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那麼支持武漢?

今緣春吖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漢唐盛世時,八方來朝,為的不僅僅是友誼,更重要是希望得到大國的庇護和支持,為自己發展創造安全的環境和條件。後來我們國運衰落,各國又都趁火打劫,搶佔我們的資源和財富,也是為了自己國家利益。

今天,我方有難,他們沒有落井下石反而伸出援手,說明:

一、中國已不再積貧積弱,正走在復興和富強的路上。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二、日本離不開中國這個市場。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對日本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抗對他沒有任何好處。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王中文207


我在日本料理打了一個月工,日本料理貴,味道不如武漢鴨脖,但食材新鮮,健康,料理也比較精心。現實中接觸了兩個日本人,雖沒深交,但禮節禮貌還是讓人佩服,兩個日本人都是中年男人,說日本男人好不好美色,答案是好色,但遵守規則。


有次我問日本人二零零五年,你們國家有個遊客在武漢丟了一架自行車,報警後武漢警方出動了兩千名警察在兩小時內成功破案你怎麼看?


日本人說他在新聞上看過,說我們中國民眾對警方的質凝比較強烈,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的思想不能改變。相反他認為警方對每一個案件都那樣負責,中囯會是一個治安最好的國家。


這次日本對武漢的援助我認為我們要以平常心對待,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我的記憶裡,非典我們在搶白醋,日本海嘯我親眼見兩個老人搶購鹽和海帶打得頭破血流。今年新型冠狀病毒來臨百姓素質覺悟提高了許多,一切行動聽黨的指揮,這也看得出一個民族逐漸逐漸的成長和進步。天佑中華武漢加油,世界和平,希望這不只是口號,而是發自世界每一個你我他的心聲…









我在橫店的一千零一夜


這次武漢疫情,應該說日本的表現,還是很搶眼的,讓人感動,具體什麼原因,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日本最近這些年呢,也有很多的災難,包括核電站洩漏,地震什麼的,中國每次資助了很多,這也算是禮尚往來。

其次,相比歐洲或者西方人,中國和日本一水相鄰,不討論是否同根同源,但是在歷史上面有很多的交集,文化上面也有很多的相似,這一點,從兩國的文字也能看出一二,畢竟我們都是亞洲人,所以兩國人民在內心深處互相欣賞,自然也應該守望相助;還有,日本和中國的國民,有一點驚人的相似,我們的善良,發自內心,不是因為相信上帝。

再次,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持續提升,我們對世界經濟做出的貢獻,也越來越大。尤其到日本去旅遊的國人特別多,那麼中國人民對日本的經濟,特別是旅遊的拉動,任何一個國家無可替代,這也是日本人的感恩。

還有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相對於歐美髮達國家的優越感滿滿,日本是資源匱乏,多災多難的國家,那麼,他們對他國人民的災難才能夠感同身受,這個就是同理心。打一個很簡單的比方:城市裡面的富二代,他沒有辦法理解“粒粒皆辛苦”,但是他父母/爺爺多半經歷過艱難的歲月,所以不管多麼富裕也捨不得浪費糧食。

我知道肯定很多人仇恨日本人,因為之前的侵華戰爭歷歷在目,但是我要說,當年犯下罪行的不是日本平民大眾,而是日本的軍國主義,日本人民自己也是受害者,尤其廣島和長崎的居民,所以我們雖然不能忘卻歷史,但是也不要陷入仇恨之中,否則八國聯軍都有血債,難道都拒之門外!

最近的日本街頭,經常有市民用漢字寫上的“武漢加油”,還是很讓人觸動的,那麼我們是否也應該慢慢走出仇恨,珍惜這份情誼!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我們都愛您!


都是我輩中人


日本人為什麼那麼支持武漢?

看過回答,大多數都在忙著幫日本人找理由。現在的世道,做人真難!不幫嘛,幫少了嘛,會被罵。幫了嘛,又懷疑動機。

很多的回答幫日本人找出了許多的理由,這些理由無非就是說日本人應該幫,我們接受他們的幫助也就心安理得了。

其實,日本人幫助我們的理由都體現在救援物資包裝上印的兩句詞: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第一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出自《詩經.秦風.無衣》,據說是魯定公四年,楚國淪陷,楚臣申包胥到秦國求援時,秦哀公所作。意思是誰說沒有衣服,我願和你同穿一件。表達了患難與共的情願。後來,秦軍全軍出擊,最終一舉擊退侵略者。

我又想到,以前的人家多有幾個孩子,平時在家裡相處的不怎麼樣,打打鬧鬧,互不謙讓的事情時有發生。可一旦在外面遇到什麼事情,比如其中一個被人欺負了,這時你再看,就知道什麼叫親兄弟了。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不就在告訴我們,日本與中國,難道不應該是好到穿一條褲子的親兄弟嗎?!

