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什麼時候測最準確?

山人63071124


血壓什麼時候測最準確?

這個提問的表述存在問題,血壓測得值是不是準確與測量時間無關,與測量方法,測量者是不是接受專業訓練,測量設備是不是經過檢測等因素相關。

當然,題主本身的意思或許是問,什麼時候測量血壓更能反映出血壓(升高)對健康的影響。

如果是這個意思,那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

  • 每天24小時內血壓數值存在很明顯的波動;

  • 每個時間點的測得值反映的是測量當時的血壓水平;
  • 除了時間週期,血壓還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同狀況下測得血壓值也只能反映當時狀況下的血壓水平。
  • 任何時間血壓升高都會增加高血壓併發症的風險。
  • 因此,不管什麼時間測量,每天單次即便是多次測量,都很難準確、全面地反映血壓對健康的影響。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對於高血壓的診斷,認識血壓對健康的影響的重要意義。

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

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ambulatory BP monitoring,ABPM),是指通過佩戴袖珍式血壓自動測量裝置,每天24小時內,定期(每1小時,或半小時)測量一次血壓,來監測全天不同時間,不同狀態下的血壓水平。

ABPM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有40多年的實踐,近年來得到更多的關注。


不斷積累的大量數據顯示,每一個人,在24小時內,不同狀態下的血壓水平具有很大的波動性。

透過這種監測,可以更好地識別和診斷通過單次血壓測量不能發現的高血壓狀況。比如,

白大褂高血壓,指有的人,在診室內接受醫生護士血壓測量時,由於緊張導致血壓升高;當在診室外,自己或者由熟悉的人測量時,血壓正常的。這種情況,在年輕人,尤其是像升學、入伍查體時更常見。

目前主要證據顯示,白大褂高血壓似乎並不增加健康風險。

蒙面高血壓,與白大褂高血壓相反,有的人在診室測量血壓時正常,在其他時間內血壓反而會升高。研究發現,這種蒙面高血壓會顯著增加由高血壓導致的心腦血管病健康風險。

夜間高血壓,如上圖所示,多數人夜間睡眠期間血壓和心率都會有一個明顯下降期。但是,在某些人,夜間血壓不但不降低反而升高。這種高血壓類型最難通過白天單次血壓測量發現,卻可以顯著增加高血壓帶來的健康風險,只有以來ABPM才能發現。

晨間血壓湧動,是指早晨6點到上午12點之間血壓的升高或明顯的忽高忽低,這主要是由於腎上腺素和皮質醇是覺醒激素,晨間會持續脈衝式分泌,在促進和維持清醒的同時,也會增加心率、升高血壓——這也是晨間容易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


通過ABPM監測可以更好的監測到晨間血壓的變化情況,從而反映一個人晨間交感神經緊張度升高的程度,一方面發現這種高血壓類型,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來評估晨間心臟病發作和猝死的風險。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大型研究顯示,24小時收縮壓與與全因死亡率之間存在更緊密的關聯

2018年4月,發表在著名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大型研究,通過對6300多名西班牙病人從2004年到2014年10年間臨床血壓測量與ABPM數據的分析發現,24小時ABPM收縮壓與全因死亡率之間的相關性遠高於臨床測量的血壓。

就是說,24小時ABPM監測可以更準確地預測血壓帶來的健康風險。

尤其是,對於存在夜間高血壓的患者,24小時ABPM監測的意義更大。

綜上,某個時間點測得的血壓數值反應測量當時的血壓水平,無所謂什麼時間測量的血壓最“準確”。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可以更全面、準確反應血壓的健康風險。


掙脫枷鎖的囚徒


我是一個23年的高血壓患者,談談我對血壓監測的體會。大部分人包括醫院都在上午不運動時測血壓,其實根據我多年監測的經驗,人的血壓在一天都是波動的。我們監測血壓,最主要的目的是應該測得血壓的最高值和最低值。

