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全文共3730字,預計學習時長

12分鐘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圖源:@CGTN


2月3日是鼠年首個開盤日,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大部分朋友基本上做好了面對疾風的心理準備。事實也不出意外,三千餘隻個股中只有164只上漲,3200只個股全部跌停,餐飲旅遊、商貿零售、交通物流是受影響較大的行業,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不可小覷。

在滿眼泛綠的大盤之中,除了泛醫藥概念股逆勢而行之外,電子、計算機、電力設備等板塊卻也同樣表現堅挺。結合時事不難發現,AI研發藥物、算法基因分析、巡邏測溫機器人等表現給力,科技成為此次防疫戰中的中堅力量。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圖源:pixabay.com


不僅參與了防疫戰的鬥爭,科技也在改變著疫情影響下行業生態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被迫宅著的二十多天,雲課堂、雲辦公、雲監工紛紛上線,各行各業排隊上“雲”,這朵雲究竟會飄往何方呢?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春節最火直播:火神山上盤旋的祥雲

“睡不著的不如來看直播蓋醫院吧!”你有沒有看這場直播?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圖源:IT之家


這可能是你過的最不一樣的一個春節了。除夕前夜,武漢決定仿照非典時期的小湯山醫院,建設火神山醫院,不久後又宣佈建雷神山醫院。三大運營商緊急開始了兩座醫院的網絡建設,工程包括了3G/4G/5G無線通信網,欲實現千兆網絡覆蓋。

在此基礎之上,中國電信又完成了觀察安裝地點,快速完成選址、布放光纜及電源線和設備安裝調試的工作,1月27日晚8點,兩家醫院建設工地實景直播順利開通。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這也就有了大年初三,千萬網友不睡覺觀看蓋醫院直播,觀看人數峰值超過5000萬的盛況,堪稱“年度最火直播”,不愧是有著千萬級“雲監工”的大項目。網友們在評論區中也給挖掘機天團紛紛取名,“叉醬”、“嘔泥醬”、“藍忘機”……以獨特的方式為武漢加油。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圖源:@央視新聞


而使得千萬量級雲監工得以實現的背後,是中國電信DICT智能視頻雲平臺的開放雲架構體系。中國電信以雲網融合的優勢,依託高性能的5G+光纖雙千兆網絡和天翼雲遍佈全國的雲資源,在智能視頻雲的輔助下,使穩定清晰、高質量的直播信號傳向央視。此外,其視頻分流轉碼模塊實現了視頻流對接央視平臺,雙平臺備份機制也確保了視頻直播的運行。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這套智能視頻雲體系以“5G+AI+天翼雲”為核心,能夠實現各種數據的匯聚,實現視頻監控、智能分析、視頻存儲等功能;也能為應急指揮提供精準信息應急處置,提供人流狀況、熱點區域以及各部門秩序維持狀況。

結束了火神山醫院的“監工”之後,2月5日中國電信又與央視頻及華為共同開通了武漢天河機場的直播,通過5G網絡24小時直播全國各地援助湖北救援物資到達轉運情況,網友們重啟雲監工模式,開始了“數飛機”工作。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圖源:@中國電信


5G網絡不僅僅讓雲監工得以實現,也為雲會診提供了基礎條件。2月3日火神山醫院開始正式收治病患之後,由華為提供技術支撐的“遠程會診平臺”也將正式投入使用。這套一體化高清視頻會議終端TE20視頻會議設備和管理平臺,能夠保證在512K帶寬的極端網絡環境下也能暢通進行,而1080P的高清畫質,為遠程會診中的輔助碼流分享病患的CT片等醫療檔案提供了條件。

在湖北協和醫院的5G遠程會診平臺,能實現幾個院區間的每日會診,還可幫助武漢協和醫院和北京協和醫院、北京朝陽醫院、武漢腫瘤醫院聯通,進行異地遠程會診。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雲辦公:人在家中坐,活從天上來

“居家能辦公,停課不停學,停工不停產”,在經歷了每天醒來假期都在延長、再不復工可能就要退休了的自我懷疑之後,疫情影響之下無法返工的人們開啟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集體遠程辦公模式。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據阿里釘釘數據顯示,春節返工第一天,全國上千萬企業、近兩億人開啟在家辦公模式,釘釘、企業微信集體“崩潰”,不得不緊急擴容,而在線辦公需求仍在繼續爆發。阿里釘釘下載量超過微信登頂蘋果App Store排行榜第一,企業微信也緊隨其後,各類在線辦公軟件迎來了春天。

釘釘向1000萬家企業組織免費開放全套的”在家辦公”系統,騰訊會議面向所有用戶免費開放100人不限時長,華為雲在疫情期間開放了自家協同辦公平臺提供免費華為雲WeLink企業協同服務,字節跳動旗下的飛書也免費開放全部遠程協作辦公服務,合力實現疫情期間的“居家不停工”。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圖源:Unsplash


在家辦公的夢想實現之後,隨之而來出現了各種雲辦公禮儀,比如睜眼第一件事是打卡、開會不穿居家服、不在床上辦公是底線等等,視頻會議開通美顏功能的呼聲也日趨增高。

事實上,拋開疫情影響帶來的需求激增不談,遠程辦公也早已成為趨勢。幾個月前,Digital Ocean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約90%開發人員將遠程辦公作為求職的考慮因素之一。

