煩,到時候不但無法正常開工,反而造成不可磨滅的損失,如果發生員工感染,那麼整個公司都被隔離,對企業而言可是致命的打擊。

從當地瞭解到,寫字樓和商業中心還在等待通知,目前沒有接到可以營業的通知。

針對個人,非常時期,我建議先保證安全再想發展。

首先,還是大家儘量遠程辦公,多想想通過互聯網的解決方案,能不現場見面,就儘量不見面,多見一個人就多一分風險,而且不光是你,還會家人帶來麻煩。

所以積極配合國家的相關防控措施,儘量減少外出。

其次,如果公司非得要求上班,必須做好相關的防護工作。如果能夠利用年假調休的,這種緊急的時候,現在能多休息一週,風險就會大幅降低

第三、如果真有情況必須要去公司,那麼儘量選擇自駕車,甚至騎電動自行車出行,不要選擇公共交通,例如地鐵裡,公共汽車上,人員交雜,當下的危險係數還是很高的。相當可怕。即便戴口罩,也難保周全。

到寫字樓後,也儘量不要乘坐電梯,走樓梯會相對安全一些。密閉的環境是非常利於汙染物擴散和傳染的。

第四,在單位和公司,儘量和別人保持距離,一定要全程全天佩戴口罩,最好多準備幾個N95這樣的口罩,用以防護。然後多洗手,辦公室多通風,儘量不要使用中央空調。

總之,對於個人來說,能不去就儘量別去,要知道你去公司工作,是替老闆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去要飯的,所以根本沒必要唯唯諾諾,憑本事吃飯,教給你結果就好。非常時期,應該有非常之態度。

​無論是企業和還是個人,在這特殊時期,我們一定要慎重,同時要全面的思考風險,積極瞭解疫情進展,關注當地政府動態。當下員工對於大多數企業幾個人都是風險大於收益,最擔心的是,當企業費勁周折,把員工都召集到公司,也未必有生意。與其冒著風險,不如再耐心等上幾天。至於什麼時候能夠安全的復工。也是對自己及他人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