一般來說血壓在一天的波動存在兩高一低的情況,具體來說就是上午11時和下午16時這兩個時段血壓最高,夜裡4時是血壓最低。

我以前都是清早就吃一次長效降壓藥,後來服了多年後,晚飯後測血壓,低壓升到95~100,高壓仍在140以下。到醫院請教醫生,醫生要求加服一次降壓藥。

後來我通過每小時測一次血壓,連續測了一個星期,才摸清我的血壓波動規律。我想降壓藥服下去1~1.5個小時,藥效達到最大值。那麼就應該改為10時服藥才合理。通過這一調整,下午晚飯後血壓也能控制在90/140毫米汞柱以下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我們高血壓病友更要注意的是上午11時和下午4時的血壓,不應該高於90/140毫米汞柱。相對來說清早起床時的血壓,還不是最重要的。

當然,各人的情況可能不一樣。如果你的血壓清早就高了,就應該早餐後就立即服藥。高血壓病友不要怕麻煩,應該通過每天多次測量血壓,並記錄下測量的結果,搞清自己血壓的變化波動的情況。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爭取把自己的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最低減少高血壓病對心腦腎三個靶器官的損害,儘量延遲心梗腦梗和腎臟高血壓的到來。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體會,請廣大醫生及病友指正。


心寬是福60759866


有很多朋友問王醫生,一天24小時什麼時間測量血壓最準?

王醫生:啥時候都準!

關鍵看測量的方法,和測量時注意事項。也就是隻要選擇一個準確的血壓計,使用正確的測量方法,排除各種因素干擾,那麼一天24小時任何時間測量的血壓都是自己的真實血壓,但因為我們的血壓本身就是波動的,並不是一條直線,所以我們會覺得怎麼每次測的都不是一個數值呢。


電子血壓計還是水銀血壓計?

其實都有準的,沒有說水銀一定就準確,都可能出現誤差,關鍵是正規的產品,不要太便宜,一分錢一分貨。您會用水銀就用水銀,但水銀的很多人不會用,也會導致誤差,電子血壓計更方便,好的血壓計也很準確。

正確的測量方法?

如果是初次判斷自己有沒有高血壓,測血壓前應至少30分鐘避免攝入咖啡因或濃茶,避免運動和吸菸;休息5分鐘即可,測血壓前應排空膀胱,因為憋尿會造成血壓升高;做好這些準備再去測量血壓判斷是不是高血壓。放鬆,坐在椅子上,雙腳在地板上放平,背部倚靠或坐正;主要是放鬆坐好;當然也可以躺平。



測量期間,不應該說話,保持安靜,自己用電子血壓計測量也不要亂動或說話。測血壓時,不要將袖子擼上去,會影響血壓值,手臂不應握拳,放鬆,袖帶最好直接和上臂接觸,袖帶處於患者上臂的右心房水平(胸骨中點),使用大小適合的袖帶。

這樣測出的血壓才能判斷有沒有高血壓。同時一天24小時確實血壓會有明顯的波動,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血壓曲線:


研究顯示,大多數高血壓成年人的血壓曲線,就是兩高峰一低谷,即6點~10點期間為第一高峰,16點~18點期間為第二高峰,夜間0點~4點為明顯低谷,這個區間只是大概,本身就是區間,也沒有固定時間。 有這樣的曲線,我們儘可能在這兩個高點測量血壓比較合理,如果高點都不高,那自然其他時間血壓也不會高。

對於高血壓控制比較平穩的,一般建議一週測量一次,如果依然平穩,繼續堅持,測量時間上面提過了,一般建議在上午8點左右,下午16點左右測量比較接近高值。

更準確的方法:

我們的血壓是每時每刻都,測量一次只能代表一個點,但我們的血壓其實是一條線,更準確的辦法就是動態24小時血壓,把更多時間點的血壓測量出來,連成一條線,這樣觀察更為準備。尤其對於不確定的臨界高血壓,或血壓波動太大很難控制的高血壓。

總之,測量血壓的方法,要比測量血壓的時間更準確。

如果血壓平穩,那麼每天早晨八點測量一次即可,如果血壓不穩,最好早中晚都測量一次。

【心血管王醫生正式授權原創保護,如有竊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責任。】 【有任何心血管、高血壓、高血脂的問題,可私信我,我會盡快回復您。】


心血管王醫生


“徐醫生,你幫我測一下血壓,我怕家裡測的不準,又是個電子血壓計!”

