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也是大自然的“饋贈”?

新冠病毒,這個我們認識不足百日的傢伙,卻給全球人類帶來巨大的威脅。身居漩渦中心的武漢分秒必爭,與病毒短兵相接。而我們能做的,除了捐助祈福,還有減少外出,避免感染。


疫病也是大自然的“饋贈”?

不能衝鋒陷陣的不要拖後腿就謝天謝地


在這憂心如焚,又百無聊賴之際,咱們不妨扒一扒疫病的老底,做到知己知彼。


歷史過往如果從來不能教會我們經驗,那麼我們就只看看這些數字吧


疫病並非近代產物,有史記載,早在春秋之際,齊國就發生過大型疫病。據鄧拓在《中國救荒史》一書統計,歷代發生疫災的次數為: 周代1次,秦漢13次,魏晉17次,隋唐17次,兩宋32 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而每次都是死傷慘重。


疫病也是大自然的“饋贈”?

災疫無情,善待當下


無論是古時被稱為鬼神作祟,還是如今研究出病毒傳播,其實都是在試圖解讀闡述疫病自身的原理。而歷史上人們的努力卻並沒有杜絕疫病的發生,甚至更為頻繁和強烈。


為什麼?

我們姑且做個猜測,難道疫病是大自然留下的平衡工具,一如電腦系統的殺毒軟件?


為什麼?

自然界無數物種無時無刻不在為了平衡,參與著搏殺遊戲。動物植物微生物,有機物無機物,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都參與其中,日以繼夜地角力博弈。


動物植物的相互博弈,表現在了碳排放這個點,繼而影響溫度。也就是動物過多,排放增加,溫度上升,然後植物因為高溫就獲得了更好的生長環境,植物大量繁殖,調節溫度。博弈的目的是平衡,無休無止。


疫病也是大自然的“饋贈”?

一簞食一瓢飲馭清風戲流雲


人類的智慧和慾望好像成為了大自然的一個BUG般的存在,造成了無數的不平衡,而且是過於不平衡。

伴隨著人口的增長,這種不平衡越嚴重,那麼自然回彈的力量也必然越來越大。


即便是細菌病毒也是自然生態中的一環,存在即有意義。不管願不願意,天道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


我們阻止不了它的到來,我們可能也無法徹底消除病患,只能在平衡中尋求生存,對自然索取有度,避免親手按下打開潘多拉魔盒的按鈕。


大家也知道中藥治本,卻來得慢,所以大疫當前,做好防護,來日方長,再戰不遲。


這次病疫驗證了中華民族的團結,也驗證了國家強大的組織能力。想要消滅的總是頑強屹立,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卻益發強盛,復興大業也指日可待。


疫病也是大自然的“饋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