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臂弓是冷兵器時代最強的武器嗎?

武漢校園足球


最多單兵最強

神臂弓在歷史上多有記載,其中包括類似沈括的夢溪筆談這樣的科技類著作,其存在母庸質疑。只是因為相關資料的缺少,現在有幾個爭論點,神臂弓到底威力有多大,各個記載有比較大的區別,第二,神臂弓到底是弓還是弩。

至於神臂弓是不是冷兵器最強,最多也只能算是單兵最強。

舉兩個例子:

1. 八牛床弩,據說需要八頭牛才能拉開的巨弩,代表作,澶淵之盟宋軍以此擊斃遼國先鋒元帥,以此促成了澶淵之盟。

2. 投石機,這個古代的利器,被稱為砲,蒙古用於攻克襄陽的回回砲就是典範,而南宋釣魚城發砲擊斃蒙古大漢也是代表作。

八牛弩和投石機威力都超過神臂弓,只是操作人數更多,非單兵武器。


葉飄刀


宋的敵人不只一個,其中金,是其強敵之一。金打不過宋,他的重要將領完顏宗弼,總結重要原因,即歸結為宋有神臂弓。關於完顏宗弼,個別網友可能有點小陌生,他還有一個本民族的名字叫斡啜,宋音譯為兀朮(wù zhú),生不逢時,遇上岳飛,怎麼打怎麼戰也是一個輸。其把失敗歸為神臂弓,當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就是形同現在的核武器,那又如何?

核武並非一家所有,何況他金兀朮可以“付樣造之”?付樣而造,並不能挽回失敗的命運。所以就是在當時,也不能把宋代“核武器”看得很神,誰這樣看就是唯武器論者。任何武器都有其限制,神臂弓亦然。它可以“射三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笴”,相當於今天408米,射出這麼遠,還能洞穿榆木一箭之深。笴,指的是箭桿,代指箭。《宋史·兵志》白紙黑字,如果說的真是實話,真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問題是可能性有多大?史書不是科學理論著作,只是比喻。當代軍用弓箭,有效射程不過200米,難道說那時工藝,比當代還精?比不比得上,只能說可能,在研製工藝上達到的一種空前水平。之所以不能被現在仿製,有的歸為保密的原因。

魂舞大漠的看法,畢竟起到的作用有限,要不然,再保密的技術也不會失傳。有宋一代,金人擄去中原那麼多的工匠,打造神臂弓的工匠不可能不在其中之列。如此宋人失傳,金人亦可製造呀。金人沒有,只能說明一樣事,金兀朮完全是敷衍塞責罷了。不管傳說有多麼津津有味,以為讀史,還是要有一個科學的態度才成。


魂舞大漠


神臂弓是古代冷兵器時代單兵武器的顛峰之作,又叫神臂弩。他的殺傷力比弓強射程遠,是當時時期的一個創新。在央視的紀錄片《古兵器大揭秘》中有專家復原過神臂弓。

神臂弓長什麼樣?

  結構上只是在弩臂末端增加了兩個光滑圓環,在扳機的位置增加了一個不需要光滑的固定點。

  這個結構是弩臂每側有一前以後兩個弩臂,前弩臂是後弩臂的兩倍粗,或者弩臂都統一大小,兩個弩臂綁起來就是前弩臂,這個就是三臂弩了。

  但是專家復原的神臂弓就是個弩,而且是個腳踏弩。古代的應該不長這樣,不然就會叫神臂弩了。直接用弓就能射到200米的距離,而且弓的準確度比弩高,修復能力也優秀於弩。

古代的記載:

  《容齋三筆》卷十六 《神臂弓》:神臂弓出於弩遺法,古未有也。熙寧元年,民李宏始獻之入內,副都知張若水方受旨料簡弓弩,取以進。其法以桑木為身,檀為秢,鐵為蹬子槍頭,銅為馬面牙發,麻繩扎絲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長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長數寸,射二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秥。

