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易发生“疮痂病”,防治番茄“花脸”不容忽视

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番茄栽培过程中,一怕高温高湿的环境,二怕低温高湿的环境。随着二十四节气中“立春”的到来,天气逐渐开始暖和起来,这让番茄逃离低温带来的障碍,在生长上迎来大好时机。不过随着天气转暖,加上良好的水肥管理,棚内易形成

“高温高湿”的小气候,想要番茄“量质双优”,就要做好“番茄疮痂病”的防治,以免番茄出现“花脸”的症状,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那么什么是番茄疮痂病,发病时有什么特点,又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防治?你都明白吗?

以下主要通过对“番茄疮痂病”基本情况介绍、发病特征诊断识别、在田间易发生的原因,以及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希望能够给菜农们带来帮助。

高温高湿易发生“疮痂病”,防治番茄“花脸”不容忽视

一、了解“番茄疮痂病”的基本情况

说起“番茄疮痂病”并不陌生,准确的说应该称为“番茄细菌性疮痂病”,当然也有些菜农称为“斑点病”,是番茄生产上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这是一种喜高温高湿的病害,最容易发生在高温闷热、多雨高湿的夏季,当然在其他时间段也可能发生。该病害有发病范围广,发病速度快,传播途径多等特点,不管是露地番茄,还是大棚番茄,只要有合适的发病条件,都难免深受其害。

值得注意的一点,该病害的发病有自下而上的规律,往往靠近地面的叶片、果实、茎部先发病,而后慢慢往中上部位侵染。眼下春季来临气温开始回升,特别是南方还常常时晴时雨,一旦田间管理稍有差迟,番茄也会受到“疮痂病”的困扰。因此,现在即使不是在夏季,也不能忽视对“番茄疮痂病”的预防和防治,以免病害来临时措手不及。

高温高湿易发生“疮痂病”,防治番茄“花脸”不容忽视

二、识别“番茄疮痂病”的发病特征

番茄疮痂病可在苗期形成危害,也可在成株期形成危害,被侵染时叶片、茎部、果实都能发病,以下主要对成株期的危害进行介绍。

▶ 对叶片的危害:叶片发病时有自下而上的规律,早期发病常见于靠近地面的老叶片,随着病菌的增多,加上雨水、灌溉水、气流、昆虫等传播方式,把病害的范围进行扩大。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部可见水渍状的小斑点,叶片颜色从嫩绿色变成暗绿色,类似开水烫过样。发病中后期,随着病害时间变长,叶片的暗绿色变成黄褐色、褐色,病斑的形状也从近圆形拓展为不规则形,叶片变得粗糙不光滑,就像结痂一般,病斑与病斑相连形成大病斑,后病斑处破裂、穿孔,最终干枯从枝头掉落。

高温高湿易发生“疮痂病”,防治番茄“花脸”不容忽视

▶ 对茎部的危害:茎部发病和叶片相似,也有自下而上的规律。发病初期,茎部会出现水渍状小病斑,类似开水烫过,颜色由嫩绿色变成褪绿色,形状为近圆形。随着病害的加重,病斑向四周扩展开,到中后期病斑成椭圆形的长条状,颜色也加深成为深褐色、暗褐色、黑褐色,最终茎部病斑看似结痂,有稍微隆起像脱皮。

高温高湿易发生“疮痂病”,防治番茄“花脸”不容忽视

▶ 对果实的危害:番茄果实受害,主要发生在成熟前的青果,在番茄转色之前果实就会发生,而不是等到果实转色以后。发病时在果面上可见隆起的小白点,呈斑点状,随着病害的发展,小病斑扩大并可相连,形成大的病斑后,形状为不规则的放射状裂纹。发病中后期,病斑的颜色为暗褐色、黑褐色,果皮粗糙呈疮痂,裂纹周围果面颜色变成黄褐色,最终不能正常转色,在品质上也大打折扣,看起来一个个似“花脸”,有些果实还会提前从枝头上掉落。

