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高溼易發生“瘡痂病”,防治番茄“花臉”不容忽視

俗話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番茄栽培過程中,一怕高溫高溼的環境,二怕低溫高溼的環境。隨著二十四節氣中“立春”的到來,天氣逐漸開始暖和起來,這讓番茄逃離低溫帶來的障礙,在生長上迎來大好時機。不過隨著天氣轉暖,加上良好的水肥管理,棚內易形成

“高溫高溼”的小氣候,想要番茄“量質雙優”,就要做好“番茄瘡痂病”的防治,以免番茄出現“花臉”的症狀,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那麼什麼是番茄瘡痂病,發病時有什麼特點,又該採取什麼措施進行防治?你都明白嗎?

以下主要通過對“番茄瘡痂病”基本情況介紹、發病特徵診斷識別、在田間易發生的原因,以及提出綜合防治措施,希望能夠給菜農們帶來幫助。

高溫高溼易發生“瘡痂病”,防治番茄“花臉”不容忽視

一、瞭解“番茄瘡痂病”的基本情況

說起“番茄瘡痂病”並不陌生,準確的說應該稱為“番茄細菌性瘡痂病”,當然也有些菜農稱為“斑點病”,是番茄生產上最為常見的病害之一。這是一種喜高溫高溼的病害,最容易發生在高溫悶熱、多雨高溼的夏季,當然在其他時間段也可能發生。該病害有發病範圍廣,發病速度快,傳播途徑多等特點,不管是露地番茄,還是大棚番茄,只要有合適的發病條件,都難免深受其害。

值得注意的一點,該病害的發病有自下而上的規律,往往靠近地面的葉片、果實、莖部先發病,而後慢慢往中上部位侵染。眼下春季來臨氣溫開始回升,特別是南方還常常時晴時雨,一旦田間管理稍有差遲,番茄也會受到“瘡痂病”的困擾。因此,現在即使不是在夏季,也不能忽視對“番茄瘡痂病”的預防和防治,以免病害來臨時措手不及。

高溫高溼易發生“瘡痂病”,防治番茄“花臉”不容忽視

二、識別“番茄瘡痂病”的發病特徵

番茄瘡痂病可在苗期形成危害,也可在成株期形成危害,被侵染時葉片、莖部、果實都能發病,以下主要對成株期的危害進行介紹。

▶ 對葉片的危害:葉片發病時有自下而上的規律,早期發病常見於靠近地面的老葉片,隨著病菌的增多,加上雨水、灌溉水、氣流、昆蟲等傳播方式,把病害的範圍進行擴大。發病初期,在葉片背部可見水漬狀的小斑點,葉片顏色從嫩綠色變成暗綠色,類似開水燙過樣。發病中後期,隨著病害時間變長,葉片的暗綠色變成黃褐色、褐色,病斑的形狀也從近圓形拓展為不規則形,葉片變得粗糙不光滑,就像結痂一般,病斑與病斑相連形成大病斑,後病斑處破裂、穿孔,最終乾枯從枝頭掉落。

高溫高溼易發生“瘡痂病”,防治番茄“花臉”不容忽視

▶ 對莖部的危害:莖部發病和葉片相似,也有自下而上的規律。發病初期,莖部會出現水漬狀小病斑,類似開水燙過,顏色由嫩綠色變成褪綠色,形狀為近圓形。隨著病害的加重,病斑向四周擴展開,到中後期病斑成橢圓形的長條狀,顏色也加深成為深褐色、暗褐色、黑褐色,最終莖部病斑看似結痂,有稍微隆起像脫皮。

高溫高溼易發生“瘡痂病”,防治番茄“花臉”不容忽視

▶ 對果實的危害:番茄果實受害,主要發生在成熟前的青果,在番茄轉色之前果實就會發生,而不是等到果實轉色以後。發病時在果面上可見隆起的小白點,呈斑點狀,隨著病害的發展,小病斑擴大並可相連,形成大的病斑後,形狀為不規則的放射狀裂紋。發病中後期,病斑的顏色為暗褐色、黑褐色,果皮粗糙呈瘡痂,裂紋周圍果面顏色變成黃褐色,最終不能正常轉色,在品質上也大打折扣,看起來一個個似“花臉”,有些果實還會提前從枝頭上掉落。