  《宋史 兵志》中記載“熙寧元年,始命入內副都知張若水、西上閣門使李評料簡弓弩而增修之。若水進所造神臂弓,實李宏所獻,蓋弩類也。以檿為身,檀為弰,鐵為登子槍頭,銅為馬面牙發,麻繩扎絲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長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長數寸,射三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笴。”

  《夢溪筆談》:熙寧中,李定獻偏架弩,似弓而旋鐙。以鐙距地而張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謂之“神臂弓”,最為利器,李定本黨項酋,自投歸朝廷,官至防團而死,諸子皆以驍勇雄於西邊。

  根據沈括的記載神臂弓是弩,只是像弓一樣。而且還是“偏架弩”,弩臂在射擊的時候是豎起來的,而不是呈水平狀的。古人以水平持射為弩,豎起來的叫弓。大概的意思是神臂弓是裝有弩的機簧的。

  這個弩只有象弓一樣使用,才能把人體的能力發揮的更好,才能體現他優於普通弓箭的性能,如果是弩依靠外力或多段蓄勢張弦,儲備更多的勢能是可能的,而且不難做到。

  宋代一步為兩跨,約1.5米上下,300步的話,那就是450米的射程,這個射程是普通弓箭的兩倍以上,可見其威力確實很大。弓箭的殺傷力,不僅要看弓箭性能,關鍵還要看射手的能力,如果一個人用普通弓能射200米,那麼用神臂弓射450米是可能的,畢竟神臂弓的勢能儲備量是普通弓箭的2.6倍。


喜歡紫色的孩兒


冷兵器時代的最強--神臂弓--宋弩


以檿為身,檀為弰,鐵為蹬子槍頭,銅為馬面牙發,麻繩扎絲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長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長數寸,射三百四十餘步,入木半笴”(宋史卷197)

就是宋代傳說中的神兵利器——神臂弓。

神臂弓名為弓,其實是一種偏架單兵弩,不同於一般弩的是,它前面有一個馬鐙狀的踏腳,以助張弦的效率。

根據《夢溪筆談》的記載,西夏神臂弓其實是一把"偏架弩",由弩身,弩機和踏蹬三部分組成。從簡單的說起,踏蹬,就是放在地上,用腳踏住,然後雙手拉弓上弦。為什麼還要用腳,當然是要獲得更有的動能,讓箭射得更遠。弩機,是神臂弓的半個靈魂。沒有弩機,只是弓箭,頂多算是把半自動步槍。有了弩機,射手既能長時間保持射擊狀態,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瞄準敵人。所以,有了弩機,西夏神臂弓就成了那個時代的大威力“狙擊步槍”。

真正的西夏神臂弓,它的弩身的製作複雜,已經達到了神秘的狀態。而且弩身的製作材料還絕對要求原產地:主要材料,是西夏所產的一種韌勁十足的木材;關鍵配件,要用西夏所產的,一種成年公犛牛的巨角。這種犛牛牛角很長,顏色黃黑相間,還自帶花紋。製作步驟同樣神秘。今天,我們只知道要先將牛角切成長長的薄片,然後,再根據弓的不同部位,選擇不同長度,再用特殊熬製的膠,將薄片逐一粘起來。這才是西夏神臂弓的靈魂所在,因為在沒有碳纖維和納米材料的古代,唯有這兩各材料組合在一起,才能讓人把一支又一支鋒利的利箭,在三百多步之外,準確地射入敵人的胸膛。

自宋神宗熙寧元年,橫山党項部首領李宏進獻神臂弓(順便一說這個神臂弓的最初發明者李宏,因為是党項族,現在不少軍史學者,望文生義,想當然得以為就是西夏投降過來的。北宋西北邊有所謂“熟羌”,是對當地受宋管轄的少數民族的統稱,其中包括了党項族。他們和漢人一起保衛著北宋的西北邊境,即所謂“番漢將兵”“番漢弓箭手”。而李宏其實只是北宋其中的一個少數民族部落首領而已),北宋將之略加改進後,大量製造並下發宋軍裝備,成為宋軍恃以克敵制勝的利器。