第二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講的正是中日友好的故事。大唐年間,日本國渴望唐朝僧人能到日本傳法,曾動用全日本的工匠製作一千件袈裟,上繡: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說我們雖然在不同的地方,卻在同一個天空下,表達了心心相連的情誼。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熟悉,鑑真大師東渡日本,歷經五次磨難都沒有成功。第六次東渡到達日本時,鑑真已經雙目失明,因此日本人對鑑真,對中國古人的援助一直都是心懷感恩。

讀懂了這兩句詩,知道詩背後的故事,我們就瞭解了日本人幫助我們的理由:當中國有難時,他們願意像兄弟姐妹一樣與我們共渡難關;捐贈物資不是施捨,而是報恩。對比一下,日本人做人的境界是如此的至高至尚!那麼,經過這次的患難與共,我們今後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日本人呢?


王強的價值經營


原因有以下幾個:

01、日本大地震時中國給予了他們很大的幫助與支持;

02、中國疫病大暴發不利於日本自身的防疫;

03、美國坑他坑得太狠;

04、中國很多產品是日本產品鏈條上的一環或多環,差誰都不行;

05、中國人不消費,日本的產品也賣不出去;

06、中國是日本一衣帶水的鄰邦;

07、中國國力強盛,已經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小覷的國家;

08、有很多日本人在中國;

09、有很多中國人在日本;

10、努力改變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形象,不想再失去20年!

11、學習中國抗擊疫情經驗為自己所用!


我的貼膜生涯


這個問題太複雜,不是短短几句就能說清楚的。我覺得還得先從中日關係說起。中日關係錯綜複雜,源遠流長。千百年來中日交流頻繁,中國文化對日本影響太深遠。衣食住行無不包含在內,全受中國影響。日本國內自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開始國內逐步穩定,日本開始侵佔朝鮮,騷擾我大明沿海。此時的日本就像試探,摸一摸跟中國的差距到底有多少,折服數百年。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力提升,中國正被西洋列強蠶食,日本趁勢進攻中國,得到大大的勝利。中國的財富讓日本膨脹,中國人民對日本的仇恨達到頂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日的對抗慢慢減弱,到現代中日政治冷經濟熱的情況。日本是一個矛盾的存在,要了解日本《菊與刀》必看。中日間的恩恩怨怨出套書都不夠。

要說這次日本的表現可圈可點,特別是那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俘獲不少民心。不管動機如何,我們領這份情。國家間的交往首先是以利益為出發點,日本這次我認為他有他自己的考慮。未來的世界首先要看中國,中國的發展不可阻擋。日本接下來要辦奧運會,要經濟發展,要科研要航天要文化交流,中國都是日本的第一考慮對象。這次日本出小錢得到的是大利益,這步棋走的極好。

這次疫情空前絕後,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挑戰,我相信中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人民必將勝利。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老周讀春秋


日本,不簡單!

2020年春節,這場突然其來的新冠狀病毒疫情,讓我們看到了日本“暖”的一面。

病毒開始肆虐之際,朝鮮關閉邊境,禁止中國遊客入境,菲律賓包機將500名在菲律賓旅行的武漢遊客送返武漢,法、英等十餘個國家也拉響一級警報,禁止中國遊客進入。

當絕大多數國家都選擇躲避時,日本卻出乎意料地邁出一步要與中國並肩作戰。在這場危機應對中,有兩個細節值得注意:第一是日本政府在公佈本國感染病例時,拒絕公佈感染者國籍;第二是至今為止都未推出針對中國遊客的歧視性政策。

不難看出,日本充分展現了“鄰國”理應保持的友好態度。

簡單盤點下連日來日本政府作出了哪些讓我們暖心的舉動:

1月21日,日本政府開始向企業大量採購口罩、防護服、防護眼罩、速乾洗手液、橡膠手套等醫療物品,陸續運往武漢;

1月26日,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在電視上明確表示:日本政府願意盡一切努力,幫助中國一起度過難關;

1月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佈,將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認定為“指定感染症”。外界的解讀是,日本政府將不分國籍對所有在本國治療冠狀病毒的患者實施免費治療;

