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的弓弩,真的如同《英雄》中那麼厲害嗎?有哪些歷史依據?

軍事一點通

這裡先介紹一下弩的種類吧,弩一般分為擘張弩、蹶張弩、腰引弩和床弩,前三種為單兵弩,後一種為大型多人操作弩機,拉力、射程和殺傷力當然也是遞增的。

擘張弩是普通士兵用雙臂就可以拉開的,秦時騎兵和普通士兵裝備較多。蹶張弩是要用腳踩住弩機頭部,然後用雙手拉開,戰國後期才出現。腰引弩是坐在地上,腳蹬手拉,同時要充分藉助腰力拉開。床弩有絞盤,根據大小由一人或者多人拉開。

瞭解了弩的類型,我們來看一下秦弩的數據。

曾經有國內某著名博物館知名專家說秦弩的射程在700到800米,是現在的AK47突擊步槍射程的近2倍。

看到這句話,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人類是不是越來越笨了?我們的科技竟然越來越退步了。

當然,我並不是說專家這句話就是憑空捏造的,的確是有根據的,就是《戰國策》。

根據《戰國策·韓策一》中的記載,“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奚子、少府時力、距來,皆射六百步之外。”

注意,這裡是說的“皆自韓出”,沒秦國什麼事,是戰國七雄中的韓國。而且是“強弓勁孥”,不是單說弩,包括弓。通常情況下,相同拉力的弓是要比弩的射程遠的。弩一般是平射,而弓是仰射,受重力加速度、箭矢重量等的影響,弩的射程是不如弓的。

“六百步”,換算成米的話,100步大概是120米左右,也即是720米左右,的確是是700米到800米的射程。

當然,《戰國策》是史學家寫的,所以,對於數據的可信度,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

電影《英雄》中,弩的射擊姿勢明顯都不對,弩上仰10度射擊已經是高仰角了,如果上仰45度飛出去,射程是遠了,但是弩箭相比弓箭更重,而且尾羽較短,整體的穩定性和衝擊力就不如弓箭了,更不要說殺傷力了。

秦弩在史書上的記載情況我們瞭解了,現在來對比一下由明代科學家記錄的明朝時弓弩的數據。

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在其編著的《天工開物》中記載了,“凡弓箭強者行二百餘步,弩箭最強者五十步而止,即過咫尺,不能穿魯縞矣。然其行疾則十倍於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

大概的意思是說,明朝時的弓箭在200餘步的距離,還有殺傷力,但是弩箭超過50步的射程,基本上連普通的衣服都穿不透了。弩箭的優勢是速度快,射進物體後是弓箭的兩倍深。

也就是明朝時期,弩箭的威力相比戰國時的秦,已經嚴重退步了。

當然,明朝時的弓弩相比宋朝時期的弓弩,的確有所退步,因為明朝有火器了,而宋朝有中國弩的巔峰之作神臂弓。

神臂弓是一種介於單兵弓和床弩之間的多用途弓,通常要挑選強壯的士兵來操作,因為張力太大,大多數士兵拉開比較困難,不能保證射擊速度。

神臂弓按照史料的記載,最大拉力在90公斤上下,最大射程為二百四十餘步,也就是300米左右。挑選弩手考核時,要在一百二十步之外,射出十箭,中五箭者算是合格。

根據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紀錄片《古兵器大揭秘》中,專家們對還原神臂弓的測試,還原弩的拉力是73公斤,弩箭初速為54米,估算射程約200米。用腳踩,拉開復原的神臂弓已經比較費力了,而且後坐力非常大,力氣不夠準確度也不能保證。

由此推斷,神臂弓如果達到90公斤的拉力,想要射程到300米,是有點難度的,而且操作和使用上也會更加的不便。

中國弩的巔峰之作宋代神臂弓相比秦弩,都差了好多,真的是退步了吧。

最後來看秦漢時期考古發現的秦弩

根據秦始皇陵一號坑發現的一百餘處步兵秦弩遺蹟,對比之前在秦皇陵發現的秦弩,及其他地區發現的秦弩,尺寸、樣式和材質都基本相同。

出土秦弩遺蹟的弩弓一般為木質或者竹製,長度約120釐米到140釐米,弓弦長120釐米,弓弦材質並非織物,推測為動物筋或者皮。秦弩有望山瞄準器,但沒有刻度尺,精度有限,適合近距離射擊。秦弩是傳統弓弩樣式,相比反曲或者複合弓弩,拉力是有限的。秦弩相比同時期的韓弩、魏弩、齊弩,整體工藝,也要更加的劣質。

而在秦始皇陵二號坑中發現了眾多的騎兵俑和秦弩遺蹟,秦騎兵使用的秦弩和步兵秦弩的尺寸一致,材質相同。由此可見,秦步兵大量裝備的秦弩,是和秦騎兵裝備的一樣,都是擘張弩,可以僅用雙手輕鬆拉開。

用雙臂就可以拉開的秦弩,相比宋朝的神臂弓,性能肯定會差不少。

按照《左傳》的記載,力士用雙手拉開了1.5石的弓,已經被認為相當了不起了。普通的士兵,一般也就是拉開1石左右的弓。1石,大概相當於現在30公斤。現代人雙手拉弓的力量,開50公斤也是比較有力氣的人才行。宋代神臂弓90公斤的拉力,可以試想一下普通人雙手提90公斤的重物,短時間內提10下試試看。

實戰的時候,對速度和數量是有要求的,只在那用最大力氣拉弓是肯定不行的。所以,一個人即使能最大拉90公斤的弓,也會選拉力更小的弓,增加單位時間的射擊頻率。這也促使了漢朝時期,連弩的出現,拉力很小,但是短時間內可以射出大量的弩箭,比如東漢末年經諸葛亮改進的有名的諸葛連弩。

按照考古發現的推測,秦代騎兵和步兵大量裝備的弩應該就是1到2石左右,3石弩,一般要藉助腳和雙手了,個別大力士也許可以用雙手拉開。

而漢代時,按照史料和考古發現,騎兵更多的使用擘張弩,步兵就主要裝備了蹶張弩,並且在漢匈大戰中屢破匈奴騎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