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爆發了傳染病,古代人是如何應對的?

不忘初心來日方長


不幸中帶著幸運

很不幸:中國古代傳染病致死率極高(溫飽、醫療水平較低);但也造成一個客觀事實:疫病的傳播率極低。一是傳染病宿主難以堅持存活,二是中國古代以小農經濟為主體的社會關係形成天然的隔離區。

案例:

西漢王莽時期,北方地區出現大面積乾旱,導致山東地區青州郡爆發了嚴重蝗災。蝗蟲所到之處莊稼無綠,樹木無皮,老百姓被迫遷出世代居住地開始流落他鄉。流亡途中飢寒難耐很快爆發疾疫——屍橫遍野,餓殍千里,人間慘狀。

當時皇帝下詔賜死者家喪葬費:一戶人家有六具以上屍體給喪葬費五千;四屍以上給三千;兩屍以上給兩千。這樣的恩賜不可謂不高,但也能側面反映出一個事實:疫病至全家死絕的慘狀並不是個別現象,流民絕大多數享受不到“如此皇恩”。

從皇帝的做法能反映出古人應對傳染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隔離(喪葬掩埋)。對於成百上千的飢寒流民來說,醫療完全是杯水車薪。所以有幸存活下來的人攜病概率極低,到了新的居所或新的村落後,不會將疫情傳播給這裡的人,疫病也就消失。

面對瘟疫,古人從來都是“先防守後反擊”

對病人和傳染源進行隔離,從夏商周時期就已經形成這一有效防止疫病擴大的思想。

《封診式》記載了秦朝時期的一個案例。說一個裡典向上級彙報,本里有人可能患麻風病,於是派人詢診病人。醫生根據病人狀態確診為麻風,直接先送到癘病所,後進行治療。

遠方外來人進秦國都城,都要對車輛進行煙火燻烤防止攜帶病菌。

唐朝的“藥王”孫思邈就告誡世人:“動物體內存在一些病體,所以不要吃生肉,吃肉一定要烤熟煮爛,癘源方能消除。”

為何說宋朝是中國古代最好的時期?從防疫這一方面可以窺探一二:宋朝從京城到地方各府州縣,都設立有專門收養病人的安濟坊,坊中醫官要對每個病人建立技術檔案(手歷),密切觀察每個人的病情變化。同時還有對醫官的診治手段記錄下來,作為之後考評的主要依據。(完全有現代社會制度的雛形)

更科學的是:朝臣的家裡如果有人得瘟病,得病者在三人以上,不管官員是否得病,都要閉門不出,三個月後視情況才能上朝。

面對瘟疫,精神層面的包裝有助於普及推廣

存在即合理。

千萬不要認為古代關於“巫術”“跳大神”“告天慰地”“拜神驅鬼”沒有意義。這只是古人為特定的目的披上了不得不讓人信服敬畏的“神話外衣”。在古代封建社會環境中,統治者引導百姓最常用的形式就是“天命”,而能同天進行溝通,是統治者加固自身權利的有效方法。

表面上看似自欺欺人,而細節上則能反應出人們的“防疫智慧”。古代民間舉行“大儺”的時間一般都在臘月年末,人們都要在之前烹羊宰羔讓全家老少喝羊湯(補氣禦寒)。男人們穿戴詭異組成隊列,在街道上擂鼓跳舞,所到門戶,家裡的婦人便開始在房間的角落扔紅丸,撒五穀驅逐家裡的“髒邪”(事實上是驅蟲消毒)。

古人們在臨近年末都通過這類儀式來進行防疫工作,不能不說這是意識形態和實際舉措的一種巧妙結合。

總結

儘管現代社會醫療水平發展空前,但必須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當疫病爆發時,人類社會的第一步一定是先控制再想辦法治療。中國古代從秦漢到現在一直如此。人類同疾病的博弈一直是“旗鼓相當”的,人類的科技醫療在進步,病毒的生命特徵在進化,沒有一方能夠徹底性的壓倒另一方。