“是滴,水銀的準些!”另一位患者附和道。

經常在門診遇到這樣的事情。

他們不相信自己測的血壓!不相信電子血壓計!

電子血壓計到底準不準呢?

<strong>

徐醫生告訴大家,到2020年,幾乎所有的水銀血壓計都將退出歷史舞臺,隨著無汞醫療的到來,電子血壓計將會成為血壓測量的主要工具。

大家有沒有感覺到,現在醫院大部分都在使用電子血壓計,尤其是護士測量血壓時。

電子血壓計到底準不準?答案是不是不言而喻了呢?

為什麼這麼多人認為電子血壓計不準呢?

<strong>

這是因為他們測出來的血壓值和在醫院體檢時醫生測出的值有較大出入,認為電子血壓計一定是出問題了。

其實,電子血壓計只要經過了國際標準驗證,其準確性都是可以信賴的。

電子血壓計敏感度較高,對於測量環境的要求也較高,測量方法不當等容易影響到測量結果。

此外,人體每時每刻的血壓並非都一樣,一個健康人的血壓在一天內會有15~30mmHg的波動。

如何選擇電子血壓計?

電子血壓計分為臂式血壓計和腕式血壓計。哪種好呢?

腕式電子血壓計——不推薦

<strong>

腕式血壓計相對方便,適合上班族、經常出差以及一天需要測量很多次血壓的患者使用,但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手腕測出的血壓與上臂血壓測量值存在較大誤差,所以不推薦使用。

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推薦

推薦使用經認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並需每年進行一次校準。至於選擇哪種品牌,建議採購當地醫院體檢中心使用的品牌,一般都沒問題。

如何正確測量血壓,認準三步

測血壓前準備不足,測量方法不規範,均會導致測量不準確。正確規範的測量方法是:

第一步:測量前

選擇安靜、放鬆的環境,去除可能有的影響因素,測量前30分鐘禁止吸菸、喝咖啡或茶,排空膀胱,安靜休息至少5分鐘。

第二步:捆綁袖帶

裸露上臂或穿較薄的衣服,袖帶大小應適合上臂圍,袖帶氣囊至少覆蓋80%上臂,大小不合適者應更換袖帶。

袖帶與肘窩之間距離2~3cm(大約兩橫指),保持鬆緊合適,可插入一個手指為宜。氣囊端口應置於上臂內側,其延長線與中指在同一直線上。

<strong>

第三步:測量血壓

測量時,取坐位或平臥位,坐位時雙腳平放於地面,放鬆且身體保持不動,上臂袖帶中心與心臟處於同一水平線上,手掌向上,放鬆,等待血壓計自動完成測量。

測完後及時記錄數據,休息5分鐘後再次測量,一共測3次,最終數據取三次測量的平均值。

高血壓患者可以將每次測量的血壓進行記錄,這樣既有利於自己長期監測血壓,又可以給醫生提供診療參考依據。

什麼時候測血壓合適?