高溫高溼易發生“瘡痂病”,防治番茄“花臉”不容忽視

三、掌握“番茄瘡痂病”在田間易發生的因素

番茄瘡痂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病原為:野油菜單胞菌辣椒斑點病致病型。該病害對溫度有很強的適應性,在5~40℃之間都可見其身影,其中以25~30℃為最適宜發育溫度,但是在56℃以上時僅需短短10分鐘就會被致si。當空氣中的相對溼度達到80以上時,有利於瘡痂病的發生和傳播。這是一種高溫高溼性病害,在溫度高、雨水大的夏秋季節,田間最容易發生瘡痂病。此外瘡痂病不僅危害番茄,也危害辣椒、甜椒等。

番茄瘡痂病容易在田間發生,除了和高溫高溼的氣候環境有關,還和以下這兩個因素有關:1、和棚內栽培環境、田間管理能力有關;2、和病菌自身的傳播能力、傳播途徑有關。眼下氣溫逐漸回升,特別是南方地區,有時棚內溫度能達到27℃以上,加上良好的水肥管理,棚內容易形成“高溫高溼”的小氣候,這正有利於該病害的發生。因此,在春季也不能忽視“瘡痂病”的防治,以免造成經濟損失。

高溫高溼易發生“瘡痂病”,防治番茄“花臉”不容忽視

● 病害易發生和棚內栽培環境、田間管理能力有關。

  • 眼下大量的番茄正在開花結果,有些在處在果實的膨大期,對水肥的需求比較大,為了促進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的平衡,良好的水肥管理不可少,這就容易讓棚內出現高溼的環境。加上中午的強光照射,在不及時通風透氣的情況下,天氣的水汽就會滯留不散,這就為瘡痂病的病原菌,提供了有利的發生條件。而由於該病害常發於夏秋季節,在春季往往又容易被忽視,一經發生就會對番茄產量、品質造成影響。
  • 菜農對田間管理越精細,該病害就發生的越少,發病程度也較輕。而放任不管的粗放模式,會使田間的衛生條件變差,植株之間相互交叉,病害的傳播速度加快,病害侵染時間縮短。特別是大水漫灌、施肥不當、不搭架或綁蔓、不對植株進行整枝打杈、田間多蟲害發生等,這些情況都會使番茄容易發生瘡痂病。
高溫高溼易發生“瘡痂病”,防治番茄“花臉”不容忽視

● 病害易發生和病菌自身的傳播能力、傳播途徑有關。

  • 該病害的病菌生存能力強,即使離開番茄植株,也能夠隨著病殘體在土壤中生存,等到第二年溫溼度合適時就出來危害,由下而上對番茄葉片、莖部、果實等進行初侵染,因此土壤衛生條件差,病害越容易發生。同時初侵染形成新的病原菌,又會通過多種途徑完成再侵染、反覆侵染的過程。此外,病原菌還能夠附著在種子上,如果播種前未進行殺菌消毒,就會使種子也成為初侵染源頭,甚至在番茄苗期就可能帶來病害。
  • 該病害傳播方式並不單一,而是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除了常見的氣流、大雨、大風、灌溉水等,還能夠通過土壤、種子、昆蟲等進行傳播,從氣孔、皮孔等處進行侵染,就連整枝打杈、葉片摩擦帶來的傷口,都可為病害打開“方便之門”。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只需要短短几天時間,就能夠使被侵染部位發病,溫溼度越合適,病害在田間流行速度就越快。
高溫高溼易發生“瘡痂病”,防治番茄“花臉”不容忽視

四、數管齊下,對“番茄瘡痂病”要採取綜合防治

想要做好“番茄瘡痂病”的防治工作,就要結合易發生病害的原因,從種子、土壤、田間管理等多方面加強措施,同時在發病前和發病初期,及時使用藥物加以鞏固,這樣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一)、種子方面:

1、種子選擇:選擇適合當地的、抗病害能力強的品種,進行種植。不從病田、病株上留種,選擇健康無病蟲害的種子,有條件的地方,可把種子送到相關機構檢驗檢疫。

2、種子處理:在播種之前,將選好的種子放在太陽下曬1~2天,將發育不良的種子進行剔除。將挑選過的種子,用55~60℃的溫水進行溫湯浸泡15分鐘,再轉入1%硫酸銅溶液中5分鐘,也可以直接放在稀釋過後的殺菌劑中(多菌靈、農用鏈黴素等),進行殺菌消毒,反覆清洗乾淨後進行催芽。