科技發展,給了人認識大自然的機會,但沒有到挑戰大自然的時候。

不存敬畏,必遭反噬。


少荃經史屋


對於這次疫情,豹眼心情沉重、焦慮。跟所有人一樣,豹眼密切關注這一疫情的報道,但無能為力,只能是反反覆覆提醒身邊以及網絡上認識與不認識的朋友,不要聚會,不會謠傳,安安穩穩呆在家裡,盡力不要外出。

豹眼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安心呆在家裡就是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朋友負責,對社會負責。

豹眼能夠做的非常有限,就借題主這個問題,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希望對大家、對社會能有哪怕一點點作用,也算是一種欣慰。

豹眼對於醫學知識非常缺乏,也不必去討論很專業的、技術性的應對措施,就說一些直接的感覺吧。

第一,在史上,疫情出現是很頻繁的大概率事件。

豹眼曾經回答過一些與疫情有關的問題,比如曹操赤壁之戰失利的原因、曹丕江陵之戰功虧一簣、公元220年前後大量的謀士戰將病逝原因等等,都是瘟疫導致的結果。

就當時的情況,一旦發生瘟疫,幾乎是沒有辦法控制。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就在治療瘟疫的軍中病逝。醫者尚且如此,百姓就更無能為力了。

歷史上的庚子年,對於中華民族來說,經常是多災多難之年。不管是否巧合,出現了疫情,都是一個很正常的事。不必驚慌失措,不要造謠傳謠,相信政府、相信社會,我們一定會像歷史上任何一次瘟疫出現一樣,通過一致努力,渡過這一劫。

第二,藥物防禦和醫治是必要的措施,最根本的還是隔離。

一旦出現疫情,朝廷最得力的措施就是派遣官吏到地方,嚴厲督導施行隔離措施,避免相互感染。

《神醫喜來樂》裡就有治療瘟疫的橋段,他採取的措施就是向井裡投入藥材,只要喝了井裡的水就能起到預防的作用。

他用這個辦法解決了流動人口再感染的問題,的確很高明。

在豹眼看來,避免人口流動感染,是控制疫情最有效的辦法。因此,豹眼一直在呼籲,呆在家裡,哪裡也不要去,這就是對控制疫情最大的貢獻。

第三,醫者仁心,出現疫情後,站在一線的永遠是那些醫者。今天如是,古來皆如是。

豹眼呼籲,所有人都要敬重他們,配合他們,相信他們,聽從他們的建議,這就是對他們最大地感謝。

第四,任何瘟疫都與氣候密切相關,一般是冬天來了,夏天必然會走;夏天來了,冬天就會走。

因此,還是呆在家裡,哪裡也不要去,一句俗話就是“靠死它,靠走它。”這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看似很消極,其實是很有效的方法。

這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方法,剩下的事就交給專業醫護人員去處理。

豹眼最近有一點想法,不清楚有沒有道理。在三國時期,荊州地區是瘟疫最為頻繁發生的地區,今天的疫情還是從這一地區開始。這是不是與該地區特別的地理、氣候環境有關係呢?希望專業的歷史學家,特別是醫藥史學家,對這個問題進行專門研究,這不僅對今天的疫情處置,對今後避免此類情況都會是有益的。

最後,豹眼再次提醒所有友友,安心呆在家裡,這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負責!

祝福所有友友,健康平安!大家一起努力,儘快戰勝這個疫情!

感謝所有為此付出的勇士們!


豹眼看歷史


中國古代也有很多傳染病的記載,那時候都稱之為“瘟疫”。古人遇到瘟疫是如何應對的呢?