我們每個人的血壓每時每刻都會有波動,只不過是有大波動、小波動,因此把不同時間點的血壓值連起來,就是一條曲線,只要在正常範圍內波動都是沒有問題的。

大多數人的血壓在24小時內呈雙峰一谷,即上午6-10點血壓升高,為一峰,下午4-6點血壓升高,為一峰,凌晨2-3點血壓最低,為一谷。

血壓在深夜時最低,從低谷水平逐漸上升,在凌晨清醒後的一段時間內迅速達到較高水平,這一現象我們稱之為”晨峰血壓“。

“晨峰血壓”控制不良的患者出現心絞痛、心梗、腦卒中的風險大大增加。

測量的頻率:

1. 如需觀察自己24h血壓是否平穩,可以測量以下4個時間點的血壓:清晨服藥前、上午10點左右、下午4點左右、晚上睡前。清晨服藥前血壓可以告訴我們是否有晨峰血壓?因為清晨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明顯增加,如有晨峰血壓,應該找醫生調整藥物。正常人體血壓有兩個峰值,分別是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4點左右,因此這兩個時間點的血壓應予以關注。測量晚上睡前血壓一是為了評估降壓藥物是否覆蓋到晚上,二是發現反杓型高血壓患者(血壓白天不高晚上高),對於晚上血壓升高的患者,我們可以調整服藥時間到晚上或者晚上加用一種降壓藥物。

2. 季節交替要測血壓。季節交替對血壓有影響,而有的人對血壓的變化沒有任何症狀,因此在天氣變化時一定要監測血壓,及時調整降壓藥物,避免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3. 要關注,勿過度。有些患者頻繁測量血壓,白天每隔2小時就測一次,甚至半夜睡醒了也要測個血壓,這實際上屬於血壓焦慮,過度關注本身對血壓影響極大,很容易引起血壓大幅波動。改變過於頻繁測血壓的焦慮行為,對於維持24h血壓平穩很重要。

瞭解更多健康科普,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心血管徐醫生


您好,我是王藥師,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血壓是衡量人體健康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更應該關注血壓的值,需要經常測量血壓。但在實際的測量當中,很多人會遇到這些問題:不同時間段測出來的血壓值不一樣,左右兩隻胳膊測出來的血壓值不一樣。


那麼,血壓什麼時候測量最準確呢?以哪隻胳膊為準呢?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接下來,王藥師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血壓什麼時候測最準確?

一天當中,血壓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有規律的,一般來說白天血壓高於晚上,所以建議白天測量血壓。並且早晨測量血壓,最接近基礎血壓值。所以,建議在早上服用降壓藥之前測量血壓,此時藥物基本代謝完畢,最能反映血壓的真實情況。


血壓以哪隻胳膊為準?

正常人的右上肢血壓高於左上肢,兩者之間的差值在5-10mmHg左右,這是由血管解剖生理決定的。所以,臨床上普遍以右手血壓為準,但是也有少數人左上臂血壓高一些。因此建議在第一次測量血壓時,兩隻胳膊都測量一下,以血壓高的那一側為參考,以後可以測量這隻胳膊的血壓。

測量血壓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有些人平時測血壓不注意一些細節,導致血壓結果不準確,王藥師給大家總結了幾條測血壓的注意事項,希望可以對大家有幫助。


1. 水銀血壓計,每年至少校準一次;電子血壓計,每年至少校準兩次;

2. 建議家庭測血壓,選擇電子血壓計;

3. 一般測量右手臂,對於少於左臂血壓高於右臂者,需測量左手臂;

4. 早晨服藥前測血壓,或者睡覺前測血壓;

5. 測血壓之間平靜5分鐘,莫要在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飲用咖啡、食用辣椒等情況下測量血壓;

6. 被量手臂應該跟心臟處於同一平面,兩腿平放,不能交叉;常用坐位和臥位。


我是王藥師,歡迎大家留言諮詢~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血壓是成人需要定期監測的指標。正常範圍的血壓是維持生命活動有序進行的重要保障,異常範圍的血壓常是導致腦卒中、心肌梗死、高血壓腎病的高危病因。那麼,血壓正常範圍是多少呢?什麼時間測量血壓比較好?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正常血壓應高於90/60mmHg,低於120/80mmHg,血壓處於此範圍,不僅可維持各器官組織充足的血流灌注,同時可避免血壓對各器官組織的慢性損害,因此,是比較理想的血壓範圍,又稱為“理想血壓”。部分朋友可能會有疑問,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血壓≥140/90mmHg,如果正常血壓低於120/80mmHg,那麼,當血壓位於120/80mmHg與140/90mmHg之間時,正常嗎?在醫學上,該範圍的血壓被定義為“正常高值”,你也可以將它視為正常血壓,但它與正常血壓又有所區別,區別就在於若血壓長期處於該範圍,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會成倍增加,故將它命名為“正常高值”。

