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進出小區車輛挨個查問、發微信宣傳疫情防控措施、詢問重點居民身體狀況,對全社區的所有居民經常接觸點、樓道、電梯間、垃圾桶進行消毒、搭建環社區臨時護欄……社區作為防控疫情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有著他們的責任擔當,他們是“社區抗疫”中的核心力量之一。

北青社區報記者在天通苑多個小區採訪中發現,那些平常最默默無聞,甚至經常被人誤解“不作為”的物業一線工作人員,在這次“抗疫戰”裡,他們也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您從哪來?您叫什麼?要到哪去?”這些天,天通苑各個小區內變得靜悄悄,平時熱鬧的公園和健身場地也空無一人,只有各個小區出入口緊張忙碌,進出的人員都要經過這樣的問答和測量體溫,才能被放行。北青社區報記者瞭解到,從天通苑社區服務集團啟動臨時應急預案開始,在一線值守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向進出小區的人員,發出“千萬次的問”。

12小時不停歇,四天搭起2800延米護欄

“您從哪來?您叫什麼?要到哪去?”這樣的“靈魂詢問”,天通苑社區服務集團位於天通苑各區門口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上演“千萬次的問”!

“你有什麼權利?誰批准了?誰同意了?”1月31日下午,天空飄著雪,陳貴清正在和施工方、居委會對北一區臨時圍擋進行固定,一位大爺攔住了他們的去路,質問他們憑什麼把離自己最近的門攔住,作為天通苑社區服務集團工程管理部副部長的陳貴清,解釋了來龍去脈後,儘管有些不情願,但還是得到了大爺的默許。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在物業公司工作多年的陳貴清已經算是“老人”了,1月20日接到公司啟動臨時應急預案的通知後,陳貴清就再也沒有休息過:“人員協調、材料物資供應、現場督導、質量把控哪裡都少不了我,怎麼能休息?”。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陳貴清和同事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初七到初十的四天時間裡,安排工人300人次、每天12個小時的日夜趕工,搭建起了臨時圍擋2800延米、保留日常出入口40個、安排工作人員三班輪流值守,築起了一道疏而不漏的疫情“防火牆”。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完工前一天發現在五區有人用鉗子把圍擋剪了個豁口,我們只能重新修補好”,陳貴清話語中有些無奈,他向北青社區報記者表示:“有了圍擋,居民出入小區確實沒有以前方便,我能做的就是把本職工作做好,期待疫情早些結束吧。”

“不能歇!” 他們是大爺大媽,也是消殺戰士

“不能歇!冬天歇下來身體一涼更容易感冒”

每天早上物業保潔人員七點半上班,西二區保潔班長劉豔華六點半就要從家出發提前到崗,為辦公室、休息室消毒後,再將所有消殺人員當天所需的消毒水勾兌好,等待同事測量完體溫後依次領取。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作為保潔綠化大隊300人中的一員,像劉豔華這樣的消殺人員除了做好每天打掃社區衛生、掃雪鏟冰等本職工作外,“戰疫期間”,還有一項更重要的任務——小區內消毒殺菌。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將防護服、護目鏡等穿戴整齊,揹負著30斤的消毒水,這些五十多歲的大爺大媽們從32層、一梯八戶的塔樓裡,一步一個臺階從頂層向下逐層消毒,往往走到一半背上的消毒水就已見底,她只得返回一層重新取一桶消毒水再次上樓。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樓道、樓梯等需要每天消殺,電梯轎廂內扶手、按鍵、地面等重點部位一天要消殺三次,幾趟下來消殺人員已是汗流浹背。“不能歇!冬天歇下來身體一涼更容易感冒”,劉豔華表示,為了完成每天的消殺任務,消殺人員中午只有20分鐘的時間吃飯,為了節約這寶貴的休息時間,物業安排專人提前為他們熱好飯菜,“這樣既節約時間,又防止人都堆在微波爐前交叉感染”,劉豔華笑著向北青社區報記者說到:“每人每天至少負責消殺三棟塔樓,板樓每天至少15個單元。”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每天完成工作後消殺人員都會在電梯轎廂裡的記錄表上打一個勾,但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卻故意將第二天的表格上也打上勾,並傳到網上說消殺人員偷懶,“我們統一給消殺人員發放的是黑色簽字筆,但表格上搗亂的人勾劃的是藍色的”,保潔綠化副大隊長於榮輝向記者解釋了他的分析。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這消毒液噴灑不是味兒越大越好,濃度高了會傷害呼吸道的”,於榮輝還向記者解釋了部分網友們總是聞不到樓道內消毒水味的疑問,他表示,所有消毒液都是嚴格按照國家要求的1:100的比例來勾兌的,並不是濃度越高越好,整個天通苑的消殺工作每天要用掉400公斤的消毒液。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哪裡需要就衝向哪裡

“爸,忙完這一陣我就回家陪您做手術。”

秩序維護大隊長李剛是擁有11年黨齡的老黨員了,疫情期間除了日常的安保工作,對進出小區的車輛進行登記、測量體溫,協助居委會對進出人員進行登記是他目前的主要工作。“凡是體溫超過37.3度的,立即上報居委會、街道辦事處”,像春晚小品裡保安的那句口頭禪“我驕傲”一樣,李剛對於這份職責也有著自己的倔強。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在春節後的返京潮中,從外地返回社區的業主,依次在小區門口排隊登記測體溫,體溫合格後,才能領取小區通行卡進入小區。但一位奧迪車主卻言辭不遜,不但不配合登記,還將阻車杆撞斷強行進入小區。李剛的倔脾氣也上來了:“立即記錄車牌號、迅速上報分隊、聯繫居委會!”,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李剛對待工作絕不馬虎,當天就隨同居委會對奧迪車主進行了上門測體溫和耐心的教育。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工作上是一絲不苟的李隊長,生活中他是隊員口中的“李哥”,有一次在休息室,李剛發現分隊長小蘇情緒低落,一問才知道,原來小蘇的父親春節前確診了直腸癌,每天都要忍受劇烈的疼痛,一邊是日漸消瘦的父親,一邊是剛剛接到的執勤任務,小蘇選擇了後者:“爸,忙完這一陣我就回家陪您做手術”。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但年後的工作一天比一天忙,小蘇的父親忍受不了疼痛只能自己去醫院做了手術。“年前小蘇跟我說過,但一忙就全忘了”,說起這件事李剛陷入的深深的自責:“小蘇說要舍小家為大家,年後再沒提起過這件事,都說別人過年我們‘過關’,小蘇的所作所為我都記在心裡了!”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短暫的憂傷後李剛再次打起精神進入到了工作狀態,他告訴北青社區報記者,他們已向東二區黨支部申請,將夜晚東二區西門的執勤登記任務承包下來,讓社區裡的那些老黨員們能睡個好覺,他說:“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看到哪裡需要我,就要衝在第一線”。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他們每天“千萬次的問”,成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定心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