3、種子再挑選:在番茄定植之前,可以對小苗再進行一次挑選,將病苗、弱苗、發育不良苗等挑出,留下健康、強壯、長勢良好、無病蟲害的小苗。

高溫高溼易發生“瘡痂病”,防治番茄“花臉”不容忽視

(二)、土壤方面:

1、土壤殺菌消毒:瘡痂病對發生在衛生條件差、病菌繁多的老菜地、連茬地,因此對土壤進行殺菌消毒,是防治該病害必不可少的步驟之一。對土壤進行殺菌消毒方法較多,這裡主要介紹常見的、簡單方便的兩種方式。

<strong>①、利用太陽能消毒法:在夏季(一般在6月中旬~8月中旬),利用換茬農閒時刻,對土壤進行深耕、翻土,把板結的土壤打散開。然後在土壤上方澆水並覆蓋一層薄膜,利用太陽能高溫,將土溫提升到60℃以上,這樣能有效的利用高溫,將土壤中的大部分病菌致si。<strong>②、利用毒土法:定植之前結合精細整地,將土壤的雜質、雜草、病殘體清除,並把事先準備好的毒土(殺菌劑和細土充分攪拌),均勻的撒在土壤中殺菌。用毒土法在操作過程中,要做好防護措施,同時要等藥效過後,才能進行定植。

2、不連茬、合理輪作:在栽培番茄過程中,儘量不連茬,同時也不和辣椒、甜椒等連茬。最好能夠和其他科類進行2~3年以上的輪作,像禾木科、十字花科、水生作物都可以。每茬作物完全採收以後,要對土壤中的病殘體、根莖、雜草等進行清理,乾淨的田園才能減少土壤中的含菌量。

高溫高溼易發生“瘡痂病”,防治番茄“花臉”不容忽視

(三)、田間管理方面:

1、農事操作:在定植時要結合栽培品種,對行距、間距進行把控,以免植株之間太密或太稀。在植株生長過程中,要對其搭架或綁蔓,以防植株倒伏和交錯生長。同時在生長中後期,要對植株進行整枝打杈、摘除老葉、疏花疏果等農事操作,特別是過度密集的中下部,要及時摘除枝條、葉片,以免病害從下而上侵染。在農事操作時,要減少傷口帶來的損傷,可在操作完成後,噴灑廣譜型殺菌劑,促進傷口癒合以及減少病害侵染機會。對於大棚植株的番茄來說,適時開棚通風換氣,也是主要的工作之一。

2、水肥管理:在澆水時,不要使用大水漫灌,可在起高壟、覆地膜時,裝上滴灌設備,用滴灌的澆水方式,田間不易形成高溼環境。在多雨時節,要加強壟溝排水,不讓雨水長時間積在田間,雨後可進行中耕,提高土壤的活性、透氣性。在使用肥料時,不要使用化肥,可使用有機肥料,採用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的方式。不可單獨只是用氮肥,以免植株出現徒長、抗病害能力差,在不同時期添加磷肥、鉀肥、葉面肥等,使植株營養均衡、抗病害能力強。

高溫高溼易發生“瘡痂病”,防治番茄“花臉”不容忽視

(四)、化學防治方面:

除了以上的農業措施,相應的化學措施也不能忽視,特別是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及時的用對藥物,能夠使防治效果“事倍功半”。為了保證藥劑的效果,用藥時最好能遵循“現兌現用,現混現用”的原則。同時,為了防止病害產生抗藥性,用藥不能太單一,可多種交替輪番使用。

可參考使用的藥劑有:加瑞農可溼性粉劑、春雷.王銅可溼性粉劑、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喹啉銅混懸劑、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粉劑、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春雷黴素可溼性粉劑等,每隔7~10天使用一次,連用2~3次。

高溫高溼易發生“瘡痂病”,防治番茄“花臉”不容忽視

綜上總結:番茄瘡痂病雖在夏季高發,但在逐漸升溫的春季,大棚內番茄也會遭受“瘡痂病”的侵染。可不能因一時的疏忽大意,將成熟在即的番茄“毀於一旦”。在防治上除了及時用藥,還要對種子方面、土壤方面、田間管理方面等加以重視。單一的防治方法,取得的效果並不理想,只有進行綜合防治,才能減少經濟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