至於血壓的測量時間,人體每日的血壓波動較大,具有雙峰與一谷,雙峰即血壓高峰,分佈於晨起6-10點與傍晚4-8點,建議測量血壓選擇在這兩個時間段,因為腦卒中、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腦血管併發症常發生於血壓高峰時間段,尤其是晨起血壓,晨起交感神經興奮,是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好發時間段。因此,高峰時間段血壓達標與否是制定降壓方案的重要參考依據,高峰時間段的血壓達標了,心腦血管併發症的幾率就會大幅降低,血壓的控制才有意義,否則,治療則未達預期。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血壓122/81mmHg與血壓138/91mmHg,前者位於血壓高值範圍,後者的低壓已經位於高血壓的範圍,需要積極干預,但此時暫不需要藥物治療,可先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控制血壓,如低鹽、高鉀飲食,適當運動、減輕體重、戒菸限酒、減輕精神壓力等,血壓常可恢復正常,最好將血壓控制在120/80mmHg以下,較困難者控制130/80mmHg以下也可受益。

綜上,正常血壓應高於90/60mmHg,低於120/80mmHg;當血壓位於120/80mmHg與140/90mmHg之間時,為正常高值;當血壓≥140/90mmHg時為高血壓。血壓測量時間最好選擇在晨起6-10點與傍晚4-8點。

感謝大家的閱讀!

醫學莘期待大家的關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strong>


醫學莘


1、首先,人的血壓在一天內是波動的,不是一個固定值。正常血壓在早晨睡醒時,交感神經逐漸興奮血壓會慢慢上升,心率加快。在下午5~6點鐘,血壓又有一個高峰值。在夜間時血壓比較低,心率較慢,有利於組織器官的休息。所以測量血壓何時最標準沒有固定的說法,建議學會自測血壓。

2、如果要是高血壓患者,可以在起床以後測一次血壓,以及在下午6點左右再測一次,如果患者條件允許,可以在睡前再測一次血壓。如果中途有任何不舒服,可以隨時測量血壓,判斷患者的不適,頭暈、與血壓有無關係。

3、如果是需要確診高血壓,一般是連續測量7天,每天早上6~9點間測量一次,每次測量三遍,取其平均值,下午18~21點之間再測量一次,每次測量三遍,取平均值。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或是測動態血壓,24小時血壓平均值大於130/80mmHg。

最後,測血壓不是追求在何時候都是標準的值,測量血壓是要了解24小時血壓的整個波動情況,包括每天晝夜節律的變化,情緒激動,運動,休息時所有的動態變化。一般根據動態血壓來判斷是否為高血壓,或者是服藥的效果。

建議當血壓不穩定時,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的檢測,可以清楚的知道峰值、谷值,能更準確地評估血壓的波動範圍,所以測量血壓24小時動態血壓最準。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瞭解更多健康知識,關注小曉醫生。


小曉醫生


血壓測量是高血壓管理很重要的環節。每個高血壓病人及其家屬都應該掌握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眾所周知,我們的血壓每天24小時都在波動,有一些高血壓病人會發現在每天服藥前測量血壓很高,沒有達標,但在服藥之後再去測量血壓就達標了。

那麼這樣的血壓算不算達標,到底應該以什麼時間段測量的血壓為準呢?