一是隔離病源

任何時候,對於傳染病,都是防勝於治的。古人對會傳染病,跟現在一樣,隔離也是一個重要手段。雖然那時候還沒有細菌和病毒的概念,但是古人憑經驗也知道瘟疫也是可以人傳人的,所以會把病人隔離開來。

為了切斷傳染源。人們會及早把病死之人深埋或燒掉,甚至把病人的個人物品都燒掉。

在極端恐慌的情緒支配下,人們甚至會把疑似病人趕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讓他們自生自滅。直到二十世紀中葉,還有一些地方有“麻風島”,島上的居民都是麻風病人。這些病人就是被趕到島上隔離的。

二是個人防護

人們很早就知道“病從口入”,因此,他們也會用紗布之類的東西遮住口鼻。

此外,人們還會用一些其他辦法防護。
生活在明代中期的溫疫學者萬全,在他的《萬氏醫書》中就告誡人們,遇上瘟疫,“凡入疫室,飲食之物,不可便咽”,避免接觸疑似傳染源; 同時,可用雄黃點入鼻竅,將疫病阻擋於口鼻之外。

中醫對防治瘟疫有一套完整的理論。每遇瘟疫,醫生會大量熬製湯藥給病人飲用。這些湯濟對瘟疫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是多數時候,還是要靠病人的免疫系統起作用。免疫系統強大的病人可能就挺過來了,差的就只能儘早處理了。

明崇禎十四年,中國東部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瘟疫,疫情之慘烈,到了“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倖免”的地步,蘇州醫學家吳又可毅然投入到治病救人的行動中。通過觀察與診治,他確認了疫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

當然,在細菌和病毒概念都不存在的時代,他無法準確地為瘟疫的源頭定名,而只能稱之為“戾氣”或是“厲氣”,但他已經找到了瘟疫的真正傳染渠道:“邪自口鼻而入”。疫病過後,吳又可所著的《溫疫論》,分析瘟疫的起源與治法,成為了中國醫學史上的一本重要著作。

四是清潔環境

當時還沒有酒精消毒的說法,但是人們會焚燒一些草藥之類的東西,用來燻居住的地方,用以驅除癘氣。

人們還會在門上和屋裡掛一些有香味的草藥來淨化環境。現在端午節在大門掛柳枝和重陽節“遍插茱萸”的習俗就是古代抗擊瘟疫遺留下來的。

五是求神拜佛

古人對瘟疫其實沒有太多的辦法,因此每次瘟疫都會死很多人。很多時候只能等人死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有抗體或體質比較好的人,瘟疫才平息下去。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之外,唯一能做的就是求神拜佛,讓神佛保佑他們。當然,求神拜神對防治瘟疫也起到一定的心理作用。起碼拜過之後恐慌情緒會減輕一些。

空山說歷史


1410年,朱棣皇帝派英國公張輔,征服了南方鄰國安南之後,又派尚書沐晟鎮守安南,但是安南發生了大規模的霍亂流行。由於沐晟等中國守軍害怕被感染,因此不敢管理政務,致使安然的局勢陷於混亂。沐晟多次秦請朱棣派醫院防治,但是醫院的防治方法無效。霍亂已經蔓延到中國的南方境內。過了幾年,朱棣讓總醫官想辦法。御醫官們想弄幾個安南的霍亂病人進行研究;可是醫官害怕霍亂在南京流行。於是,醫官們製造霍亂模型。經過一年多的小規模試驗,這隊醫官終於確定了誘發甲乙丙丁4批,每批50個人類似霍亂的三個步驟。

甲批人:

第一步:強迫口服石灰水,造成胃腸道的損傷,降低消化能力。

第二步:吃米飯和蔬菜造成營養不良

第三步:讓人吃狗脊和巴豆。故這樣處理的人最終三天都出現了發熱、腹瀉不止等類似霍亂的症狀。

乙批人:

第1步:喝胃氣湯。

第2部,喝營養湯。

第3步讓犯人吃狗脊和巴豆。經過這樣處理的人,最遲三天都出現了腹瀉不止的症狀,但是不發熱。

丙批人:

第1步強:迫口服石灰水,造成胃腸道的損傷,降低消化能力。

第2步:吃米飯和蔬菜,造成營養不良。

第3步讓這些人和換了類似霍亂的甲批人關在一起。最遲三天都出現了發熱、腹瀉不止等類似霍亂的症狀。

丁批人:

第1步:喝胃氣湯。

第2步:喝營養湯。

第3步讓這些人和患了類似霍亂的甲批人關在一起,沒有一個出現發熱、腹瀉不止等類似霍亂的症狀。

面對甲乙丙丁4批人,各自出現的不同現象,醫官認為造成類似霍亂以及造成類似或亂流行的根本原因,是胃氣和營養的問題。那麼如何治療類似霍亂呢?於是這隊醫官把類似霍亂的甲批人,再分為5個小組,每組10人,分別給予不同的處理。

第一小組:

第1步喝胃氣湯。

第2部喝營養湯。

第3步吃清熱解毒的藥材黃連。

第二小組:

第1步喝胃氣湯。

第2部喝營養湯。

第3步吃清熱解毒和溫中的藥物左金丸。

第三小組:

第1步喝胃氣湯。

第2步喝營養湯。

第3步左金丸和利尿藥材。

第4小組:

第1步喝胃氣湯。

第2步喝營養湯。

第3步吃左金丸和利尿藥材,以及止瀉藥材。

第5小組:

第一步喝胃氣湯。

第二步喝營養湯。

第三步吃左金丸和利尿藥材、止瀉藥材,同時吃鎮吐藥材。

結果怎樣呢?第5小組的效果最好,均能在7天之內 ,消除症狀,恢復正常。

這些試驗說明霍亂屬於寒溼夾熱症,治療這個證應當使用清熱溫中的藥物左金丸。左金丸出自元朝名醫朱震亨,字彥修;世居江南丹溪,人稱丹溪翁的著作《丹溪心法》;是治療發熱腹瀉的名方。該方有清熱燥溼的黃連,溫中散寒的吳茱萸等兩位藥材組成;但是三味藥材,因為吳茱萸是用甘草水灸過的。緩和吳茱萸的人人噪烈性情。全部藥材研細加入煉蜜為丸。但是左金丸的藥力很弱,因此雖然治療發熱、腹瀉有效,可是不能迅速清熱止瀉。

在左金n的基礎之上,醫官們反覆加減處方,研究出一種新的藥物。但是新藥物能否治療真正的霍亂呢?

醫官們帶著新研製出來的藥赴安南,先讓安南布政司衙門的官兵,喝胃氣湯和營養湯,吃新藥進行預防。

許多安然的霍亂病人也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找到布政司衙門來求治,這隊醫官懷著忑忐不安的心態,也給他們喝胃氣湯和營養湯、吃新藥。7天之後,居然把霍亂治癒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中國駐安南的布政司衙門,就成了安南霍亂病人的救星。這隊醫官十分高興,把臨床療效報告給總醫管。布政使沐晟也向朱棣皇帝寫摺子,報告醫官們控制了安南的霍亂流行。朱棣非常高興,傳旨嘉獎總醫管;然後放心地開始準備遷都工作。

現代醫學臨床發現,發生霍亂以後,由於霍亂弧菌的作用,迷走神經高度興奮,胃腸蠕動增強,胃腸粘膜分泌功能增強;從而發生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新藥能夠迅來人殺死霍亂弧菌,增強交感神經功能,消除不適症狀,從而治癒霍亂。從此以後,該藥成為治療霍亂比較有效的方劑

1939年天津發生了水災,水淹沒了3層樓。水災過後,1940年天津發生了霍亂大流行。日軍不會治療霍亂,害怕軍隊發生霍亂流行。於是派出憲兵隊到處巡邏,發現中國人誰拉肚子,就把誰活埋;然後把病人的家燒掉,美其名是徹底消毒。