高温高湿易发生“疮痂病”,防治番茄“花脸”不容忽视

三、掌握“番茄疮痂病”在田间易发生的因素

番茄疮痂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为:野油菜单胞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型。该病害对温度有很强的适应性,在5~40℃之间都可见其身影,其中以25~30℃为最适宜发育温度,但是在56℃以上时仅需短短10分钟就会被致si。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时,有利于疮痂病的发生和传播。这是一种高温高湿性病害,在温度高、雨水大的夏秋季节,田间最容易发生疮痂病。此外疮痂病不仅危害番茄,也危害辣椒、甜椒等。

番茄疮痂病容易在田间发生,除了和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有关,还和以下这两个因素有关:1、和棚内栽培环境、田间管理能力有关;2、和病菌自身的传播能力、传播途径有关。眼下气温逐渐回升,特别是南方地区,有时棚内温度能达到27℃以上,加上良好的水肥管理,棚内容易形成“高温高湿”的小气候,这正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因此,在春季也不能忽视“疮痂病”的防治,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高温高湿易发生“疮痂病”,防治番茄“花脸”不容忽视

● 病害易发生和棚内栽培环境、田间管理能力有关。

  • 眼下大量的番茄正在开花结果,有些在处在果实的膨大期,对水肥的需求比较大,为了促进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平衡,良好的水肥管理不可少,这就容易让棚内出现高湿的环境。加上中午的强光照射,在不及时通风透气的情况下,天气的水汽就会滞留不散,这就为疮痂病的病原菌,提供了有利的发生条件。而由于该病害常发于夏秋季节,在春季往往又容易被忽视,一经发生就会对番茄产量、品质造成影响。
  • 菜农对田间管理越精细,该病害就发生的越少,发病程度也较轻。而放任不管的粗放模式,会使田间的卫生条件变差,植株之间相互交叉,病害的传播速度加快,病害侵染时间缩短。特别是大水漫灌、施肥不当、不搭架或绑蔓、不对植株进行整枝打杈、田间多虫害发生等,这些情况都会使番茄容易发生疮痂病。
高温高湿易发生“疮痂病”,防治番茄“花脸”不容忽视

● 病害易发生和病菌自身的传播能力、传播途径有关。

  • 该病害的病菌生存能力强,即使离开番茄植株,也能够随着病残体在土壤中生存,等到第二年温湿度合适时就出来危害,由下而上对番茄叶片、茎部、果实等进行初侵染,因此土壤卫生条件差,病害越容易发生。同时初侵染形成新的病原菌,又会通过多种途径完成再侵染、反复侵染的过程。此外,病原菌还能够附着在种子上,如果播种前未进行杀菌消毒,就会使种子也成为初侵染源头,甚至在番茄苗期就可能带来病害。
  • 该病害传播方式并不单一,而是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除了常见的气流、大雨、大风、灌溉水等,还能够通过土壤、种子、昆虫等进行传播,从气孔、皮孔等处进行侵染,就连整枝打杈、叶片摩擦带来的伤口,都可为病害打开“方便之门”。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只需要短短几天时间,就能够使被侵染部位发病,温湿度越合适,病害在田间流行速度就越快。
高温高湿易发生“疮痂病”,防治番茄“花脸”不容忽视

四、数管齐下,对“番茄疮痂病”要采取综合防治

想要做好“番茄疮痂病”的防治工作,就要结合易发生病害的原因,从种子、土壤、田间管理等多方面加强措施,同时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及时使用药物加以巩固,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一)、种子方面:

1、种子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的、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不从病田、病株上留种,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有条件的地方,可把种子送到相关机构检验检疫。

2、种子处理:在播种之前,将选好的种子放在太阳下晒1~2天,将发育不良的种子进行剔除。将挑选过的种子,用55~60℃的温水进行温汤浸泡15分钟,再转入1%硫酸铜溶液中5分钟,也可以直接放在稀释过后的杀菌剂中(多菌灵、农用链霉素等),进行杀菌消毒,反复清洗干净后进行催芽。