我們大多數人的血壓都是早上6點~10點鐘的時候最高。高血壓病人控制血壓達標,指的是24小時都應該控制在目標範圍。如果在早上服藥前測量發現血壓升高,實際上這就說明降壓的效果其實並未達標。

所以,測量血壓最具有參考價值的時間段是在早上起床後0.5~1小時,並且還沒有服藥,沒有吃早餐,避免在上廁所、洗澡、運動後馬上測量。

一旦發現血壓在清晨是升高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根據情況及時調整降壓方案,如選擇長效的降壓藥或聯合兩種及以上降壓藥、避免在早上進行鍛鍊及劇烈的體力活動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我是醫師楊浩,專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感謝您的提問!

血壓值在多少範圍內正常?

根據最新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7 年修訂版)》,一般來說,血壓小於140 / 90 mmHg 即為正常。但是對於已經患有高血壓的患者,降壓目標應在130 / 80 mmHg 以下,這樣即使出現血壓波動,一般也不會超過140 / 90 mmHg。
對於年齡較大的人群,又有不同的血壓正常目標:
對於65~79歲的人群,建議血壓值<150 / 90 mmHg。如患者耐受較好,則可降至<140 / 90 mmHg。

對於80歲以上的人群,同樣建議血壓值<150 / 90 mmHg,這個年齡的人群耐受能力較差,不宜設置較低的正常血壓目標。


什麼時間測比較好?

首先我們知道,血壓達標要求的是一天24小時內任意時間點的血壓值都應低於控制目標水平。
根據臨床實驗分析可以知道,人一天的血壓是有“起伏”的,因此我們只要在每天血壓最高值的時段測量血壓,就可以知道我們的血壓是不是在正常範圍之內。
一般來說,人的血壓具有晝夜節律性,一般呈現雙峰一谷(雙峰:6:00-10:00和16:00-18:00,一谷:0:00-2:00),即【杓型血壓】。

但是,還有一些人,因為某些病理或者生理原因,其血壓規律不是正常的杓型血壓,而是超杓型血壓、非杓型血壓,甚至是反杓型血壓,如下圖所示。

綜上所述,對於不同人來說,其血壓最高峰出現的時間是不一樣,因此血壓的正確測量時間是因人而異的。
對於大部分血壓具有正常晝夜節律性(杓型血壓)的人來說,雙峰時段(早6:00-10:00和下午16:00-18:00)是最佳測量血壓時間。如果您不確定自己是否是杓型血壓的話,建議諮詢醫生或者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來確定。
【感謝您的閱讀,如有幫助請點贊關注並在下方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高血壓管家


如果是為了診斷是否是有高血壓病,一天之內任何時間測量血壓都可以;如果是高血壓病患者為了監測血壓是否達標,可以早、晚各測一次。

不管是否有高血壓病,我們的血壓都會有波動,不是一成不變的。多數人的血壓呈兩峰一谷的波動方式,即早上6:00~9:00血壓升高,形成第一個高峰,之後開始下降;在下午4點~6點再次形成第二個高峰;到了夜間0~2點血壓最低,形成波谷。如果夜間的血壓比日間的峰值降低10%~20%,屬於勺型血壓;如果夜間的血壓比日間的峰值降低 <10%或大於20%,屬於非勺型血壓。但是不管血壓怎麼波動,正常人的血壓都不會超過140/90mm Hg,所以不管什麼時間量,血壓都是在140/90mmHg之下波動。如果是非同日3次以上均達到140/90mmHg的,就是高血壓病了。

至於高血壓病患者,根據臨床路徑要求,都應該常規做個24小時動態血壓,瞭解自己的血壓波動規律,好指導降壓藥的用藥時間。對於高血壓病患者的日常監測血壓,可選擇早晚各一次,早晨安排在起床一小時內,解完小便,空腹不吃藥休息5分鐘以上後測量,晚上可選在睡覺前測量。如果早晨血壓過高,可在服用降壓藥後1~2小時增加測量一次。

我國有2.7億高血壓患者,不少人是通過體檢或其它原因看病發現的,所以對於健康的人群,每年也應至少1~2次測量血壓,做到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等高血壓的併發症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