1941年6月,由於漢奸告密。治療霍亂的中醫傳人被抓,但是秘方沒有被搶走。

總之,古代從15世紀以後,中醫就有確切防治瘟疫的臨床經驗。


宮廷養生


傳染病在在古代是非常可怕的,傳染能力強,傳播速度快,古代都是採取隔離和接種疫苗等方法。

古代的傳染病也有很多,像天花和鼠疫,疾病傳播速度快,很容易感染,像東漢時期暴發的一場瘟疫,死亡人數高達6萬人,從平民百姓到王公貴族都人心慌慌,每天都有很多人死去。把感染疾病的人。無論平民百姓還是朝廷命官都要採取隔離的方式,關押起來以免更多人的感染。把穿過的衣服和受瘟疫感染的人用火把燒了。避免更多的感染。


傳染病是很可怕的,有的時候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街坊鄰居為了自己和家人不感染,會舉報感冒咳嗽的人,有的地方感染的人不比較多甚至連沒有感染的人也要燒死。


隨著經驗的增多人們開始預防瘟疫,很多古籍文獻中有記載,讓人們不要吃老鼠碰過的食物避免鼠疫感染,不吃蟲子吃過的食物。死了的家禽,貓狗之類的東西不要投入水中。保持水源衛生成了重點。


到了隋朝和秦朝,朝廷開始設立醫館,專門救治麻風病人,如果疫情出現後,會投入人力物力,草藥,大夫等救治。到了北宋時期更加成熟,消除疾病從源頭做起,有專門的收糞人清理糞便,就連牢房也要定期打掃。保持衛生情況,並且宋朝時期出現了首次接種疫苗的情況,預防疾病。清朝時期,康熙親自研究天花,大力推廣種痘法,從源頭杜絕。


博晤文化


古代人平面居住,密度較小。

交往的生活圈小,範圍較小。

發生感染時以隔離為主,草藥治療為輔!


堅持真理無私無畏


謝謝悟🈳️!謝謝大家!

我國古代有歷史記載的有四千年,中華大地發生疫病不下成千上萬次。

我們的祖先是很勤勞勇敢智慧的人!縱觀歷史,他們主要採取:

一、因當時科學沒有今天這麼發展,只好求神祈靈,驅鬼逐邪;

二、隔離切斷傳染源;

三、提高民眾衛生意識,凡一些瘟疫流行一段時間,會莫名其妙的消失。

這次武漢的冠狀病毒🦠的流行,希望政府要重視各級政府領導人,要有處理突發事件的的能力,以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下決心多培養一批鍾南山院士這樣有真才實學,關心人民健康,關鍵時刻敢講真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戰勝瘟疫,繁衍生息,發展壯大!!(本人雖居紐約,每天情繫中國人民抗擊這次冠狀病毒🦠情況,每天在線推送世界各地有關信息十幾次!祝大家平安健康幸福吉祥!!)











曾笑笑32516110


古代爆發了傳染病,一般稱之為瘟疫。

對於瘟疫,人們的第一認識是,這是病人傳帶的,所以,有些極端的作法是燒死病人。

但是在時間長河是,人們也漸漸意識到預防的重要性。許多文獻記載中,就有說法:洪災過後,必有瘟疫。

他們是如何應對類似瘟疫的?

在秦漢時期,人們已經都疫病的傳播有了認識,也開始對病人採取一定的隔離措施。到了三國時期,據《晉書》記載:

“永和末,多疾疫。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

這裡的“家有時疾”能夠同時感染三人以上,也就是類似瘟疫了。而一旦有這種情況,將百日內不允許進宮。

到了明朝時期,更是建有專門的醫療場所,朝廷安排相應的醫官對患瘟疫的百姓進行治療。這個時期,醫官已經懂得佩戴口罩遮面來降低被患者感染的機率。

老祖宗們還採用荓燻煙的方式難房屋等場所消毒,別說,今天我媽媽還用這個方法了呢。

相傳馬援當年南征,部隊感染瘟疫,得虧當地的老媽媽用生薑茶葉胡椒大米等擂成糊救了三軍的性命,這就是本地擂茶的起源。照此看來,當年當援他們估計染上了風寒,故以溫熱驅之有效。