3、种子再挑选:在番茄定植之前,可以对小苗再进行一次挑选,将病苗、弱苗、发育不良苗等挑出,留下健康、强壮、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小苗。

高温高湿易发生“疮痂病”,防治番茄“花脸”不容忽视

(二)、土壤方面:

1、土壤杀菌消毒:疮痂病对发生在卫生条件差、病菌繁多的老菜地、连茬地,因此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是防治该病害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方法较多,这里主要介绍常见的、简单方便的两种方式。

<strong>①、利用太阳能消毒法:在夏季(一般在6月中旬~8月中旬),利用换茬农闲时刻,对土壤进行深耕、翻土,把板结的土壤打散开。然后在土壤上方浇水并覆盖一层薄膜,利用太阳能高温,将土温提升到60℃以上,这样能有效的利用高温,将土壤中的大部分病菌致si。<strong>②、利用毒土法:定植之前结合精细整地,将土壤的杂质、杂草、病残体清除,并把事先准备好的毒土(杀菌剂和细土充分搅拌),均匀的撒在土壤中杀菌。用毒土法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好防护措施,同时要等药效过后,才能进行定植。

2、不连茬、合理轮作:在栽培番茄过程中,尽量不连茬,同时也不和辣椒、甜椒等连茬。最好能够和其他科类进行2~3年以上的轮作,像禾木科、十字花科、水生作物都可以。每茬作物完全采收以后,要对土壤中的病残体、根茎、杂草等进行清理,干净的田园才能减少土壤中的含菌量。

高温高湿易发生“疮痂病”,防治番茄“花脸”不容忽视

(三)、田间管理方面:

1、农事操作:在定植时要结合栽培品种,对行距、间距进行把控,以免植株之间太密或太稀。在植株生长过程中,要对其搭架或绑蔓,以防植株倒伏和交错生长。同时在生长中后期,要对植株进行整枝打杈、摘除老叶、疏花疏果等农事操作,特别是过度密集的中下部,要及时摘除枝条、叶片,以免病害从下而上侵染。在农事操作时,要减少伤口带来的损伤,可在操作完成后,喷洒广谱型杀菌剂,促进伤口愈合以及减少病害侵染机会。对于大棚植株的番茄来说,适时开棚通风换气,也是主要的工作之一。

2、水肥管理:在浇水时,不要使用大水漫灌,可在起高垄、覆地膜时,装上滴灌设备,用滴灌的浇水方式,田间不易形成高湿环境。在多雨时节,要加强垄沟排水,不让雨水长时间积在田间,雨后可进行中耕,提高土壤的活性、透气性。在使用肥料时,不要使用化肥,可使用有机肥料,采用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的方式。不可单独只是用氮肥,以免植株出现徒长、抗病害能力差,在不同时期添加磷肥、钾肥、叶面肥等,使植株营养均衡、抗病害能力强。

高温高湿易发生“疮痂病”,防治番茄“花脸”不容忽视

(四)、化学防治方面:

除了以上的农业措施,相应的化学措施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的用对药物,能够使防治效果“事倍功半”。为了保证药剂的效果,用药时最好能遵循“现兑现用,现混现用”的原则。同时,为了防止病害产生抗药性,用药不能太单一,可多种交替轮番使用。

可参考使用的药剂有: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喹啉铜混悬剂、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等,每隔7~10天使用一次,连用2~3次。

高温高湿易发生“疮痂病”,防治番茄“花脸”不容忽视

综上总结:番茄疮痂病虽在夏季高发,但在逐渐升温的春季,大棚内番茄也会遭受“疮痂病”的侵染。可不能因一时的疏忽大意,将成熟在即的番茄“毁于一旦”。在防治上除了及时用药,还要对种子方面、土壤方面、田间管理方面等加以重视。单一的防治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有进行综合防治,才能减少经济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