在線辦公軟件的視頻會議、雲端存儲、文檔共享與協作、即時通訊、辦公OA、審批、智能人事等功能能夠滿足很多崗位辦公需求,在保證工作效率的情況下,員工擁有更自由的工作環境,企業也能夠節省寫字樓的租賃費用,雙贏的事情何樂不為呢?這次疫情的爆發無疑加快了人們對於在線辦公軟件價值的認識。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圖源:@洋蔥故事會


除了雲辦公以外,學生黨們也沒躲得過“停課不停學”的安排。釘釘開放在線課堂之後迎來一大波被迫開學的學生,收穫了眾多“一星好評”;騰訊、網易騰訊、網易等多家教育平臺也推出免費“雲課堂”,保證疫情期間教育活動的正常進行。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在老師們習慣了做主播的感覺之後,學生們也開始新模式之下的鬥智鬥勇,#如何避免上網課被老師提問#的話題被刷上熱搜,有小機靈鬼的對策是隻要對著攝像頭不動,老師就會以為你卡了不會喊你回答問題了。

別急著開心,騰訊教育的全程技術保障,對平臺運行情況予以實時監控,確保平臺安全穩定運行,隨著5G網絡的發展,卡頓?延遲?不存在的。聽到這兒是不是又情不自禁地點開評價頁面想要打個“一星好評”了?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在NCP肆虐的情況下,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的價值加快被發現,將會迎來大爆發時期。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疫情帶來的經濟發展新趨勢

新冠病毒本身的殺傷力之下,隱藏著的更為可怕的影響是對於經濟的打擊,不少行業走勢慘淡,不少中小企業面臨著破產危機。而危機之中也隱藏著機遇,該以怎樣的方式絕地求生,這些天的形勢發展似乎給出了我們大致的方向。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圖源:Unsplash


就像2003年非典帶來的經濟下行一樣,危機推進了互聯網產業升級,其中淬火而生的電商行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受疫情影響,外商來華受阻,線下交易量下降,轉向互聯網變得順理成章。

阿里順應網絡交易趨勢實現了50%以上的業務增長率,馬雲更是在非典過後看到了to C模式的巨大潛力,才有了今天的淘寶帝國;非典前的“京東多媒體”從IT產品的線下代理走向了代理商中巔峰,而非典到來使得其12個櫃檯全部關閉,賬面流失八百餘萬,壓力之下劉強東開始了電商領域的探索,如今已然成為第二大電商平臺。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白皮書可以看到,2003年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中,有246家企業實現了網上交易。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圖源:@新浪財經


而線上教育在非典時期也開始嶄露頭角,非典的重創讓新東方和學而思在這之後開始了在線教育的探索。疫情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旅遊業寒冬,據估算非典一年旅遊業總收入損失約為2768億人民幣。攜程CEO梁建章頂住壓力,不裁員不關門靜待時機,終於迎來了疫情結束後旅遊行業的“報復性”增長。藉著這波上升趨勢,中國旅遊業網站也迎來了大爆發時期,去哪兒網、馬蜂窩等就是在這時成立的。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圖源:Unsplash


正如“上網”成為非典時的經濟拐點一樣,“上雲”恐怕會成為此次新冠疫情之後的經濟發展新趨勢。經過此次大規模遠程雲辦公實驗,居家辦公的路徑將被探索出來,許多崗位被證明是可以做到遠程辦公的,在一些專業遠程辦公軟件的協助下,居家辦公的效率並不會下降,企業反而能夠實現成本降低,雲辦公模式和雲協作辦公軟件將會迎來增長期。

在線教育是同樣的道理,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專門的線上教育平臺,其價值將被進一步擴大。此外,還有云健身、雲購物、雲看房、雲錄製綜藝節目,都是疫情之下行業對於新形式的探索。

事實上,“雲端之爭”早已在互聯網行業打響。亞馬遜AWS憑藉豐富的應用及AI能力,長期力壓競爭對手,在雲服務領域一騎絕塵;微軟憑藉雲+AI撐起了萬億美元新帝國,2019年智能雲營收規模首次超過Windows業務;國內,2018年騰訊成立“雲與智慧事業產業群”,騰訊雲正式被上升到戰略層面;百度發展多年的AI技術通過智能雲在中國產業加速落地,2019年的百度以ABC及“雲+AI”為核心戰略,百度智能雲用戶、收入、服務器和流量都成倍增長,成為中國增速第一的雲廠商。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圖源:IT之家


如今,搭載AI已經逐漸成為雲計算的標配。隨著5G技術、AI算法、大數據以及雲計算技術的發展,輔之以此次疫情中高科技產業展現出的新的落地方向,未來的“ABC”將創造出更多的可能。

例如在遠程視頻雲方面激增的5G應用需求,中國人壽聯動萬達信息展現出大數據在防疫攻堅戰中的作用,清華團隊用AI模型預測的疫情高峰期與鍾南山團隊預測一致,以及京東無人配送機器人實現武漢智能無接觸配送第一單等等,科技能做到要比你想象的多。


禍福相依,重重危機中也夾雜著一線生機。無論如何,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已然來臨,並將繼續全面鋪開,短期的震盪過後,長遠來看業態又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還需各個行業企業去切實探索,大膽創新。


從“網上”到“雲端”:疫情再一次改寫中國行業生態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