除了一些預防措施,古人更多的是求神拜佛,相對於他們來講,今天的我勻,更應該慶幸。


錢多多讀文史


古代人科學不發達.聽我媽說.疫情過來.沒的治一死一大片.生存的少!當然.社會發展的今天不一樣了.大部地區疫情能夠控制.制好了


感恩有你相遇是緣


在中國古代爆發了傳染病,古代人是如何應對的?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把2020年春節假期拉長了一段時間。這個假期雖然變長了,可人們的心態卻沒有因此變好起來,因為大家都在憋著一股勁,那就是希望這次疫情能早日離開。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尤其是武漢方面,採取了很多積極有效的措施來防控疫情擴散,相信在國人齊心協力的努力下,戰“疫情”一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其實疫情並不稀奇,在古代也時有發生,古人對待疫情的防控,跟今人做法類似。從三個方面敘述。 鄧拓在《中國救荒史》一書中曾記載,中國古代發生疫災的次數為: 周代1次,秦漢13次,魏晉17次,隋唐17次,兩宋32 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限於科學技術的認知,古人對這些疫情的瞭解並沒有現代人認識這麼深刻,但他們也會採取積極的措施加以應對,當然這些辦法都是原始的做法,試列舉比較典型和普遍的幾種做法。

一、“巫術”精神控制法

這一點很好理解。在古代封建社會,由於生產力和科技水平的侷限,上到皇親國戚下到黎民百姓,他們往往會藉助“神力”,或者是自然的陰陽法則,來驅魔辟邪和防治大災大難。而且在古代,這些“巫術”還是比較熱門的職業。

在疫情來臨時,有些民間的老百姓,就會用這種迷信的方法祛除瘟疫。我們知道,這種方法雖然是行不通的,但對病人來說,他們會對巫術大師言聽計從,從精神上會依附巫術、相信巫術,從而在精神上也會信賴這種驅疫法。

《周禮·夏官》中曾記載,方相氏四狂夫即是專門的驅疫鬼者,還有民間流行的送瘟神等一些民俗、年俗都是古代驅邪避疫的方法。這些精神控制法雖然沒什麼效果,但卻是人們對美好希望的一種寄託,有一定的輔助安定作用。

二、隔離法

據史料記載,先秦以前人們對疫情傳播認識還是比較模糊,東漢以後就有了隔離病人的記錄。

《漢書·平帝紀》:“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

《南朝齊會要·民政》也曾記錄,蕭齊時,太子長懋等人曾設立了專門的病人隔離機構—六疾館,以隔離收治患病之人。唐宋以來,出現很多寺廟和官辦機構,用於隔離病患。元、明、清時期,出現了藥局和民間慈善機構,也經常用於病人的隔離觀察。

針對此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就曾指出,隔離觀察這種看似最原始的做法,也許才是最好的辦法。

三、巡診及中藥治癒法

中國中藥發展博大精深。在沒有融通西方往來的時候,西藥對於我國曆史上的疫情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國人主要通過中藥來抵抗各種疫情。

先秦時期的“司就”,就是古代巡診醫務工作者的職務名稱,他們每逢疫情來臨時,就要各處巡診治病。

《周禮·地官》:“凡歲時有天患民病,則以節巡國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

宋代以來,每逢疫情發生,皇室都會派出太醫局及翰林醫官前去救治,藥費多由朝廷承擔。在民間的一些中藥店和藥局,平時都會以平價銷售中藥,疫情發生時,這些醫療機構還會主動免費施贈。

在古代,朝代的更迭往往會伴隨著一些政治矛盾和邊患危機,但我們也知道,疫情亦如洪水猛獸,如果處理不善,也會導致老百姓民不聊生、揭竿而起。

(對於古代的疫情防控,您有何看法呢,歡迎關注@山城小哲,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