南宋初期,名將韓世忠加大神臂弓的尺寸,製成了威力更大的克敵弓。宋神宗元豐伐夏,南宋吳玠吳璘兄弟守四川,宋孝宗隆興北伐,在宋代歷次對外戰爭中都可以看到神臂弓和它的後繼型號大規模使用的紀錄。

但是北宋為了防止強力的神臂弓技術流入敵國,優秀的弩弓匠全部集中在京城,然後根據戍邊軍隊需要數量製造下發,還軍法規定,一旦戰敗,如無法帶回神臂弓,必須原地摧毀,防止敵方仿製。同時嚴禁民間私造。宋亡後,元代政府一度下令繼續製造神臂弓,但是這種步兵使用的武器顯然並不適合以騎兵為主的元軍。同時為了防止民間私造反抗,元代政府還頒佈了血腥的禁兵令,神臂弓從此消失了,到了明代,連它的製造工藝也失傳了,只留下尺寸圖樣收載在永樂大典中。

明代初期也曾仿製過小批量的神臂弓,由於不是很成功,更主要原因是火器的快速發展,明代對強力的弓弩的繼承和發展並沒有很大的建樹。到了清代中期,著名學者紀昀曾試圖再次恢復神臂弓,他和當時的侍郎鄒念喬,根據永樂大典留下的零件尺寸和圖樣,研究了半天,竟然已經完全不著頭緒了,以至於他一度萌生讓西方國家來加工零部件的想法。

那神臂弓到底威力有多大射程有多遠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宋史說“射三百四十餘步”,那是個衍文造成的錯誤,把“二”當成了“三”,

其實應該是“射二百四十餘步”。這個大量宋史料文獻可以佐證。按1步等於5宋尺,1宋尺約合31釐米,也就是說神臂弓射出370多米,還能“入榆木半笴”,即箭桿入木一半。而箭桿長“數寸”,到底幾寸,卻沒有一種文獻具體指出過。按“弓之身三尺有二寸”,估箭桿至少5寸以上,當不為過。我不是很清楚軍事學上的有效射程是如何定量規定的。不過神臂弓370多米射程還能入榆木靶6釐米以上,應該是有效射程而不是最大射程。

南宋初期,進攻四川的金軍為了抵禦神臂弓的射擊,往往身批2層鐵甲,但是依然能被在中近距離擊穿。金將孛堇為此組織了一支5千人的漢人籤軍習射神臂弓,準備“以漢技制漢”。校閱成果那天,孛堇命射巨

石,一輪齊射後,但見“巖皆如粉飛墜”,嚇得孛堇立刻解散了這支部隊。

西夏神臂弓的最後結局是:《宋史·兵志》上有神臂弓的記載,但僅是描述,連個正式的樣圖都沒有。《永樂大典》上記有神臂弓的機關圖樣,可惜這部典籍毀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神臂弓自此徹底失傳

用武俠小說的筆法給西夏神臂弓做個總結:咚個咚,從此,世間再無西夏神臂弓。這個開掛的神器也就此結束。

我是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黑白史


且不說神臂弓到底什麼樣,迄今還是個謎。但再怎麼說,他也是一種單兵武器而已。再牛的單兵武器,不論是“戰略步槍”OICW還是麥克米蘭大狙,也和大規模殺傷武器不沾邊兒。


薺菜糰子


冷兵器時代,最強武器應該是鐵錘.

不過冷兵器時代,最強的遠距離攻擊武器中,弓箭佔有一席之地.不過,最強的,不是弓箭,而是弩箭.


熱心市民馬小亂講歷史


是的,神臂弩,裝有機關,但可由一人發射,最大射程可達400多米,且可貫穿重甲。


超級無聊到爆炸


不是大規模殺傷武器,算不上核武器。


手機用戶71672689109


是,都是大規模殺傷武器。


老韓聊軍服和地圖


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