同日,武漢友好城市日本大分市,將防災倉庫中儲備的三萬只口罩捐給武漢,紙箱上用中文寫著“武漢加油 ”。

1月28日,日本派遣的第一架撤僑包機滿載防疫物資抵達武漢,在接走日本僑民的同時,給武漢送去了包括2萬套防護服在內的防疫物資。

緊急關頭,除了政府層面為中國提供全方位支持,日本民間也紛紛伸出援手慷慨相助。

從1月上旬武漢新冠狀病毒爆發開始,日本街邊幾乎所有的藥妝店都打出“口罩價格下調”、“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字樣。普通民眾充分展現了日本獨特的口罩文化,不囤貨、不哄搶,優先讓中國人購買;

1月26日,日本民間國際友人捐助的100萬隻防疫口罩馳援武漢;

1月27日,東京迪斯尼樂園宣佈,對所有人正常開放,“不會拒絕中國人或中國某特定城市遊客入園”。人捐助的100萬隻防疫口罩馳援武漢;

坦率地說的,這次疫情美國、德國等大國也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幫助。德國不光提供了81套先進的呼吸體外循環系統套件、5萬件防疫服,還派出了頂級生物化學專家希根費德教授親赴武漢支援。

今天,美國也運送了32161個醫用口罩、1066個醫用護目鏡、3369件醫用防護服和340雙手套。這些,都是武漢人民最緊缺的防疫物資。

但中國百姓依然能強烈感受到,日本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尤其突出。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很多中國網友就記下了對日本友人的感激之情。

有不少年輕人評價說,相比臺灣同胞不願給大陸一片口罩,日本這次馳援武漢大大增進了兩國的友誼。

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假如說日本在援助中國只是為了博取中國的好感、贏得輿論,那就有失偏頗了。

追溯起來,自建國以來日本就一直熱衷於援助中國。

權威數字顯示:自1979年以來,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國,中國的外來援助中有66.9%來自日本!

據經合組織統計,截至2005年底,日本的對華無償援助額相當於1993年至2005年期間歐盟國家對華無償援助承諾額的兩倍多。

直到今天,中國網友都對12年前發生的災難記憶猶新。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日本是第一批派出救援隊的國家。

那麼問題來了,日本人為何熱衷援助中國?

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先生在接受鳳凰網記者採訪時是這樣說的,“日本要以舉國之力,全力支持中國”、“中國有疫情,對日本來說,就如同親戚友人生病,兩國有情誼,日本當然要立即伸出援手。”

果真如此?如果你還認為,日本援助中國僅僅只是出於愧疚之心,那隻能說想得太簡單了!

日本NHK在多年前早已道破了玄機——日本希望通過幫助中國,日本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參與者,日企和日本產品也得以進入中國。

去年年初,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也坦言,日本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

援助中國對於日本來說其實是一項“互惠”政策。通過長年累月的援助,一方面希望緩解中國民眾對日本的仇恨,另一方面,這有利於日本經濟騰飛。索尼、豐田、松下、夏普、優衣庫等日本企業可以順利進軍中國市場,同時動漫、二次元日本文化也在豐腴地輸入中國!

誠然,這次武漢疫情日本表現出的大國風範值得學習與點贊,我們也會對他們的真誠相助永遠心懷感激。但,那場侵略我們依舊不能忘卻,因為我們沒資格替前輩原諒!

面對未來,我們再也不能用非黑即白的簡單思維看世界了,不忘歷史,同時也請客觀正視日本!

歡迎你在評論區發表不同的意見!


財源滾滾達三江


俗話說得好,患難才能見真情,就連我們隔壁的小日本都在籌錢愁物資的時候,有些地方卻在大搞限制“出口”令。不禁讓人產生了疑問,日本這次的反應為何這麼迅速?

在正文開始之前,我們要明白日本反應到底有多迅速。其實說到日本的這次援助,不僅有官方層面,而且還有民間組織出面。

自從1月23號武漢決定封城以來,標誌著這次疫情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包括日本首相在內的多位高級官員,都表示大力支持中國的疫情治理的工作。

當然了,日本政府並不是打嘴炮,確實做了很多的實事。自1月20號以來,日本政府已經向中國運送了大量的醫療防護用品。嚴格來講,日本的援助是第1批國際援助。

不僅日本官方在努力,日本民間組織也沒有閒著。日本大量民間組織以及致力於中日友好的日本人士,也在日本不斷地募集口罩,並通過各種方式運送過來。

可能大家不瞭解的是,日本是一個口罩需求“大國”,主要是為了防止花粉過敏。所以要是找口罩的話,找日本肯定沒錯。但是在疫情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日本本身也需要大量口罩。

再加上春天馬上就要到了,又是容易引起花粉過敏的重要時節。能夠拿出來這麼多的口罩支援我們,足以見得日本的確是有心了。

不僅如此,日本方面還稱,不管是任何國籍,只要在日本感染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都可以獲得免費治療。拋棄口罩支援不說,這才是實打實的優惠,也解決了很多人的後顧之憂。

那麼問題來了,日本政府這次為什麼這麼賣力的支援我們?說到底,日本這樣做是雙贏,不僅贏下了好的口碑,而且也給未來埋下了一筆“鉅款”。

為何說贏得了好口碑?眾所周知,日本在國民心中的形象一直不好。而日本這次大力幫助中國,雖然不可能徹底地、永久地改變長此以往的現象,但是已經足夠了。

因為有了好的口碑,才可以為未來埋下一筆鉅款。根據日本方面的統計,中國是前往日本旅遊的主力軍。而有了好的形象與口碑,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往日本旅遊。

去旅遊總得花錢,對日本來說,每一個過來的中國人都是一筆錢。當然了,這是從“宏觀”方面來講,從“微觀”方面來說,日本民間一些企業,也可以通過這次事件賺錢。

就好比說日本一些藥店,在門口用漢字寫著武漢加油的字樣。如此一來,可以吸引一部分的中國遊客來藥店購買口罩。雖然不能賺很多錢,但是蠅子腿再小也是肉。

不僅如此,我們也是日本產品的主要消耗國。我們中國不好了,周邊的國家也得跟著遭殃。所以日本為了本國經濟,也得盼著我們趕緊好起來。

其實話說回來,大家也沒有必要過度猜測日本這次為何這麼賣力,實際上這是常規操作。因為國際援助是國家之間經常做的事情,這次新型冠狀肺炎如此,08年的汶川地震也是如此。

相反的,日本作為一個島國,經常發生各種地震、洪水以及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當日本面對這些災害的時候,我們中國也沒有閒著,也曾經派了很多人,捐了很多物資。

因此面對這次疫情,可以說是禮尚往來。其實不僅是日本,就在前幾天,俄羅斯也派了大量的物資前來援助中國。

畢竟像日本以及俄羅斯這樣體量的國家,碰到大的國際災害的時候,拿出幾個億幾十個億援助一下,對總體量來說只是毛毛雨。

這也是為什麼每次碰到國際災害的時候,中國都是幾個億幾十個億的去捐助,支援的人員也是派了一批又一批。因為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到受災害的國家,也可以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

國際形象的重要性,是花錢買不來的。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官方對於日本援助的宣傳來看,中日正處於關係較好的時期。對我們雙方來說,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史之策


日本人的第一時間援助讓國人的好感度上升不少,疫後日本遊應該是熱門了,日本這步棋走得很妙[機智]



老式主機遊戲愛好者


因為日本知道投桃報李的故事。雖然,日本早已是G7(西方七國)之一,不過,它還沒有忘記,它生存在東亞的土地之上。



日本從明治維新時代開始,就發誓脫亞入歐了。1885年,福澤諭吉發表了《脫亞論》,這是一份欲與東亞兄弟民族(主要是中國和朝鮮)徹底脫鉤的宣言書,也是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理論基礎之一。


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日本遭到了慘敗,不過,經過幾十年的勵精圖治之後,日本終於無可爭議地躋身西方七國之列。


在西方七國當中,日本是一個另類。一方面,日本的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另一方面,它又有著明顯的短板,即日本必須伏臥在美國的卵翼之下。另外,相較於其他的發達的西方國家,日本仍然頑強地保持著它的特有的東方文化,比如天皇制度,比如日本神教等等。



據統計,日本的基督徒,僅僅只有幾百萬人。這個數目與日本的約1億人口相比,其比率比中國還低。與日本相反,在韓國民眾當中,基督徒的比例已超過了60%。可見,日本民眾,在對待傳統文化方面,是極其“保守”的。



經濟的高速發展與文化的極其保守,塑造了日本的特有的民族氣質。他們既高傲又自卑,既勇武又順從。實際上,日本就像行走在一塊蹺蹺板上,忽東忽西,搖擺不定。


今年,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來,日本各界的反映,一直是較為積極的。從政府層面到民間團體,都給予了中國人民以較大的支持。



這裡面,有經濟方面的考量,也有一衣帶水的情感因素,也不排除,其中有擔心唇亡齒寒的憂慮心理。不過,對日本各界釋放的善意,我們中國人民是不會忘記的。《詩經》雲: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如果,在不遠的將來,中日韓之間能夠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的自由貿易區的話,將會對東亞乃至世界的發展,產生積極而重大的影響。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倘若中日兩國能夠攜起手來,一起迎接挑戰,將是兩國人民的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